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卸载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914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连续卸载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维持货物装卸能力又能实现小型化的连续卸载机(1)。连续卸载机(1)的斗式升降机(9)具备:铲取并装载散货(M)的多个铲斗(27);安装有多个铲斗(27)的环链(25);驱动环链(25)并使环链(25)相对于升降机主体(23)进行环绕运动的驱动辊(31a~31c);以及引导环链(25)且转换环链(25)的行进方向的转向辊(33),转向辊(33)借助抑制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的减振部件(53)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
【专利说明】连续卸载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领域的技术,已知有一种下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斗式升降机。该斗式升降机具备在升降机井内循环移动并环绕的链斗。该链斗具有:通过多个驱动辊进行环绕的2条链条;以及以吊在该2条链条之间的方式安装的多个铲斗。在斗式升降机的下部,能够通过由环绕的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散货来连续搬运散货。
[0003]以往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3547号公报
[0006]发明的概要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8]这种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由于其尺寸与货物装卸能力有关,因此很难既满足所要求的货物装卸能力,又使连续卸载机小型化。例如,在这种连续卸载机中,为了不损失货物装卸能力而实现小型化,可以考虑使链斗高速化。但是,若提高链斗的转速,则在斗式升降机中产生的振动变大,因此无法轻松地执行链斗的高速化。
[0009]鉴于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维持货物装卸能力又能实现小型化的连续卸载机。
[0010]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1]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斗式升降机中产生的振动中,辊部因与链条之间的碰撞而作为比较大的振动源有关。在此,上述辊部包括引导并驱动链条的驱动辊以及进行链条的引导以及转向的转向辊。并且,着眼于通过降低因该辊部而产生的振动来降低斗式升降机以及连续卸载机整体的振动这一点,并鉴于该见解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下(I)?(18)的连续卸载机。
[0012](I) 一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中,
[0013]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0014]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0015]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以及
[0016]辊部,所述辊部引导所述环链,
[0017]所述辊部具有位于圆周外缘部且与所述环链接触的环形部,
[0018]所述环形部借助抑制向旋转径向振动的径向减振部件而支承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
[0019](2)根据⑴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20]所述辊部能够绕支承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的轴部的中心轴线旋转,
[0021]所述径向减振部件介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与所述轴部之间。
[0022](3)根据⑵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23]所述径向减振部件以呈同心圆状包围所述轴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0024](4)根据⑵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25]所述辊部具有:
[0026]所述环形部;
[0027]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设置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围;以及
[0028]滚轮部,所述滚轮部连接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
[0029]所述径向减振部件包含于所述滚轮部。
[0030](5)根据(4)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31]所述滚轮部具有:
[0032]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具有由沿半径延伸的直线状的部件构成的轮辐;以及
[0033]内周部分,所述内周部分由设置于所述外周部分的内侧的所述径向减振部件构成。
[0034](6)根据(4)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35]所述滚轮部具有:
[0036]内周部分,所述内周部分具有由沿半径延伸的直线状的部件构成的轮辐;以及
[0037]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由设置于所述内周部分的外侧的所述径向减振部件构成。
[0038](7)根据(4)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39]所述滚轮部具有:
[0040]由所述径向减振部件构成的外周部分;以及在所述外周部分的内侧呈圆板状的内周部分,
[0041]在所述内周部分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0042](8) 一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中,
[0043]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0044]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0045]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以及
[0046]辊部,所述辊部引导所述环链,
[0047]所述辊部具有:
[0048]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
[0049]环形部,所述环形部位于圆周外缘部且与所述环链接触;以及
[0050]滚轮部,所述滚轮部连接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
[0051]所述滚轮部具有板状部件,在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板状部件呈填满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之间的整个区域的形状。
[0052](9)根据⑶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53]所述滚轮部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所述板状部件。
[0054](10)根据⑶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55]所述滚轮部只具有I张所述板状部件。
[0056](11)根据⑶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57]所述滚轮部还具有加强所述板状部件的加强件。
[0058](12) 一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中,
[0059]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0060]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0061]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以及
[0062]辊部,所述辊部引导所述环链,
[0063]所述辊部具有:
[0064]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
[0065]环形部,所述环形部位于圆周外缘部且与所述环链接触;以及
[0066]滚轮部,所述滚轮部连接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
[0067]所述滚轮部具有板状部件,在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板状部件在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之间的区域扩展,在所述板状部件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0068](13) 一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中,
[0069]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0070]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0071]一对环链,所述一对环链以两端保持所述多个铲斗;以及
[0072]辊部,所述辊部引导所述环链,
[0073]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共同旋转轴部,所述共同旋转轴部在一对所述辊部的共同的旋转轴线上延伸且将两个所述辊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0074](14)根据(13)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75]所述共同旋转轴部具有支承轴,所述支承轴贯穿两个所述辊部的中央并延伸,并且将两个所述辊部支承为绕所述支承轴旋转,且两端支承于斗式升降机的主体。
[0076](15) 一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中,
[0077]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0078]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0079]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
[0080]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驱动所述环链并使所述环链相对于斗式升降机主体进行环绕运动;以及
[0081 ] 转向辊,所述转向辊引导所述环链并转换所述环链的行进方向,
[0082]所述转向辊借助抑制向旋转轴线方向振动的轴向减振部件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支承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
[0083](16)根据(15)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84]所述转向辊支承于固定轴且能够绕该固定轴旋转,所述固定轴固定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
[0085]所述轴向减振部件抑制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振动。
[0086](17)根据(16)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87]所述连续装卸机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连结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与所述固定轴,且限制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0088]所述限制件具有2个环形部件,所述2个环形部件中的一个环形部件固定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而另一个环形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轴,两者通过关节部被铰链结合,
[0089]所述轴向减振部件在所述关节部中介于固定在一个所述环形部件的铰链轴与另一个所述环形部件之间。
[0090](18)根据(16)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91]所述连续卸载机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连结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与所述固定轴,且限制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0092]所述限制件具有:限制件主体,其固定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以及所述轴向减振部件,其介于所述限制件主体与所述固定轴之间。
[0093](19)根据(16)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中,
[0094]所述连续卸载机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连结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与所述固定轴,且限制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0095]所述限制件具有:限制件主体,其固定于所述固定轴;以及所述轴向减振部件,其介于所述限制件主体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之间。
[0096]发明效果
[009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既能维持货物装卸能力又能实现小型化的连续卸载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98]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续卸载机的图。
[0099]图2是示出图1的连续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上部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0100]图3(a)是转向辊的侧视图,图3(b)是示出该转向辊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
[0101]图4(a)是示出转向辊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4(b)是示出转向辊的又一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4(c)是转向辊的剖视图。
[0102]图5是示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0103]图6(a)?(C)是示出转向辊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0104]图7是示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0105]图8是示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0106]图9是示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0107]图10是示出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固定轴的支承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0108]图11(a)是在模拟实验中使用的转向辊的侧视图,图11(b)是模型Ml中的转向辊的支承结构,图11 (C)是模型M2中的转向辊的支承结构。
[0109]图12是示出作为模拟实验结果的转向辊的加速度的曲线图。
[0110]图13是示出作为模拟实验结果的转向辊的位移的曲线图。
[0111]图14是示出作为模拟实验结果的转向辊的加速度的曲线图。
[0112]图15是示出作为模拟实验结果的转向辊的位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13]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连续卸载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114]图1以及图2所示的斗式升降机式船舶用连续卸载机(CSU) I是从船舶的船舱103连续卸载散货M(例如,焦炭和矿石等)的装置。连续卸载机I具备能够通过与码头101平行地铺设的2条导轨3a沿着该码头101移动的行走框架2。回转框架5在行走框架2上被支承为能够回转,在从该回转框架5横向突设的动臂7的前端部支承有斗式升降机9。斗式升降机9通过平衡杆12以及平衡锤13与动臂7的起伏角度毫无关联地保持成铅垂状。
[0115]连续卸载机I具备用于调整动臂7的起伏角度的缸体15。若伸展该缸体15,则动臂7的前端部侧朝向上方,斗式升降机9上升,若收缩缸体15,则动臂7的前端部侧朝向下方,斗式升降机9下降。
[0116]斗式升降机9通过设置于其下部的侧面挖掘方式的铲取部11连续挖掘并铲取船舱103内的散货M,并将铲取的散货M向上方搬运。
[0117]斗式升降机9具备:构成升降机井21的升降机主体23 ;以及相对于升降机主体23进行环绕运动的链斗29。链斗29具备:呈环状连结的一对辊链条(环链)25;以及两端支承于该一对链条25的多个铲斗27。具体而言,2条链条25在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如图2所示,各铲斗27悬挂在2条链条25之间,且借助规定的安装件而安装于该链条25、25之间。
[0118]并且,斗式升降机9具备:架设链条25的驱动辊31a、31b、31c ;引导链条25的转向辊33。驱动辊31a设置于斗式升降机9的最上部9a,驱动辊31b设置于铲取部11的前部,驱动辊31c设置于铲取部11的后部。转向辊33是位于驱动辊31a的稍微下方的从动辊,转向辊33引导链条25且转换链条25的行进方向。并且,在驱动辊31b与驱动辊31c之间夹装有缸体35,通过伸缩该缸体35来改变两个驱动辊31b、31c的配设轴间距,从而改变链斗29的移动环绕轨迹。另外,相应于2条链条25,驱动辊3la、3lb、3Ic和转向辊33也各有2个,并在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
[0119]通过驱动辊31a、31b、31c驱动链条25,链条25以规定的轨迹相对于升降机主体23向箭头W方向进行环绕运动,链斗29 —边在斗式升降机9的最上部9a与铲取部11之间移动环绕一边循环。
[0120]链斗29的铲斗27以将其开口部27a朝上的姿勢上升。并且,在斗式升降机9的最上部9a中,链条25在通过驱动辊31a时,从朝上的方向转换为朝下的方向,铲斗27的开口部27a朝向下方翻转。在如此朝向下方的铲斗27的开口部27a的下方形成有排出用滑槽36。该排出用滑槽36的下端与配设在斗式升降机9的外周的旋转送料器37连接。
[0121]旋转送料器37将从排出用滑槽36搬出的散货M向动臂7侧搬运。在动臂7配置有动臂输送机39,该动臂输送机39将从旋转送料器37改乘的散货M供给到料斗41。在该料斗41的下方配置有机内的带式送料器43和机内输送机45。
[0122]如以下利用该连续卸载机I卸载散货(对象物)M。将斗式升降机9的下端部的铲取部11插入到船舱103内,使链条25向图1中箭头的方向环绕。如此一来,位于铲取部11的铲斗27连续进行焦炭和矿石等散货M的挖掘以及铲取。并且,这些铲取并装载于铲斗27的散货M随着链条25的上升而朝向铅垂上方搬运至斗式升降机9的最上部9a。
[0123]之后,铲斗27通过驱动辊31a的位置,该铲斗27进行翻转,从而散货M从铲斗27落下。从铲斗27落下的散货M掉进排出用滑槽36内而搬出至旋转送料器37侧,再改乘到动臂输送机39而向料斗41搬运。并且,散货M借助带式送料器43以及机内输送机45而搬出至地上侧设备49。通过利用多个铲斗27反复进行如上动作,船舱103内的散货M被连续卸载。
[0124]接着,对斗式升降机9的转向辊33附近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125]如图2所示,转向辊33与在驱动辊31a处折返之后向下方行进的链条25接触,使该链条25朝向循环轨迹的内侧弯曲。并且,转向辊33使在驱动辊31a处折返后的链条25的行进方向从斜下方向转换为铅垂下方向。根据该结构,由于折返后投放完散货M的铲斗27在之后在驱动辊31a与转向辊33之间以避开排出用滑槽36的方式向斜下方移动,因此不易干涉从上方的铲斗27落下来的散货M。由此,从各铲斗27连续落下的散货M被顺畅地导入到排出用滑槽36内。如此,通过转向辊33完成的链条25的循环轨迹的弯曲有助于散货M顺畅地向排出用滑槽36移动。
[0126]在此,本发明人等发现这与在斗式升降机9中产生的振动中,辊部因与链条25之间的碰撞而作为比较大的振动源有关。在此,上述辊部包括引导并驱动链条25的驱动辊31a、31b、31c以及进行链条25的引导和转向的转向辊33。因此,为了降低因驱动辊31a、31b、31c和/或转向辊33而产生的振动,斗式升降机9采用了以下说明的结构。另外,以下作为(I)?(4)的斗式升降机9的结构举出使转向辊33具有各特征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在其中的(2)?(4)的结构中,只要使转向辊33以及驱动辊31a、31b、31c这4对辊部中至少任一I对辊部具有同样的各特征即可。
[0127](I)如图3所示,2个转向辊并列配置成以旋转轴线A为共同的轴线。斗式升降机9具备固定轴51,固定轴51贯穿2个转向辊33的中央并沿旋转轴线A方向延伸,且将两个转向辊33支承为能够旋转。固定轴51是以非旋转方式固定于升降机主体23的圆柱棒部件,固定轴51的两端被两端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2个转向辊33被支承于I根共同的固定轴51而能够绕该固定轴51旋转。另外,在该情况下,纟产斗27的尺寸被设定为,通过转向辊33、33之间的铲斗27不与固定轴51干渉。
[0128](2)各转向辊33由从旋转中心侧依次同心地设置的轴承(旋转轴部)61、滚轮部62以及环形部63这3个部分构成。轴承61是与固定轴51接合的部分,例如由球轴承构成。环形部63是位于转向辊33的圆周外缘部且与链条25接触的部分。滚轮部62是连接轴承61与环形部63的部分。转向辊33支承于固定轴51且借助轴承61绕该固定轴51旋转。
[0129]转向辊33的滚轮部62由以旋转轴线A方向为厚度的I张板状部件62a形成(参考图4)。并且,在从旋转轴线A方向观察时,板状部件62a呈填满轴承61与环形部63之间的整个区域的形状。即,在从旋转轴线A方向观察时,板状部件62a呈被轴承61与环形部63之间的边界线即2个同心圆夹持的环形状。并且,滚轮部62并不具有沿转向辊33的半径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轮辐,而是仅由上述板状部件62a形成。另外,以下也将由沿转向辊的半径延伸的直线状的部件构成的轮辐称为“直线状轮辐”。这种结构的滚轮部62通常有时称为“盘式滚轮”和“圆盘滚轮”等。
[0130]如此,作为具有盘式滚轮型滚轮部62的转向辊的其他例子,也可以设为如图4(a)所示那样,由在旋转轴线A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附图的例子中为2张)板状部件62a构成滚轮部62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如图4(b)、(c)所示那样,在板状部件62a的一面或两面并列设置沿转向辊的半径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轮辐部62b作为加强板状部件62a的加强件。
[0131](3)在转向辊33中,环形部63实际上是与链条25接触的部位,由于链条25的碰撞,旋转径向的冲击力作用于环形部63。因此,环形部63借助用于抑制向其旋转径向(向心方向)振动的径向减振部件而被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作为该结构的具体例子,如图3(b)所示,作为上述径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53以呈同心圆状包围固定轴5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固定轴51借助该减振部件53而固定于升降机主体23。另外,在升降机主体23中的包围减振部件53的部分上配置有环状的钢材55。上述减振部件53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减振橡胶、弹簧等弹性部件,也可以是减振钢板等。根据该结构,固定轴51借助减振部件53而被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进而环形部63借助减振部件53而被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并且,作为环形部63借助径向减振部件而被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的结构的其他例子,也可以将滚轮部62的材料设为减振钢板。在该情况下,由减振钢板构成的滚轮部62整体作为径向减振部件发挥作用。
[0132]另外,由于转向辊33以及固定轴51的重量,减振部件53的下部的劣化最大。因此,通过定期使减振部件53绕旋转轴线A旋转来重新设置,能够避免偏于一部分的减振部件53劣化,从而延长减振部件53的寿命。
[0133]图5是放大示出固定轴51的一个端面51a附近的图,是示出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固定轴51的支承结构的一例的图。在该结构中,固定轴51的端面51a与钢材55利用U字状的固定夹具71连接。另外,因图示空间的关系,在图3中未示出固定夹具71。固定夹具71由关节部71a、71b中的通过铰链结合而连结的3个环形部件构成,关节部71a、71b大致位于旋转轴线A上。根据这种固定夹具71,既能容许固定轴51向旋转径向移动,又能限制固定轴51向旋转轴线A方向移动。因此,根据该支承结构,不损坏通过减振部件53限制固定轴51向旋转径向振动的减振功能,就能够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固定轴51。另外,在固定轴51的另一端面也构筑有相同的支承结构。
[0134]作为环形部63借助径向减振部件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的结构的其他具体例子,也可以设为如图6所示那样转向辊的滚轮部包括径向减振部件的结构。S卩,也可以设为如图6(a)所示那样滚轮部262包括具有直线状轮辐的外周部分262a以及在该外周部分262a的内侧由减振部件54a形成的内周部分262b这2个部分的结构。并且,也可以设为如图6 (b)所示那样滚轮部362包括由减振部件54b形成的外周部分362a以及在该外周部分362a的内侧具有直线状轮辐的内周部分362b这2个部分的结构。
[0135]并且,也可以设为如图6 (C)所示那样滚轮部462包括由减振部件54c形成的外周部分462a以及在该外周部分462a的内侧呈圆板状的内周部分462b这2个部分的结构。在内周部分462b设置有沿旋转轴线方向贯穿的穿孔462c。该滚轮部462是以旋转轴线A方向为厚度并从厚度方向观察时在轴承61 (旋转轴部)与环形部63之间的区域扩展的板状部件。并且,在滚轮部462设置有沿旋转轴线A方向贯穿的穿孔(贯穿孔)462c。根据这种结构,相比前述的转向辊33(参考图3)容易实现轻穿孔462c的重量的轻量化。
[0136](4)图3所示的转向辊33借助抑制向旋转轴线A方向(推力方向)振动的轴向减振部件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以下,参考图7?图10对这种支承结构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因图示空间的关系,在图3中未示出图7?图10所示的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在图7?图10中示出了固定轴51的一个端面51a附近的结构,但在固定轴51的另一端面也构筑有相同的支承结构。并且,在图5?图10所示的支承结构中,对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0137]作为支承结构的一例,如图7所示,在前述的固定夹具71的关节部71a中,在固定于环形部件71 j侧的铰链轴71c的周围插入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圆形的减振部件73a,减振部件73a介于铰链轴71c与环形部件71k中的铰链轴的轴承部之间。即,在该结构中,在由固定于钢材55侧的环形部件7Ih以及71k、固定于固定轴51的端面51a的环形部件71 j以及对环形部件71k与环形部件71 j之间进行铰链结合的关节部71a构成的前述的固定夹具(限制件)71中,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73a介于铰链轴71c与环形部件71k之间。
[0138]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环形部件71 j相对于固定夹具71的环形部件71h、71k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甚至能够抑制固定轴51以及转向棍33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并且,根据该结构,即使因减振部件53随时间推移的劣化而产生固定轴51的上下位移,减振部件73a也能够追随变形并吸收上下位移。
[0139]作为支承结构的其他例子,如图8所示,在前述的固定夹具71的环形部件71 j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之间插入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73b。S卩,在该结构中,通过由固定夹具(限制件主体)71和减振部件73b构成的限制件70b连结钢材55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并且限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向旋转轴线A方向移动。
[0140]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固定轴51相对于固定夹具71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甚至能够抑制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的振动。并且,根据该结构,即使因减振部件53随时间推移的劣化而产生固定轴51的上下位移,减振部件73b也能够追随变形并吸收上下位移。
[0141]作为支承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如图9所示,在固定轴51的端面51a安装有凸缘
75。凸缘75从固定轴51沿旋转径向突出至与钢材55相对的位置。并且,在凸缘75同钢材55以及减振部件53之间插入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73c。即,在该结构中,通过由凸缘(限制件主体)75和减振部件73c构成的限制件70c连结钢材55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并且能够限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向旋转轴线A方向移动。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 (升降机主体23)向旋转轴线A方向的振动,甚至能够抑制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的振动。
[0142]作为支承结构的又一其他例子,如图10所示,用于扣住固定轴51的端面51a的盖部77安装于钢材55。并且,在盖部77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之间插入有作为轴向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73d。即,在该结构中,通过由盖部(限制件主体)77和减振部件73d构成的限制件70d连结钢材55与固定轴51的端面51a,并且能够限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向旋转轴线A方向的移动。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固定轴51相对于钢材55 (升降机主体23)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甚至能够抑制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的振动。
[0143]另外,无论是图7?图10中的哪一种结构,都不损坏通过减振部件53限制固定轴51向旋转径向振动的减振功能,就能够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固定轴51。上述减振部件73a?73d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减振橡胶、弹簧等弹性部件,也可以是减振钢板等。
[0144]接着,对通过上述的斗式升降机9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斗式升降机9尤其在以下所示的4个方面(第I?第4特征点)具有特征。
[0145](第I特征点)
[0146]作为第I特征点,斗式升降机9具备固定轴51,固定轴51在一对转向辊33、33的共同的旋转轴线A上延伸,且将两个转向辊33、33支承为能够旋转。根据该结构,如后述的模拟实验所示,升降机主体23的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碰撞的冲击力而产生的加速度响应变小,从而降低了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
[0147](第2特征点)
[0148]作为第2特征点,在斗式升降机9的转向辊33中,滚轮部62具有板状部件,在以旋转轴线A方向为厚度方向并从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板状部件呈填满轴承61与环形部63之间的整个区域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如后述的模拟实验所示,升降机主体23的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碰撞的冲击力而产生的加速度响应变小,从而降低了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
[0149](第3特征点)
[0150]作为第3特征点,在斗式升降机9的转向辊33中,环形部63借助抑制向旋转径向振动的径向减振部件(例如,减振部件53、54a?54c等)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在转向辊33中,环形部63实际上是与链条25接触的部位,由于链条25的碰撞,旋转径向的冲击力作用于环形部63。对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借助径向减振部件,因上述冲击力而引起的环形部63向旋转径向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升降机主体23,因此能够抑制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
[0151](第4特征点)
[0152]作为第4特征点,斗式升降机9的转向辊33借助抑制向旋转轴线A方向振动的轴向减振部件(例如,减振部件73a?73d)沿旋转轴线A方向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斗式升降机9中与链条25碰撞时的转向辊33在旋转轴线A方向上也产生比较大的振动。对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借助轴向减振部件,转向辊33向旋转轴线A方向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升降机主体23,因此能够抑制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
[0153]另外,如前所述,第I?第4特征点中的第2?第4特征点的转向辊33的结构不仅能够应用于转向辊33,而且还能够应用于驱动辊31a、31b、31c。即,也可以使驱动辊31a、31b、31c的滚轮部具有板状部件,在以旋转轴线方向为厚度方向并从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板状部件呈填满轴承与环形部之间的整个区域的形状(第2特征点)。并且,也可以使驱动辊31a、31b、31c的环形部借助抑制向旋转径向的振动的径向减振部件而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 (第3特征点)。并且,也可以使驱动辊31a、31b、31c借助抑制向旋转轴线方向振动的轴向减振部件而沿旋转轴线方向支承于升降机主体23(第4特征点)。
[0154]并且,在图3中对具备所有上述第I?第4特征点的斗式升降机9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通过具备第I?第4特征点中的至少一种就能够抑制斗式升降机9的振动。并且,在斗式升降机中也可以组合第I?第4特征点中的2个或3个来采用。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的斗式升降机9的各结构也可以分别适当地组合来采用。
[0155]接着,说明本发明人等为了确认通过上述第I特征点获得的振动降低效果而进行的模拟实验。另外,在本模拟实验中,以辊部(驱动辊以及转向辊)为代表,利用转向辊的模型确认了振动降低效果。
[0156]在本模拟实验中,如图11(a)所示,采用了滚轮部由直线状轮辐构成的转向辊Si的模型。该转向辊Si的结构在以往的连续卸载机的转向辊中能够经常见到。在此,将转向棍si的半径设为700mm,将固定轴s51以及固定轴s52的半径设为55mm。并且,将转向棍Si的材料的杨氏模量设为2100kgf/mm2,将泊松比设为0.3,将密度设为7.85ton/m3。
[0157]在图11(b)所示的模型Ml中,2个转向辊Si分别悬臂支承于不同的固定轴s52。固定轴s52直接固定于升降机主体23的钢材55。模型Ml的支承结构作为以往的连续卸载机中的转向辊的支承结构可以经常见到。与此相对,图11(c)所示的模型M2具备上述第I特征点,2个转向棍si两端支承于共同的固定轴s51。固定轴s51直接固定于升降机主体23的钢材55。
[0158]关于上述模型Ml、M2分别计算了链条25与转向辊si碰撞时升降机主体23在3个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各加速度(前后加速度、上下加速度以及左右加速度)。另外,在此,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转向辊Si的旋转轴线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0159]将模型Ml中的左右加速度的值设为1.0,将所获得的上述各加速度以相对值表示,并在图12中以曲线图示出。并且,关于模型Ml、M2分别计算了链条25与转向辊si碰撞时升降机主体23在3个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各位移(前后位移、上下位移以及左右位移)。关于所获得的各位移,将模型Ml中的左右位移的值设为1.0并以相对值表示,并在图13中以曲线图示出。
[0160]根据图12可知,模型M2与模型Ml相比,升降机主体23的加速度响应在3个方向上都有所下降。并且,在模型M2中,有可能因加速度响应变小而导致升降机主体23的位移増大,但如图13所示确认了模型M2与模型Ml相比,升降机主体23的位移并没有过度増加。
[0161]如以上,确认了如下内容:通过具备前述的第I特征点的斗式升降机9的结构,降低了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的碰撞而引起的升降机主体23的振动,从而降低了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I的振动。
[0162]接着,说明本发明人等为了确认通过上述第2特征点获得的转向辊33的振动降低效果而进行的模拟实验。
[0163]在本模拟实验中,为了进行比较,准备了采用由直线状轮辐构成滚轮部的转向辊的模型Mil。该转向辊的结构与图11(a)所示的转向辊Si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并且,作为具备上述第2特征点的模型,准备了采用具备板状部件的滚轮部的转向辊的模型M12、M13、M14。各模型Mll?M14都与图11(b)所示的支承结构相同,分别悬臂支承2个转向辊。
[0164]模型M12的转向辊具有重叠2张板厚为6mm的板状部件的结构的滚轮部。模型M13的转向辊具有重叠2张板厚为4mm的板状部件的结构的滚轮部。模型M12、M13的转向辊的结构与图4(a)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图示。模型M14的转向辊具有由I张板厚为8mm的板状部件构成的结构的滚轮部。模型M14的转向辊的结构与图3(a)、(b)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图示。
[0165]在此,将各模型Mll?M14的转向辊的半径设为700mm,将固定轴的半径设为55mm。并且,将各转向辊的材料的杨氏模量设为21000kgf/mm2,将泊松比设为0.3,将密度设为 7.85ton/m3。
[0166]关于上述模型Mll?M14分别计算了链条25与转向辊碰撞时升降机主体23在3个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各加速度(前后加速度、上下加速度以及左右加速度)。另外,在此,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转向辊的旋转轴线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模型Mll中的左右加速度的值设为1.0,将所获得的上述各加速度以相对值表示,并在图14中以曲线图示出。并且,关于模型Mll?M14分别计算了链条25与转向辊碰撞时升降机主体23在3个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各位移(前后位移、上下位移以及左右位移)。关于所获得的各位移,将模型Mll中的左右位移的值设为1.0并以相对值表示,并在图15中以曲线图示出。
[0167]根据图14可知,模型M12?M14与模型Mll相比,升降机主体23的加速度响应在3个方向上都有所下降。并且,在模型M12?M14中有可能因加速度响应变小而导致升降机主体23的位移増大,但如图15所示,确认了模型M12?M14与模型Mll相比,升降机主体23的位移也并没有过度増加。
[0168]如以上,确认了以下内容:通过具备前述的第2特征点的斗式升降机9的结构,降低了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的碰撞而引起的升降机主体23的振动,从而降低了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I的振动。
[0169]并且,根据图14可知,升降机主体23的加速度响应以模型M12、M13、M14的顺序下降。由此,比较模型M12与模型M13,可知在由2张板状部件构成滚轮部的情况下,在使用板厚较薄的板状部件时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I的振动降低效果大。并且,比较模型M13与M14,可知与采用板厚较薄的2张板状部件时相比,在采用具有上述2张的合计板厚的I张板状部件作为滚轮部的结构时,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I的振动降低效果大。
[0170]接着,对如上述的振动抑制有助于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I的小型化的方面进行说明。
[0171]在这种连续卸载机中,为了不牺牲货物装卸能力而实现小型化,可以考虑使链斗高速化。但是,若提高链斗的转速,则由于在斗式升降机中产生的振动变大,因此无法轻松地执行链斗的高速化。
[0172]对此,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斗式升降机中产生的振动中,辊部因与链条的碰撞而作为比较大的振动源有关。并且,着眼于通过降低因辊部而引起的振动来降低斗式升降机以及连续卸载机整体的振动这一点,并根据该见解完成了本发明。
[0173]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连续卸载机I中,如前所述,可以抑制因链条25与转向辊33的碰撞而引起的升降机主体23的振动。并且,可以抑制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I整体的振动。这样,可以缓和为了抑制振动而限制链斗29的转速,从而能够使链斗29高速化。其结果,既能维持货物装卸能力,又能实现斗式升降机9以及连续卸载机I的小型化。
[0174]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变更各请求项中记载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变形。例如,在图3中说明的连续卸载机I的斗式升降机9具备所有前述的第I?第4特征点,但本发明的连续卸载机的斗式升降机具备前述的第I?第4特征点中的至少任一点即可。
[0175]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6]本发明涉及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提供一种既能维持货物装卸能力又能实现小型化的连续卸载机。
[0177]符号说明
[0178]1-连续卸载机,9-斗式升降机,23-升降机主体(斗式升降机主体),25-链条(环链),27_铲斗,31a、31b、31c-驱动辊(辊部),33-转向辊(辊部),51-固定轴(共同旋转轴部、共同固定轴),51a-固定轴的端面,53-减振部件(径向减振部件),54a、54b、54c-减振部件(径向减振部件),61_轴承(旋转轴部),62-滚轮部,63-环形部,64-直线状轮辐(加强件),70b?70d-限制件,71-固定夹具,71a-关节部,73a?73d_减振部件(轴向减振部件),75-凸缘(限制件主体),77-盖部(限制件主体),462c-穿孔(贯穿孔),A-旋转轴线,M-散货(对象物)。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以及 辊部,所述辊部引导所述环链, 所述辊部具有位于圆周外缘部且与所述环链接触的环形部, 所述环形部借助抑制向旋转径向振动的径向减振部件而支承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部能够绕支承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的轴部的中心轴线旋转, 所述径向减振部件介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与所述轴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减振部件以呈同心圆状包围所述轴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部具有: 所述环形部; 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设置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围;以及 滚轮部,所述滚轮部连接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 所述径向减振部件包含于所述滚轮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部具有: 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具有由沿半径延伸的直线状的部件构成的轮辐;以及 内周部分,所述内周部分由设置于所述外周部分的内侧的所述径向减振部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部具有: 内周部分,所述内周部分具有由沿半径延伸的直线状的部件构成的轮辐;以及 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由设置于所述内周部分的外侧的所述径向减振部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部具有: 由所述径向减振部件构成的外周部分;以及 在所述外周部分的内侧呈圆板状的内周部分, 在所述内周部分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8.—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以及 辊部,所述辊部引导所述环链, 所述辊部具有: 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 环形部,所述环形部位于圆周外缘部且与所述环链接触;以及 滚轮部,所述滚轮部连接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 所述滚轮部具有板状部件,在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板状部件呈填满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之间的整个区域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部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所述板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部只具有I张所述板状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部还具有加强所述板状部件的加强件。
12.—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以及 辊部,所述辊部引导所述环链, 所述辊部具有: 旋转轴部,所述旋转轴部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 环形部,所述环形部位于圆周外缘部且与所述环链接触;以及 滚轮部,所述滚轮部连接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 所述滚轮部具有板状部件,在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板状部件在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环形部之间的区域扩展,在所述板状部件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13.—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一对环链,所述一对环链以两端保持所述多个铲斗;以及 辊部,所述辊部引导所述环链,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共同旋转轴部,所述共同旋转轴部在一对所述辊部的共同的旋转轴线上延伸且将两个所述辊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旋转轴部具有支承轴,所述支承轴贯穿两个所述辊部的中央并延伸,并且将两个所述辊部支承为绕所述支承轴旋转,且两端支承于斗式升降机的主体。
15.一种连续卸载机,其为具备连续搬运对象物的斗式升降机的斗式升降机式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斗式升降机具备: 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铲取并装载所述对象物; 环链,所述环链安装有所述多个铲斗;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驱动所述环链并使所述环链相对于斗式升降机主体进行环绕运动;以及 转向辊,所述转向辊引导所述环链并转换所述环链的行进方向, 所述转向辊借助抑制向旋转轴线方向振动的轴向减振部件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支承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辊被固定轴支承且能够绕该固定轴旋转,所述固定轴固定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 所述轴向减振部件抑制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振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装卸机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连结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与所述固定轴,且限制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限制件具有2个环形部件,所述2个环形部件中的一个环形部件固定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而另一个环形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轴,两者通过关节部被铰链结合, 所述轴向减振部件在所述关节部中介于固定在一个所述环形部件的铰链轴与另一个所述环形部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卸载机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连结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与所述固定轴,且限制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限制件具有:限制件主体,其固定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以及所述轴向减振部件,其介于所述限制件主体与所述固定轴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卸载机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连结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与所述固定轴,且限制所述固定轴相对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限制件具有:限制件主体,其固定于所述固定轴;以及所述轴向减振部件,其介于所述限制件主体与所述斗式升降机主体之间。
【文档编号】B65G67/60GK104203782SQ201380009074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三玉一郎, 续木治彦 申请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住友重机械搬运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