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瓶子上的u型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3002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装在瓶子上的u型提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子提手,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瓶子上的U型提手。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油瓶、水瓶提手包括一个圆形的底圈,底圈上连接有一提环,底圈的上部设有多个扇形的支撑骨。该提手与与瓶颈装配时都是将底圈由上至下套入瓶颈内,扇形的支撑骨弹性变形撑开后回位并顶住瓶颈的凸环,从而起到支撑作用。其使用性也是一次性使用,顾客买回产品后,如需取出提手,需利器剪断破坏提手才能取下,且无法复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可多次拆装的U型提手。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装在瓶子上的U型提手,包括一半圆形底圈和安装在底圈上的提环,所述底圈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软性的左、右胶条,左胶条上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冬菇头胶钉,右胶条上设有多个与冬菇头胶钉相对应的装配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提环与底圈之间的连接为软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提环呈环状且其外边缘呈与手指相对应的波浪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圈向外延伸有软性的左、右胶条,胶条上设有相互卡扣的冬菇头胶钉和装配孔,使用时,只需将底圈卡入瓶颈内,然后将左胶条上的冬菇头胶钉扣入右胶条的装配孔内,即可完成提手与瓶子的装配,当不需要提手时,只需将冬菇头胶钉拔出装配孔即可,可多次拆装,重复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后视图;图3为
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结构合理、可多次拆装的U型提手,包括一半圆形底圈I和安装在底圈I上的提环2,所述底圈I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软性的左、右胶条3、4,左胶条3上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冬菇头胶钉31,右胶条4上设有多个与冬菇头胶钉31相对应的装配孔41。使用时,只需将底圈I卡入瓶颈内,然后将左胶条3上的冬菇头胶钉31扣入右胶条4的装配孔41内,即可完成提手与瓶子的装配,当不需要提手时,只需扯动右胶条4使冬菇头胶钉31拔出装配孔41即可,可多次拆装,重复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提环2与底圈I之间的连接为软性连接,即当提环2提起后,提环2与底圈I连接处可适当地绕底圈I旋转。进一步,所述提环2呈环状且其外边缘呈与手指相对应的波浪状,方便用户提拿瓶子,且在其上设可设有加强筋,使其结构更加稳固。当然,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其它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在瓶子上的U型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半圆形底圈(I)和安装在底圈(I)上的提环(2),所述底圈(I)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软性的左、右胶条(3、4),左胶条(3)上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冬菇头胶钉(31),右胶条(4)上设有多个与冬菇头胶钉(31)相对应的装配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瓶子上的U型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环(2)与底圈(I)之间的连接为软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瓶子上的U型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环(2)呈环状且其外边缘呈与手指相对应的波浪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在瓶子上的U型提手,包括一半圆形底圈和安装在底圈上的提环,所述底圈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软性的左、右胶条,左胶条上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冬菇头胶钉,右胶条上设有多个与冬菇头胶钉相对应的装配孔。本实用新型的底圈向外延伸有软性的左、右胶条,胶条上设有相互卡扣的冬菇头胶钉和装配孔,使用时,只需将底圈卡入瓶颈内,然后将左胶条上的冬菇头胶钉扣入右胶条的装配孔内,即可完成提手与瓶子的装配,当不需要提手时,只需将冬菇头胶钉拔出装配孔即可,可多次拆装,重复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文档编号B65D23/10GK202935690SQ201220403788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
发明者曾小斌 申请人:衡山信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