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984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转载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转载平台,包括装卸机。转载平台由一艘1~20万吨的散货船经适应性改装而成,平台具有远海自航能力,适应不同海域的航行和作业能力。其中平台上工作的装卸机包括门架、卸船臂架、装船臂架,装卸机底部安装转料系统。门架有两个,平行设置,卸船臂架安装于门架的顶端,分别与两个门架垂直,其一端向门架外侧延伸。装船臂架设置于门架的下半部分,与其中一个门架垂直,其一端沿卸船臂架的反方向向门架外侧延伸。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改装后的专用船舶与一体化装卸机的结合,实现了新型装载平台,改善了现有的装载复杂度。
【专利说明】转载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货装卸船设备和海上工程作业平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载平台。
【背景技术】
[0002]受码头地理条件,水深等因素影响,许多港口无法停泊大型散货船舶,只能使用小型散货船将物料运输至中转码头来更换大型散货船舶进行运输,以此产生了长途中转运输,新建中转码头等等高额成本投入。
[0003]于是,就需要一种具有更方便的物料方式、以及更好降低物流成本,这就产生了新型转载平台,就近,及时,有效的实现物料从小船到大船的“水转水”物流运输转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转载平台,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码头中转复杂,需要多次装卸载的问题。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载平台,包括装卸机。其中装卸机包括门架、卸船臂架、装船臂架,装卸机底部安装转料系统。门架有两个,平行设置,卸船臂架安装于门架的顶端,分别与两个门架垂直,其一端向门架外侧延伸。装船臂架设置于门架的下半部分,与其中一个门架垂直,其一端沿卸船臂架的反方向向门架外侧延伸。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卸船臂架的水平回转范围为180度,或者垂直俯仰范围为O?80度。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装船臂架的水平回转范围为-20度?160度,垂直俯仰范围为-12度?30度。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每个门架为A字形构架。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转料系统包括接料板、供料皮带机、转料皮带机。接料板朝向门架外侧延伸,由液压驱动;供料皮带机设置于接料板的末端下方,供料皮带机的下方设置转料皮带机;转料皮带机一端设置于供料皮带机下方,另一端连接至装船臂架。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卸船臂架上设置主小车,主小车设置于卸船臂架上,可沿卸船臂架的长度方向运动,小车下方悬挂抓斗。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装船臂架的末端,与门架连接处设置回转机构,回转机构设置于转料皮带机一端的下方。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卸船臂架上设置拖绳小车,拖绳小车辅助抓斗的开
口 O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拖绳小车缠绕系统使用2:3的缠绕倍率,拖绳小车的速度等于主小车速度的2/3倍。
[0014]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改装后的专用船舶与一体化装卸机的结合,实现了新型装载平台,改善了现有的装载复杂度。【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载平台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载平台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9]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转载平台,该转载平台设置单台或多台一体化装卸机,同时具备对20万吨以下散货船的装载能力以及3?20万吨以下散货船的卸载能力,一体化装卸机在平台上通过大车I运行结构实现不同舱位间的位置移动。根据作业散货船舶的吨位不同,所述装载平台的设计卸船生产能力:800?2500t/h ;装船能力1000?5000t/h0
[0020]本转载平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装卸机和平台。装卸机主要是为了实现卸和装的功能,就是把物料从小船上卸下来,装进大船里。平台主要是用于船舶的靠泊平台和装卸机的工作平台,同时,船舱又可用于储存物料。
[0021]参照图1,转载平台由一艘I?20万吨的散货船经适应性改装而成,平台具有远海自航能力,适应不同海域的航行和作业能力。转载平台包含单台或多台一体化装卸机,同时具备对20万吨以下散货船的装载能力以及3?20万吨以下散货船的卸载能力。
[0022]如图1所示,装卸机包括门架6、卸船臂架11、装船臂架3,装卸机底部安装转料系统。门架6有两个,平行设置,卸船臂架11安装于门架6的顶端,分别与两个门架6垂直,其一端向门架6外侧延伸。装船臂架3设置于门架6的下半部分,与其中一个门架6垂直,其一端沿卸船臂架11的反方向向门架6外侧延伸。
[0023]卸船臂架11上设置主小车2和拖绳小车12。主小车2设置于卸船臂架11上,可沿卸船臂架11的长度方向运动,小车下方悬挂抓斗9,拖绳小车12辅助抓斗9的开合。
[0024]卸船部分起升和小车运行采用四卷筒差动形式驱动或主副小车驱动形式。为防止起升钢丝绳松绳影响抓斗9打开,使用拖绳小车12缠绕系统配合。在一个设计实例中,拖绳小车12缠绕系统使用2:3的缠绕倍率,前后拖绳小车12的速度等于主小车2速度的2/3倍。
[0025]卸船臂架11使用液压齿轮驱动可在180度水平范围内进行回转操作或使用俯仰机构在垂直方向进行O?80度俯仰动作。卸船部分底部安装转料系统,包括漏斗结构,液压驱动接料板7,I条供料皮带机4,2条转料皮带机10。通过所述系统将物料转运至装船臂架3。装船臂架3的末端,与门架6连接处设置回转机构5,回转机构5设置于转料皮带机10 一端的下方。
[0026]如图2所示,门架6结构是用A字型新型结构,装船臂架3可在-20度到160度范围内回转和-12到30度范围内俯仰。大车I运行结构固定有防倾覆挂钩,水平轮,防滑棘轮。
[0027]转料系统包括接料板7、供料皮带机4、转料皮带机10。接料板7朝向门架6外侧延伸,由液压驱动;供料皮带机4设置于漏斗结构正下方,供料皮带机4的下方设置转料皮带机10 ;转料皮带机10 —端设置于供料皮带机4下方,另一端连接至装船臂架3。
[0028]在一个设计实例中,在大车I机构的内侧面安装有主动轮驱动机构和被动轮上水平导向轮8 ;大车I车轮使用单轮缘;在大车I主动轮靠近船舷的外侧面上安装棘轮齿条防滑移装置。在非工作期间,卸船臂架11和装船臂架3回转至船舶内侧,不影响装载平台航行。
[0029]本实用新型的转载平台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工况,以下列举其中的几种情形,但本实用新型的转载平台的使用不限于以下列举的几种情形。
[0030]工况1:卸船抓斗9从3?20万吨船抓料至漏斗,通过漏斗下皮带机系统经装船臂架3回转装入平台料仓。
[0031]工况2:平台料仓与小船舱口对齐时,卸船抓斗9直接从3?20万吨船抓料至平台料仓。
[0032]工况3:卸船抓斗9从3?20万吨船抓料至漏斗,通过漏斗下皮带机系统经装船臂架3直接装船(20万吨及以下)。
[0033]工况4:卸船抓斗9从平台料仓抓料至漏斗,通过漏斗下皮带机系统经装船臂架3直接装船(20万吨及以下)。
[0034]一体化装卸机安装于一艘经过适应性改装后的I?20万吨的散货船上,船舶具有远海自航能力,适应不同海域的航行和作业能力,为满足臂架回转一体化装卸设备的正常运行,作为平台基础的船舶须有足够的稳定性。在一个设计实例中,船舶平台前后倾和左右倾均不超过2度。
[0035]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说明书仅是本实用新型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而并非用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均等变化、变型以及等同替代等技术方案,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载平台,包括装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载平台由一艘I?20万吨的散货船经改装而成,转载平台包含单台或多台一体化装卸机; 所述装卸机包括门架、卸船臂架、装船臂架,装卸机底部安装转料系统; 所述门架有两个,平行设置; 所述卸船臂架安装于所述门架的顶端,分别与两个门架垂直,其一端向门架外侧延伸; 所述装船臂架设置于所述门架的下半部分,与其中一个门架垂直,其一端沿所述卸船臂架的反方向向所述门架外侧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船臂架的水平回转范围为180度,或者垂直俯仰范围为O?8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船臂架的水平回转范围为-20度?160度,垂直俯仰范围为-12度?3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门架为A字形构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料系统包括接料板、供料皮带机、转料皮带机; 所述接料板朝向门架外侧延伸,接料板固定在漏斗结构上方,由液压驱动;所述供料皮带机设置于所述的漏斗结构正下方,所述供料皮带机的下方设置转料皮带机;所述转料皮带机一端设置于所述供料皮带机下方,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装船臂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船臂架上设置主小车,所述主小车设置于所述卸船臂架上,可沿所述卸船臂架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小车下方悬挂抓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船臂架的末端,与所述门架连接处设置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转料皮带机一端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船臂架上设置拖绳小车,所述拖绳小车辅助所述抓斗的开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拖绳小车缠绕系统使用2:3的缠绕倍率,拖绳小车的速度等于主小车速度的2/3倍。
【文档编号】B65G67/60GK203461562SQ201320388345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日
【发明者】宋建军, 叶小松, 谢同文, 龚海明, 顾良, 朱勇, 唐仲林 申请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