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645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式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具有循环式设备之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输送设备可利用一托架承载一工件。该托架是与一链条组结合,且能够随着链条组作水平方向位移及垂直方向位移。在水平移动方向上可配置一或多个作业点。托架及工件经过作业点可获致作业完成之效果。然而传统的设计,托架由水平位移转向垂直位移时,托架会转动九十度;由垂直位移转向水平位移时会再转九十度;换言之,每经一次转换位移方向,托架会改变一次角度; 因此传统的输送机构必须配置二位操作者驻立在链条组的二端,其一用以放置工件,另一取回已作业完成之工件。如此每一个输送设备至少需再增加一个操作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式输送机构。其具有可使托架的承载面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时均保持朝上的形式,再搭配输送机构中的链条组可循环转动,故仅需配置一位操作者便可执行放置待作业之工件及取出已作业完成之工件。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包含一框架;一链条组,是安装在该框架上,其具有二条互相平行的链条且能沿着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作循环转动,其中水平方向的一端为第一端,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端;一托架,是连结该链条组的二条链条,其一侧为一承载面;一第一引导组件,是组装在该框架上且对应该链条组的第一端;一第二引导组件,是组装在该框架上且对应该链条组的第二端;其中该托架能够随着该链条组沿着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作循环转动,且该托架进行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转换时,可受该第一引导组件及该第二引导组件的限制,使该托架的承载面保持朝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使托架的承载面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时均保持朝上的形式,再搭配输送机构中的链条组可循环转动,故仅需配置一位操作者便可执行放置待作业之工件及取出已作业完成之工件。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板结构及托架位移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托架结构及其与链条组的配置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输送机构 (12)作业点(14)组装点[0015](20)框架(22)承托轨道(30)链条组(32)链条(34)链条(36)齿轮组(38a)第一端 (38b)第二端(40)托架(42)连接轴 (44)承载面(46a)第一滚轮(46b)第二滚轮 (46c)第三滚轮(46d)第四滚轮(50)第一引导组件(52)第一轨道板(54)轨道(56)入口(58)出口(59)通道(60)第二引导组件(62)第二轨道板(64)轨道(66)入口 (68)出口 (69)通道(70)轨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揭示一印刷设备是一输送机构(10)上方配置有一或多个作业点
(12)或/及组装点(14)。其中输送机构(10)是可以提供水平方向位移与垂直方向位移连结而成的循环式位移。请参阅图2,输送机构(10)包含一框架(20)与一链条组(30)。该链条组(30)是包含二条链条(32)和(34)以及齿轮组(36)。其中一链条(32)与齿轮组(36)啮合且配置在框架(20) —侧;同样的,另一链条(34)也与另一齿轮组(未显示)啮合且配置在框架
(20)的另一侧。二条链条(32)和(34)是互相平行。此外,链条组(30)的水平方向一端为第一端(38a),另一端为第二端(38b)。又输送机构(10)包含一托架(40)。该托架(40)是具有一连接轴(42),且连接轴(42)的二端分别连结该链条组(30)的二条链条(32)和(34)。其次托架(40)的一侧为一承载面(44)。又输送机构(10)包含一第一引导组件(50)及一第二引导组件¢0);其中第一引导组件(50)配置框架(20)上且对应链条组(30)的第一端(38a);第二引导组件(60)配置框架(20)上且对应链条组(30)的第二端(38b)。更进一步而言,第一引导组件(50)具有二片结构相同的第一轨道板(52),其一对应链条(32),另一对应链条(34),且二片轨道板(52)互相对应。同理,第二引导组件(60)具有二片结构相同的第二轨道板(62),一对应链条(32),另一对应链条(34),且二片轨道板(62)互相对应。请参阅图3,第一轨道板(52)具有二条互相平行的轨道(54)。每一轨道(54)依托架(40)的移入及移出方向,分别形成一入口(56)及一出口(58),且一通道(59)连接该入口 (56)及该出口(58)。同样的,第二轨道板¢2)具有二条互相平行的轨道出4)。每一轨道¢4)依托架(40)的移入及移出方向,分别形成一入口(66)及一出口(68),且一通道¢9)连接该入口(66)及该出口(68)。请参阅图4,框架(20)的内侧面具有承托轨道(22);托架(40)的二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滚轮(46a)、第二滚轮(46b)、第三滚轮(46c)及第四滚轮(46d),且各滚轮(46a) (46d)是邻近链条(32)和(34)。当该托架(40)作水平方向位移时,各滚轮(46a) (46d)是置在该承托轨道(22)上。请再参阅图3,当托架(40)水平移动至第二轨道板(62),则各滚轮(46a) (46d)可以分别自第二轨道板¢2)的入口 ¢6)进入轨道¢4)内。然后该托架(40)的各滚轮(46a) (46d)可再经通道(69)及出口(68)而移出第二轨道板(62)。值得注意的是,当托架(40)自水平方向位移转换成垂直方向位移时,该托架(40)的各滚轮(46a) (46d)是位在第二轨道板¢2)的轨道¢4)内,因此该托架(40)受轨道(64)的限制而不会产生翻转,进而该托架(40)的承载面(44)保持向上。托架(40)自第二轨道板¢2)移出时,仍保持承载面(44)向上的形式。又当托架(40)水平移动至第一轨道板(52),则各滚轮(46a) (46d)可以分别自第一轨道板(52)的入口(56)进入轨道(54)内。然后该托架(40)的各滚轮(46a) (46d) 可再经通道(59)及出口(58)而移出第一轨道板(52)。在托架(40)自水平方向位移转换成垂直方向位移时,该托架(40)受轨道(54)的限制而不会产生翻转,因而该托架(40)的承载面(44)保持向上。是以根据以上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托架(40)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位移,其承载面(44)均保持向上,因此该托架(40)的承载面(44)承载一待作业之工件水平位移接受各作业点或/及组装点作用而形成已作业完成之工件后,可搭第二轨道板¢2)而位移向下,再搭配第一轨道板(52)位移向上;整个位移过程该托架(40)不翻转,故已作业完成之工件可以不落出,且一操作者可以第一轨道板(52)的出口(58)处将已作业完成之工件取出并且放置一新的待作业之工件。请参阅图5,藉由上述的设计原理,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组(30)可组形成多段弯绕的形式,且在每一个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的交接处配置一对轨道板(70),如此可减少输送机构(10)的长度。所述的轨道板(70)结构可与图3所示之第一轨道板(52)或第二轨道板(62)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框架;一链条组,是安装在该框架上,其具有二条互相平行的链条且能沿着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作循环转动,其中水平方向的一端为第一端,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端;一托架,是连结该链条组的二条链条,其一侧为一承载面;一第一引导组件,是组装在该框架上且对应该链条组的第一端;一第二引导组件,是组装在该框架上且对应该链条组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式输送机构,其特征为该第一引导组件具有二片第一轨道板,该二片第一轨道板是配置在该链条组的第一端的相对侧;每一该第一轨道板具有二条互相平行的轨道,每一轨道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且一通道连接该入口及该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输送机构,其特征为该托架的一侧具一第一滚轮及一第二滚轮,另一侧具有一第三滚轮及一第四滚轮;该托架进行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转换时,各滚轮是移入及移出该第一引导组件的二条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式输送机构,其特征为该第二引导组件具有二片第二轨道板,该二片第二轨道板是配置在该链条组的第二端的相对侧;每一该第一轨道板具有二条互相平行的轨道,每一轨道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且一通道连接该入口及该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式输送机构,其特征为该托架的一侧具一第一滚轮及一第二滚轮,另一侧具有一第三滚轮及一第四滚轮;该托架进行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转换时,各滚轮是移入及移出该第二引导组件的二条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式输送机构,其特征为该框架具有承托轨道,该托架的二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滚轮、一第二滚轮、一第三滚轮及一第四滚轮,且该托架作水平方向位移时,各滚轮靠置在该承托轨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循环式输送机构,其包含一框架;一链条组安装在该框架上,其具有二条互相平行的链条且能沿着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作循环转动,其中水平方向的一端为第一端,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端;一托架连结该链条组的二条链条,其一侧为一承载面;一第一引导组件组装在该框架上且对应链条组的第一端;一第二引导组件组装在该框架上且对应链条组的第二端;其中该托架能随着链条组沿着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作循环转动,且该托架进行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转换时,可受该第一引导组件及第二引导组件的限制,使该托架的承载面保持朝上。故仅需配置一位操作者便可执行放置待作业之工件及取出已作业完成之工件。
文档编号B65G17/30GK202508567SQ20122002221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侯景忠 申请人:侯景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