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线筒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764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卧式线筒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卧式线筒支架,包括支撑部件和贯穿线筒的线筒支撑杆,支撑部件包括底座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由于支撑架具有支撑和限制线筒支撑杆轴心移动的支撑部,因此,当需要更换线筒时,仅需将线筒连同贯穿线筒的线筒支撑杆从支撑部取下,然后将线筒支撑杆重新贯穿于待更换线筒,并将待更换线筒连同线筒支撑杆重新放置在支撑部上,从而完成对线筒的更换。由于线筒支撑杆是放置在支撑部而非通过线筒锁紧块固定,因此,省去了对线筒锁紧块的繁琐操作,从而使得线筒更换过程更加简便,节省了时间。
【专利说明】卧式线筒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制造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卧式线筒支架。

【背景技术】
[0002]卧式绕线机是电力制造装备行业中的一种重要生产设备,是从事完成变压器、互感器、电感器等诸多电力产品生产要素中的重要工艺装备。
[0003]参见图1,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卧式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在U型底座01上固定有一个支撑座02,线筒支撑杆03的一端固定在该支撑座02上,线筒支撑杆03的另一端贯穿线筒001的中心孔后被线筒锁紧块04锁紧,以防止线筒001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出线筒支撑杆03。
[0004]当需要更换线筒001时,需将线筒锁紧块04拧开以更换线筒001,待线筒001更换完毕后,再将线筒锁紧块04锁紧。因此,线筒001更换过程不仅繁琐,而且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线筒支架,以解决在更换线筒时,由于对线筒锁紧块的操作而导致线筒更换过程繁琐、造成时间浪费的问题。
[0006]一种卧式线筒支架,包括:支撑部件和贯穿线筒的线筒支撑杆;
[0007]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座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支撑架具有支撑和限制线筒支撑杆轴心移动的支撑部。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通过导轨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的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的第二轴承的外圈构成所述支撑部。
[0010]优选的,所述线筒支撑杆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限制线筒支撑杆轴心移动的防滑块。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作为所述支撑部的轴承。
[0012]优选的,所述轴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0013]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轴承防护盖。
[0014]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线筒支架,包括支撑部件和贯穿线筒的线筒支撑杆,支撑部件包括底座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由于支撑架具有支撑和限制线筒支撑杆轴心移动的支撑部,因此,当需要更换线筒时,仅需将线筒连同贯穿线筒的线筒支撑杆从支撑部取下,然后将线筒支撑杆重新贯穿于待更换线筒,并将待更换线筒连同线筒支撑杆重新放置在支撑部上,从而完成对线筒的更换。由于线筒支撑杆是放置在支撑部而非通过线筒锁紧块固定,因此,省去了对线筒锁紧块的繁琐操作,从而使得线筒更换过程更加简便,节省了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卧式卧式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卧式线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卧式线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卧式线筒支架,以解决在更换线筒时,由于对线筒锁紧块的操作而导致线筒更换过程繁琐、造成时间浪费的问题。
[0021]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卧式线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撑部件和贯穿线筒002的线筒支撑杆20 ;
[0022]支撑部件包括底座11和两个支撑架(见图2中的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对称设置在底座11的两端,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均具有支撑和限制线筒支撑杆20轴心移动的支撑部14。
[0023]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支撑部14可以是设置在支撑架上的一个“V”型部件、“U”型部件等。当然只要是具有支撑和限制线筒支撑杆20轴心移动功能的支撑部,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中,为减小支撑部14与线筒支撑杆20之间的摩擦,支撑部14与线筒支撑杆20之间的接触面为光滑面。
[0024]综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线筒支架,由于支撑架具有支撑和限制线筒支撑杆轴心移动的支撑部14,因此,当需要更换线筒时,仅需将线筒002连同贯穿线筒的线筒支撑杆20从支撑部14取下,然后将线筒支撑杆20重新贯穿于待更换线筒,并将待更换线筒连同线筒支撑杆20重新放置在支撑部14上,从而完成对线筒002的更换。由于线筒支撑杆20是放置在支撑部14而非通过线筒锁紧块固定,因此,省去了对线筒锁紧块的繁琐操作,从而使得线筒更换过程更加简便,节省了时间。
[0025]其中,本实用新型为方便调节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以方便取下线筒支撑杆20,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支撑架均和底座11通过导轨滑动连接。
[0026]具体的,第一支撑架12和底座11通过第一导轨15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架13和底座11通过第二导轨16滑动连接。
[0027]为进一步对支撑架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支撑架的结构进行了举例:
[0028]实施例一:
[0029]由于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的结构相同,因此以第一支撑架1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支撑架12包括:支架和设置在该支架上作为支撑部的轴承(可参见图2),轴承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具体轴承可以是嵌在支撑架上且轴承的外圈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当线筒002转动时,线筒支撑杆20也可会相应转动,相比现有技术线筒002转动、线筒支撑杆20固定不动而言,本申请中线筒002与线筒支撑杆20之间的摩擦大大减小。
[0030]其中,为防止轴承从支撑架上脱落,在支架上还可以设有轴承防护盖17(参见图2)。
[0031]实施例二:
[0032]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卧式线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两个支撑架的结构,由于两个支撑架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以其中一个支撑架的结构进行说明,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第一支架31上设置的第一轴承33的外圈和第二支架32上设置的第二轴承34的外圈构成支撑部14。
[0033]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一轴承33的外圈和第二轴承34的外圈形成的“V”型支撑部14需与线筒支撑杆20相适配。这样在绕线过程中,线筒002带动线筒支撑杆20转动,线筒支撑杆20的两端在两个轴承的外圈滚动旋转。
[0034]其中,本实用新型为限制线筒支撑杆20轴心移动,在线筒支撑杆20靠近支撑部的一端设有限制线筒支撑杆20轴心移动的防滑块35。
[0035]综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线筒支架,由于支撑架具有支撑和限制线筒支撑杆轴心移动的支撑部,因此,当需要更换线筒时,仅需将线筒002连同贯穿线筒的线筒支撑杆20从支撑部取下,然后将线筒支撑杆20重新贯穿于待更换线筒,并将待更换线筒连同线筒支撑杆20重新放置在支撑部上,从而完成对线筒002的更换。由于线筒支撑杆20是放置在支撑部而非通过线筒锁紧块固定,因此,省去了对线筒锁紧块的繁琐操作,从而使得线筒更换过程更加简便,节省了时间。
[003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卧式线筒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和贯穿线筒的线筒支撑杆;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座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支撑架具有支撑和限制线筒支撑杆轴心移动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线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通过导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线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的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的第二轴承的外圈构成所述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线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筒支撑杆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限制线筒支撑杆轴心移动的防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线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作为所述支撑部的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线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线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轴承防护盖。
【文档编号】B65H16/04GK204078980SQ20142053431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陈杨钟, 梁兆明 申请人:大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