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是一种气雾剂自动灌装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个工步可同时灌装多个气雾罐的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气雾剂灌装不同于其他的一般液料灌装,如酒类、饮料灌装,它有较高的防爆要求,工作要求尽量采用全气路控制,以保证高安全性,所以目前在其他行业有广泛应用的, 电磁控制的旋转连续式灌装机和直线式间歇灌装机在气雾剂灌装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被国内外很多气雾剂生产厂家使用的QGQ750型全自动气雾剂灌装机,虽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采用的是全气路控制,不过生产效率较低。它采用的是单个进给间歇式灌装方法,即每次进给一个空罐,完成灌装后,再进给一个空罐,如此循环往复。为提高效率,国内外许多气雾剂灌装机械生产厂家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多头旋转式连续灌装方法, 该方法采用压缩空气驱动,多头工位剂液灌装,连续循环,达到高速生产,不过其成本较高, 结构复杂,运行不稳定,并不符合大多数气雾剂生产厂家的实际生产要求。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全气动控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高效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全自动气雾剂灌装机存在的结构简单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效率高时结构复杂,运行可靠性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全气动控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动力气缸1、连接板4、棘轮8、棘爪 5,6,7、传动大齿轮13、传动小齿轮14,15、星轮盘M和控制气缸17,动力气缸1固定在灌装机内的工作平台上,其活塞杆2的头部与连接板4的一端相连,活塞杆2上有设有一连动的第一碰触杆3,棘爪5的爪头卡在棘轮8上,另一端与连接板4相连,棘爪6,7的爪头均卡在棘轮8上,另一端用安装在灌装机内的工作平台上,连接板4的另一端枢装在棘轮8的中心上,棘轮8与传动大齿轮13分别固定在轴12的两端,传动小齿轮14,15均与传动大齿轮13啮合,传动小齿轮14与星轮盘M分别固定在轴23的两端,星轮盘M的圆周上设有等分的用于驱动气雾剂罐的凹槽,所述的传动小齿轮15上安装有第二碰触杆16,第二碰触杆16与控制阀20相对,控制阀20安装在控制气缸17的活塞杆18上,活塞杆18上还安装有第三触碰杆19,控制气缸17上安装有与第三触碰杆19相配的行程阀22。
所述的动力气缸1上安装有导槽板9,第一碰触杆3的上端位于导槽板9上的导向槽中,导槽板9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受控于第一碰触杆3的行程阀10,11的按钮。
所述的导槽板9 一端固定在动力气缸1前端的上面。
所述的第二碰触杆16安装在两竖直的支撑杆上,两竖直的支撑杆固定在传动小齿轮15上,控制阀20的按钮受控于第二碰触杆16,棘轮8每转过一个齿就带动传动大齿轮13转过一定角度,传动小齿轮15与传动大齿轮13之间的传动比满足每次传动大齿轮13转过一定角度,传动小齿轮15转过一周。
所述的第三碰触杆19上端位于控制阀17上安装的导槽板21的导槽内,其下端固定在控制气缸17的活塞杆18的头部随活塞杆前后运动,用以碰触行程阀22。
所述的导槽板21固定在控制气缸17前端的上面,行程阀22固定在导槽板21靠近控制气缸17的一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运用全气动控制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一次性同时进给和输出多个罐子,从而实现气雾剂灌装的多头同时灌液或多头同时封口或多头同时充气,大大提高了气雾剂灌装机的效率,且结构简单,生产容易,成本较低,运行可靠。
图1是本发明的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进给机构的气动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利用本发明的进给机构的全自动多头充气机的气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主要包括动力气缸1、连接板4、棘轮8、棘爪5、 棘爪6、棘爪7、传动大齿轮13、传动小齿轮14和15、星轮盘M和控制气缸17,如图1所示。 动力气缸1固定在灌装机内的工作平台上,其活塞杆2的头部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连接板 4上,活塞杆上有一竖直杆为碰触杆3,它与活塞杆是一体的,棘爪5的爪头卡在棘轮8上, 另一端通过螺栓联接安装在连接板4上,连接板4上用于与安装活塞杆2头部和棘爪5 — 端的两个孔在同一直线上,棘爪6和7的爪头均卡在棘轮8上,另一端用螺栓安装在灌装机内的工作平台上,连接板4通过轴承可绕棘轮8中心轴转动,棘轮8与传动大齿轮13分别固定在轴12的两端,传动小齿轮14和15均与传动大齿轮13啮合,传动小齿轮14与星轮盘M分别固定在轴23的两端。碰触杆3沿导槽板9上的槽随活塞杆一起前后运动,用于来回触碰固定在导槽板9两端的行程阀10和11的按钮,以控制其开闭。所述的导槽板9 一端固定在动力气缸1前端的上面。所述的传动齿轮15上固定两竖直的支撑杆,在两支撑杆上固定一水平碰触杆16,用以碰触控制阀20的按钮,以控制其开闭,棘轮8每转过一个齿就带动齿轮13转过一定角度,齿轮15与齿轮13之间的传动比要满足每次齿轮13转过一定角度,齿轮15转过一周。所述的控制阀20固定在控制气缸17的活塞杆18的头部,碰触杆19与活塞杆为一体,竖直向上,沿导槽板21内导槽随活塞杆前后运动,用以碰触行程阀 22。所述的导槽板21固定在控制气缸17前端的上面。行程阀22固定在导槽板21靠近控制气缸的这端。所述的传动齿轮14与齿轮13之间的传动比取决于每次齿轮14需要转过的角度,即星轮盘M每次需要转过的角度,而这个角度则取决于每次需进给的罐子数。
进给机构的气动工作过程为(如图2)在压缩空气驱动下,动力气缸1内活塞杆2伸出,通过连接板4的连接推动棘爪5向前运动推开棘爪6卡在棘爪6原先卡在棘轮的位置,同时触碰杆3触动行程阀11,使其由闭转开,双气控换向阀25换向,活塞杆2收回,通过棘爪5拉动棘轮转过一个齿的角度,同时触碰杆3触动行程阀10,使其由闭转开,双气控换向阀25再次换向,活塞杆2再次伸出。棘轮转动同时带动大齿轮13转过相同角度,通过对传动比的控制使小齿轮15转过一周,使触碰杆3触动行程阀10时碰触杆16同时碰触控制阀20,使其由闭转开,通过控制阀20出来的压缩空气一方面流向灌装机的灌装设备27 (它包括灌液设备、封口设备和充气设备),使灌装设备开始工作,完成对罐子的灌液或封口或充气,灌装设备工作时,通过灌装设备内部气路控制使行程阀11暂时无气通过,活塞杆2 伸出触动行程阀11后就暂时不回拉,待灌装设备工作完毕后,行程阀11暂时再次通气,双气控换向阀25换向,活塞杆2回拉,再次将棘轮拉过一个齿的角度,通过控制阀20出来的压缩空气另一方面触动双气控换向阀26使其换向,活塞杆18回拉,以防挡住触碰杆16的转动,待触碰杆19触碰到行程阀22后,行程阀22由闭转开,双气控换向阀沈换向,活塞杆 18再次伸出,使控制阀20再次等待下次触碰杆16的触动。通过调节节流阀28和29,以控制活塞杆18的拉回和伸出速度,通过调节节流阀30和31,以控制活塞杆2的拉回和伸出速度,以保证活塞杆18伸出时,触碰杆16已开始转动。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4所示。
一种全自动多头充气机的传动进给系统即为本发明提供的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该进给机构包括动力气缸1、连接板4、棘轮8、棘爪5、棘爪6、棘爪7、传动大齿轮 13、传动小齿轮14和15、星轮盘M和控制气缸17 (图1)。动力气缸1固定在全自动多头充气机内部的工作平台上,其活塞杆2的头部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连接板4上,活塞杆上有一竖直杆为碰触杆3,它与活塞杆是一体的,棘爪5的爪头卡在棘轮8上,另一端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连接板4上,连接板4上用于固定活塞杆2头部和棘爪5 —端的两个孔在同一直线上,棘爪6和7的爪头均卡在棘轮8上,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在全自动多头充气机内部的工作平台上,连接板4通过轴承可绕棘轮8中心轴转动,棘轮8与传动大齿轮13分别固定在轴12的两端,传动小齿轮14和15均与传动大齿轮13啮合,传动小齿轮14与星轮盘M分别固定在轴23的两端。
碰触杆3沿导槽板9上的槽随活塞杆一起前后运动,用于来回触碰固定在导槽板9 两端的行程阀10和11的按钮,以控制其开闭。导槽板9 一端固定在动力气缸1前端的上
传动齿轮15上固定两竖直的支撑杆,在两支撑杆上固定一水平碰触杆16,用以碰触控制阀20的按钮,以控制其开闭,棘轮8每转过一个齿就带动齿轮13转过一定角度,齿轮15与齿轮13之间的传动比要满足每次齿轮13转过一定角度,齿轮15转过一周。
控制阀20固定在控制气缸17的活塞杆18的头部,碰触杆19与活塞杆为一体,竖直向上,沿导槽板21内导槽随活塞杆前后运动,用以碰触行程阀22。导槽板21固定在控制气缸17前端的上面。行程阀22固定在导槽板21靠近控制气缸的这端。传动齿轮14与齿轮13之间的传动比取决于每次齿轮14需要转过的角度,即星轮盘M每次需要转过的角度,而这个角度则取决于每次需进给的罐子数。40为罐子的进给通道,41为输出通道。
各个充气头33安装在星轮盘对应工位上方(如图3)。
全自动多头充气机气动工作过程为(如图4):在压缩空气驱动下,动力气缸1内活塞杆2伸出,通过连接板的连接推动棘爪5向前运动推开棘爪6卡在棘爪6原先卡在棘轮的位置,同时触碰杆3触动行程阀11,使其由闭转开,双气控换向阀25换向,活塞杆2收回, 通过棘爪5拉动棘轮转过一个齿的角度,同时触碰杆3触动行程阀10,使其由闭转开,双气控换向阀25再次换向,活塞杆2再次伸出。棘轮转动同时带动大齿轮13转过相同角度,通过对传动比的控制使小齿轮15转过一周,使触碰杆3触动行程阀10时碰触杆16同时碰触控制阀20,使其由闭转开,通过控制阀20出来的压缩空气一方面流向充气机的充气设备 27,触动双气控换向阀32使其换向,32未换向前,充气机的计量机34和充气头33内活塞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处于气缸上部,此时与二位三通常开式单气控换向阀38连接的梭阀39 处于无气通过状态,38即处于通气状态,而当32换向后,则梭阀39通气,阀38由开转闭, 阀11也就无气进入,换向阀25暂时无法换向,活塞杆2伸出后即暂时停止,充气设备则开始工作,32换向后,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充气头33内小气缸活塞下移,使得充气头下压气雾罐,喷头将自动打开,同时计量机34上腔进气,下缸排气,计量机气缸活塞推动下面液缸活塞下压,将计量机液缸下腔内的抛射剂经喷头注入气雾罐,计量机活塞下压到底后触动信号阀35,信号阀输出气压作用到换向阀32使其换向,使充气头小气缸和计量机气缸的进气方向逆转,计量机和充气头复位,换向阀32这次换向使行程阀11再次通气,双气控换向阀 25换向,活塞杆2回拉,再次将棘轮拉过一个齿的角度。上面提到的通过控制阀20出来的压缩空气另一方面触动双气控换向阀26使其换向,活塞杆18回拉,以防挡住触碰杆16的转动,待触碰杆19触碰到行程阀22后,行程阀22由闭转开,双气控换向阀沈换向,活塞杆 18再次伸出,使控制阀20再次等待下次触碰杆16的触动。通过调节节流阀28和29,以控制活塞杆18的拉回和伸出速度,通过调节节流阀30和31,以控制活塞杆2的拉回和伸出速度,以保证活塞杆18伸出时,触碰杆16已开始转动。
如此便实现了多个充气头同时对多个罐子进行充气。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动力气缸(1)、连接板(4)、棘轮 (8)、棘爪(5,6,7)、传动大齿轮(13)、传动小齿轮(14,15)、星轮盘(24)和控制气缸(17),动力气缸(1)固定在灌装机内的工作平台上,其活塞杆(2)的头部与连接板(4)的一端相连, 活塞杆(2)上有设有一连动的第一碰触杆(3),棘爪(5)的爪头卡在棘轮(8)上,另一端与连接板(4)相连,棘爪(6,7)的爪头均卡在棘轮(8)上,另一端用安装在灌装机内的工作平台上,连接板(4)的另一端枢装在棘轮(8)的中心上,棘轮(8)与传动大齿轮(13)分别固定在轴(12)的两端,传动小齿轮(14,15)均与传动大齿轮(13)啮合,传动小齿轮(14)与星轮盘(24)分别固定在轴(23)的两端,星轮盘(24)的圆周上设有等分的用于驱动气雾剂罐的凹槽,所述的传动小齿轮(15)上安装有第二碰触杆(16),第二碰触杆(16)与控制阀(20)相对,控制阀(20)安装在控制气缸(17)的活塞杆(18)上,活塞杆(18)上还安装有第三触碰杆(19),控制气缸(17)上安装有与第三触碰杆(19)相配的行程阀(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气缸(1) 上安装有导槽板(9),第一碰触杆(3)的上端位于导槽板(9)上的导向槽中,导槽板(9)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受控于第一碰触杆(3)的行程阀(10,11)的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槽板(9)一端固定在动力气缸(1)前端的上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碰触杆 (16)安装在两竖直的支撑杆上,两竖直的支撑杆固定在传动小齿轮(15)上,控制阀(20)的按钮受控于第二碰触杆(16),棘轮(8)每转过一个齿就带动传动大齿轮(13)转过一定角度,传动小齿轮(15)与传动大齿轮(13)之间的传动比满足每次传动大齿轮(13)转过一定角度,传动小齿轮(15)转过一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碰触杆 (19)上端位于控制阀(17)上安装的导槽板(21)的导槽内,其下端固定在控制气缸(17)的活塞杆(18)的头部随活塞杆前后运动,用以碰触行程阀(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槽板(21)固定在控制气缸(17)前端的上面,行程阀(22)固定在导槽板(21)靠近控制气缸(17)的一端。
全文摘要
一种气雾剂灌装用高效进给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动力气缸(1)和连接板(4)动力气缸(1)固定在灌装机内的工作平台上,其活塞杆(2)的头部与连接板(4)的一端相连,活塞杆(2)上有设有一连动的第一碰触杆(3),棘爪(5)的爪头卡在棘轮(8)上,另一端与连接板(4)相连,棘轮(8)与传动大齿轮(13)分别固定在轴(12)的两端,传动小齿轮(14,15)均与传动大齿轮(13)啮合,传动小齿轮(14)与星轮盘(24)分别固定在轴(23)的两端,所述的传动小齿轮(15)上安装有第二碰触杆(16),第二碰触杆(16)与控制阀(20)相对,控制阀(20)安装在控制气缸(17)的活塞杆(18)上,活塞杆(18)上还安装有第三触碰杆(19)。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5B43/42GK102514763SQ201210004398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彭山宏, 楚满军, 王宏宇, 王斌, 许晓静 申请人:扬州美达灌装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