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923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包装组合。
背景技术
坊间许多薄型物产品会应用到脆性板材,例如液晶显示器的面板即为一例。由于产品在产制过程中,脆性板材需要经过运输才能送达下游厂商。但是,脆性板材不但成本昂贵,特别是容易破损,因此如何在运输途中减少或防止损伤,实系产业相当重要的课题之一。传统运送薄型物产品之模式,通常会以箱体包覆于外,其内部以配合薄型物产品尺寸、形状之固定结构予以包装,再以发泡体等缓冲垫材填充闲置之空间,以缓冲外来之冲击力,以达到预防薄型物产品因冲击力产生破损之情形的发生。早期的缓冲垫材,通常是利用保丽龙或气泡纸所制成,由于其加工容易且重量较轻,所以被广泛地利用在各种包装上。

前述的外来冲击力,有时是于一具有面积的表面施予的冲击,有时是一对该箱体指向特定点集中的穿刺。因此,为保护前述薄型物产品因该冲击力而产生破损,在使用单一材料完成箱体及内部包装结构之前提下,以强化箱体刚性(增加厚度)、加大内部缓冲空间(闲置空间)、强化包装结构刚性(包装结构复杂化)或包装结构全面化(箱内六面向均放置具相当厚度的包装结构)等手段或设计思想,以达成前述保护的目的。目前,广泛地被使用的箱体主要是以纸箱透过钉合、或黏贴合等方式组立成箱形结构。然而,上述箱形结构的组立方式并不环保,且容易浪费资源、浪费成本。以钉合的方式来说,钉子容易生锈,使得包装拆装后容易造成钉子割伤人的安全问题发生。以贴合的方式来说,其所使用的白胶、热熔胶等相关黏着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再者,传统纸箱只能从上侧或下侧开封,因此若要将比较大型的物品(例如,46吋以上的液晶显示器)从大型纸箱内取出,其困难度会增加,且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力才能达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样态是一种包装组合,解决现有技术钉合、黏贴合代理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包装组合,包含第一侧板、侧摇盖、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侧摇盖连接第一侧板的边缘。侧摇盖的边缘延伸出插片。第二侧板连接第一侧板的边缘。第一侧板连接于侧摇盖与第二侧板之间。第三侧板连接第二侧板的边缘。第二侧板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之间。第四侧板连接第三侧板的边缘,并具有插孔。第三侧板连接于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互弯折并环绕形成容置空间。侧摇盖相对第一侧板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第四侧板的外侧。插片相对侧摇盖弯折以插入并卡合于插孔,藉以防止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分离。其中,该插片包含一颈部以及一头部,该颈部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该插孔的长度,借以穿过该插孔,并且该头部的宽度大于该插孔的长度,借以卡扣勾合至该第四侧板的内壁。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一端形成一顶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一第一顶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一第二顶摇盖,连接该第二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一第三顶摇盖,连接该第三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以及一第四顶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一顶摇盖、该第二顶摇盖、该第三顶摇盖与该第四顶摇盖用以盖合该顶开口。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端形成一底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底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一侧板连接于该第一顶摇盖与该第一底摇盖之间;一第二底摇盖,连接该第二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二侧板连接于该第二顶摇盖与该第二底摇盖之间;一第三底摇盖,连接该第三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三侧板连接于该第三顶摇盖与该第三底摇盖之间;以及一第四底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四侧板连接于该第四顶摇盖与该第四底摇盖之间,并且该第一底摇盖、该第二底摇盖、该第三底摇盖与该第四底摇盖用以盖合该底开口。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端形成一底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一底座,容纳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卡合于该底开口, 该底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朝向该顶开口。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包装组合,包含第一侧板、第一侧摇盖、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第二侧摇盖。第一侧摇盖连接第一侧板的边缘。第一侧摇盖的边缘延伸出第一插片。第一插片的边缘延伸出第二插片。第一侧摇盖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一插片之间。第一插片连接于第一侧摇盖与第二插片之间。第二侧板连接第一侧板的边缘。第一侧板连接于第一侧摇盖与第二侧板之间。第三侧板连接第二侧板的边缘。第二侧板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之间。第四侧板连接第三侧板的边缘,并具有第一插孔。第三侧板连接于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第二侧摇盖连接第四侧板的边缘,并具有第二插孔。第四侧板连接于第三侧板与第二侧摇盖之间。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互弯折并环绕形成容置空间。第一侧摇盖相对第一侧板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第四侧板的外侧。第一插片相对第一侧摇盖弯折以插入第一插孔。第二侧摇盖相对第四侧板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第一侧板的内侧。插入第一插孔的第一插片相对第四侧板弯折以使第二插片插入第二插孔,藉以防止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分离。其中,该第一插片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该第一插孔的长度,借以穿过该第一插孔,并且该第二插片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该第二插孔的长度,借以穿过该第二插孔。其中,该第一插片的宽度大于该第二插片的宽度。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一端形成一顶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一第一顶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一第二顶摇盖,连接该第二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一第三顶摇盖,连接该第三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以及一第四顶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一顶摇盖、该第二顶摇盖、该第三顶摇盖与该第四顶摇盖用以盖合该顶开口。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端形成一底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底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一侧板连接于该第一顶摇盖与该第一底摇盖之间;一第二底摇盖,连接该第二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二侧板连接于该第二顶摇盖与该第二底摇盖之间;一第三底摇盖,连接该第三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三侧板连接于该第三顶摇盖与该第三底摇盖之间;以及一第四底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四侧板连接于该第四顶摇盖与该第四底摇盖之间,并且该第一底摇盖、该第二底摇盖、该第三底摇盖与该第四底摇盖用以盖合该底开口。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端形成一底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一底座,容纳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卡合于该底开口,该底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朝向该顶开口。本发明主要是在箱体的一侧板的摇盖上额外设计插片,于另一侧板上(或其摇盖上)设计对应的插孔,并于两侧板相接后使插片插入插孔并卡合(包含卡扣勾合与夹持等方式),进而使得本发明的包装组合得以组立成型。藉由使插片与插孔相互卡合,可便于本发明的包装组合从侧边开箱,因此于组装、拆解时具有简易方便的优点。换言的,本发明的包装组合特别适合用来包装大型物品(例如,46吋以上的液晶显示器),在拆除包装组合时仅需单人即可操作。并且,本发明的包装组合的主体结构性强,组合之后不易解体,且包装组合的耐压强度并不受影响。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包装组合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免钉合、免 黏贴合、环保又省成本的优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装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图IB为绘示图IA中的包装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绘示图IA中的包装组合的平面展开图。图3为绘示图IA中的包装组合沿线段3-3’的剖面图。图4为绘示图IA中的包装组合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装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图5B为绘示图5A中的包装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绘示图5A中的包装组合的平面展开图。图7为绘示图5A中的包装组合沿线段7-7’的剖面图。图8为绘示图5A中的包装组合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I :包装组合Ia:顶开口Ib:底开口10 :第一侧板IOa :第一顶摇盖IOb :第一底摇盖12 :第二侧板12a :第二顶摇盖12b :第二底摇盖14 :第三侧板14a :第二顶摇盖
14b :第二底摇盖16:第四侧板16a:第四顶摇盖16b:第四底摇盖160 :插孔18 :侧摇盖180 :插片

180a :颈部180b :头部20 :胶带3:包装组合3a:顶开口3b:底开口30 :第一侧板30a :第一顶摇盖32 :第二侧板32a :第二顶摇盖34 :第三侧板34a :第三顶摇盖36:第四侧板36a:第四顶摇盖360 :插孔38 :侧摇盖380 :插片380a :颈部380b :头部40 :底座400:凹槽5 :包装组合5a:顶开口5b:底开口50 :第一侧板50a :第一顶摇盖50b :第一底摇盖52 :第二侧板52a :第二顶摇盖52b :第二底摇盖54 :第三侧板54a :第三顶摇盖
54b :第二底摇盖56:第四侧板56a:第四顶摇盖56b :第四底摇盖560 :第一插孔58 :第一侧摇盖580 :第一插片

582 :第二插片60 :胶带62 :第二侧摇盖620 :第二插孔7:包装组合7a:顶开口7b:底开口70 :第一侧板70a :第一顶摇盖72 :第二侧板72a :第二顶摇盖74 :第三侧板74a :第二顶摇盖76:第四侧板76a:第四顶摇盖760 :第一插孔78 :第一侧摇盖780 :第一插片782 :第二插片82 :第二侧摇盖820 :第二插孔80 :底座800:凹槽S :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本发明的一技术态样是一种包装组合。更具体地说,其主要是在箱体的一侧板的摇盖上额外设计插片,于另一侧板上(或其摇盖上)设计对应的插孔,并于两侧板相接后使插片插入插孔并卡合(包含卡扣勾合与夹持等方式),进而使得本发明的包装组合得以组立成型。通过使插片与插孔相互卡合,可便于本发明的包装组合从侧边开箱,因此于组装、拆解时具有简易方便的优点。请参照图1A、图IB以及图2。图I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装组合I的立体组合图。图IB为绘示图IA中的包装组合I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绘示图IA中的包装组合I的平面展开图。如图1A、图IB与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I主要包含第一侧板10、侧摇盖18、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4以及第四侧板16。包装组合I的侧摇盖18连接第一侧板10的边缘。侧摇盖18的边缘延伸出插片180。包装组合I的第二侧板12连接第一侧板10的边缘。包装组合I的第一侧板10连接于侧摇盖18与第二侧板12之间。包装组合I的第三侧板14连接第二侧板12的边缘。包装组合I的第二侧板12连接于第一侧板10与第三侧板14之间。包装组合I的第四侧板16连接第三侧板14的边缘,并具有插孔160。包 装组合I的第三侧板14连接于第二侧板12与第四侧板16之间。包装组合I的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4与第四侧板16相互弯折并环绕形成容置空间S。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I的侧摇盖18、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4与第四侧板16大体上沿一方向依序连接,如图2中由左至右的方向。请参照图3。图3为绘示图IA中的包装组合I沿线段3-3’的剖面图。如图1A、图IB与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I的侧摇盖18相对第一侧板10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第四侧板16的外侧。侧摇盖18的插片180相对侧摇盖18弯折以插入并卡合于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侦_盖18的插片180与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之间用以防止第一侧板10与第四侧板16分离的卡合方式,将于下面详细说明。如图IB与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侧摇盖18的插片180包含颈部180a以及头部180b。插片180的颈部180a由侧摇盖18的边缘延伸而出。插片180的头部180b由颈部180a的边缘延伸而出。插片180的颈部180a于图2中铅直方向上的宽度恰好等于或小于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于图2中铅直方向上的长度,藉以穿过插孔160。并且,头部180b于图2中铅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于图2中铅直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插片180的头部180b穿过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之后(穿过的过程中头部180b会受挤压而变形),即可卡扣勾合至第四侧板16的内壁。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包装组合I还可设计使插片180的厚度大于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于图2中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藉此,在插片180的颈部180a穿过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之后,插片180的颈部180a即可受到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夹持以达到固定的效果。换言的,侧摇盖18的插片180可分别通过颈部180a与头部180b达到夹持于第四侧板16的插孔160与卡扣勾合第四侧板16的内壁的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省略插片180的头部180b,仅利用被挟持的颈部180a达到固定的效果。在此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侧摇盖18所包含的插片180的数量以及第四侧板16所包含的插孔160的数量皆为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增减。同样示于第IB与图2,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I的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4与第四侧板16于容置空间S的一端形成顶开口 Ia(如图IB中容置空间S的上端)。包装组合I进一步包含第一顶摇盖10a、第二顶摇盖12a、第三顶摇盖14a以及第四顶摇盖16a。包装组合I的第一顶摇盖IOa连接第一侧板10形成于顶开口 Ia的边缘。包装组合I的第二顶摇盖12a连接第二侧板12形成于顶开口 Ia的边缘。包装组合I的第三顶摇盖14a连接第三侧板14形成于顶开口 Ia的边缘。包装组合I的第四顶摇盖16a连接第四侧板16形成于顶开口 Ia的边缘。包装组合I的第一顶摇盖10a、第二顶摇盖12a、第三顶摇盖14a与第四顶摇盖16a用以盖合顶开口 la。如图IA与图IB所示,包装组合I的第一顶摇盖10a、第二顶摇盖12a、第三顶摇盖14a与第四顶摇盖16a的盖合顺序为第一顶摇盖IOa与第三顶摇盖14a先盖合顶开口 Ia,第二顶摇盖12a与第四顶摇盖16a再盖合于第一顶摇盖IOa与第三顶摇盖14a上并完整覆盖顶开口 la。最后,再以胶带20沿着包装组合I的第二顶摇盖12a与第四顶摇盖16a相互接合的缝隙贴合,藉以完整封闭顶开口 la。同样示于第IB与图2,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I的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4与第四侧板16于容置空间S的另一端形成底开口 Ib (如图IB中容置空间S的 下端)。包装组合I进一步包含第一底摇盖10b、第二底摇盖12b、第三底摇盖14b以及第四底摇盖16b。第一底摇盖IOb连接第一侧板10形成于底开口 Ib的边缘。第一侧板10连接于第一顶摇盖IOa与第一底摇盖IOb之间。第二底摇盖12b连接第二侧板12形成于底开口 Ib的边缘。第二侧板12连接于第二顶摇盖12a与第二底摇盖12b之间。第三底摇盖14b连接第三侧板14形成于底开口 Ib的边缘。第三侧板14连接于第三顶摇盖14a与第三底摇盖14b之间。第四底摇盖16b连接第四侧板16形成于底开口 Ib的边缘。第四侧板16连接于第四顶摇盖16a与第四底摇盖16b之间,并且第一底摇盖10b、第二底摇盖12b、第三底摇盖14b与第四底摇盖16b用以盖合底开口 lb。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I的第一顶摇盖10a、第一侧板10与第一底摇盖IOb大体上沿一方向依序连接,如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同样地,包装组合I的第二顶摇盖12a、第二侧板12与第二底摇盖12b大体上沿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序连接,包装组合I的第三顶摇盖14a、第三侧板14与第三底摇盖14b大体上沿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序连接,包装组合I的第四顶摇盖16a、第四侧板16与第四底摇盖16b大体上沿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序连接。于一实施例中,包装组合I的第一底摇盖10b、第二底摇盖12b、第三底摇盖14b与第四底摇盖16b的盖合顺序为第一底摇盖IOb与第三底摇盖14b先盖合底开口 lb,第二底摇盖12b与第四底摇盖16b再盖合于第一底摇盖IOb与第三底摇盖14b上并完整覆盖底开口 lb。最后,再以胶带20沿着包装组合I的第二底摇盖12b与第四底摇盖16b相互接合的缝隙贴合,藉以完整封闭底开口 lb,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4。图4为绘示图IA中的包装组合3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4所示,相较于图IB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包装组合3同样包含第一侧板30、侧摇盖38、第二侧板32、第三侧板34、第四侧板36、顶开口 3a、底开口 3b、第一顶摇盖30a、第二顶摇盖32a、第三顶摇盖34a以及第四顶摇盖36a。包装组合3的侧摇盖38同样包含插片380。插片380同样包含颈部380a以及头部380b。第四侧板36同样包含插孔360。上述包装组合3所包含的组件可参考图IA至图3及其相关说明,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图IB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异的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包装组合3并不包含任何底摇盖。取而代的,本实施例的包装组合3进一步包含底座40。包装组合3的底座40容纳于容置空间S中并卡合于底开口 3b。包装组合3的底座40具有凹槽400,并且凹槽400大体上朝向顶开口 3a。于一实施例中,包装组合3的底座40可以由例如保丽龙等缓冲材质制作。藉此,包装组合3的底座40即可于容置空间S中通过凹槽400卡合固定并缓冲物品。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3所包含的底座40的数量为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增减。请参照图5A、图5B以及图6。图5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装组合5的立体组合图。图5B为绘示图5A中的包装组合5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绘示图5A中的包装组合5的平面展开图。如图5A、图5B与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5主要包含第一侧板50、第一侧摇盖58、第二侧板52、第三侧板54、第四侧板56以及第二侧摇盖62。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摇盖58连接第一侧板50的边缘。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摇盖58的边缘延伸出第一插片580。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的边缘延伸出第二插片582。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摇盖58连接于第一侧板50与第一插片580之间。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连接于第一 侧摇盖58与第二插片582之间。包装组合5的第二侧板52连接第一侧板50的边缘。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板50连接于第一侧摇盖58与第二侧板52之间。包装组合5的第三侧板54连接第二侧板52的边缘。包装组合5的第二侧板52连接于第一侧板50与第三侧板54之间。包装组合5的第四侧板56连接第三侧板54的边缘,并具有第一插孔560。包装组合5的第三侧板54连接于第二侧板52与第四侧板56之间。包装组合5的第二侧摇盖62连接第四侧板56的边缘,并具有第二插孔620。包装组合5的第四侧板56连接于第三侧板54与第二侧摇盖62之间。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板50、第二侧板52、第三侧板54与第四侧板56相互弯折并环绕形成容置空间S。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摇盖58、第一侧板50、第二侧板52、第三侧板54、第四侧板56与第二侧摇盖62大体上沿一方向依序连接,如图6中由左至右的方向。请参照图7。图7为绘示图5A中的包装组合5沿线段7_7’的剖面图。如如图5A、图5B与图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摇盖58相对第一侧板50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第四侧板56的外侧。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相对第一侧摇盖58弯折以插入第一插孔560。包装组合5的第二侧摇盖62相对第四侧板56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第一侧板50的内侧。插入第一插孔560的第一插片580相对第四侧板56弯折以使第二插片582插入第二插孔620。其中,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的宽度等于或小于第四侧板56的第一插孔560的长度,藉以穿过第一插孔560。同样地,第一侧摇盖58的第二插片582的宽度等于或小于第二侧摇盖62的第二插孔620的长度,藉以穿过第二插孔620。并且,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的宽度大于第二插片582的宽度,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与第四侧板56的第一插孔560之间,以及第一侧摇盖58的第二插片582与第二侧摇盖62的第二插孔620之间分别用以防止第一侧板50与第四侧板56分离的卡合方式,将于下面详细说明。如图5B与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的厚度大于第四侧板56的第一插孔560于图6中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藉此,在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穿过第四侧板56的第一插孔560之后,第一插片580即可受到第一插孔560夹持以达到固定的效果。同样地,第一侧摇盖58的第二插片582的厚度大于第二侧摇盖62的第二插孔620于图6中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藉此,在第一侧摇盖58的第二插片582穿过第二侧摇盖62的第二插孔620之后,第二插片582同样可受到第二插孔620夹持而达到固定的效果,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摇盖58的第二插片582亦可设计成颈部与头部的结构(图未示,可参考图1B),进而可分别通过颈部与头部达到夹持于第二侧摇盖62的第二插孔620与卡扣勾合第二侧摇盖62的内壁的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用到夹持力,仅利用第二插片582的颈部与头部的结构设计达到固定效果。在此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侧摇盖58的第一插片580 二次转折方式搭配第二插片582插入第二侧摇盖62的第二插孔620,可增加包装组合5的结构强度。另外,第一侧摇盖58所包含的第一插片580的数量、第二插片582的数量第四侧板56所包含的第一插孔560的数量以及第二侧摇盖62所包含的第二插孔620的数量皆为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增减。

同样示于第5B与图6,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板50、第二侧板52、第三侧板54与第四侧板56于容置空间S的一端形成顶开口 5a(如图5B中容置空间S的上端)。包装组合5进一步包含第一顶摇盖50a、第二顶摇盖52a、第三顶摇盖54a以及第四顶摇盖56a。包装组合5的第一顶摇盖50a连接第一侧板50形成于顶开口 5a的边缘。包装组合5的第二顶摇盖52a连接第二侧板52形成于顶开口 5a的边缘。包装组合5的第三顶摇盖54a连接第三侧板54形成于顶开口 5a的边缘。包装组合5的第四顶摇盖56a连接第四侧板56形成于顶开口 5a的边缘。包装组合5的第一顶摇盖50a、第二顶摇盖52a、第三顶摇盖54a与第四顶摇盖56a用以盖合顶开口 5a。如图5A与图5B所示,包装组合5的第一顶摇盖50a、第二顶摇盖52a、第三顶摇盖54a与第四顶摇盖56a的盖合顺序为第一顶摇盖50a与第三顶摇盖54a先盖合顶开口 5a,第二顶摇盖52a与第四顶摇盖56a再盖合于第一顶摇盖50a与第三顶摇盖54a上并完整覆盖顶开口 5a。最后,再以胶带60沿着包装组合5的第二顶摇盖52a与第四顶摇盖56a相互接合的缝隙贴合,藉以完整封闭顶开口 5a。同样示于第5B与图6,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5的第一侧板50、第二侧板52、第三侧板54与第四侧板56于容置空间S的另一端形成底开口 5b (如图5B中容置空间S的下端)。包装组合5进一步包含第一底摇盖50b、第二底摇盖52b、第三底摇盖54b以及第四底摇盖56b。第一底摇盖50b连接第一侧板50形成于底开口 5b的边缘。第一侧板50连接于第一顶摇盖50a与第一底摇盖50b之间。第二底摇盖52b连接第二侧板52形成于底开口 5b的边缘。第二侧板52连接于第二顶摇盖52a与第二底摇盖52b之间。第三底摇盖54b连接第三侧板54形成于底开口 5b的边缘。第三侧板54连接于第三顶摇盖54a与第三底摇盖54b之间。第四底摇盖56b连接第四侧板56形成于底开口 5b的边缘。第四侧板56连接于第四顶摇盖56a与第四底摇盖56b之间,并且第一底摇盖50b、第二底摇盖52b、第三底摇盖54b与第四底摇盖56b用以盖合底开口 5b。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5的第一顶摇盖50a、第一侧板50与第一底摇盖50b大体上沿一方向依序连接,如图6中由上至下的方向。同样地,包装组合5的第二顶摇盖52a、第二侧板52与第二底摇盖52b大体上沿图6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序连接,包装组合5的第三顶摇盖54a、第三侧板54与第三底摇盖54b大体上沿图6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序连接,包装组合5的第四顶摇盖56a、第四侧板56与第四底摇盖56b大体上沿图6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序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包装组合5的第一底摇盖50b、第二底摇盖52b、第三底摇盖54b与第四底摇盖56b的盖合顺序为第一底摇盖50b与第三底摇盖54b先盖合底开口 5b,第二底摇盖52b与第四底摇盖56b再盖合于第一底摇盖50b与第三底摇盖54b上并完整覆盖底开口 5b。最后,再以胶带60沿着包装组合5的第二底摇盖52b与第四底摇盖56b相互接合的缝隙贴合,藉以完整封闭底开口 5b,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8。图8为绘示图5A中的包装组合7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8所示,相较于图5B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包装组合7同样包含第一侧板70、第一侧摇盖78、第二侧板72、第三侧板74、第四侧板76、第二侧摇盖82、顶开口 7a、底开口 7b、第一顶摇盖70a、第二顶摇盖72a、第三顶摇盖74a以及第四顶摇盖76a。包装组合7的第一侧摇盖78同样包含第一插片780与第二插片782。第四侧板76同样包含第一插孔760。第二侧摇盖82同样包含第二插孔820。上述包装组合7所包含的组件可参考图5A至图7及其相关说明,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图5B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异的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包装组合7并不包含任何底摇盖。取而代的,本实施例的包装组合7进一步包含底座80。包装组合7的底座80容纳于容置空间S中并卡合于底开口 7b。包装组合7的底座80具有凹槽800,并且凹槽800大体上朝向顶开口 7a。于一实施例中,包装组合7的底座80可以由例如保丽龙等缓冲材质制作。藉此,包装组合7的底座80即可于容置空间S中通过凹槽800卡合固定并缓冲物品。于本实施例中,包装组合7所包含的底座80的数量为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增减。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包装组合主要是在箱体的一侧板的摇盖上额外设计插片,于另一侧板上(或其摇盖上)设计对应的插孔,并于两侧板相接后使插片插入插孔并卡合(包含卡扣勾合与夹持等方式),进而使得本发明的包装组合得以组立成型。通过使插片与插孔相互卡合,可便于本发明的包装组合从侧边开箱,因此于组装、拆解时具有简易方便的优点。换言的,本发明的包装组合特别适合用来包装大型物品(例如,46吋以上的液晶显示器),在拆除包装组合时仅需单人即可操作。并且,本发明的包装组合的主体结构性强,组合之后不易解体,且包装组合的耐压强度并不受影响。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包装组合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免钉合、免黏贴合、环保又省成本的优势。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侧板; 一侧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的边缘,该侧摇盖的边缘延伸出一插片; 一第二侧板,连接该第一侧板的边缘,其中该第一侧板连接于该侧摇盖与该第二侧板之间; 一第三侧板,连接该第二侧板的边缘,其中该第二侧板连接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三侧板之间;以及 一第四侧板,连接该第三侧板的边缘,并具有一插孔,其中该第三侧板连接于该第二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之间; 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相互弯折并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该侧摇盖相对该第一侧板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该第四侧板的外侧,并且该插片相对该侧摇盖弯折以插入并卡合于该插孔,藉以防止该第一侧板与该第四侧板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片包含一颈部以及一头部,该颈部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该插孔的长度,借以穿过该插孔,并且该头部的宽度大于该插孔的长度,借以卡扣勾合至该第四侧板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一端形成一顶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 一第一顶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 一第二顶摇盖,连接该第二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 一第三顶摇盖,连接该第三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以及一第四顶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一顶摇盖、该第二顶摇盖、该第三顶摇盖与该第四顶摇盖用以盖合该顶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端形成一底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 一第一底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一侧板连接于该第一顶摇盖与该第一底摇盖之间; 一第二底摇盖,连接该第二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二侧板连接于该第二顶摇盖与该第二底摇盖之间; 一第三底摇盖,连接该第三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三侧板连接于该第二顶摇盖与该第二底摇盖之间;以及 一第四底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四侧板连接于该第四顶摇盖与该第四底摇盖之间,并且该第一底摇盖、该第二底摇盖、该第三底摇盖与该第四底摇盖用以盖合该底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端形成一底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 一底座,容纳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卡合于该底开口,该底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朝向该顶开口。
6.一种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侧板;一第一侧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的边缘,该第一侧摇盖的边缘延伸出一第一插片,该第一插片的边缘延伸出一第二插片,其中该第一侧摇盖连接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一插片之间,并且该第一插片连接于该第一侧摇盖与该第二插片之间; 一第二侧板,连接该第一侧板的边缘,其中该第一侧板连接于该第一侧摇盖与该第二侧板之间; 一第三侧板,连接该第二侧板的边缘,其中该第二侧板连接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三侧板之间; 一第四侧板,连接该第三侧板的边缘,并具有一第一插孔,其中该第三侧板连接于该第二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之间;以及 一第二侧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的边缘,并具有一第二插孔,其中该第四侧板连接于该第三侧板与该第二侧摇盖之间; 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相互弯折并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一侧摇盖相对该第一侧板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该第四侧板的外侧,并且该第一插片相对该第一侧摇盖弯折以插入该第一插孔,该第二侧摇盖相对该第四侧板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该第一侧板的内侧,并且插入该第一插孔的该第一插片相对该第四侧板弯折以使该第二插片插入该第二插孔,借以防止该第一侧板与该第四侧板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片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该第一插孔的长度,借以穿过该第一插孔,并且该第二插片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该第二插孔的长度,借以穿过该第二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片的宽度大于该第二插片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一端形成一顶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 一第一顶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 一第二顶摇盖,连接该第二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 一第三顶摇盖,连接该第三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以及一第四顶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形成于该顶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一顶摇盖、该第二顶摇盖、该第三顶摇盖与该第四顶摇盖用以盖合该顶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端形成一底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 一第一底摇盖,连接该第一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一侧板连接于该第一顶摇盖与该第一底摇盖之间; 一第二底摇盖,连接该第二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二侧板连接于该第二顶摇盖与该第二底摇盖之间; 一第三底摇盖,连接该第三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三侧板连接于该第二顶摇盖与该第二底摇盖之间;以及 一第四底摇盖,连接该第四侧板形成于该底开口的边缘,其中该第四侧板连接于该第四顶摇盖与该第四底摇盖之间,并且该第一底摇盖、该第二底摇盖、该第三底摇盖与该第四底摇盖用以盖合该底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于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端形成一底开口,该包装组合进一步包含 一底座,容纳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卡合于该底开口,该底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朝向该顶开口。
全文摘要
一种包装组合,包含第一侧板、侧摇盖、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侧摇盖连接第一侧板的边缘。侧摇盖的边缘延伸出插片。第二侧板连接第一侧板的边缘。第一侧板连接于侧摇盖与第二侧板之间。第三侧板连接第二侧板的边缘。第二侧板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之间。第四侧板连接第三侧板的边缘并具有插孔。第三侧板连接于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互弯折并环绕形成容置空间。侧摇盖相对第一侧板弯折并大体上平行地位于第四侧板的外侧。插片相对侧摇盖弯折以插入并卡合于插孔。
文档编号B65D5/64GK102765524SQ2012102121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9日
发明者周鸿霖 申请人: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