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7856阅读:18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
背景技术
编织袋在当今社会中应用非常广泛,可应用于工农业产品包装、岩土工程、旅游、运输及日常生活中。然而在目前编织袋的生产线中,编织袋在进行袋口搓开处理后,需要检查编织袋袋里的缺陷情况,现有技术中,几乎都是工作人员手工将编织袋撑开再检查编织袋的内部,然而工作人员手工撑开编织袋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动撑开编织袋、工作效率高、可有效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的编织袋撑开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包括支架和两个真空吸附装置,两个真空吸附装置具体为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分别装设于支架,且上真空吸附装置位于下真空吸附装置的上方。其中,真空吸附装置包括抽真空装置、吸嘴、气缸和真空电磁阀,吸嘴与抽真空装置连通,所述吸嘴与所述气缸装配连接,真空电磁阀与抽真空装置装配连接。其中,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其中,还包括用于检测编织袋位置的传感器,传感器与真空电磁阀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包括支架和两个真空吸附装置,两个真空吸附装置具体为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分别装设于支架,且上真空吸附装置位于下真空吸附装置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动撑开编织袋让工作人员检查编织袋的内部情况,工作效率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小,可广泛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线。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包括有:I支架、2气缸、3吸嘴、4输送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两个真空吸附装置和用于检测编织袋位置的传感器,该两个真空吸附装置具体为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分别装设于支架1,且上真空吸附装置位于下真空吸附装置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自动撑开编织袋让工作人员检查编织袋的内部情况,工作效率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小,可广泛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线。本实施例的每个真空吸附装置包括抽真空装置、吸嘴3和真空电磁阀,其中,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在本实施例中,真空电磁阀与该真空泵装配连接,吸嘴3的真空泵连通,同时,吸嘴3与气缸2装配连接,该吸嘴3随着该气缸2的活塞上下运动从而使编织袋撑开,同时,真空电磁阀与上述传感器电连接。该编织袋撑开机构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编织袋由输送线4运输到该编织袋撑开机构,传感器检测到编织袋的到来,将编织袋的位置信号传递给真空电磁阀,真空电磁阀开启,气缸2开始工作,此时,与编织袋表面触接的吸嘴3的内部气压减小至预设真空度,并且在上下两个气缸2的作用下,上真空吸附装置的吸嘴3和下真空吸附装置的吸嘴3分别带着编织袋的两面相对运动至间距为2(T30cm。此刻,编织袋被撑开,工作人员快速检查编织袋的内部情况,发现有不良即将该编织袋取走避免其进入下一工序。工作人员检查编织袋没有发现缺陷,则断开真空电磁阀,编织袋掉落到输送线4的滚筒上继续前进。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两个真空吸附装置,所述两个真空吸附装置具体为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所述上真空吸附装置和所述下真空吸附装置分别装设于所述支架,且所述上真空吸附装置位于所述下真空吸附装置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附装置包括抽真空装置、吸嘴、气缸和真空电磁阀,所述吸嘴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连通,所述吸嘴与所述气缸装配连接,所述真空电磁阀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装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编织袋位置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真空电磁阀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织袋撑开机构,其包括支架和两个真空吸附装置,两个真空吸附装置具体为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上真空吸附装置和下真空吸附装置分别装设于支架,且上真空吸附装置位于下真空吸附装置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动撑开编织袋让工作人员检查编织袋的内部情况,工作效率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小,可广泛应用于编织袋生产线。
文档编号B65H5/06GK203048240SQ2012207443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志远, 张海涛, 李宇辉, 莫小军, 梁晓云, 余雄文, 赵一飞 申请人: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