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528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该送材机包含一送料单元,该送料单元包含一机身、一电机组、一齿轮传动组、多数第一输送轮组、多数第二输送轮组及多数弹性组件,该电机组具有一马达主体及一蜗轮轴,该齿轮传动组包含一主动轴、多数个套设在该主动轴和该机身之间的滚动轴承、与该主动轴连接的一主动齿轮、多数个与该主动齿轮啮接的小齿轮、以及多数个传动链条,该等小齿轮和该等第一输送轮组的一从动齿轮相啮接,该等传动链条连结在该等第一输送轮组的一第一主轴上的齿轮和第二输送轮组的一第二主轴上的齿轮之间。
【专利说明】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小轮距的送材机,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整体载荷能力更大,安全性能寿命皆能以提升,以及马达主轴的不易磨损的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参照图1所示,针对现有木工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装置而言,该送料轮传动装置包含有一机壳1、一马达组2、一传动组3以及多数个安置于该机壳I底部的输送轮组4。
[0003]现有的送料轮传动装置,主要是借由该马达组2的一蜗轮轴201带动两齿轮202、203转动,再借该齿轮203同步带动该传动组3的一主动轴301转动,以连动两主动链轮302、两主动链条303、两链轮轴304,并由两从动链条305驱动输送轮组4运转,以利于该输送轮组4来输送木料的运行。
[0004]而现有的送料轮传动装置固然具有输送木料的功用,但是,在传动部件的各个组成上,还是有许多使用上的使用缺陷值待改善,条列整理如下:
[0005]一、由于该传动组3的主动轴301和输送轮组4的一链轮轴401之间是借由主动链轮302与主动链条303来传动连接,并借从动链条305带动该输送轮组4的一轮子驱动轴402运转,以利驱动该输送轮组4带动木料的运行。基于链条的径向力较大,所以该传动组3的主动轴301左右两侧的两主动链条303所产生径向力合力较大,不但会导致主动轴301的载荷能力不足之外,各链条也容易受力而断损,而造成使用成本的提高,并突显出整体送料传动装置的安全性能较差以及寿命低的使用缺点。
[0006]二、由于两个链轮轴401、两个轮子驱动轴402和该主动轴301之间是并联为一体的结构,因此,若有故障则需要整体拆卸方能进行维修或更换,故徒增维修上的不方便。
[0007]三、另外,参照图2所示,该主动轴301和机壳I之间虽设有两摩擦轴承306来辅助该主动轴301的运转,但是,由于该摩擦轴承306是一种粉末冶金制成的实心体,且因该摩擦轴承306是处于该机壳I内而呈防尘密封状态,所以在润滑条件差的情况下,此种摩擦轴承306极易磨损,故寿命降低,运转效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在马达主动轴和输送轮组的主轴之间皆以齿轮作传动连接,使所承受的径向力更小,并提高整体送料机构的载荷能力,且更提升安全性能与延长使用寿命的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
[0009]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由于该马达主动轴和该主轴之间皆是以齿轮作传动连接,此些部件相互之间皆方便拆卸,有利于各部件的维修更换更容易与便捷。
[00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由于该马达主动轴与机身之间借由滚动轴承作为滚动摩擦的媒介,除可减低磨损之外,由于该滚动轴承处于该机身内而呈防尘密封状态,所以即便在润滑条件差的情况下也不易磨损,可延长使用寿命、恒保高性能等使用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在小齿轮一侧装设了偏心齿轮挡圈,以承受足够的轴向力,确保小齿轮不产生轴向位移,并恒保整个机构运行的可靠性。
[001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13]一种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该种送材机包含有一送料单元,该送料单元包含有一机身、一电机组、一齿轮传动组、安置于该机身底部的多数个第一输送轮组和多数个第二输送轮组,以及多数个弹性组件,该电机组,安置在该机身上,该电机组具有一马达主体及一蜗轮轴;各该第一输送轮组,分别装设于该机身上,第一输送轮组分别具有一第一主轴、两平行轴固于该主轴两侧的轮轴、两固设于轮轴前端的轮体、一固设在该第一主轴上的从动齿轮、多数个固设在该第一主轴与轮轴上的齿轮,以及多数个套设在前述齿轮之间的链条;各该第二输送轮组,分别装设于该机身上,第二输送轮组分别具有一第二主轴、两平行轴固于该主轴两侧的轮轴、两固设于轮轴前端的轮体、多数个固设在该第二主轴与轮轴上的齿轮,以及多数个套设在前述齿轮之间的链条;弹性组件,分别套固在第一输送轮组的第一主轴和第二输送轮组的第二主轴上,且弹性组件的一前端与一后端则分别抵接在主轴两侧的两个轮轴上;该齿轮传动组,装设于该机身上,该齿轮传动组包含有一主动轴、多数个套设在该主动轴和该机身之间的滚动轴承、与该主动轴连接的一主动齿轮、多数个与该主动齿轮啮接的小齿轮、以及多数个传动链条,小齿轮分别与该第一输送轮组的从动齿轮相哨接,而传动链条则分别连结在第一输送轮组的第一主轴上的齿轮和该第二输送轮组的第二主轴上的齿轮之间。
[0014]进一步,该齿轮传动组更包含装设在该机身上的一齿轮托板、两凸设于该齿轮托板上的轴柱、两套设于轴柱上的滚针轴承、两偏心齿轮挡圈、多数个耐磨垫片、多数个弹簧垫片及多数个螺钉,该齿轮托板穿套在该主动轴上,而该齿轮传动组的小齿轮分别轴设在滚针轴承上,且利用各该螺钉和弹簧垫片、耐磨垫片,以将偏心齿轮挡圈、该小齿轮呈偏心式的轴设于轴柱上。
[0015]进一步,第一输送轮组和第二输送轮组更具有两组铰轴,铰轴的主体是轴设在轮轴上,且铰轴的主体一侧向外延伸有两轴板,轴板上皆设有一轴孔,铰轴的轴孔分别套设于第一主轴、第二主轴上,以使得铰轴组设在第一主轴、第二主轴和轮轴之间。
[001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整个传动机组所承受的径向力更小,载荷能力也更大,磨损程度可大幅减低,所以,不论在安全性能与使用寿命上皆得以提升与耐用,以及可恒保整个机构运行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送料轮传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2为现有送料轮传动装置的电机组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是显示该底座、十字夹座单元、横杆单元及纵杆单元;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材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料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组的组合剖视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组的部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齿轮挡圈的剖视图;[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输送轮组的外观立体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输送轮组的外观立体图;
[00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输送轮组及第二输送轮组处于自由状置的侧视图;
[0028]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输送轮组及第二输送轮组处于压升状态,且弹性组件位于压缩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0]参照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的一实施例,是一种小轮距的送材机。该种送材机是安置在一工作机台loo上,并且包含有一底座10、 h字夹座单元20、一横杆单元30、一纵杆单元40及一送料单元50。
[0031]该底座10,包含有一插置槽11、一沿着该插置槽11的槽壁延伸的开口 12,以及一设于该开口 11外侧的定位锁孔13。
[0032]该十字夹座单元20,包含有一纵向夹套21、一横向夹套22,以及两个分别设于该纵向夹套21、横向夹套22 —侧的定位锁孔23、24。
[0033]该横杆单兀30,包含有一横杆主体31及一装设在该横杆主体31 —端的接头组32。该接头组32具有一连接于该横杆主体31末端的接头端321、一自该接头端321向下弯曲延伸的套接端322。该接头组32的接头端321套接在该横杆主体31的末端,且利用定位螺栓(图未揭示)锁固于一定位锁孔323上。该接头组32的套接端322则利用一定位扳手(图未揭示)作锁固与松释,以使得该送料单元50可链接或脱离于该套接端322。
[0034]该横杆主体31穿设在该十字夹座单元20的横向夹套22中,利用定位螺栓(图未揭示)穿锁在该横向夹套22的定位锁孔23上,以与十字夹套单元20相结合。只要松开该定位锁孔23上的定位螺栓(图未揭示),即可控制该横杆单元30沿着纵杆水平方向作左右位移,以同时带动该送料单元50作左右方向的位移。
[0035]该纵杆单元40,包含有一纵杆主体41,该纵杆主体41穿套于该十字夹座单元20的纵向夹套22中,并利用定位螺栓(图未揭示)穿置于该纵向夹套22的定位锁孔24,以与十字夹套单元20相结合。而纵杆主体41底端则配合定位螺栓(图未揭示)穿置于该底座10的定位锁孔13上。只要松开该定位锁孔24上的定位螺栓(图未揭示),即可控制该横杆单元30沿着纵杆主体41的垂直方向作升降调整。
[0036]参照图4、图5与图6所不,该送料单兀50,包含有一机身51、一电机组52、一护盖53、一齿轮传动组54、多数个安置于该机身51底部的第一输送轮组55和第二输送轮组56、以及多数个弹性组件57 (见图9、图10)。
[0037]参照图5所示,该电机组52,组装于该机身51上。该电机组52具有一马达主体521、一蜗轮轴522、一套设在该蜗轮轴522上的主动小齿轮523及一主动大齿轮524,该主动小齿轮523与该主动大齿轮524相啮接。
[0038]参照图5、图9所不,各该第一输送轮组55,分别装设于该机身51。各该输送轮组55分别具有一第一主轴550、两平行轴固于该第一主轴550两侧的轮轴551、两固设于轮轴551前端的轮体552、一固设在该第一主轴550上的从动齿轮553、多数个固设在该第一主轴550与轮轴551上的链轮554、555、556,以及多数个套设在前述链轮555、556之间的链条557。
[0039]参照图5、10所示,各该第二输送轮组56,分别装设于该机身51上,第二输送轮组56分别具有一第二主轴560、两平行轴固于该第二主轴560两侧的轮轴561、两固设于轮轴561前端的轮体562、多数个固设在该第二主轴560与轮轴561上的链轮564、565、566,以及多数个套设在前述链轮565、566之间的链条567。
[0040]前述第一输送轮组55和第二输送轮组56的链条556、566是由多数链片5561、5661相互链结组成。
[0041]第一输送轮组55和第二输送轮组56更具有两组铰轴558、568,铰轴558、568的主体是轴设在轮轴551、561上,且铰轴558、568的主体一侧向外延伸有两轴板5581、5681,轴板5581、5681上皆设有一轴孔5582、5682,铰轴558、568的轴孔5582、5682分别套设于第一主轴550、第二主轴560上,以使得铰轴558、568组设在第一主轴550、第二主轴560和轮轴551,561 之间。
[0042]而弹性组件57具有一前端571与一后端572,弹性组件57的主体是套设在第一输送轮组55和该第二输送轮组56的第一主轴550、第二主轴560上,以使得该弹性组件57的前端571与后端572分别弹抵在铰轴558、568上。
[0043]参照图5与图6所示,该齿轮传动组54,装设于该机身51上,该齿轮传动组54包含有一主动轴540、多数个套设在该主动轴540和该机身51之间的滚动轴承541、一与该主动轴540连接的主动齿轮542、多数个与该主动齿轮542啮接的小齿轮543、以及多数个传动链条544。前述主动大齿轮524是套固在该主动轴540上。小齿轮543分别与该第一输送轮组55的从动齿轮553相啮接,而传动链条544则分别连结在第一输送轮组55的第一主轴550上的齿轮553和该第二输送轮组56的第二主轴560上的齿轮564之间。
[0044]参照图7与图8,从动齿轮553套设在该输送轮组55的两个第一主轴550上。而该齿轮传动组54更包含装设在该机身51上的一齿轮托板545、两凸设于该齿轮托板545上的轴柱546、两套设于轴柱546上的滚针轴承547、两偏心齿轮挡圈548、多数个耐磨垫片549、多数个弹簧垫片5491及多数个螺钉5492。该齿轮托板545穿套在该主动轴540上,而该齿轮传动组54的小齿轮543分别轴设在滚针轴承547上,且利用各该螺钉5492和弹簧垫片5491、耐磨垫片549,以将偏心齿轮挡圈548、该小齿轮543呈偏心式的轴设于轴柱546上。
[0045]当该马达驱动组52启动之后,经由该蜗轮轴522带动该主动小齿轮523、该主动大齿轮524,以连动该齿轮传动组54的主动轴540依序驱动该主动齿轮542、小齿轮543及从动齿轮553转动,并借由从动齿轮553同步驱动齿轮554、564传动链条544转动,以驱使第一、二输送轮组55、56运转。
[0046]因此,该齿轮传动组54借由各个齿轮(主动齿轮542、小齿轮543、从动齿轮553)来驱动该第一输送轮组55和第二传送轮组56运转,不但可使得该第一输送轮组55和第二传送轮组56的传动更为稳定,且倚靠齿轮作传动连接其所承受的径向力更小,整个送料轮传动机构载荷能力也更大,以提升安全性能与寿命。
[0047]进一步,如图11所示,在自由状态,由于各该第一轮送轮组55、第二轮送轮组56的轮轴551、561是位于该第一主轴550、第二主轴560的两侧下方,以使得轮轴551、561的高度较低于该第一主轴550、第二主轴560高度,因此,只要木料200的厚度固定不变,在送料过程中,第一轮送轮组55、第二轮送轮组56的轮体552、562高度则维持在图9状态。
[0048]接着,如图12所示,当木料200的厚薄不均时,木料200输送到较大厚度210的部位时,轮体552、562因受力推升,借由该弹性组件57的弹力压缩作用,让轮体552、562保持接触在木料200表面进行送料作业,同时,轮轴551、561获得弹性缓冲作用,不会如以往的输送轮组因轴心遭推挤而致使各个齿轮被瞬间应力的推动而造成崩裂的缺失,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因具有弹升压制作用,故当输送的木料200表面凹凸不平时,轮体552、562会随之上下弹升而保证与木料200贴合,提供接近恒定的摩擦输送力,而轴设在轮轴551、561上的各个链轮555、556、565、566则可恒保在正常啮合的关系,不会受应力推动而崩裂,以提闻使用寿命。
[0049]此外,在加工不同厚度的木料时,必须预先调整该送材单元50 (如图12所示)相对于工作机台100之间的工作间隙D时,由于整组送材单元50的荷重很重,操作者常因为不小心就让整组送材单兀50掉落在工作机台100上,这时,因第一输送轮组55、第二输送轮组56借由弹性组件57的弹升作用,可让瞬间垂落的第一输送轮组55、第二输送轮组56获得弹性缓冲作用,以保持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而不致因瞬间重压效应导致崩裂。
[0050]归纳上述,相较于现有木工送料机其送料轮传动装置其载荷能力不足够,链条容易断损,以及马达主轴上的磨擦轴承容易磨损,而造成零件耗损快且维修更换不易的使用问题,本实用新型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具有以功效及优点:
[0051]一、借由小齿轮543啮接在该主动齿轮542和从动齿轮553之间,以借传动链条544带动该链轮554、564和该第一主轴550、第二主轴560转动,并借由链条557套设在该第一主轮550、第二主轴560与轮轴551、561的链轮555、556、565、566上,以使得第一输送轮组55、第二输送轮组56的传动过程更为稳定顺利且确实之外,由于依靠齿轮的传动连接,所承受的径向力更小,相对整个送料轮传动机构的载荷能力也更大,不论在安全性能与使用寿命上皆得以提升与耐用。
[0052]二、其次,由于该主动轴540和该第一主轴550、第二主轴560之间皆是以齿轮(主动齿轮542、小齿轮543、从动齿轮553)作传动连接,此些部件相互之间皆方便拆卸,有利于各部件的维修更换更为容易与便捷。
[0053]三、此外,该主动轴540与机身51之间借由滚动轴承541作为滚动摩擦的媒介,除可减低磨损之外,由于该滚动轴承541处于该机身51内而呈防尘密封状态,所以即便在润滑条件差的情况下也不易磨损,可延长使用寿命、恒保高性能等使用效果。
[0054]四、如图7、图8所示,基于该齿轮传动组54的小齿轮543是配合偏心齿轮挡圈548、滚针轴承547、耐磨垫片549、弹簧垫片5491呈偏心式的轴设在该齿轮托板545的轴柱543,进而定位于机身51上。因此,随着使用时间加长,机身51上的两支撑轴承5493的磨损会日渐严重,两个齿轮轴间便会形成更大的角度差,而小齿轮543产生的位移也会越来越大,故本实用新型在小齿轮543 —侧装设了偏心齿轮挡圈547,即可承受足够的轴向力,以确保小齿轮543不产生轴向位移,以恒保整个机构运行的可靠性。
[0055]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该种送材机包含有一送料单兀,送料单兀包含有一机身、一电机组、一齿轮传动组、安置于机身底部的多数个第一输送轮组和多数个第二输送轮组,以及多数个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电机组,安置在机身上,电机组具有一马达主体及一蜗轮轴; 各第一输送轮组,分别装设于机身上,第一输送轮组分别具有一第一主轴、两平行轴固于主轴两侧的轮轴、两固设于轮轴前端的轮体、一固设在第一主轴上的从动齿轮、多数个固设在第一主轴与轮轴上的齿轮,以及多数个套设在前述齿轮之间的链条; 各第二输送轮组,分别装设于机身上,第二输送轮组分别具有一第二主轴、两平行轴固于主轴两侧的轮轴、两固设于轮轴前端的轮体、多数个固设在第二主轴与轮轴上的齿轮,以及多数个套设在前述齿轮之间的链条; 弹性组件,分别套固在第一输送轮组的第一主轴和第二输送轮组的第二主轴上,且弹性组件的一前端与一后端则分别抵接在主轴两侧的两个轮轴上; 该齿轮传动组,装设于机身上,该齿轮传动组包含有一主动轴、多数个套设在主动轴和该机身之间的滚动轴承、与主动轴连接的一主动齿轮、多数个与主动齿轮啮接的小齿轮、以及多数个传动链条,小齿轮分别与第一输送轮组的从动齿轮相啮接,而传动链条则分别连结在第一输送轮组的第一主轴的齿轮和该第二输送轮组的第二主轴的齿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齿轮传动组更包含装设在机身上的一齿轮托板齿轮托板、两凸设于齿轮托板上的轴柱、两套设于轴柱上的滚针轴承、两偏心齿轮挡圈、多数个耐磨垫片、多数个弹簧垫片及多数个螺钉,该齿轮托板穿套在主动轴上,而齿轮传动组的小齿轮分别轴设在滚针轴承上,且利用各螺钉和弹簧垫片、耐磨垫片,以将偏心齿轮挡圈、小齿轮呈偏心式的轴设于轴柱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材机的送料轮传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轮组和第二输送轮组更具有两组铰轴,铰轴的主体是轴设在轮轴上,且铰轴的主体一侧向外延伸有两轴板,轴板上皆设有一轴孔,铰轴的轴孔分别套设于第一主轴、第二主轴上,以使得铰轴组设在第一主轴、第二主轴和轮轴之间。
【文档编号】B65H5/06GK203754045SQ201320806153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熊泰原 申请人:熊泰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