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2334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对车辆的碰撞安全研究的比较多,现有技术中有关客车吸能装置的安装位置大多是在客车车架前部或纵梁前部,客车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通过吸能装置的轴向压溃变形进行吸能,降低客车加速度峰值,减少乘员的伤亡。当客车撞到前面的卡车时,由于卡车车厢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较高,现有技术中客车上设置的碰撞吸能装置低于卡车车厢底部,导致客车在追尾卡车时碰撞吸能装置插入到货车车厢的底部,导致在碰撞过程中碰撞吸能装置作用较小;当客车撞到前面的轿车时,由于客车车架的高度高于轿车的后备箱高度,碰撞时客车会骑到轿车上,导致在碰撞过程中碰撞吸能装置作用较小。
[0003]专利CN 202827752 U公开了一种客车正碰压溃吸能结构,该结构包括沿车架左右方向延伸的车架横梁、保险杠、固定于车架横梁前端面的两块安装板、增加安装板强度的斜梁,在保险杠与每一个安装板之间设有上下两层吸能筒,保证了在较高或者较低物体撞击时该吸能结构都可以被充分压溃,很好的保护了乘员的安全。但是由于吸能筒安装在安装板上,而安装板直接固定在车架的前端面上,由车架的前端面对安装板起支撑固定的作用,这样安装板必须依赖于车架才能进行固定,因此安装板的安装高度范围就受限于车架的高度,从而限制了该吸能装置的高度保护范围,而如果通过加大安装板来提高其高度范围,又会因为安装板的强度不足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提高碰撞吸能装置的高度保护范围,又能加强其安装结构强度的碰撞吸能装置,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碰撞吸能装置所使用的一种吸能筒支架和具有该碰撞吸能装置的车辆。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能筒支架,包括用于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竖梁,竖梁具有用于与车架固连的下端,所述吸能筒支架还包括处于竖梁后方的、自后向前自下而上延伸的斜梁,所述斜梁具有与所述竖梁固连的上端和与车架固连的下端。
[0006]所述吸能筒支架还包括有固设于所述竖梁上端的加强横梁。
[0007]—种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安装板和吸能筒,所述碰撞吸能装置还包括吸能筒支架,所述吸能筒支架包括用于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竖梁,竖梁具有用于与车架固连的下端,所述吸能筒支架还包括处于竖梁后方的、自后向前自下而上延伸的斜梁,所述斜梁具有与竖梁固连的上端和与车架固连的下端。
[0008]所述吸能筒支架还包括有固设于所述竖梁上端的加强横梁。
[0009]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吸能筒支架的前端面。
[0010]所述吸能筒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吸能筒截面相适应的安装孔。
[0011]所述吸能筒的截面呈“田”字形,内部设置有“十”字形加强板。
[0012]所述吸能筒沿长度方向的棱边上设有压溃诱导孔。
[0013]一种车辆,包括车架横梁,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能设置于车架上/下面的吸能筒支架,由于该支架包括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竖梁和增加所述支架强度的斜梁,所述斜梁的两端对应固连于竖梁和车架上,所述竖梁与斜梁和车架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该支架具有较高的强度,所述吸能筒支架前端面设置有碰撞吸能装置,由支架代替了现有技术中车架的前端面对碰撞吸能装置的固定支撑作用,使该碰撞吸能装置的高度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车架的高度,且受力结构合理,支撑强度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碰撞吸能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架的一种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碰撞吸能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三维结构零件图;
[0018]图4为图3吸能筒安装于安装板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车架、吸能筒支架3和碰撞吸能装置2,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横梁1,所述吸能筒支架3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吸能筒支架3包括沿车架横梁I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面的竖梁4和位于竖梁4后方的、自后向前自下而上延伸的加强斜梁5,用来增加所述吸能筒支架3支撑强度,所述竖梁4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下端面焊接固设于车架上面,加强斜梁5的两端对应焊接固连于竖梁4和车架上,所述竖梁4和加强斜梁5与车架形成三角形结构,保证了所述吸能筒支架3具有较高的强度,为进一步提高所述吸能筒支架3的强度,在所述竖梁4的上端通过焊接固连有加强横梁7。
[0020]所述碰撞吸能装置2固定在所述吸能筒支架3上,所述碰撞吸能装置2的实施例如图1、3和4所示,所述碰撞吸能装置2包括安装板6、吸能筒8和前端挡板9,所述吸能筒8为“田”字形结构,包括外层薄壁14和设于吸能筒8内部的起加强作用的“十”字形薄壁15,二者具有相同的壁厚,在吸能筒8的每条棱边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排圆形吸能诱导孔,分别为第一诱导孔10和第二诱导孔11,且第一诱导孔10的直径大于第二诱导孔11的直径,在发生碰撞时,这种设置诱导孔方式保证了吸能筒8能够以“手风琴”模式轴向折叠压溃变形,吸能效果更佳,前端挡板9焊接在吸能筒的前端,所述安装板6上设置有与所述吸能筒截面箱适应的安装孔12和用于固定安装板的6个螺栓孔13,吸能筒8的后端放置在所述安装孔12内,并四周与安装孔12的四周焊接固连,所述安装板6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吸能筒支架3上。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吸能筒支架3也可以设置于车架的下面,用来防止客车和轿车相撞时由于客车车架高度较高而骑在轿车上。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以上固连方式除了实施例中的焊接固连外,还可以采用铆接或螺栓连接。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固设于竖梁4上面的加强横梁7在满足使用要求时也可以不设。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吸能筒8还可以采用内部不设加强板的中空结构。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诱导孔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板6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的螺栓连接外,还可以直接焊接固定在所述吸能筒支架3上。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碰撞吸能装置的实施例与上述车辆中具有碰撞吸能装置的车辆中所采用的碰撞吸能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予重述。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能筒支架的实施例与上述具有吸能筒支架的车辆中所采用的吸能筒支架结构相同,此处不予重述。
【主权项】
1.一种吸能筒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竖梁,竖梁具有用于与车架固连的下端,所述吸能筒支架还包括处于竖梁后方的、自后向前自下而上延伸的斜梁,所述斜梁具有与所述竖梁固连的上端和与车架固连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筒支架还包括有固设于所述竖梁上端的加强横梁。3.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安装板和吸能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装置还包括吸能筒支架,所述吸能筒支架包括用于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竖梁,竖梁具有用于与车架固连的下端,所述吸能筒支架还包括处于竖梁后方的、自后向前自下而上延伸的斜梁,所述斜梁具有与竖梁固连的上端和与车架固连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筒支架还包括有固设于所述竖梁上端的加强横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吸能筒支架的前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筒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吸能筒截面相适应的安装孔。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筒的截面呈“田”字形,内部设置有“十”字形加强板。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筒沿长度方向的棱边上设有压溃诱导孔。9.一种车辆,包括车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以提供一种既能提高碰撞吸能装置的高度保护范围,又能加强其安装结构强度的碰撞吸能装置。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吸能筒支架、安装板和吸能筒,所述吸能筒支架包括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竖梁和增加该支架强度的斜梁,斜梁的两端对应固连于竖梁和车架上,所述竖梁与斜梁和车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该支架具有较高的强度,碰撞吸能装置通过安装板固定在该吸能筒支架上,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车架横梁的前端面对安装板的固定支撑,使该吸能筒支架的高度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车架的高度,且受力结构合理,支撑强度高。
【IPC分类】B60R19/02, B62D21/15
【公开号】CN204871207
【申请号】CN201520414017
【发明人】武帅京, 孙明英, 崔崇桢, 司俊德, 李建平, 铁巍巍, 李政茂, 关晓洁, 管国朋
【申请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