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架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184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架支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架支座,包括立柱以及连接在立柱之间的底部横隔梁,在立柱底部设置有竖向减震装置,在底部横隔梁下方设置有水平隔/减震装置,竖向减震装置包括柱脚底板和竖向减震元件,柱脚底板包括侧平板和底平板,底平板上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在底平板上设置有一水平滑动槽,柱脚底板通过一设置在水平滑动槽内的紧固件与基础连接,竖向减震元件设置在伸出底平板上端的紧固件上;水平隔/减震装置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设置在上板和下板之间的水平隔/减震元件,上板连接在底部横隔梁的下方,下板与基础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货架支座的水平隔/减震元件、水平滑动槽以及竖向减震元件可有效耗散能量,减轻货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和储运货物造成的冲击。
【专利说明】一种货架支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货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隔/减震的货架支座。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钢货架领域的抗震/振和减震/振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目前的各类货架,立柱下方直接焊接端板,而后通过锚栓、化锚或膨胀螺栓将端板与基础固定,属于硬性连接支座。当地震发生时,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和竖向力均直接由底部立柱传给支座,极易造成支座损伤甚至破坏,从而造成整体货架的破坏。当叉车、堆垛机或其他储运机械存储货物时会对结构造成冲击,从而使结构产生振动,造成货架构件或支座的损伤甚至破坏。上述情况均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生安全、财产安全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货架支座,以解决地震对货架结构造成严重破坏的问题,同时减轻储运货物对货架的冲击。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货架支座,包括立柱以及连接在立柱之间的底部横隔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底部设置有竖向减震装置,在底部横隔梁下方设置有水平隔/减震装置,所述的竖向减震装置包括柱脚底板以及竖向减震元件,所述的柱脚底板上端与所述的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柱脚底板上设置有一水平滑动槽,所述的柱脚底板通过一设置在水平滑动槽内的紧固件与基础连接,所述的竖向减震元件设置在伸出所述柱脚底板上端的紧固件上;所述的水平隔/减震装置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连接上板和下板之间的水平隔/减震元件,所述上板连接在所述底部横隔梁的下方,所述下板与所述基础固定连接。
[0006]所述的竖向减震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柱脚底板上下侧的一块四氟板。
[0007]所述的紧固件为锚栓。
[0008]所述的竖向减震元件为蝶簧、聚氨酯缓冲垫或螺旋弹簧;所述水平隔/减震元件为橡胶、钢片-橡胶、聚氨酯或钢板弹簧。
[000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底部横隔梁下方设置水平隔/减震元件,同时立柱底部设置有竖向减震元件和水平滑动槽。在地震发生时,或储运货物造成冲击时,立柱下方滑动槽的存在,使得立柱有部分水平滑移距离,此时,底部横隔梁及连接上板跟随立柱同时移动,引起下方水平隔/减震元件的水平变形,来承受水平剪力;柱底滑动槽和水平隔/减震元件的存在,将上部结构与基础隔开,隔离地震作用,减轻结构上部的晃动;当水平隔/减震元件中添加高阻尼装置时,可以极大地耗散地震能量,起到减震作用。上部结构所传来的竖向力通过立柱传至基础,底部横隔梁不传递竖向力给水平隔/减震元件,仅传递水平力。同时,立柱底部的竖向减震元件,在承受地震作用或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使得柱脚底板的底平板可以发生竖向移动和一定的转角,来释放能量,起到减震作用,减轻结构损伤。【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货架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柱脚结构构造示意图。
[0012]图3为竖向减震装置的三维线条示意图。
[0013]图4为底部横隔梁为格构式梁时的构造示意图。
[0014]图5为水平隔/减震元件为钢片-橡胶时的构造示意图。
[0015]图6为水平隔/减震元件为钢板弹簧时的构造示意图。
[0016]图7为图6的A-A截面图。
[0017]图8为货架支座整体底板图。
[0018]图中:1、立柱,2、柱脚底板,2a、侧平板,2b、底平板,3、下四氟板,4、锚栓一,5、螺栓一,6、竖向减震元件,7、上四氟板、8、水平滑动槽,9、螺栓二,10、锚栓二,11、立柱腹杆,12、下板,12a、钢垫板,12b、整体底板,13、底部横隔梁,14、上板,15、水平隔/减震元件,15a、钢片,15b、橡胶,15c、四氟板,16、方管,17、钢板,18、钢板弹簧,19、螺栓三,20、上弦杆,21、下弦杆,22、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货架支座包括底部横隔梁13下方的水平隔/减震装置,立柱I底部的竖向减震装置。底部横隔梁13通过螺栓一 5与立柱I连接。水平隔/减震装置由上板14、水平隔/减震元件15以及下板12组成,上板14通过螺栓二 9与底部横隔梁13连接,下板12通过锚栓二 10与基础连接。立柱I底部的竖向减震装置由柱脚底板2、紧固件和竖向减震元件6构成,其中紧固件采用锚栓一 4。柱脚底板2包括侧平板2a和底平板2b,其中底平板2b与立柱I焊接,在底平板2b上开设有水平滑动槽8,在底平板2b的上下还分别设置有上四氟板7和下四氟板3。同时,竖向减震元件6、上四氟板7、柱脚底板
2、下四氟板3均通过锚栓一 4连接于基础上。在地震发生时,或储运货物造成冲击时,立柱I下方水平滑动槽8的存在,使得立柱I有部分水平滑移距离,此时,底部横隔梁13及连接上板14跟随立柱I同时移动,引起下方水平隔/减震元15的水平变形,来承受水平剪力,柱底水平滑动槽8和水平隔/减震元件的15存在,将上部结构与基础隔开,隔离地震作用,减轻结构上部的晃动;当水平隔/减震元件15中添加高阻尼装置时,可以极大地耗散地震能量,起到减震作用。上部结构所传来的竖向力通过立柱I传至基础,底部横隔梁13不传递竖向力给水平隔/减震元件15,仅传递水平力。同时,立柱底部的竖向减震元件6,在承受地震作用或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使得柱脚底板2的底平板可以发生竖向移动和一定的转角,来释放能量,起到减震作用,减轻结构损伤。
[0021]底部横隔梁13,为达到刚度要求,可采用格构式梁、C型梁、箱型梁等多种结构形式。
[0022]竖向减震元件6,可以是蝶簧、聚氨酯缓冲垫和螺旋弹簧等形式;水平隔/减震元件15,可以是橡胶、钢片-橡胶、聚氨酯或钢板弹簧等形式。
[0023]如图4所示,为底部横隔梁13为格构式梁时的一种构造示意图。其中,上弦杆20、下弦杆21、斜杆22共同构成了底部横隔梁13。
[0024]如图5所示,为水平隔/减震元件15为钢片-橡胶时的一种构造示意图。其中,钢片15a、橡胶15b、四氟板15c共同构成了水平隔/减震元件15。在地震发生时,或储运货物造成冲击时,立柱I下方水平滑动槽8的存在,使得立柱I有部分水平滑移距离,此时,底部横隔梁13及连接上板14跟随立柱I同时移动,引起下方钢片-橡胶水平变形,来承受水平剪力,柱底水平滑动槽8和水平隔/减震元件的15存在,将上部结构与基础隔开,隔离地震作用,减轻结构上部的晃动,起隔震作用。同时,立柱底部的竖向减震兀件6,在承受地震作用或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使得柱脚底板2的底平板可以发生竖向移动和一定的转角,来释放能量,起到减震作用,减轻结构损伤。
[0025]如图6所示,为水平隔/减震元件15为钢板弹簧时的一种构造示意图。其中,方管16、钢板17、钢板弹簧18、螺栓三19共同构成了水平隔/减震元件15。钢板弹簧18通过螺栓三19与方管16、钢板17连接在一起。在地震发生或储运货物造成冲击时,立柱I下方水平滑动槽8的存在,使得立柱I有部分水平滑移距离。与图5所示实现方式不同的是,底部横隔梁13及连接上板14跟随立柱I同时移动,连接在上板14的方管16跟随一起移动,此时,由于钢板弹簧18的存在,方管16移动受到限制,钢板弹簧18在方管16的挤压下产生变形,释放能量,起到减震作用。立柱底部的竖向减震元件6的实现形式和原理与图5所示装置相同。
[0026]如图8所示,下板12和钢垫板12a可连成整体,形成整体底板12b,方便施工。
[0027]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货架支座,包括立柱以及连接在立柱之间的底部横隔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底部设置有竖向减震装置,在底部横隔梁下方设置有水平隔/减震装置,所述的竖向减震装置包括柱脚底板和竖向减震元件,所述的柱脚底板包括侧平板和底平板,所述的底平板上端与所述的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底平板上设置有一水平滑动槽,所述的柱脚底板通过一设置在水平滑动槽内的紧固件与基础连接,所述的竖向减震元件设置在伸出所述底平板上端的紧固件上;所述的水平隔/减震装置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设置在上板和下板之间的水平隔/减震元件,所述上板连接在所述底部横隔梁的下方,所述下板与基础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减震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柱脚底板的底平板上、下侧的一块四氟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为锚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减震元件为碟簧、聚氨酯缓冲垫或螺旋弹簧;所述水平向隔/减震元件为橡胶、钢片-橡胶、聚氨酯缓冲垫或钢板弹簧。
【文档编号】B65G1/02GK203638500SQ201420000379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尹凌峰, 唐敢, 郭小明, 冯波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