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支撑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2032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支撑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薄化物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支撑杆。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很多设备都应用到了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很大程度上由液晶面板决定。液晶面板不光影响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还影响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色彩和可视角度。液晶面板的发展与液晶显示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台液晶显示器,其80%左右的成本都集中在了液晶面板上,液晶面板的广量、优劣等多种因素都关系着液晶显示器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在制造液晶面板的过程中,液晶面板的面积越大,对其薄化工艺的要求也越高。制作液晶面板的玻璃在薄化前的厚度大约为1-1.2毫米,薄化后的玻璃厚度大约为0.5毫米。在对薄化后的玻璃搬运的过程中,由于薄化后的玻璃很薄,很容易造成玻璃的破损,因此对玻璃搬运过程中使用的玻璃支撑系统的要求也特别高。目前采用的玻璃支撑系统中为多个玻璃支撑杆连接构成,玻璃支撑杆包括不锈钢棒和聚氯乙烯(PVC)外套。但这种玻璃支撑杆受不锈钢棒的外径和PVC外套的内径的影响较大,现有的不锈钢棒的外径和PVC外套的内径的公差较大,容易造成不锈钢棒与PVC外套之间间隙过大。如图1中,玻璃支撑杆包括不锈钢棒101、PVC外套102和PVC头103,PVC外套102套在不锈钢棒101的外面,上端通过PVC头103堵上,不锈钢棒101与PVC外套102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在玻璃的装载过程中,液晶面板卡夹会翻转90度,液晶面板平行于水平面,由于不锈钢棒101和PVC外套102之间的间隙较大,刚度不高,当玻璃翻转后,玻璃会给玻璃支撑杆压力,玻璃很容易在翻转后产生较大的变形,出现玻璃破裂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支撑杆,能够提高支撑杆的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外套;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矩形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中部连接,得到支撑板主体;所述外套,其套在所述支撑板主体的外侧,且与所述支撑板主体的外侧紧密接触。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厚度相同。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厚度相同。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不同。[0012]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中部焊接。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焊接包括点焊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外套具有对称面。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包括不锈钢钢板。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外套包括聚氯乙烯外套。通过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玻璃支撑杆,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矩形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垂直,且第二支撑板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中部连接,形成近似于H的形状,得到支撑板主体;在支撑板主体的外侧套有外套,外套与支撑板主体的外侧紧密接触;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外套与支撑板主体的外侧紧密接触,降低了外套与支撑板主体之间的空隙,增强了刚度;同时,经试验表明,在载荷5千克、支撑板主体长度900毫米的情况下,玻璃支撑杆的最大变形量约为1.6毫米,而在载荷5千克、不锈钢棒的长度900毫米的情况下,玻璃支撑杆的最大变形量大约为3-4毫米;由实验可以证实,这种近似于H型的支撑板主体比不锈钢棒的刚度强,进一步增强了刚度。采用厚度相同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能够简化制作工艺和降低采购难度。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的厚度相同,第二支撑板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撑板的厚度时,经试验表明,在玻璃支撑杆的使用中,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相比,第二支撑板承受较大的力,因此降低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厚度,对变形量影响较小,且能够减轻玻璃支撑杆整体的重量,降低制作成本。采用具有对称面的外套,在制作时可以以对称面为中心,将外套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分别制作,再将两个对称部分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玻璃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玻璃支撑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玻璃支撑杆与连接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玻璃支撑杆与连接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玻璃支撑杆的支撑板主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玻璃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第三支撑板203和外套204。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和第三支撑板203为矩形板;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三支撑板203平行且相对设置,即如图2所示的相对位置;第二支撑板202与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三支撑板203垂直,且第二支撑板202与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三支撑板203的中部连接,形成近似于H的形状,构成了支撑板主体。外套204在图2中具有对称面,在图2中将外套204均匀分为两部分,左边部分能看出具有凹槽,凹槽用于放置支撑板主体,凹槽的侧壁与支撑板主体的外侧紧密接触。可以理解为,凹槽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和第三支撑板203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凹槽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和第三支撑板203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凹槽的底面与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三支撑板203的左侧面紧密接触;凹槽的左侧面与第三支撑板203的后侧面紧密接触,即图2中第三支撑板203朝向读者的这一面;凹槽的右侧面与第一支撑板201的前侧面紧密接触,即图2中第一支撑板201背向读者的这一面。同理,右半部分也如此。左右两部分共同构成了外套204。左右两部分可以焊接在一起。采用H型的支撑板主体,经试验表明,在载荷5千克、支撑板主体长度900毫米的情况下,玻璃支撑杆的最大变形量约为1.6毫米,比现有技术的型变量少。而且采用上述形式制作玻璃支撑杆,对于支撑板主体的外形尺寸限制较低,降低了制作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在图3中,多个支撑板主体205沿连接底座206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连接底座206为长方体的管,支撑板主体205的底面与连接底座206连接,此处可以为焊接,较为稳固。当将支撑板主体205焊接到连接底座206上后,再将外套204套在支撑板主体205的外侧。如图4所示,图4中包括了玻璃支撑杆207和连接底座208,此处的玻璃支撑杆207为在图2中的支撑板主体与外套204的组合,玻璃支撑杆207依次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在连接底座208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支撑板主体的俯视图,包括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和第三支撑板203。其中,第一支撑板201的厚度与第三支撑板203的厚度相同,为3.5毫米,第二支撑板202的厚度为4毫米。第一支撑板201的宽度为20毫米,第二支撑板202的宽度为18毫米,第三支撑板203的宽度为20毫米。此处的第二支撑板202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三支撑板203的厚度。经试验表明,在玻璃支撑杆的使用中,第二支撑板202与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三支撑板203相t匕,第二支撑板202承受较大的力,因此降低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三支撑板203的厚度,对变形量影响较小,且能够减轻玻璃支撑杆整体的重量,降低制作成本。[0040]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和第三支撑板203可以采用不锈钢板,外套204可以采用聚氯乙烯外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外套; 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矩形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中部连接,得到支撑板主体; 所述外套,其套在所述支撑板主体的外侧,且与所述支撑板主体的外侧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厚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厚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中部焊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包括点焊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具有对称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包括不锈钢钢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包括聚氯乙烯外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薄化物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支撑杆,能够提高支撑杆的刚度。一种玻璃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外套;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矩形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中部连接,得到支撑板主体;所述外套,其套在所述支撑板主体的外侧,且与所述支撑板主体的外侧紧密接触。
文档编号B65D61/00GK203020789SQ20122062815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蒲中军, 徐晓君, 青高于, 廉容胄, 王川, 李政昊, 钟耀, 李文辉, 邓欢 申请人:成都工投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