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009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开瓶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开瓶杯,在杯体的底部固定有一底板,底板和杯体的侧壁连接,底板距离杯底的高度大于啤酒瓶盖的高度;底板的一角设置有镂孔,该镂孔的边缘和底板的侧壁配合,形成第一开瓶结构。所述底板的中心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呈椭圆形或橄榄形,其中椭圆形或橄榄形的短轴上一边与瓶盖的边缘接触,另一边与瓶盖的中心接触,形成第二开瓶结构。它的优点在于:底板与桌面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杯口的横截面积相当,稳定性较好;它的开瓶结构水平设置,高度低,有效地增加了杯体内部容积。第一开瓶结构和第二开瓶结构均可以方便地打开瓶盖。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为方便。
【专利说明】开瓶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具,特别是一种可以打开啤酒瓶盖和封闭啤酒瓶盖的开瓶杯。

【背景技术】
[0002]人们在喝啤酒的时候,需要用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的瓶盖。在觥筹交错之时,经常发生找不到开瓶器而不方便打开啤酒的尴尬。
[0003]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在啤酒杯上加装了开瓶器,制成具有开瓶功能的酒杯。如专利号CN201220410011.3 “开瓶杯”,它的杯体上大下小,且杯身下部的杯壁上设有开瓶器。
[0004]该结构虽然可以解决打开啤酒瓶盖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0005]1、它采用上大下小的结构,致使杯底面积较小,杯体的稳定性不够,受碰撞后容易倾倒,将酒洒出。
[0006]2、它的开瓶器竖直设置在杯壁上,占用了一定的高度,使杯子的有效容积减少。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开瓶和封闭瓶盖功能的开瓶杯。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开瓶杯,包含杯体,其特征在于:在杯体的底部固定有一底板,底板和杯体的侧壁连接,底板距离杯底的高度大于啤酒瓶盖的高度;底板的一角设置有镂孔,该镂孔的边缘和底板侧壁的转角处配合,形成第一开瓶结构。
[0009]所述开瓶杯的底板底部为倒圆角的方形,第一开瓶结构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底角上。
[0010]所述底板的中心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呈椭圆形或橄榄形,其中椭圆形或橄榄形的短轴上一边与瓶盖的边缘接触,另一边与瓶盖的中心接触,形成第二开瓶结构。
[0011]所述第二开瓶结构的内部设置有锯齿,该锯齿在开瓶盖时有防滑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的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和杯口的横截面积相当,稳定性较好;它的两处开瓶结构均为水平设置,所需要的高度低,因此开瓶器部分占用杯体的容积较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4]图2、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立体图。
[0015]图3、第一开瓶结构打开啤酒瓶盖的示意图(剖视)。
[0016]图4、第二开瓶结构打开啤酒瓶盖的示意图。
[0017]图中:1为杯体,2为底板,3为第一开瓶结构,4为第二开瓶结构,5为啤酒瓶的瓶至JHL 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9]一种开瓶杯,由杯体I和底板2组成,底板安装在杯体I的底部。通过螺纹或焊接连接。底板2距离杯体底部的高度大于啤酒瓶的瓶盖5的高度。啤酒瓶盖能插入该缝隙中。底板的一角设置有镂孔,该镂孔的边缘和底板侧壁的转角处配合,形成第一开瓶结构3。
[0020]所述底板的底面为倒圆角的方形,第一开瓶结构3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开瓶杯底部的角上。
[0021]底板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呈椭圆形或橄榄形,其中椭圆形或橄榄形的短轴上一边与瓶盖的边缘接触,另一边与瓶盖的中心接触,形成第二开瓶结构4。第二开瓶结构4的内缘设置有锯齿,该锯齿在开瓶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002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设置了两组开瓶结构,第一开瓶结构和第二开瓶结构均可以方便地打开瓶盖,而且它们的高度较低,对杯体的容积影响较小。它将开瓶器直接设计在啤酒杯的底部,解决了喝啤酒时,找不到开瓶器的尴尬。
【权利要求】
1.一种开瓶杯,包含杯体(1),其特征在于:在杯体的底部固定有一底板(2),底板和杯体的侧壁连接,底板(2)距离杯体(I)底部的高度大于啤酒瓶盖的高度;底板的一角设置有镂孔,该镂孔的边缘和底板的侧壁的转角处配合,形成第一开瓶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瓶杯的底板底部为倒圆角的方形,第一开瓶结构(3)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底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心还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呈椭圆形或橄榄形,其中椭圆形或橄榄形的短轴上一边与瓶盖的边缘接触,另一边与瓶盖的中心接触,形成第二开瓶结构(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瓶结构(4)的内部设置有锯齿。
【文档编号】B67B7/16GK204146789SQ201420582999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0日
【发明者】王磊, 陈刚 申请人:王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