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592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行业里,一次性使用输液管经常用到。输液管一般是由滴斗组件、导管、穿刺器、药液过滤器、流量调节器、注射针头等组成。生产时,将这些部件按次序组装,再缠绕封装,这样使用时不需要再次消毒,只需拆开包装就可以使用了。由于输液管部件多,组装过程复杂,比如针头与管体的组装,封装前输液管的缠绕等,目前输液管的生产线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手工操作最大的缺点在于效率较多,而且由于容易附上病菌,往往要对包装工人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要在巨大的无菌净化车间内进行操作,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生产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目前业内也出现了输液管生产线上的部分工艺的自动化,较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输液管的自动缠绕装置,可以自动地将输液管缠绕成一定大小的圈束。针头和输液管管体的组装是输液管组装中的一个重要工序,但是,对于输液管针头的组装,因为首先必须实现针头的自动上料,以利于机械手抓取输液管针头并安装到输液管上自动组装,而由于针头部件体积较小,难以上料,而且通常是多个针头同时进行组装,整个组装过程比较复杂,目前还主要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没有合适的用于针头自动上料的上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输液管针头手工组装的缺点,提供一种能自动完成输液管针头上料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将多个针头自动上料并排列,使得机械手便于抓取,实现自动化的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用于输液管针头与管体组装工艺中对针头自动上料,该装置包括,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在工作台基座上的支撑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振动电机和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位于上端的料斗,设置在料斗下端并与下料口连通的送料通道,以及设置在送料通道末端的卡料口,所述送料通道倾斜布置,所述振动电机产生振动,料斗中的针头在振动作用下利用重力沿所述倾斜的送料通道滑落至所述卡料口排列,即完成自动上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送料通道由两块条板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拼接形成,两条板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缝隙作为输液管针头移动的沟槽通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缝隙的宽度大于针头的针管直径但小于针头端部的安装头直径。[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缝隙通道的宽度小于两个针头的直径之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料斗位于送料通道上端,料斗下料口宽度小于针头长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送料通道的两条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用于调节两条板间的间隙宽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送料机构可以为呈并排布置的多个,以同时并列输送多个针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支撑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下层板并列布置在上层板下方,两层板之间填充有减振棉,送料机构和振动电机设置在上层板上,下层板通过多个支撑杆支撑固定在工作台基座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振动电机提供振动动力,振动电机固定在上层板上面,对上面装置提供周期性激振力。当然,此处振动电机也可由其它激振源来代替。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可以为高度不同的多组,用于固定且支撑倾斜布置的送料机构,最上面的一排支撑架采用可调螺栓支撑卡槽,这样可以调节两卡槽之间的间隙。当然,可调装置并不限于螺栓,还可采用其它可调结构。本实用新型送料机构最下端采用两弹性结构卡片固定于两卡槽片上,使输液管附件只能在机械手抓取时滑出卡槽,而输液管附件不能自动滑出卡槽。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板下面放置有减振棉,以减轻振动电机产生的激振力对地面的冲击。减振棉下面放置有下层板,下层铝板由四根铝支撑来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管针头上料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依靠送料机构中倾斜的沟槽通道实现输液管针头的快速排列定位,可以实现输液管针头自动上料。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送料机构、2支撑架、3调节螺栓、4振动电机、5上层板、6减振棉、7下层板、8支撑杆、9弹性卡片、10输液管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并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但下述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精神实质下所作的修改或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的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包括送料机构1,支撑架2,调节螺栓3,振动电机4,上层板5,减振棉6,下层板7和支撑杆8。送料机构I呈倾斜角度布置在上层板5上,并通过设置在上层板5上的多个支撑架2支撑。上层板5上还设置有振动电机4,用于产生振动力。下层板7并列布置在上层板5下方,两层板之间填充有减振棉6,下层板7通过多个支撑杆8支撑固定在工作台基座上。送料机构I包括位于上端的料斗,设置在料斗下端并与下料口连通的送料通道,以及设置在送料通道末端的卡料口。送料通道由两块条板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拼接形成,两条板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缝隙作为输液管针头移动的沟槽通道,缝隙的宽度大于针头的针管直径但小于针头端部的安装头直径,例如如果针头针管直径尺寸为2_,则可设置沟槽宽度尺寸为3_,使得针头针尖端从缝隙中可依靠重力位于缝隙下方,而针头安装头端位于缝隙上方,整个针头竖直挂在通道上。而且,缝隙通道的宽度应该小于两个针头的直径,使得缝隙在宽度方向只能卡接一个针头,保证针头在通道内滑落时不被卡住。送料通道也可以为一个盒体结构在其中开设的通槽形成,通槽宽度即为送料通道宽度,也可以是其他能保证针头竖直挂在其上并能逐一依次滑落到卡料口的其他类似结构。沟槽通道呈倾斜式,料斗位于送料通道上端,料斗的下料口与沟槽通道相通,料斗下料口宽度小于针头长度,料斗中的针头两端均位于料斗外,这样在振动时可以使料斗中的针头直接通过下料口落入沟槽通道,并经沟槽滑动下落,最终到达卡料口。卡料口位于沟槽通道末端,用于卡接住经沟槽通道滑落下来的针头,以用于后面工位上的机械手抓取。卡料口由分别设置在两条板端部的弹性卡片9组成,两弹性卡片9相对设置,形成封闭贴合结构,只有在外力作用下输液管针头10才能通过弹性卡片滑出。本实施例中的送料机构I可以为呈并排布置的多个,以同时并列输送多个针头10,便于后续的多个机械爪同时抓取。送料机构I由支撑架2进行固定和支撑,调节螺栓3穿过送料通道的两条板,用于调节两条板间的间隙,从而可以调节输液管针头10下落的速度。振动电机4固定在上层板5上,用于提供周期性激振力,使输液管针头10沿沟槽通道滑落。上层板5和下层板7之间的减振棉6可以用来减轻振动电机4产生的激振力对地面的冲击。上料时,输液管针头呈捆状摆放在料斗中,其中针头的两端(即针尖端和安装端)处在料斗的外边,在振动电机4的振动下,针头利用自身重力逐一依次沿沟槽通道滑落到卡料口,排列成排,后续工序即可利用机械手并排抓取,从而安装到输液管端部。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用于输液管针头与管体组装工艺中对针头自动上料,该装置包括通过支撑杆(8)固定设置在工作台基座上的支撑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振动电机(4)和送料机构(I),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机构(I)包括位于上端的料斗,设置在料斗下端并与下料口连通的呈倾斜布置的送料通道,以及设置在送料通道末端的卡料口,所述振动电机(4)产生振动,料斗中的针头在振动作用下利用重力沿所述倾斜的送料通道滑落至所述卡料口排列,即完成自动上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通道由两块条板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拼接形成,两条板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缝隙作为输液管针头移动的沟槽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宽度大于针头的针管直径且小于针头端部的安装头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通道的宽度小于两个针头的直径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通道的两条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3 ),用于调节两条板间的间隙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位于送料通道上端,料斗下料口宽度小于针头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可以为呈并排布置的多个,以同时并列输送多个针头。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液管针头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上层板(5)和下层板(7),下层板(7)并列布置在上层板(5)下方,两层板之间填充有减振棉(6),送料机构(I)和振动电机(4)设置在该上层板(5)上,该下层板(7)通过多个支撑杆(8)支撑固定在工作台基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管针头的自动上料装置,用于输液管针头与管体组装工艺中对针头自动上料,该装置包括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在工作台基座上的支撑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振动电机和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位于上端的料斗,设置在料斗下端并与下料口连通的送料通道,以及设置在送料通道末端的卡料口,所述送料通道倾斜布置,所述振动电机产生振动,料斗中的针头在振动作用下利用重力沿所述倾斜的送料通道滑落至所述卡料口排列,即完成自动上料。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依靠送料机构中倾斜的沟槽通道实现输液管针头的快速排列定位,可以实现输液管针头自动上料。
文档编号B65G65/40GK203079335SQ20122070093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胡友民, 张如杰, 吴波, 熊晶, 李延磊, 梁靓, 何纯, 袁志鹏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