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4029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翻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纸机构,包括固定座、电机、传动机构、翻纸轴、翻纸轴固定件、滑动块、弹簧和翻纸件;电机和翻纸轴固定件分别固定在固定座上,翻纸轴固定件上设有轴承,翻纸轴安装于轴承内,电机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与翻纸轴连接;滑动块与翻纸轴固定连接,翻纸件上设有滑轨,滑动块固定在滑轨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翻纸件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纸机构,电机利用传动机构驱动翻纸轴在翻纸轴固定件上转动,翻纸轴带动滑动块转动,滑动块带动翻纸件翻转,翻纸件旋转180°将纸板沿着预设的压合线折叠,实现了纸板折叠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专利说明】
翻纸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机械化的折叠纸板类产品的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包装纸箱的生产加工中,需要在纸板上设置压合线,然后将纸板按照压合线折叠成箱体。在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用于折叠纸板的机械设备,因此完成纸板的折叠往往是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其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实现生产线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而且手工折叠的纸板,压合容易出现歪斜,导致产品的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完成纸板折叠的自动化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纸机构,包括固定座、电机、传动机构、翻纸轴、翻纸轴固定件、滑动块、弹簧和翻纸件;所述电机和翻纸轴固定件分别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翻纸轴固定件上设有轴承,所述翻纸轴安装于轴承内,所述电机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翻纸轴连接;所述滑动块与翻纸轴固定连接,所述翻纸件上设有滑轨,所述滑动块固定在滑轨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翻纸件上。
[0005]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减速器、翻纸传动轴、主动力带轮、传动带和翻纸轴带轮;所述电机与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翻纸传动轴连接,所述主动力带轮固定在翻纸传动轴上,所述主动力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翻纸轴带轮连接,所述翻纸轴带轮固定在翻纸轴上。
[0006]其中,所述翻纸机构还包括两套分别控制翻纸上位和下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凸轮和定位感应器;所述定位凸轮固定在翻纸传动轴上,所述定位感应器位于定位凸轮上方。
[0007]其中,所述翻纸机构还包括用于调整翻纸件位置使其与固定座平行的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以及与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配合的定位块;所述上定位件和定位块均与翻纸轴固定连接,所述下定位件固定在固定座上。
[0008]其中,所述翻纸件包括两横梁、两支撑梁和滑轨;所述两支撑梁固定在横梁的底部,所述滑轨固定在支撑梁的底部,所述滑动块固定在滑轨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块上。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纸机构,电机利用传动机构驱动翻纸轴在翻纸轴固定件上转动,翻纸轴带动滑动块转动,滑动块带动翻纸件翻转,翻纸件旋转180°将纸板沿着预设的压合线折叠,实现了纸板折叠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翻纸件与滑动块是通过弹簧和滑轨连接的,使翻纸件和滑动块可在小范围内相对运动,起到缓冲作用,使翻纸件在作用于纸板时,力度更加稳定均匀,可防止翻纸件压伤或划伤纸板,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纸机构的主视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纸机构的立体图。
[001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3]11、固定座12、电机
[0014]13、传动机构14、翻纸轴
[0015]15、翻纸轴固定件16、滑动块
[0016]17、弹簧18、翻纸件
[0017]19、定位凸轮20、定位感应器
[0018]21、上定位件22、下定位件
[0019]23、定位块131、减速器
[0020]132、翻纸传动轴133、主动力带轮
[0021]134、传动带135、翻纸轴带轮
[0022]181、横梁182、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4]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纸机构,包括固定座11、电机12、传动机构13、翻纸轴14、翻纸轴固定件15、滑动块16、弹簧17和翻纸件18 ;电机12和翻纸轴固定件15分别固定在固定座11上,翻纸轴固定件15上设有轴承,翻纸轴14安装于轴承内,电机12与传动机构13连接,传动机构13与翻纸轴14连接;滑动块16与翻纸轴14固定连接,翻纸件18上设有滑轨,滑动块16固定在滑轨上,弹簧17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块16上,另一端固定在翻纸件18上。
[002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纸机构,电机12利用传动机构13驱动翻纸轴14在翻纸轴固定件15上转动,翻纸轴14带动滑动块16转动,滑动块16带动翻纸件18翻转,翻纸件18旋转180°将纸板沿着预设的压合线折叠,实现了纸板折叠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翻纸件18与滑动块16是通过弹簧17和滑轨连接的,使翻纸件18和滑动块16可在小范围内相对运动,起到缓冲作用,使翻纸件18在作用于纸板时,力度更加稳定均匀,可防止翻纸件18压伤或划伤纸板,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0026]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3包括减速器131、翻纸传动轴132、主动力带轮133、传动带134和翻纸轴带轮135 ;电机12与减速器131连接,减速器131与翻纸传动轴132连接,主动力带轮133固定在翻纸传动轴132上,主动力带轮133通过传动带134与翻纸轴带轮135连接,翻纸轴带轮135固定在翻纸轴14上。
[0027]电机12通过减速器131驱动翻纸传动轴132转动,进而带动主动力带轮133转动,进一步由主动力带轮133通过传动带134带动翻纸轴带轮135转动,最终由翻纸轴带轮135带动翻纸轴14转动,完成折叠动作。电机12与减速器131连接,减速器131使电机12工作减速以加大力距,使折叠的力度较大,可应用于硬度和厚度较大的纸板。
[0028]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13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为其他能连接电机12和翻纸轴14的机构。
[0029]在本实施例中,翻纸机构还包括两套分别控制翻纸上位和下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凸轮19和定位感应器20 ;定位凸轮19固定在翻纸传动轴132上,定位感应器20位于定位凸轮19上方。
[0030]定位凸轮19锁着翻纸传动轴132转动,而定位感应器20通过感知定位凸轮19的位置,来判断翻纸轴14转过的角度;调整定位凸轮19和定位感应器20的相对位置,使其中的一套定位机构用于控制翻纸上位,另一套定位机构用于控制翻纸下位,使翻纸件18到达指定工作位使,电机12可及时停止工作。
[0031]在本实施例中,翻纸机构还包括用于调整翻纸件18位置使其与固定座11平行的上定位件21和下定位件22,以及与上定位件21和下定位件22配合的定位块23 ;上定位件21和定位块23均与翻纸轴14固定连接,下定位件22固定在固定座11上。
[0032]当翻纸在下位时,通过调整下定位件22,使翻纸件18与固定座11在同一平面上,当翻纸轴14转动180°停止,通过调整上定位件21来定位,使翻纸件18与固定座11压平纸板。
[0033]在本实施例中,翻纸件18包括两横梁181、两支撑梁182和滑轨;两支撑梁182固定在横梁181的底部,滑轨固定在支撑梁182的底部,滑动块16固定在滑轨上;弹簧17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梁182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块16上。支撑梁182可相对滑动块16在小范围内运动,起到缓冲作用,两横梁181可平稳的托起纸板,顺利完成折叠动作。
[0034]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翻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电机、传动机构、翻纸轴、翻纸轴固定件、滑动块、弹簧和翻纸件;所述电机和翻纸轴固定件分别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翻纸轴固定件上设有轴承,所述翻纸轴安装于轴承内,所述电机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翻纸轴连接;所述滑动块与翻纸轴固定连接,所述翻纸件上设有滑轨,所述滑动块固定在滑轨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翻纸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减速器、翻纸传动轴、主动力带轮、传动带和翻纸轴带轮;所述电机与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翻纸传动轴连接,所述主动力带轮固定在翻纸传动轴上,所述主动力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翻纸轴带轮连接,所述翻纸轴带轮固定在翻纸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纸机构还包括两套分别控制翻纸上位和下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凸轮和定位感应器;所述定位凸轮固定在翻纸传动轴上,所述定位感应器位于定位凸轮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纸机构还包括用于调整翻纸件位置使其与固定座平行的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以及与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配合的定位块;所述上定位件和定位块均与翻纸轴固定连接,所述下定位件固定在固定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纸件包括两横梁、两支撑梁和滑轨;所述两支撑梁固定在横梁的底部,所述滑轨固定在支撑梁的底部,所述滑动块固定在滑轨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块上。
【文档编号】B65H45/24GK204251060SQ201420633476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泉平, 肖海平 申请人:李泉平, 肖海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