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217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浓硫酸卸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卸酸装置,通过卸酸管道与此卸酸装置相连接的储酸装置,与此储酸装置相连接的两个偏心螺杆泵和控制箱所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采用自流的负压卸酸方式,卸酸过程简单,卸酸速度缓和,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其中还采用偏心螺杆泵来输送和添加浓硫酸,将浓硫酸的输送和精确添加融为一体,整个设施布置在地面,节省高差,操作简单,投资小。
【专利说明】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浓硫酸卸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很多铁矿选矿厂在赤铁矿反浮选中要用硫酸作为调整剂。反浮选中常用各种淀粉(如玉米淀粉)作抑制剂,这些淀粉最终也随着铁精矿一道进入到后面的过滤作业。由于淀粉粘性高,这些铁精矿中的淀粉逐渐的将滤布堵塞,降低过滤效率,而且滤布清洗非常困难。所以反浮选后的铁精矿过滤,过滤前必须将淀粉处理。目前的处理方法为在过滤前在矿浆中加入硫酸,将淀粉酸化,去掉淀粉的粘性。所以在选矿厂的反浮选和过滤作业中常用到硫酸。硫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化学物质,硫酸的输送和储存一般采用铁质设施,这就对硫酸的输送和储存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浓硫酸对铁质输送设备和储存设施没有腐蚀作用,而稀硫酸则对铁质输送设备和储存设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所以在选矿中都是直接将浓硫酸加入到浮选和过滤作业前的搅拌槽中,以避免在硫酸的输送和储存过程中对设备造成腐蚀,造成硫酸泄露。当前浓硫酸都是用罐车直接运输到选矿厂,很多选厂都采用在罐车中加气,通过正压空气来将浓硫酸从罐车中卸出的方法。目前选矿厂大多采用的是虹吸箱的方法来添加浓硫酸,这种方法需要高差,需要一直保持一定的溢流,浓硫酸输送和添加为两个系统,工艺复杂,不易控制。由于这种方法采用正压卸酸,系统复杂,卸酸速度高,不易控制,很容易造成硫酸泄露,所以这种方法已经不符合环保和安全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负压卸酸,且安全系数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卸酸装置,通过卸酸管道与此卸酸装置相连接的储酸装置,与此储酸装置相连接的两个偏心螺杆泵和控制箱所组成,
[0006]所述的卸酸装置包括酸罐车支撑平台,设在此酸罐车支撑平台上酸罐车,与此酸罐车底部的酸罐车出口通过连接管道I相连接的卸酸箱,与此卸酸箱底部的卸酸箱出口通过两个连接管道II相连接的两个卸酸泵,设在所述连接管道I上的电动阀门I,分别设在所述两个连接管道II上的两个电动阀门II,
[0007]所述的储酸装置包括储酸罐,设在此储酸罐内部的液位仪,与此储酸罐底部的储酸罐出口相连接的两个连接管道III,分别设在此两个连接管道III上的两个电动阀门III,
[0008]所述卸酸管道的一端设有分支管道,且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卸酸泵相连接,所述卸酸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储酸罐顶部的储酸罐入口相连接,所述的两个连接管道III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偏心螺杆泵相连接,
[0009]所述的电动阀门1、电动阀门I1、电动阀门II1、液位仪和偏心螺杆泵分别与所述的控制箱相连接,
[0010]所述的两个偏心螺杆泵与矿浆搅拌槽或矿浆分配器相连接。
[0011]所述的酸罐车支撑平台主要由两个细长平台组成,所述的细长平台依次包括上坡段、水平段和下坡段,所述的两个细长平台之间的中心距离与所述酸罐车的左右轮的轮距—致。
[0012]所述的储酸罐为高度8-9米,直径2.5-3.5米的圆柱罐。
[0013]所述的卸酸箱为封闭的方箱。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15](I)本实用新型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采用自流的负压卸酸方式,卸酸过程简单,卸酸速度缓和,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
[0016](2)本实用新型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的整个卸酸、存储和输送均是在密闭设备中完成,使浓硫酸不会外泄,这个卸酸过程安全可靠,符合环保要求;
[0017](3)本实用新型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采用偏心螺杆泵来输送和添加浓硫酸,将浓硫酸的输送和精确添加融为一体,整个设施布置在地面,节省高差,操作简单,投资小;
[0018](4)本实用新型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采用两个窄台支撑酸罐车,保证了酸罐车与卸酸箱之间的卸酸高差,用两个细长平台而不用一个大平台节省土建投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卸酸装置,通过卸酸管道19与此卸酸装置相连接的储酸装置,与此储酸装置相连接的两个偏心螺杆泵I和控制箱所组成,
[0022]所述的卸酸装置包括酸罐车支撑平台,设在此酸罐车支撑平台上酸罐车10,与此酸罐车10底部的酸罐车出口 12通过连接管道I 13相连接的卸酸箱15,与此卸酸箱15底部的卸酸箱出口 16通过两个连接管道II 20相连接的两个卸酸泵18,设在所述连接管道I 13上的电动阀门I 14,分别设在所述两个连接管道II 20上的两个电动阀门II 17,
[0023]所述的储酸装置包括储酸罐4,设在此储酸罐4内部的液位仪7,与此储酸罐4底部的储酸罐出口 5相连接的两个连接管道1113,分别设在此两个连接管道III3上的两个电动阀门III 2,
[0024]所述卸酸管道19的一端设有分支管道,且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卸酸泵18相连接,所述卸酸管道19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储酸罐4顶部的储酸罐入口 6相连接,所述的两个连接管道III 3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偏心螺杆泵I相连接,
[0025]所述的电动阀门I 14、电动阀门II 17、电动阀门III 2、液位仪7和偏心螺杆泵I分
别与所述的控制箱相连接,
[0026]所述的两个偏心螺杆泵I与矿浆搅拌槽或矿浆分配器相连接。
[0027]所述的酸罐车支撑平台主要由两个细长平台组成,所述的细长平台依次包括上坡段8、水平段9和下坡段11,所述的两个细长平台之间的中心距离与所述酸罐车10的左右
轮的轮距一致。
[0028]所述的储酸罐4为高度8-9米,直径2.5-3.5米的圆柱罐。
[0029]所述的卸酸箱15为封闭的方箱。
[00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0031]酸罐车10由酸罐车支撑平台的两个细长平台上坡段8开上水平段9,将连接管道I 13与卸酸箱15连接起来,浓硫酸在自流的作用下卸入酸箱15。浓硫酸用卸酸泵18从卸酸箱15底部的卸酸箱出口 16抽送到储酸罐4顶部的储酸罐入口 6并进入储酸罐4,然后经过偏心螺杆泵I将浓硫酸从储酸罐4输送到矿浆搅拌槽或矿浆分配器。
[0032]控制箱可以控制偏心螺杆泵I的变频器,将偏心螺杆泵I输送的浓硫酸控制到需要的流量。当液位计7探测到达到储酸罐4的最高料位的时候,控制箱给出指令,电动阀门I 14和电动阀门II 17顺序关闭,酸罐车10停止卸酸;当液位计7探测到达到储酸罐4的最低料位的时候,控制箱给出指令,电动阀门II 17和电动阀门I 14顺序打开,酸罐车10开始卸酸。当系统不再需要加酸的时候,偏心螺杆泵1、电动阀门III 2、电动阀门II 17和电动阀门I 14顺序关闭,整个系统停止工作。
[0033]本实用新型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采用自流的负压卸酸方式,卸酸过程简单,卸酸速度缓和,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整个卸酸、存储和输送均是在密闭设备中完成,使浓硫酸不会外泄,符合环保要求;由于本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采用偏心螺杆泵I来输送和添加浓硫酸,将浓硫酸的输送和精确添加融为一体,使整个设施布置在地面,节省高差,操作简单,投资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采用两个细长平台支撑酸罐车,保证了酸罐车与卸酸箱之间的卸酸高度差,用两个细长平台而不用一个大平台又节省土建投资,值得推广和广泛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卸酸装置,通过卸酸管道与此卸酸装置相连接的储酸装置,与此储酸装置相连接的两个偏心螺杆泵和控制箱所组成, 所述的卸酸装置包括酸罐车支撑平台,设在此酸罐车支撑平台上酸罐车,与此酸罐车底部的酸罐车出口通过连接管道I相连接的卸酸箱,与此卸酸箱底部的卸酸箱出口通过两个连接管道II相连接的两个卸酸泵,设在所述连接管道I上的电动阀门I,分别设在所述两个连接管道II上的两个电动阀门II, 所述的储酸装置包括储酸罐,设在此储酸罐内部的液位仪,与此储酸罐底部的储酸罐出口相连接的两个连接管道III,分别设在此两个连接管道III上的两个电动阀门III, 所述卸酸管道的一端设有分支管道,且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卸酸泵相连接,所述卸酸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储酸罐顶部的储酸罐入口相连接,所述的两个连接管道III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偏心螺杆泵相连接, 所述的电动阀门1、电动阀门I1、电动阀门II1、液位仪和偏心螺杆泵分别与所述的控制箱相连接, 所述的两个偏心螺杆泵与矿浆搅拌槽或矿浆分配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罐车支撑平台主要由两个细长平台组成,所述的细长平台依次包括上坡段、水平段和下坡段,所述的两个细长平台之间的中心距离与所述酸罐车的左右轮的轮距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酸罐为高度8-9米,直径2.5-3.5米的圆柱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硫酸负压卸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酸箱为封闭的方箱。
【文档编号】B67D7/58GK203545661SQ20132072078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李国洲, 杨海龙, 魏兵团 申请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