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398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除尘装置,具体涉及ー种微动カ除尘装置,属于带式运输机扬尘净化与粉尘控制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带式运输机作为连续运输机械已经广泛应用于码头、煤矿、冶金、粮食、造纸等行业。エ矿企业中,很多易碎的颗粒状或块状物料需要带式运输机转运。带式运输机转运点在来料下落过程中与皮带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粉尘,为避免、消除各级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粉尘净化方法主要有布袋除尘法、静电除尘法或沉降式除尘法等。以煤炭运输为例,常见的带式运输系统在设计方面存在以下不足I、使用脉冲式袋式除尘器,因袋式除尘器吸入管线较长,吸入量大,导致管线内容易富集煤粉,长期运行后除尘器管线被煤粉阻塞。风机难以吸入煤粉,需定期清理。清理工作量大,难度高。2、当来煤带水时,水汽附着在除尘袋上板结,使用压缩空气反冲洗难以达到清除板结煤粉的作用。进而降低了除尘风机的吸风量,加速煤粉在除尘器内壁及管道内的富集。甚至使除尘器完全丧失除尘能力,需更换除尘袋、清理除尘器管道方可解決。3、除尘器附带电动阀门因工作环境恶劣,常出现难以开关的情況。同时由于除尘器难以长期正常运行,导致工作环境恶劣,人员工作防护用品投入巨大,且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已有相关专利报导了无动カ或微动カ除尘装置。如CN201333358披露了ー种微动カ除尘器,包括与下皮带扣槽封闭相通的主壳体,于主壳体内滑道设置滤袋部件,滤袋部件的设置将主壳体空间分隔为上部滤尘引风空间和下部的粉尘相通空间;所述的滤袋部件是由悬挂框架悬挂设置有若干布置于主壳体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截面处的筒状滤袋共同构成,置于滤袋部件上部设有振打机构。该装置仍需使用除尘袋。CN101898065和CN201427795还公开了无动カ除尘装置。现阶段煤运封闭储存、密封皮带运输、降低粉尘污染,降低能耗、减轻环境负担及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达到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目的,是除尘新エ艺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カ除尘装置,能够结合现有エ艺和设备,通过对带式运输机的改造,以微风动カ推动除尘,粉尘加湿后吸附于煤块表面的方式,实现扬尘净化与粉尘控制;同时还实现了动能回收与再利用,降低除尘的动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动カ除尘装置,包括带式运输机上的下料管和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在下料管上部开设通风ロ,输送带落料口和出料ロ之间设置封闭的导料槽;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抽气除尘管,抽气除尘管分别与通风口和导料槽连接,抽气除尘管内设置轴流风机和进气调节阀。所述的抽气除尘管与下料管在连接处呈Y形,防止物料在下降过程中落入抽气除尘管。因为自带式运输机转运站的下料管下落过程中,物料在落料ロ与输送带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同时在物料下落的过程中,颗粒状或块状物料间的空气也与物料拥有相似 的下降速度,使下料ロ与落料ロ之间形成了压差,从而在下料管中上部形成负压区而在落料ロ及其附近形成正压区,通过在下料管上部开设通风ロ,并在导料槽与通风ロ间连接抽气除尘管,从而在抽气除尘管内形成空气回流的通道,使落料ロ处产生的粉尘加速沉降。在抽气除尘管内设置轴流风机和进气调节阀,可以调节回流空气的量。所述的进气调节阀在抽气除尘管的吸入ロ,用来调节进入抽气除尘管内的回流空气量,并通过轴流风机增强回流空气量。所述的抽气除尘管内包括高压喷嘴,向下料管内喷射水雾给粉尘加湿。所述的高压喷嘴连接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上包括进水电磁阀和高压水过滤器。本实用新型在落料点上方、下料管的中上部喷入水雾,在此进一歩加速粉尘的沉降速度,进而在根本上降低在落料点附近粉尘的形成量,从而改善工作环境,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所述的输送带上设置封闭的导料槽,其作用ー是防止粉尘的扩散,ニ是在落料ロ形成空气回流通道。导料槽内封闭空间的形成,可分为两种方式。ー种方式是在沿输送带方向前后设置防尘帘,其中进ロ侧设置双防尘帘,出口侧设置三层防尘帘;输送带侧面设置双层防尘胶垫,从而实现导料槽的全封闭。另ー种方式是通过抽气除尘管内空气的回流,在导料槽内形成的负压抽取,从而防止煤粉扩散至转运站内。所述的微动カ除尘装置采用PLC系统实现自动控制。所述的微动カ除尘装置的工作流程为I、带式运输机启动前,先后开启进水电磁阀和轴流风机,在除尘装置内形成闭合的空气回流。2、开启带式运输机,物料输送开始,随运输量的増加,轴流风机功率降低,空气回流主要由物料下降所形成的压差提供。3、输送后期,随运输量的减少增加轴流风机功率,防止粉尘外扬。物料输送完毕后,依次停运皮带、轴流风机,最后关闭进水电磁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微动カ除尘装置,通过对落料管的改进,在下料管内产生微动カ推动的空气回流,从而加速粉尘的沉降;对下料管内的粉尘加湿,使粉尘吸附干物料表面,进ー步实现扬尘净化与粉尘控制。本实用新型还同时实现了动能的回收与利用,降低除尘的动力消耗。由于有效控制了粉尘,现场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劳动强度得到极大减轻,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运输,达到了良好的人机关系;同时减少了现场发生煤粉闪爆、电路短路打火、自燃等恶性事故发生的危险。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
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图I 本实用新型的微动カ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0025]其中I下料ロ,2落料ロ,3下料管,4进气调节阀,5轴流风机,6高压喷嘴,7双层防尘帘,8三层防尘帘,11进水电磁阀,12高压水过滤器,15通风ロ,16抽气除尘管,17导料槽。图2 本实用新型的微动カ除尘装置落料点的剖视图。其中1下料ロ,9内防尘胶垫,10外防尘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微动カ除尘装置,用于煤炭的皮带运输机系统,装置通过煤储存运输単元的PLC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如图I和图2所示,微动カ除尘装置包括下料管3、输送带、导料槽17、抽气除尘管16以及抽气除尘管16内的轴流风机5、进气调节阀4和高压喷水装置。在皮带运输机的下料管3上部开设通风ロ 15,皮带上落料ロ 2和出料ロ之间设置封闭的导料槽17,通风ロ 15与导料槽17之间连接抽气除尘管16,抽气除尘管16与下料管3在通风ロ 15处形成Y形连接,防止物料在下降过程中落入抽气除尘管16。抽气除尘管16吸入ロ设置进气调节阀4,内部还安装轴流风机5和高压喷水装置。高压喷水装置包括高压喷嘴6、进水电磁阀11和高压水过滤器12,通过进水管道连接。高压喷嘴6可向下料管3内喷入水雾。导料槽17沿输送带方向,进ロ侧设置双层防尘帘7,出ロ侧设置三层防尘帘8,侧面设置内、外双层防尘胶垫9、10。所述的微动カ除尘装置,当皮带启动吋,因系统连锁启动轴流风机5,高压进水电磁阀11开阀时间,早于轴流风机5启动前30S,当轴流风机5启动后,皮带运输机开始启动。抽气除尘管16的管径在400 600mm,选择轴流风机5功率在0. 75kwh^2. 5kwh之间。这时用轴流风机5作为主要的动カ源,形成封闭稳定的空气环线。选择I 4枚喷射角度80 115度,出水量10 50L/H的高压喷嘴6,在运行中起到辅助动力源的作用。当有煤落下时,通过重量装置皮带秤测得下煤量,从而测算出系统主要动カ源,煤块下料ロ I与皮带落料ロ 2的压カ差值,进而通过变频器调节轴流风机5的转速,使其与系统下煤量相一致,达到节能、降尘的目的。当系统送煤结束后,皮带输送煤量降低,煤粉增多,轴流风机4输出功率増大,防止粉尘外溢,当皮带停止运行后30S,轴流风机5停止运行,轴流风机5停止运行30s后,进水电磁阀11关闭。系统进入巡检状态,等待下次送煤。在煤炭的皮带运输机系统上采用所述的微动カ除尘装置,系统内泄漏煤量〈1T/周,转运站外地面煤粉沉积接近没有,基本实现了煤炭的清洁生产和运输。
权利要求1.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包括带式运输机上的下料管(3)和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在下料管(3)上部开设通风口(15),输送带落料口(2)和出料口之间设置封闭的导料槽(1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抽气除尘管(16),抽气除尘管(16)分别与通风口(15)和导料槽(16)连接,抽气除尘管(16)内设置轴流风机(5)和进气调节阀(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除尘管(16)与下料管(3)在连接处呈Y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除尘管(16)的管径在400 600mm,轴流风机(5)功率在0. 75kwh^2. 5kwh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除尘管(16)内包括高压喷嘴(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喷嘴(6)为I 4枚,喷射角度80 115度,出水量10 50L/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喷嘴(6)通过进水管道连接进水电磁阀(11)和高压水过滤器(12 )。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料槽(17)沿输送带方向进口侧设置双层防尘帘(7),出口侧设置三层防尘帘(8);输送带侧面设置内、外防尘胶垫(9、10)。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采用PLC系统自动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包括带式运输机上的下料管和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在下料管上部开设通风口,输送带落料口和出料口之间设置封闭的导料槽;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抽气除尘管,抽气除尘管分别与通风口和导料槽连接,抽气除尘管内设置轴流风机和进气调节阀。本实用新型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在下料管内产生微动力推动的空气回流,从而加速粉尘的沉降;对下料管内的粉尘加湿,使粉尘吸附于物料表面,进一步实现扬尘净化与粉尘控制。本实用新型还同时实现了动能的回收与利用,降低除尘的动力消耗。
文档编号B65G45/10GK202400593SQ20112055668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冯刚, 张在法, 张永林, 徐雷, 杨春胜, 谭洪江 申请人:惠生(南京)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