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式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567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台车式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车式运输系统的技术,所述台车式运输系统用于通过摩擦驱动 器件沿规定路径推进用于运输工件的台车。
背景技术
常规地,已知其中以台车经链式反应方式彼此互推的方式通过摩擦驱动器件沿规 定路径推进用于运输工件的多个台车的台车式运输系统。这样的台车式运输系统能够在线 性路径上成功地推进各个台车并且沿这样的线性路径具有用于各种装配工作等的工作工 序(Workstep)0
然而,常规的台车式运输系统难以通过允许各个台车以链式反应方式彼此互推来 在具有U形回转部等的曲线路径上推进各个台车。于是,在从线性行驶路径到具有U形回 转部等的曲线路径的转变中,必须使用诸如AGV或者横移传送带的运输工具。沿曲线路径 放置用于各种装配工作的工作工序存在困难。
于是,存在涉及沿曲线路径成功地推进各个台车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各种技术尝 试。如在公开号为2002-240707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2-240707)中公开了这样的技 术。JP-A-2002-240707公开了一种台车式运输系统,其包括由在台车车台下方的左右宽度 方向上在中部处与行驶方向平行附接的杆形主体的侧表面形成的驱动摩擦表面。在该系统 中,与该杆形主体的前后端左右可滑动地水平联接有前杆形主体和后杆形主体,该前杆形 主体和后杆形主体未从车台的前后端突出。这些杆形主体形成大致达到车台的整个长度的 可弯曲的驱动摩擦表面。这样的配置允许杆形主体沿曲线路径弯曲并且使得台车能够在这 样的曲线路径上行驶。结果,台车式运输系统不要求常规所需要的诸如横移传送带的装置 来改变台车的方向。
然而,JP-A-2002-240707中公开的台车式运输系统难以在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的 曲线路径上行驶。因此,期望开发能够灵活地自适应各种工作工序布置的台车式运输系统。 此外,因为这样的常规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确保用于向被驱动部提供驱动力的驱动单元的空 间放置在工作空间内,所以存在减少了用于工作工序等的可用工作空间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台车式运输系统,其能够使得台车沿更加灵活地适应于各种工 作工序布置和更加有效地使用工作空间的曲线路径行驶。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台车式运输系统,包括被推进部,其由摩擦力推 进;台车,其与所述被推进部联接;多个引导构件,它们限定所述被推进部的推进方向并且 形成推进路径;以及驱动单元,其向所述被推进部提供在所述推进方向上的摩擦力,其中, 所述台车以提供给所述被推进部的摩擦力作为其推进力沿所述推进路径行驶。在所述台车 式运输系统中,所述被推进部的被提供所述摩擦力的部分由弹性构件形成,所述弹性构件 是沿所述推进路径弹性变形的构件。
根据此方案,即使台车的行驶路径是曲线的,台车也能够沿该行驶路径行驶而不使用单独的运输系统。
所述弹性构件可以为带状构件。这允许所述被推进部沿所述推进路径易于变形。
所述弹性构件可以由钢板形成。这允许所述被推进部沿所述推进路径易于变形并且变形的被推进部易于恢复到板形状。
所述驱动单元可以放置在行驶表面下方,所述台车在所述行驶表面上行驶。这允许更加有效地使用工作空间。
沿所述推进路径形成有贯穿所述台车的所述行驶表面的槽。横跨所述台车的所述行驶表面的所述槽的台车放置侧上布置有从所述弹性构件突出的支撑部。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锁止构件。所述台车由所述锁止构件锁止。可以由此将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台车联接在一起。于是,即使台车的行驶路径是曲线的,台车也能够以简单的配置沿该行驶路径行驶而不使用单独的运输系统。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以及优势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似的零件,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局部截面示意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中的引导件的布置的平面示意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驱动单元的平面示意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中的工作地板的立体示意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被推进部的示意图,其中
图6A是平面示意图,而图6B是侧视示意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被推进部的联接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7A是示出在联接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联接状态的示意图,而图7C 是示出断开状态的示意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台车的平面示意图9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中的被推进部的推进条件的不意图,其中图9A是平面不意图,图9B是沿A-A线得到的截面不意图,而图9C是沿B-B线得到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10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中的推进路径的设定示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总体配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如图1所示,将被推进部的推进方向设置为X轴方向并且将被称为“前”。Y轴方向将被称为“右”,以及Z轴方向将被称为“上”。如图1所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配置有多个引导件2、 驱动单元3、工作地板4、多个被推进部5、多个台车6等。台车式运输系统I具有由其上行 驶有多个台车6的工作地板4形成的工人的工作空间。其上放置有工件11的台车6行驶 以与放置在台车上的相应的工件11 一起连续地通过工作工序。于是,由等待在工作区域处 的工人有效地执行装配线工作。
如图1和图2所示,引导件2限定被推进部5的位置并且在推进方向上引导被推 进部5。如图2所示,引导件2具有水平引导滚子2a和竖直引导滚子2b,水平引导滚子2a 由保持其轴向为竖直的一对被驱动滚子形成,竖直引导滚子2b由保持其轴向为水平的单 个被驱动滚子形成。各个滚子2a、2b相对于固定到工作地板4的框架部2c可旋转地轴接。
水平引导滚子2a是保持其轴向为竖直的一对滚子构件,并且彼此平行轴接。滚子 2a的外周表面之间的分隔距离(即间隔)保持在规定宽度。此规定宽度对应于形成被推进 部5的被驱动构件5a的厚度,并且被设定为允许被驱动构件5a穿过由滚子2a形成的间隔 以及允许被驱动构件5a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与滚子2a、2a接触。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图示 了在滚子2a之间设置间隔的情况。然而,可以使各个滚子2a由弹性构件形成,滚子2a彼 此接触(换而言之,不形成间隔),允许滚子2a弹性变形,并且由此被驱动构件5a在滚子2a 之间穿过。
被推进部5穿过形成在滚子2a之间的间隔,并且使得滚子2a与被驱动构件5a的 前表面和后表面接触。于是,控制被驱动构件5a相对于水平方向(被驱动构件5a的厚度方 向)的位置,由此在所期望的推进方向上引导被推进部5。更具体而言,水平引导滚子2a在 推进方向上引导被推进部5,推进方向是与在水平引导滚子2a的轴心之间的最短部分水平 地垂直并且穿过该最短部分的中点的方向。
竖直引导滚子2b是保持其轴向为水平而轴接的单个滚子构件。竖直引导滚子2b 的上圆周表面与由工作地板4形成的地板表面(图2中的位置FL)之间的分隔距离保持在 规定距离。此规定距离对应于被推进部5的被驱动构件5a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并且被设 定为在被驱动构件5a放置为被驱动构件5a的下表面接触滚子2b的情况下,被驱动构件5a 的上表面(稍后将描述的支撑部5b、支撑部5c)在竖直方向上在工作地板4的地板表面的上 方突出的距离。在平面图中,在水平滚子2a中设定的推进方向垂直于竖直引导滚子2b的 轴向。竖直引导滚子2b的旋转方向与在水平引导滚子2a中设定的推进方向一致。
通过使被驱动构件5a的下表面接触竖直弓I导滚子2b来推进被推进部5,由此控制 被驱动构件5a相对于高度方向的位置。于是,在所期望的推进方向上引导被推进部5。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沿所期望的路径放置多个引导件2。 由此形成沿其推进被推进部5的推进路径S。更具体而言,引导件2放置为使得在水平引 导滚子2a中设定的推进方向在线性路径上对应于所期望的路径。另一方面,在曲线的路径 上,引导构件2放置为使得推进方向对应于所期望的路径的切线方向。
此外,在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适当地设定在推进路径S中引导件2的放置数量和 放置间距。于是,单个被推进部5始终由至少三个引导件2引导。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描述的推进路径S在曲线部的引导件2之间的放置间距与推 进路径S的线性部相比更短。这允许引导件2在曲线的推进路径S上稳定地推进被推进部 5。也就是说,在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当推进路径S的曲线部的曲率半径较小时,可以使引导件2之间的放置间距更短。
在此实施例中,以平面图中的大致椭圆形形状放置多个引导件2,使得推进路径S 为连续的(即,无端点的)圆周路径。根据本发明的台车式运输系统中的推进路径S的实施 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形成有开始端和终点端或者大致矩形或者形成为大致矩形或者椭圆 形形状的圆周路径。
如图1所示,台车式运输系统I具有用于提供在推进方向上推进被推进部5的力 (推进力)的驱动单元3。驱动单元3放置在形成有多个引导件2的推进路径S上。如图4 所示,驱动单元3具有驱动滚子3a、被驱动滚子3b、被驱动滚子3c、驱动电动机3d等,驱动 滚子3a被旋转地驱动,被驱动滚子3b面向驱动滚子3a放置并且与驱动滚子3a接触,被驱 动滚子3c与被引进驱动滚子3a和被驱动滚子3b中的被驱动构件5a的下部接触并且作用 类似于上述弓丨导件2中的竖直引导滚子2b,驱动电动机3d用于旋转地驱动驱动滚子3a。驱 动单元3在驱动滚子3a与对应的被驱动滚子3b彼此接触的部分中形成用于挤压被推进部 5的挤压部3e。挤压部3e放置在推进路径S上。
在驱动单元3中,成对的驱动滚子3a和被驱动滚子3b保持其轴向为竖直的同时 彼此平行地轴接。弹簧构件3f朝向被驱动滚子3b对驱动滚子3a施加负荷,并且驱动滚子 3a被推向被驱动滚子3b。于是,形成滚子3a、滚子3b能够挤压被推进部5的挤压部3e。 在被推进部5在挤压部3e中被挤压的条件下驱动滚子3a被可旋转地驱动。在被推进部5 的推进方向上即在挤压部3e中的各个滚子3a、3b的切线方向上对被推进部5提供摩擦力。 在此实施例中描述的驱动单元3具有两对成对的驱动滚子3a和被驱动滚子3b。
在驱动滚子3a中,在挤压部3e中接触被推进部5的部分(驱动滚子3a的圆周表 面)被诸如橡胶的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材料覆盖。驱动滚子3a能够有效地向在挤压部3e中 的被推进部5提供摩擦力。能够使用齿轮电动机等作为驱动单元3的驱动电动机3d。
链轮3g固定在驱动电动机3d的旋转轴周围。因为在此实施例中描述的驱动单元 3具有两个驱动滚子3a,所以在偏离旋转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两个链轮3g。链轮3h围绕对 应的驱动滚子3a的旋转轴固定。驱动链3k缠绕在链轮3g、3h周围。于是,将由驱动电动 机3d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驱动链3k传送到驱动滚子3a。
此外,在挤压部3e中,挤压被推进部5,并且同时由驱动电动机3d旋转各个驱动滚 子3a,由此在滚子3a、滚子3b与被推进部5之间产生摩擦力。于是,在沿推进路径S的方 向上向各个被推进部5提供推进力。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工作地板4定位在引导件2和驱动单元3上方,形成台车 6在其上行驶的地板表面,形成将各种零件附接到放置在台车6上的工件11期间工人的工 作空间,并且工作地板4形成有地板构件4a、支撑构件4b等。在地板构件4a中,形成沿推 进路径S穿过地板构件4a的通槽4c。
在工作地板4中,通过在比工作空间的地板水平(图2中所示的水平GL)更高的高 度处(图2中所示的水平FL)以双层地板方式放置地板构件4a来形成地板表面。在水平GL 和水平FL之间的空间用于安放引导件2、驱动单元3等。于是,在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不 必要通过减少工作空间来确保用于放置驱动单元3等的空间。
在此实施例中,工作地板4的地板表面在比水平GL更高的高度上。然而,在设置 比工作空间的地板水平(水平GL)更低的高度(所谓的沟槽)的实施例中,工作地板4的地板表面可以设置在与水平GL相同的高度上,并且可以由此在该沟槽中安放引导件2、驱动单元3等。
根据此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允许台车6在工作地板4上沿曲线的推进路径 S行驶。因此,如图5所示,能够在台车6的行驶路径K的曲线部分上放置工作工序(例如, 如图5所示的部件α附接工序和部件β附接工序)。于是,能够通过比常规系统更灵活的布置来相对于工件运输路径放置工作工序。此外,能够增加能够有效地使用的工作空间。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将驱动单元3放置在与将台车6横跨放置在台车6在其上行驶的地板构件4a上的一侧竖直相反的一侧(在此实施例中在地板构件4a的地板下方的部分)上。这样的配置允许更有效地使用工作空间。
如图1和图6所示,通过由驱动单元3提供的摩擦力作为其推进力沿形成有多个引导件2的推进路径S推进被推进部5,并且被推进部5配置有被驱动构件5a、锁止构件7、 8、第一联接部9、第二联接部10等。
如图6所示,构成被推进部5的主要部分的被驱动构件5a的纵向沿着推进路径S 的方向,被驱动构件5a由带状钢板形成,并且具有当施以外力时在其厚度方向上可变形并且当从外力释放时恢复至其原始的大致板形状的特性。
如上所述,被驱动构件5a形成为带状形状。于是,例如被驱动构件5a比大致杆形的被驱动构件能够更容易地在水平方向上弯曲,并且被驱动构件5a能够容易地恢复至其原始的板形状。因此,在被驱动构件5a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带状形状适于被驱动构件5a。 在此实施例中,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的被驱动构件5a为带状形状。然而,不必要要求被驱动构件5a的形状为带状形状,而是能够使用其他形状(例如,杆形等)的弹性构件。
被驱动构件5a可以使用多种材料,例如诸如硬化钢带的钢板。在推进路径S的形状具有曲线的情况下,硬化钢带能够沿曲率容易地弹性变形。此外,在推进路径S的形状为线性的情况下,硬化钢带能够容易并且精确地恢复到板形状。在此实施例中,被驱动构件5a 的材料是硬化钢带,各种弹性可变形材料可以用于形成被驱动构件5a。
换而言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配置有具有带状被驱动构件 5a的被推进部5。这样的配置使得被推进部5能够沿推进路径S容易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配置有由诸如硬化钢带的钢板形成的带状被驱动构件5a。这样的配置允许被推进部5沿曲线的推进路径S容易变形,并且允许被推进部5沿线性的推进路径S容易恢复到板形状。
在被驱动构件5a的上方侧(即,与竖直导向滚子2b接触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向上突出的支撑部5b、支撑部5c。沿支撑部5b、支撑部5c附接用于锁止台车6的锁止构件 7、锁止构件8。在由引导件2引导被推进部5 (被驱动构件5a)的状态下,支撑部5b、支撑部5c形成为在地板表面上方从通槽4c突出并且将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支撑在工作地板 4上的台车6的行驶表面(地板表面)上方。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用于锁止台车6的相应的锁止部6c、锁止部6d (稍后将描述)的锁止孔7a、锁止孔8a。
第一联接部9 附接到被驱动构件5a相对于推进方向的前端。第二联接部10附接到被驱动构件5a相对于推进方向的后端。第一联接部9和第二联接部10能够与被推进部 5联接或者与被推进部5断开。
如图7A所示,第一联接部9通过主部9a固定到被驱动构件5a的前端。第一联接部9具有在主部9a中的轴部9b以及由轴部9b竖直可摆动地支撑的连接构件9c。此外,连 接构件9c在其前端具有锁止部9d,并且在其后端具有滚子构件9e。
第二联接部10通过主部IOa固定到被驱动构件5a的后端。第二联接部10具有 在主部IOa中的轴部IOb以及由轴部IOb竖直可移置地支撑的锁止构件10c。联接部9和 联接部10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形成在地板构件4a中的通槽4c的宽度相比足够大。因 此,确定地防止被驱动构件5a在被推进部5的推进期间向上移动。
在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在地板构件4a的下表面上适当地设置向下突出的线性构 件4d。线性构件4d放置在允许与第一联接部9的滚子构件9e接触的位置上。在存在线性 构件4d的部分中,由线性构件4d向下推滚子构件9e,并且连接构件9c摆动从而向上推锁 止部9d。
当在这种状态下,使得第一联接构件9与第二联接构件10接触时,如图7所示,首 先将锁止部9d推到在锁止构件IOc的下后部中形成的倾斜表面,并且由此由锁止部9d将 锁止构件IOc向上推。此后,将锁止部9d推到锁止构件IOc的前方的位置,结果向下按压 锁止构件10c。于是,锁止部9d和锁止构件IOc锁止在一起。由此将联接部9和联接部10 联接在一起。换而言之,由联接部9和联接部10将前后被推进部5联接在一起。只要线性 构件4d连续存在,就保持此状态。
通过联接各对前后被推进部5的第一联接部9和第二联接部10,一体联接在推进 路径S上的多个连续的被推进部5。以这种方式被一体联接的多个被推进部5能够被从驱 动单元3提供给任一个被推进部5的推进力一体推进。例如,如图3和图5所示,在由联接 部9、联接部10 —体联接七个被推进部5的情况下,由驱动单元3向任一个被推进部5提供 推进力,并且由此一体推进所联接的七个被推进部5。
另一方面,在地板构件4a的下表面上不存在线性构件4d的部分中,没有线性构件 4d推滚子构件9e,并且连接构件9c摆动使得锁止部9d保持被按压到下端。
如图7C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因为锁止构件IOc的下端和锁止部9d的上端间隔距 离d,所以锁止部9d和锁止构件IOc不能彼此锁止。于是,联接部9、联接部10断开。换而 言之,因为在不存在线性构件4d的部分中,前后被推进部5未由联接部9、联接部10联接, 所以当连续无间隔地定位被推进部5时,由驱动单元3提供的推进力能够使台车6行驶。此 外,由工人施加的力推进台车6,并且由此能够在脱离来自驱动单元3的推进力的状态下单 独地推进被推进部5。
如上所述,在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因为如何推进多个被推进部5的方式能够响应 于特定的工作工序部分的设定而在一体地推进和单独地推进之间转换。通过设定是设置线 性构件4d或者不设置线性构件4d,此转换能够容易地进行。这允许更加灵活的适应工作工 序布置等中的变化。
如图1和图8所示,响应于提供给被推进部5的推进力,台车6被锁止在被推进部 5上并且行驶在行驶表面上,并且台车6具有主体6a、行驶轮6b、锁止部6c、6d等。在主体 6a的上表面上形成用于放置工件11的为平坦表面的放置表面6e。
行驶轮6b附接到主体6a的腿上,使得行驶轮6b的轴能够在水平平面上旋转。由 此能够自由地改变台车6的行驶方向。
锁止部6c、锁止部6d从主体6a向下突出。在将台车6放置在地板构件4a上的行驶表面上的状态下,锁止部6c、锁止部6d的下端在比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的上表面更低 但是比地板构件4a的地板表面更高的高度上。
在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台车6和被推进部5成为一对。由附接到被推进部5的 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锁止台车6的锁止部6c、锁止部6d。如上所述,台车6在两点处被 支撑并且能够由此在保持与推进路径S大致平行的位置的同时行驶。
在此实施例中,锁止孔7a的内部直径对应于锁止部6c的外部直径,锁止部6c能 够穿过该锁止孔7a。类似地,锁止孔8a的内部直径对应于锁止部6d的外部直径,锁止部 6d能够穿过该锁止孔8a。当在推进路径S的曲线部分中沿推进路径S弯曲被驱动构件5a 时,改变了锁止孔7a与锁止孔8a之间的分隔距离。因此,为了吸收这样的位移,锁止孔7a、 锁止孔8a中的至少一个与锁止部6d的外部直径比较具有少许容差的更大的直径。
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的 台车6的行驶条件。如图9A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沿形成有 引导件2的推进路径S推进被推进部5。通过联接部9、10将前后被推进部5联接在一起, 并且由此一体地推进被推进部5。锁止构件7、8附接至被推进部5。于是,沿推进路径S推 进被推进部5,并且沿推进路径S推进在工作地板4上方的部分与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
台车6具有对应于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的锁止部6c、锁止部6d。锁止部6c、锁 止部6d插入形成在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中的锁止孔7a、锁止孔8a,并且能够通过锁止构 件7、锁止构件8锁止台车6。当在工作地板4上沿推进路径S推进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 时,台车6能够沿推进路径S在工作地板4上沿行驶路径K行驶,同时保持台车6之间的大 致恒定的间隔。
就此点而言,因为被推进部5的被驱动构件5a在板厚度方向上是柔性的(见图6A) 并且弹性可变形,所以被驱动构件5a本身能够响应于推进路径S的曲线条件而弯曲。于是, 如图10所示,例如,即使在推进路径P (图10中箭头P所示的部分)具有多个连续曲线,推 进路径Q (图10中箭头Q所示的部分)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Rl、R2的连续曲线部分,以及 推进路径R (图10中箭头R所示的部分)具有比曲率半径Rl、R2更小的曲率半径R3的曲 线部分的情况下,台车式运输系统I也能够容易地适应引导件2的放置位置、它们的放置数 量、它们的放置间隔等变化但是在被推进部5的配置上无变化的推进路径。因此,台车式运 输系统I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所期望的工作工序布置。
在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只有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和台车6暴露在地板构件4a 上方。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能够被台车6的下部覆盖。此外,形成在地板构件4a中的通 槽4c能够被形成为比被驱动构件5a的厚度略宽的非常狭窄的间隔。于是,对于台车式运 输系统I而言,能够实现具有高工作效率的平坦的工作空间。
于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包括由摩擦力推进的被推进部5、 与被推进部5联接的台车6、限定被推进部5的推进方向并且形成推进路径S的为多个引 导构件的引导件2,以及向被推进部5提供在推进方向上的摩擦力的驱动单元3。在该系统 中,通过提供给被推进部5的摩擦力作为其推进力,台车6沿推进路径S行驶。此外,被推 进部5形成有被驱动构件5a,被驱动构件5a为沿推进路径S的曲率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 通过这种配置,即使台车6的行驶路径K是曲线的,台车6也能够沿行驶路径K行驶而不使 用单独的运输系统。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台车式运输系统I中,沿推进路线形成穿过台车6的行 驶表面(地板构件4a的地板表面)的通槽4c。从被驱动构件5a突出的支撑部5b、支撑部5c 布置在横跨台车6的行驶表面(地板构件4a)的通槽4c的台车放置侧上(即,在此实施例中 地板构件4a的地板表面上)。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布置在支撑部5b、支撑部5c上。由 锁止构件7、锁止构件8锁止台车6。由此将被驱动构件5a和台车6联接在一起。通过这 样的简单配置,即使台车6的行驶路径K是曲线的,台车6也能够沿行驶路径K行驶而不使 用单独的运输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台车式运输系统,包括 被推进部,其由摩擦力推进; 台车,其与所述被推进部联接; 多个引导构件,它们限定所述被推进部的推进方向并且形成推进路径;以及 驱动单元,其向所述被推进部提供在所述推进方向上的摩擦力, 其中,所述台车以提供给所述被推进部的摩擦力作为其推进力沿所述推进路径行驶,并且 所述被推进部的被提供所述摩擦力的部分形成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是沿所述推进路径弹性变形的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式运输系统,其中所述弹性构件为带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台车式运输系统,其中所述弹性构件由钢板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式运输系统,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放置在行驶表面下方,所述台车在所述行驶表面上行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式运输系统,其中沿所述推进路径形成有贯穿所述台车的所述行驶表面的槽,横跨所述台车的所述行驶表面的所述槽的台车放置侧上布置有从所述弹性构件突出的支撑部,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锁止构件,所述台车由所述锁止构件锁止,并且由此将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台车联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式运输系统,其中所述台车的所述行驶表面放置在与放置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驱动单元的高度不同的高度上。
全文摘要
一种台车式运输系统(1),包括被推进部(5),其由摩擦力推进;台车(6),其与所述被推进部(5)联接;引导件(2),其为多个引导构件,它们限定所述被推进部(5)的推进方向并且形成推进路径(S);以及驱动单元(3),其向所述被推进部(5)提供在所述推进方向上的摩擦力。所述被推进部(5)形成有被驱动构件(5a),所述被驱动构件(5a)为沿所述推进路径(S)的曲率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
文档编号B65G19/02GK103052551SQ201180037673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0日
发明者山口聪, 远山伸治, 冈本靖浩, 刚史·阿林尼·理查德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