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接合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424911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带接合系统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接合系统,包括:运行带卷,所述运行带卷具有尾随端部分和固定到所述尾随端部的尾随端接合元件(20);分段带卷,所述分段带卷具有前导端部分和固定到所述前导端部分的前导端接合元件,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包括开口;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开口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适于固定到所述分段带卷的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10),所述连接器能布置成围绕从所述运行带卷分配的运行带(30),使得所述运行带穿过所述连接器(1)中的所述开口运行,其中通过在从所述运行带卷分配所述运行带时将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固定部分(4)设置在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70)的开口内,能将所述分段带卷的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固定到所述连接器,使得当所述运行卷的带用尽时,所述尾随端接合元件与所述连接器联接,从而将所述运行带接合至来自所述分段带卷的带。
【专利说明】带接合系统和方法
[0001]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1年3月4日的美国专利申请N0.13/041, 112的权益和优先权,该文献全文引入本文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退绕材料卷接合至分段材料卷(例如带)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4]现代消费品包装和工业包装常常包括加固带或易撕带作为其构造的一部分。因此,人们设计了多种带分配器,以便将此类带分配到轧纹机和包装设备中。已知的带分配器包括支承退绕带卷的第一锭子和支承静止或分段带卷的第二锭子。为了确保连续送入带,还开发出了接合技术,用于将退绕带卷的尾随端与分段带卷的前导端接合在一起。

【发明内容】

[0005]本文公开了用于将分段带的前导端接合至运行带的尾随端以形成连续带的带接合系统和方法的实施例。接合系统可包括具有允许运行带穿过的开口的连接器、具有联接连接器的开口的前导端元件以及尾随端元件。前导端元件可固定到分段带的前导端,并且尾随端元件可固定到运行带的尾随端。连接器能将前导端元件连接到尾随端元件以将分段带接合至运行带。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间隔开的第二端部,连接器的开口位于第一端部中,固定部分位于第二端部。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厚度小于2_。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开口为封闭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连接器相比,前导端接合元件更薄并且更易弯曲。例如,前导端接合元件可包含织物,例如织造织物。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固定部分包括颈部部分和脚部部分,其中颈部部分比脚部部分窄。前导端接合元件能与连接器联接,使得前导端接合元件的开口布置成围绕连接器的颈部部分,并且连接器的脚部部分抑制前导端接合元件在形成接头时脱离连接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与连接器的开口和连接器的周边边缘连通的裂口,使得运行带在运行时能够穿过裂口插入到连接器的开口内。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中,连接器的固定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脚部部分,裂口在脚部部分之间延伸,并且接合系统中的张力导致前导端接合元件将脚部部分夹持住。裂口可为狭槽。在此类实施例中,当形成接头时,接合系统中的张力可导致前导端接合元件迫使脚部部分朝向彼此。前导端接合元件也可抑制运行带穿过狭槽移至连接器开口外。此外,前导端接合元件可横跨狭槽并且闭合连接器的开口与连接器的周边边缘之间的连通通道。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带卷的尾随端部分包括固定到运行带卷芯部的引线,使得运行带保持在受力情况下,直至尾随端接合元件接近或接触连接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主要由聚合物材料组成,例如受热时熔融的材料。
[0013]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方法可包括I)从运行带卷分配运行带,第一接合元件布置成围绕运行带,使得运行带穿过第一接合元件中的开口运行;和2)当运行带正被分配穿过第一接合元件时,将分段带的前导端固定到接合元件;从而当运行卷的带用尽时,运行带的尾随端处的第二接合元件与布置成围绕运行带的第一接合元件联接以将运行带接合至分段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从运行带卷分配运行带之前,将第一接合元件预安装成围绕运行卷上的运行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运行带卷分配运行带的过程中,将第一接合元件设置成围绕运行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第三接合元件将分段带的前导端固定到第一接合元件。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中,第三接合元件比第一接合元件更易弯曲并且第三接合元件包括围绕第一接合元件联接的套环。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粘合剂将分段带的前导端固定到第一接合元件。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3)从运行带卷分配运行带之前,将第一接合元件布置在可拆卸保持机构中,在从运行带卷分配带时该机构使第一接合元件保持相对静止并且随后在形成接头时释放第一接合元件。
[0019]示例性接合设备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部分、从主体部分延伸的颈部部分、从颈部部分延伸并且与主体部分间隔开的脚部部分(颈部部分比脚部部分窄)以及裂口,该裂口从开口延伸穿过主体部分、颈部部分和脚部部分,使得裂口将颈部和脚部部分划分为由主体部分连接的两个独立部分,裂口被构造为在第一带承受张力运行时允许接合设备设置成围绕该带的中间部分,使得第一带穿过开口运行。颈部和脚部部分被构造为与第二带的接合元件联接,使得当在接合过程中将张力施加到第二带时,迫使颈部和脚部部分朝向彼此以抑制第一带穿过裂口。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设备的最大厚度小于2_。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为单件的热塑性材料。
[0021]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对象、结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以下附图进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示出了带接合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
[0023]图2示出了图1的带接合系统的示例性接合元件。
[0024]图3至6示出了使用图1的带接合系统的示例性带分配系统。
[0025]图7示出了用于接合两个以上带卷的示例性带接合系统。
[0026]图8至10示出了图1所示的带接合系统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
[0027]图11和12示出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带接合系统。
[0028]图13和14示出了使用图11和12的带接合系统的示例性带分配系统。
[0029]图15示出了图11至14的接合系统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退绕带卷接合至分段带卷的设备和方法。以下说明实质为示例性的,并非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适用性或构型。
[0031]如本文所用,术语“一个/ 一者”和“至少一个/至少一者”涵盖指定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就是说,如果存在特定元件中的两个,则也存在这些元件中的一个并且因此存在“一个”元件。术语“多个”意指指定元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用于元件列表的最后两个之间的术语“和/或”意指所列元件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例如,短语“A、B和/或C”意指“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术语“包括”意指“包含”。术语“连接”意指物理地(如,机械地或化学地)连接并且不排除在缺少特定相关语言的情况下连接或关联的物品之间存在中间元件。
[0032]如本文所用,术语“带”意指细长的、薄的、挠性材料。例如,术语“带”可包括加固带、易撕带、粘合带(如,热熔融带)、色带、条带、带状物、线丝、线材等。
[0033]如本文所用,术语“裂口”意指两个对象或表面之间的物理不连续性,无论两个对象或表面是否接触。裂口的一个例子为狭槽。如本文所用,术语“狭槽”意指这样的裂口,其中在缺少将两个物件或表面推动到一起的外部力的情况下,两个相对的对象或表面不会接触。
[0034]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接合两个带的示例性接合系统。此类接合系统能将分段带40的前导端连接至运行带30的尾随端,以从两个单独的带卷连续提供带。接合系统可包括连接器1、前导端接合元件或前导元件10以及尾随端接合元件或尾随元件20。前导元件10可固定到分段带40的前导端,并且尾随元件20可固定到运行带30的尾随端。连接器I能将前导元件10连接至尾随元件20以将分段带30接合至运行带40。
[0035]连接器I可包括薄的平片材料,例如热塑性聚合物。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可由例如纸张、薄膜或复合材料层合物制成。连接器I可具有最大厚度T1,例如小于3_、小于2mm、小于Imm和/或约0.5mm。连接器I的一些实施例,例如图2A所示的实施例,可包括主体部分2、颈部部分3和脚部部分4。主体部分2可被构造为形成部分或完全由主体部分围绕的开口 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I还包括裂口 6,例如狭槽,其与连接器的开口 5和连接器的周边边缘8连通。裂口 6能将连接器I的颈部部分3和脚部部分4划分为两个支架A和B,如图2A所示。连接器I还可包括一对凹口 7,每个支架中一个,该凹口与连接器的周边边缘8连通,如图2A所示。每个凹口可部分由从脚部部分4延伸的尖端部分9封闭。
[0036]连接器I的形状和材料可提供某种程度的有回弹力的柔韧性,使得可临时分隔或开启裂口 6以引导带穿过裂口进入开口 5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裂口 6为狭槽,其在连接器I的支架A、B之间提供足够间距,使得支架无需进一步分隔就能将带引入开口 5内。通过裂口 6,可在运行带30运行时使运行带的中间部分穿过裂口插入到连接器的开口 5内。例如,可通过将运行带的侧边插入到裂口 6内并且使运行带沿着裂口滑入开口 5内来手动将连接器I布置成围绕运行带30,使得运行带穿过开口运行,同时连接器保持相对静止。
[0037]如图2B所示,前导端接合元件10可包括薄片的易弯曲材料,例如织物或带。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导元件10完全围绕开口 11,形成闭环。前导元件10可具有厚度T2,其小于连接器I的厚度Ti。前导元件10可包括易弯曲材料,例如织物或带。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导元件10可包括织造织物材料,任选地涂覆有聚合物,其可提供高柔韧性、高拉伸强度和薄外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导元件10可包括待分配带的环状部分,而不是连接到待分配带的独立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导元件可部分围绕开口,例如采用钩状构型。在此类钩状构型中,前导元件可包括刚性更强的材料,例如金属或聚合物。
[0038]前导元件10还可包括邻近开口 11的连接器联接表面12以及带联接部分13,如图2B所示。分段带40的前导端可固定到前导元件10,例如在带联接部分13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段带40的前导端可延伸穿过开口 11并且背靠其自身固定,以形成围绕带联接部分13延伸的套环(例如参见图5)。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段带40的前导端可固定到带联接部分13而不穿过开口 11,例如利用粘合剂或缝合或循环穿过(例如)在带联接部分形成的另一个开口。
[0039]如图1所示,前导元件10可通过以下方式联接连接器1:将连接器的支架部分A、B插入到穿过前导元件的开口 11,并将联接表面12与凹口 7联接。前导元件10的开口 11的长度尺寸L可大于宽度尺寸W3。L可为约等于或者略小于或大于连接器I的脚部部分4的宽度尺寸W1,使得能将脚部部分插入到穿过开口 11。前导元件10可以是可变形的,使得即使L小于W1,开口也可变形以围绕连接器I的脚部部分4贴合。
[0040]布置脚部部分4穿过开口 11之后,可旋转前导元件10,例如约90°,使得邻近开口 11的内表面14移入凹口 7内。在该位置中,前导元件10的内表面14可邻近和/或邻接连接器I的颈部部分3。例如,开口的宽度尺寸W3可约等于连接器I的颈部部分3的宽度W2。如图1所示,将张力施加到接合时,前导元件10可围绕颈部部分3易弯曲地变形,并且连接器联接表面12可朝向脚部部分4滑到凹口 7内的更深处。连接器I还可在某种程度上变形以接纳前导元件10。例如,如图1所示,尖端部分9可弯曲以在凹口 7中接纳前导元件10。
[0041]当接合系统承受张力并且前导元件10与连接器I联接时,连接器联接表面12可跨越凹口 7之间的整个颈部部分3并且横跨裂口 6,使得抑制或阻挡运行带30穿过裂口滑出开口 5外。前导元件10可夹持脚部部分4,使得连接器I可拉引前导元件和分段带40以形成接头。当接头承受张力时,易弯曲前导元件10可迫使两个支架A、B朝向彼此以减小支架之间的间距和/或导致两个支架彼此接触,从而抑制运行带30穿过裂口 6滑出开口 5外。
[0042]尾随端接合元件或尾随元件20可包含薄的平片材料(例如与连接器I相同的材料),该材料固定到运行带30的尾随端并且被构造为无法贴合穿过连接器I中的开口 5。在一些实施例中,尾随元件20可呈磁盘形状并且其直径D (参见图2C)大于连接器I中的开口 5的最大尺寸。圆形形状也可帮助在尾随元件20接触连接器I以形成接头时更均匀地分布冲击力。尾随元件2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附连结构,用于将尾随元件固定到运行带30的尾随端。如图2C所示,尾随元件可包括运行带30的尾随端藉以穿过和固定的小孔21。如图1所示,当尾随元件20接触连接器I的主体部分2时,尾随元件被阻挡穿过开口 5并且能与连接器联接。在图1所示的联接位置,运行带30可通过尾随元件20将张力转移至连接器I,并且连接器继而可通过前导元件将张力转移至分段带40,从而完成接合。
[0043]图3至6示出了其中可使用上述接合系统的示例性带分配系统。带分配系统可包括运行带卷31和分段带卷41。在图3所示的第一阶段中,从旋转的运行卷31分配运行带30,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导向皮带轮34,同时分段带40和分段带卷41为静止的。将分段带40的前导端固定到前导端接合元件10,该元件与连接器I联接,布置成围绕运行带30,使得运行带穿过连接器中的开口 5运行。可利用棒或类似的支承机构50将连接器I和前导元件10固定在适当位置,如图5所示。支承机构50可保持静止并且可阻止连接器I朝向皮带轮34从运行带30滑下。
[0044]在图3所示的该第一阶段之前,操作员能将连接器I布置成围绕运行带30的中间部分、在皮带轮34上方,同时运行带承受张力而运行。然后,操作员可围绕连接器I的脚部部分4布置前导元件10,其中分段带40的前导端固定到前导元件,并且旋转前导元件以使其围绕连接器的颈部部分3联接,如图3所示。
[0045]在第二阶段过程中,如图4和5所示,从芯部32分配运行带的尾随端,并且尾随元件20围绕穿过皮带轮34朝连接器I方向行进。运行带的尾部33可以可释放地连接到尾随元件20,以保持运行带30的尾随端的张力。尾部33的尾随端可固定到芯部32。尾部33可帮助导向尾随元件20围绕皮带轮34并与连接器I按要求对齐,特别是在高带分配速度下,例如超过1000、1300和/或1600英尺/分钟。
[0046]在第三阶段期间,如图1和6所示,尾随元件20与连接器I联接并完成接合。当尾随元件20与连接器I联接时,来自运行带30的张力通过接头转移至分段带40和分段带卷41,导致分段带卷41开始旋转和分配分段带。接合完成后,接头与支承机构50分离。由于裂口 6通过前导元件10闭合并且阻挡运行带通过裂口脱离连接器I的开口 5,因此连接器中需要的刚度较低并且连接器可因此更薄和/或更具柔韧性。柔韧性增大可使得连接器I在接合期间更好地吸收所赋予的负载而不出现故障。
[0047]在尾随元件20接触连接器I之前、同时或之后,尾部33可脱离尾随元件。当尾部33脱离时,从尾部和芯部释放张力。随后可从系统中移除芯部32并且用新卷置换。分段带卷41因此可成为“运行卷”并且新卷可成为“分段带卷”,并且可重复该过程以将新卷接合至分段带40的尾随端,所述分段带已成为“运行带”。与运行带30类似,分段带40的尾随端可相似地包括尾随元件20,该元件可使用另一个连接器I接合至新卷的前导元件10。添加到系统的每个新带卷均可同样包括固定到带前导端的前导元件10、固定到带的尾随端处的尾随元件20以及固定到尾随元件和芯部32的尾部3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带卷还可包括以某种方式预连接至卷筒的连接器I。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独立于带卷提供批量源连接器I。
[0048]与适用的带分配机和系统相关的其他公开可见于美国专利N0.7,461,808,所述专利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49]接合元件1、10和/或20以及组合的接头可被构造为足够强效以承受运行带中的张力而不出现故障。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和接合元件的拉伸强度可至少等于正被接合的带的拉伸强度。例如,本文所述的接合元件和/或接合系统可被构造为承受至少25、45、65和/或110磅张力。相似地,本文所述的接合元件和/或接合系统可被构造为按照特定带分配速率在带之间形成接头,例如至少1000英尺/分钟、至少1300英尺/分钟和/或至少1600英尺/分钟。
[0050]接合元件(例如连接器I)、前导元件10和尾随元件20可有利地足够薄并且具有足够柔韧性,使得拉伸接合元件穿过下游机器(例如,轧纹机)时,接合元件可安全穿过窄开口(例如辊之间的窄间隙),并且可围绕窄小拐角(例如围绕小皮带轮或导轨)弯折。接头中接合元件的组合(例如图1所示)也可出于相同原因而有利地较薄并且具有柔韧性。在图1所示的接头中,尾随元件20通常能与连接器I的主体部分2齐平,使得厚度T1和T3的总和成为一个可观的尺寸。对于连接器I的厚度T1和前导元件10的厚度T2的总和而言,情况同样如此。带的厚度也可包含在这些总体接头厚度测量结果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的总体厚度可小于最大厚度,该最大厚度可基于(例如)下游设备的尺寸计。最大厚度可为例如约0.5mm至约3_。
[0051]本文所述的接合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包含热塑性材料,该材料在下游处理期间受热时熔融。
[0052]图7示出了具有运行卷31、第一分段带卷41和第二分段带卷51的多接头接合系统实施例。第一连接器IA布置成围绕运行带30并且第一分段带40的第一前导元件IOA与第一连接器I联接。第二连接器IB布置成围绕第一分段带40并且第二分段带50的第二前导元件IOB与第二连接器IB联接。当运行带30从运行卷31拉引第一尾随元件20A时(紧接在图7所示的位置之后),第一尾随元件20A与第一连接器IA接触并且将来自运行带30的张力转移至第一分段带40,从而完成第一接合。这使得第一分段带卷41开始旋转并且分配第一分段带40。在该时间点,可以移除运行卷31的芯部并用新带卷替换。当第一分段带卷41的带用尽并且第二尾随元件20B与第二连接器IB接触时,带40中的张力被转移至第二分段带50,从而完成第二接合。随后可移除卷41的芯部并用新带卷替换。第二接头导致第二分段带卷51开始旋转并且分配带50,直至分配第三尾随元件20C。这样,该多卷筒、多接合过程可继续进行以包括任意数量的新卷。用于将多个带卷接合在一起的设备和方法的另外说明可见于美国专利公布N0.2010/0123037A1,该文献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0053]图8至10示出了接合系统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图8示出了包括连接器201的示例性接合系统。连接器201包括主体部分202和两个支架203、204。开口 205由主体部分202形成,并且裂口 206在支架之间从开口延伸至周边边缘208。可通过将带穿过裂口206插入到开口 205内,将连接器201布置成围绕运行带202。分段带40可在不利用额外接合元件(例如前导端接合元件10)的情况下固定到连接器201。例如,可使用粘合剂209(例如压敏粘合剂)将分段带40的前导端固定到连接器201。分段带40的前导端能与两个支架203、204的部分重叠(如图8所示)并且可横跨裂口 206以抑制运行带30穿过裂口滑出开口 205外。能将粘合剂209预涂敷到每个带卷的前导端和/或连接器201,任选地预涂敷为可剥掉覆盖层。在操作中,操作员可围绕运行带30布置连接器201,使粘合剂暴露,并且随后用粘合剂209紧贴支架203、204按压分段带40的前导端以同时将分段带固定到连接器并且横跨裂口 206。
[0054]图9示出了包括连接器301的另一个示例性接合系统。连接器301包括主体部分302和两个支架303、304。开口 305由主体部分302形成。支架303、304可重叠并且彼此接触,从而在支架之间形成裂口 306。通过将支架303、304分开并且在支架之间将运行带滑入开口 205内,可围绕运行带302布置连接器30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301还可在支架303、304之间包括粘合剂,例如压敏粘合剂,使得操作员可在将连接器301布置成围绕运行带30之后将支架挤压在一起以闭合开口 305。分段带40可在不使用中间接合元件的情况下固定到连接器301。例如,可使用粘合剂309 (例如压敏粘合剂)将分段带40的前导端固定到支架303。在操作中,操作员可围绕运行带30布置连接器301,使用粘合剂209紧贴支架303按压分段带40的前导端,并且将带40和支架303、304挤压在一起以将分段带固定到连接器并将支架固定在一起。任选地,操作员可首先将支架挤压在一起以在支架之间设定压敏粘合剂并且随后将分段带施加到支架303。
[0055]图10示出了包括连接器401的又一个示例性接合系统。连接器401包括主体部分402和两个支架403、404。开口 405由主体部分402形成。支架403、404可重叠并且彼此接触,从而在支架之间形成裂口 406。支架404可比支架403长并且包括端部404,该端部包括小孔407,如图10所示。通过将支架403、404分开并且在支架之间将运行带滑入开口405内,可围绕运行带402布置连接器40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401还可在支架403、404之间包括粘合剂,例如压敏粘合剂,使得操作员可在将连接器401布置成围绕运行带30之后将支架挤压在一起以闭合开口 405。分段带40可在不使用中间接合元件的情况下固定到连接器401。例如,可通过将分段带40的端部408穿过小孔407并将端部408固定到带的中间部分410而将分段带40的前导端固定到连接器401,例如使用粘合剂409,如压敏粘合剂。在操作中,操作员可首先围绕运行带30布置连接器401并且将支架303、304挤压在一起以将支架固定在一起,并且随后穿过小孔407固定带。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操作员可首先穿过小孔407固定带40,然后围绕运行带30布置连接器并且将支架挤压在一起以在支架之间设定压敏粘合剂。
[0056]图11至14示出了包括连接器501和前导端接合元件510的另一个示例性接合系统。连接器501可包括主体部分502、颈部部分503和脚部部分504。主体部分502可形成封闭开口 505。可在颈部部分503的相对侧形成一对凹口 507。连接器501还可包括从与脚部部分504相对的主体部分502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508。
[0057]与前导元件10类似,前导元件510可包括易弯曲材料的套环。前导元件510可形成具有狭槽部分512和带联接开口 513的封闭开口 511。在一些实施例中,带联接开口 513可为独立于开口 511的开口。分段带40的前导端能穿过带联接开口 513,并且折叠并固定到带的中间部分以将带固定到前导元件510。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将前导元件510预固定到每个带卷上的带的前导端。
[0058]如图12所示,通过围绕连接器的颈部部分503布置前导元件510的开口 511,能将前导元件连接至连接器501或与连接器互锁。前导元件510可具有足够柔韧性以将开口511构造为围绕较宽的脚部部分504贴合,并且将前导元件联接到连接器的凹口 507内。
[0059]由于连接器501的开口 505为封闭的并且不包括裂口以允许将连接器布置成围绕待分配带2 (与图1的实施例类似),因此可通过在运行带开始运行之前以及在将前导元件固定到带的前导端之前,将运行带的前导端部分穿过开口 505,将连接器布置成围绕运行带3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带卷可包括布置成围绕带的预安装连接器501、固定到带前导端的前导元件510和固定到带的尾随端处的尾随元件20。
[0060]由于连接器501的开口 505完全封闭(不存在裂口),因此只需较小刚度就可阻止带脱离开口,从而可使连接器501更薄和/或更具柔韧性。柔韧性增大可使得连接器501在接合期间更好地吸收所赋予的负载而不出现故障。
[0061]图13和14示出了示例性接合系统,该系统可包括类似连接器501和前导元件510的接合元件。机架60可包括第一连接器固定器61和第二连接器固定器62。机架60可为系统的静止部分并且任选地还可支承皮带轮34和44和/或带卷31和41中的一者或多者。固定器61和62可包括可拆卸保持机构,所述机构可分别固定连接器50IA和501B。例如,固定器61、62与连接器501的突出部508 (参见图11)联接以暂时将连接器固定在适当位置。可在带30开始运行之前将连接器501A布置在固定器61中。从卷筒31将运行带围绕皮带轮34分配并且使其穿过连接器50IA中的开口 505时,固定器61可使连接器50IA保持相对静止。当带30运行时,可准备分段带40以与带30接合。分段带40的连接器501B可设置在固定器62中,并且分段带40的前导元件510能与连接器501A互锁,其中前导元件510的开口 511布置成围绕连接器501A的颈部部分503。在该分段位置中,如图13和14所示,分段带14可在连接器501B与前导元件510之间具有某个松弛部分。当运行带30用尽时,固定到带30的尾随端的尾随元件20可绕行通过皮带轮34并与连接器501A的主体部分502联接,从而将连接器501A拉引到固定器61之外并且将来自运行带30的张力转移至分段带40并且完成接合。
[0062]当通过运行带30将尾随元件20、连接器501A和前导元件510拉开时,分段带40可开始从卷筒41运行,围绕皮带轮44并且穿过连接器501B中的开口 505,同时通过固定器62使连接器501B保持相对静止。用尽的卷筒31可随后替换为新的带卷。新带卷的连接器501可设置在固定器61中,并且前导元件510能与固定在固定器62中的连接器501B互锁。这样,多个带卷可连续地接合在一起以提供任何所需长度的连续运行带。
[0063]图15示出了图13和14中所示接合系统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其中包括连接器601。连接器601可包括允许运行带30穿过的第一开口 605、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分段带40前导端的第二开口 607和用于将连接器连接至固定器61、62的第三小孔609。固定器可包括突出部63,所述突出部能穿过开口 609并与开口联接以临时将连接器601固定在适当位置。分段带40的前导端部分408能穿过开口 607并且固定到带的中间部分410,例如使用粘合剂,以将带40固定到连接器601A。当运行带30的尾随元件20A与连接器601A联接时,连接器601A与固定器61分开并且运行带中的张力被转移至分段带40。该过程可如上所述连续地重复,以提供任何所需长度的运行带。
[0064]根据可应用本文所公开原理的多个可能实施例,应当认识到,示出的实施例仅仅为优选例子并且不应当视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相反,本公开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书限定。因此我们要求在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所有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接合系统,包括: 运行带卷,所述运行带卷具有尾随端部分和固定到所述尾随端部分的尾随端接合元件; 分段带卷,所述分段带卷具有前导端部分和固定到所述前导端部分的前导端接合元件,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包括开口 ;以及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开口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适于固定到所述分段带卷的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所述连接器能布置成围绕从所述运行带卷分配的运行带,使得所述运行带穿过所述连接器中的所述开口运行,其中通过在从所述运行带卷分配所述运行带时将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固定部分设置在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的所述开口内,能将所述分段带卷的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固定到所述连接器,使得当所述运行带卷的带用尽时所述尾随端接合元件与所述连接器联接,从而将所述运行带接合至来自所述分段带卷的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间隔开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中并且所述固定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器的厚度小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比所述连接器更薄并且更易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包含织物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开口为封闭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固定部分包括颈部部分和脚部部分,所述颈部部分比所述脚部部分窄,其中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能与所述连接器联接,使得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的所述开口布置成围绕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颈部部分并且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脚部部分抑制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在形成接头时脱离所述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裂口,所述裂口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开口和所述连接器的周边边缘连通,使得当所述运行带在运行时所述运行带能穿过所述裂口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第一脚部部分和第二脚部部分,所述裂口在所述第一脚部部分和所述第二脚部部分之间延伸,并且所述带接合系统中的张力导致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将所述第一脚部部分和所述第二脚部部分夹持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裂口为狭槽,并且当形成接头时,所述带接合系统中的张力导致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迫使所述第一脚部部分和所述第二脚部部分朝向彼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接合系统,其中所述裂口为狭槽,并且所述前导端接合元件横跨所述裂口并闭合所述连接器中的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周边边缘之间的连通通道。
12.一种用于接合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运行带卷分配运行带,第一接合元件布置成围绕所述运行带,使得所述运行带穿过所述第一接合元件中的开口运行;以及当所述运行带正被分配穿过所述第一接合元件时,将分段带的前导端固定到所述第一接合元件; 从而当所述运行卷的带用尽时,所述运行带的尾随端处的第二接合元件与围绕所述运行带布置的所述第一接合元件联接,以将所述运行带接合至所述分段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所述运行带卷分配所述运行带之前,将所述第一接合元件预安装成围绕所述运行卷上的所述运行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运行带卷分配所述运行带之前,将所述第一接合元件布置在可拆卸保持机构中,所述可拆卸保持机构在从所述运行带卷分配带时使所述第一接合元件保持相对静止,并且在形成接头时释放所述第一接合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所述运行卷中分配所述运行带期间,将所述第一接合元件设置成围绕所述运行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第三接合元件将所述分段带的所述前导端固定到所述第一接合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接合元件比所述第一接合元件更易弯曲,并且所述第三接合元件包括围绕所述第一接合元件联接的套环。
18.—种接合设备,包括: 主体部分; 在所述主体部分中的开口; 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的颈部部分; 从所述颈部部分延伸并且与所述主体部分间隔开的脚部部分,所述颈部部分比所述脚部部分窄;以及 裂口,该裂口从所述开口延伸穿过所述主体部分、所述颈部部分和所述脚部部分,使得所述裂口将所述颈部部分和所述脚部部分划分为由所述主体部分连接的两个独立部分,所述裂口被构造为在第一带承受张力运行时允许将所述接合设备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一带的中间部分,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带穿过所述开口运行; 其中所述颈部部分和所述脚部部分被构造为与第二带的接合元件联接,使得当在接合过程中将张力施加到所述第二带时迫使所述颈部和脚部部分朝向彼此以抑制所述第一带穿过所述裂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合设备,其中所述接合设备的最大厚度小于2mm。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合设备,其中所述连接器为单件热塑性材料。
【文档编号】B65H19/18GK103502124SQ201280009779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J·A·纳什, O·A·卡温斯, C·A·欧文 申请人:阿达利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