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818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轨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传送物品的铝挤型轨道。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传送物品而言,滚轮和轨道是最普遍采用的工具。如在滚轮上配置挂钩,形成吊架滚轮就可以用来夹持物品,一般上述吊架滚轮用于纺织工业领域,可吊挂4公斤以下的纺织用品。但现有的轨道与滚轮之间的配合存在问题,由于轨道的结构无法使滚轮安全稳定的滑动,滚轮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摇摆甚至掉落,也可能产生阻塞不顺的状况,轨道与滚轮的配合稳定性较差(参见图1),影响生产效率。目前唯一改善的方法乃借助外加的导杆做为护条,不让滚轮掉落,如图5所示,导杆产生了防止滚轮会掉出轨道的缺点,但是仍然费力费时,同时产生了许多的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轨道,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轨道的结构无法使滚轮安全稳定的滑动,滚轮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摇摆甚至掉落,轨道与滚轮的配合稳定性较差的一些不足,可以有效的节约额外增加装导杆的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它主要包括轨道本体,其特征在于轨道本体由受力部件和定位部件构成,定位部件设置在受力部件上方,所述的定位部件的侧面为滑轮接触面,所述的滑轮接触面为平面结构。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件的侧面设有滑轮接触面,由于滑轮接触面为平面结构,所以与滑轮的接触面更大,当滑轮设置在轨道上时,滑轮与轨道之间的左右摆动间隙很小,摇摆的角度控制在4度以内,使得滑轮在轨道上滑动时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发生左右摇摆和掉落的故障,保证滑轮在轨道上的顺利滑行,提高了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图1为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又一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各附图中标记表示如下1定位部件、2受力部件、3滑轮接触面、4平面顶板、5支撑板、6滑轮、7导杆。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轨道本体,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轨道本体由受力部件和定位部件构成,定位部件设置在受力部件上方,所述的定位部件的侧面为滑轮接触面,所述的滑轮接触面为平面结构。所述的定位部件的剖面呈T形状,定位部件由平面顶板和一组支撑板连接而成,平面顶板的两侧边设有滑轮接触面,滑轮接触面与平面顶板之间垂直相连,滑轮接触面的宽度大于等于5 mm。一组支撑板对称地设置在平面顶板的下方,并与平面顶板之间形成一个方形空腔,平面顶板的宽度为24-27 mm。受力部件的顶部为平面结构。在实施中,滑轮的两侧边设置在轨道受力部件的顶部,定位部件设置在滑轮的两轮中间,定位部件由平面顶板和一组支撑板连接而成,平面顶板的两侧边设有滑轮接触面,由于滑轮接触面的宽度为5 mm,故滑轮与轨道的接触面较大,同时平面顶板与滑轮两轮之间的间隙小于I _,当滑轮在轨道上滑动时,滑轮与轨道之间的左右摆动间隙很小,摇摆的角度控制在4度以内,使得滑轮在轨道上滑动时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发生左右摇摆和掉落的故障,保证滑轮在轨道上的顺利滑行,提高了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可以稳定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它主要包括轨道本体,其特征在于轨道本体由受力部件和定位部件构成,定位部件设置在受力部件上方,所述的定位部件的侧面为滑轮接触面,所述的滑轮接触面为平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件的剖面呈T形状,定位部件由平面顶板和一组支撑板连接而成,平面顶板的两侧边设有滑轮接触面,滑轮接触面与平面顶板之间垂直相连,滑轮接触面的宽度大于等于5 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一组支撑板对称地设置在平面顶板的下方,并与平面顶板之间形成一个方形的空腔,平面顶板的宽度为24-2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受力部件的顶部为平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轨道本体由受力部件和定位部件构成,定位部件设置在受力部件上方,所述的定位部件的侧面为滑轮接触面,所述的滑轮接触面为平面结构。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件的侧面设有滑轮接触面,由于滑轮接触面为平面结构,所以与滑轮的接触面更大,当滑轮设置在轨道上时,滑轮与轨道之间的左右摆动间隙很小,摇摆的角度控制在4度以内,使得滑轮在轨道上滑动时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发生左右摇摆和掉落的故障,保证滑轮在轨道上的顺利滑行,提高了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5G35/00GK202880364SQ20122050193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秦世兴 申请人:上海轩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