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传送器及输送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8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输送传送器及输送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输送传送器、以及具备该输送传送器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传送器设有跨多个卷绕体和驱动用旋转体卷绕的无端带与使前述驱动用旋转体旋转驱动的输送用驱动装置,前述驱动用旋转体被前述输送用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而前述无端带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将载置在前述无端带的朝向上方的输送面上的物品沿着输送方向输送。



背景技术:

上述那样的输送传送器是下述这样的装置:相对于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下游侧的下游传送器在输送方向上设在上游侧,当以将由输送传送器输送的物品向下游传送器交接的方式输送物品时使用。并且,下游传送器有以输送方向为与输送传送器不同的输送方向的状态设置的情况。有像下述这样构成的输送传送器:即使在下游传送器的输送方向与自身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应于该下游传送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及图2)。

顺便说一下,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下游传送器而设有干流传送器12和分支侧传送器13,这些干流传送器12和分支侧传送器13输送方向相互相差30°。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输送传送器(带接合传送器10)向能够将物品向干流传送器12交接的第1输送状态及能够将物品向分支侧传送器13交接的第2输送状态切换自如地构成,能够将物品适当地向输送方向不同的干流传送器12和分支侧传送器13两者输送。

如果对专利文献1的输送传送器的第1输送状态和第2输送状态的切换进行说明,则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输送传送器,作为多个卷绕体,设有:第1输送用卷绕体,其位于无端带的形成输送面的输送部分的作为输送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第2输送用卷绕体,其位于输送部分的作为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第1中继用卷绕体,其位于比第1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输送用卷绕体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在输送方向上位于第1输送用卷绕体与第2输送用卷绕体之间;第2中继用卷绕体,其位于比第1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输送用卷绕体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比第1中继用卷绕体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第1输送用卷绕体及第1中继用卷绕体绕位于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纵轴心摆动自如地被支承。

并且构成为,将输送传送器以下游传送器位于第一方向侧的状态设置,从第1输送状态使第1输送用卷绕体绕纵轴心顺时针摆动30°,将因该第1输送用卷绕体的摆动而发生的无端带的输送部分的伸缩通过使第1中继用卷绕体绕纵轴心逆时针摆动30°而吸收,从而切换为第2输送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2962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输送传送器中,由于是以位于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的纵轴心为中心使位于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第1输送用卷绕体摆动的结构,所以第1输送用卷绕体的摆动半径较长,使第1输送用卷绕体摆动设定角度时的第1输送用卷绕体的横宽方向上的移动量较大,所以为使第1输送用卷绕体绕纵轴心摆动而在横宽方向上需要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所以,希望实现一种输送传送器、以及具备该输送传送器的输送单元,该输送传送器即使在下游传送器的输送方向与自身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应,同时在横宽方向上能够紧凑地构成。

涉及本发明的输送传送器是下述这样的输送传送器,设有跨多个卷绕体和驱动用旋转体卷绕的无端带、和使前述驱动用旋转体旋转驱动的输送用驱动装置,前述驱动用旋转体被前述输送用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而前述无端带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将载置在前述无端带的朝向上方的输送面上的物品沿着输送方向输送,

作为前述多个卷绕体,设有:第1输送用卷绕体,所述第1输送用卷绕体位于前述无端带的形成前述输送面的输送部分的作为输送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第2输送用卷绕体,所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位于前述输送部分的作为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第1中继用卷绕体,所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位于比前述第1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前述第1输送用卷绕体与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之间;第2中继用卷绕体,所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位于比前述第1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比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靠前述第二方向侧的位置;前述无端带依次被卷绕到前述第1输送用卷绕体、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前述第1输送用卷绕体上;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输送传送器的位于前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纵轴心摆动自如地被支承;设有使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和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连动摆动的连动机构,以使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和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前述纵轴心一体地摆动,并且使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绕前述纵轴心向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摆动的方向、比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的摆动量更多地摆动。

即,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位于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纵轴心摆动自如地被支承。并且,使这些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连动摆动的连动机构构成为,使第2输送用卷绕体和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前述纵轴心一体地摆动,并使第1中继用卷绕体绕前述纵轴心向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摆动的方向、比这些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的摆动量多地摆动。

即,通过使第2输送用卷绕体绕纵轴心摆动,能够使无端带的输送部分处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的形状变形。因此,在使下游传送器邻接于输送传送器的下游侧的情况下,能够使输送部分的形状成为与邻接于下游侧的下游传送器的输送方向对应的形状,在该输送传送器与下游传送器之间不易发生间隙,容易将物品从输送传送器向下游传送器适当地交接。

此外,使第1中继用卷绕体绕纵轴心向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摆动的方向、相对于这些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的摆动量多摆动希望的摆动量,由此能够将通过使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纵轴心摆动而发生的无端带上的输送部分的伸缩吸收,抑制带宽度方向上的各位置处的卷绕路径长的变化。特别是,通过将第1中继用卷绕体的摆动量设定为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的摆动量的2倍,能够适当地抑制带宽度方向上的各位置处的卷绕路径长的变化。

并且,第2输送用卷绕体位于无端带上的输送部分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纵轴心位于输送传送器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所以与纵轴心位于输送传送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情况相比,第2输送用卷绕体的摆动半径变短。因此,使第2输送用卷绕体摆动设定角度时的第2输送用卷绕体的移动量在输送传送器的横宽方向上变小,能够在较小的空间中进行第2输送用卷绕体的绕纵轴心的摆动。

因而,能够提供下述这样的输送传送器:即使在设在下游侧的下游传送器的输送方向与自身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应,同时能够在横宽方向上紧凑地构成。

以下,对涉及本发明的输送传送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涉及本发明的输送传送器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前述第1输送用卷绕体、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分别随着前述无端带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而绕沿着水平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自如地设置。

即,第1输送用卷绕体、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分别随着无端带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而绕旋转轴心旋转。因此,无端带变得不易与第1输送用卷绕体、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的各自擦碰,能够抑制发热并且能够使输送传送器的耐久性提高。

在涉及本发明的输送传送器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设有:第1支承框,所述第1支承框支承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并且绕前述纵轴心摆动自如;第2支承框,所述第2支承框支承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并且绕前述纵轴心摆动自如;基框,所述基框支承前述第1输送用卷绕体,并且相对于绕前述纵轴心的运动以位置固定状态设置;前述驱动用旋转体及前述输送用驱动装置被前述基框支承。

即,在使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纵轴心摆动的情况下,仅使支承这些卷绕体的第1支承框和第2支承框相对于基框绕纵轴心摆动就可以,支承驱动用旋转体及输送用驱动装置的基框不摆动。因此,不需要设置用来向输送用驱动装置供给电力的供电线以使其能够绕纵轴心摆动,变得容易设置输送用驱动装置。

在涉及本发明的输送传送器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前述连动机构具备使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与摆动用驱动装置连动的第1连动部件、和使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与前述摆动用驱动装置连动的第2连动部件;构成为,借助前述摆动用驱动装置的驱动,使前述第1连动部件及前述第2连动部件移动,使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和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连动摆动。

即,借助摆动用驱动装置的驱动,能够使第1连动部件及第2连动部件移动,使第1中继用卷绕体、第2输送用卷绕体和第2中继用卷绕体连动摆动。即,为了使第1连动部件和第2连动部件移动,仅设置1个驱动装置就可以,与将驱动第1连动部件的驱动装置和驱动第2连动部件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驱动装置的数量,容易进行使第1连动部件和第2连动部件同步的驱动。

涉及本发明的输送单元,是设有上述各结构的输送传送器的任1种的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设有相对于前述输送传送器在前述第二方向侧邻接的邻接传送器;前述连动机构构成为,使前述邻接传送器、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和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连动摆动,以使前述邻接传送器和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前述纵轴心一体地摆动。

即,随着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纵轴心摆动而输送传送器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的角度变化,邻接传送器摆动与该角度相同的角度,所以在输送传送器与邻接传送器之间不易发生间隙,容易在输送传送器与邻接传送器之间适当地交接物品。

并且,通过邻接传送器绕纵轴心摆动,例如在邻接传送器的第二方向侧(输送方向上的与输送传送器相反侧)以在横宽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设有多对的下游传送器的情况下,能够分别相对于这些成对的下游传送器交接物品。

此外,邻接传送器不需要构成为输送传送器那样的使多个卷绕体中的一部分的卷绕体摆动那样的特殊的传送器,所以不需要具备与输送传送器中的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相当的结构,由此容易使邻接传送器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比输送传送器紧凑且轻量地构成。此外,通过将邻接传送器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比输送传送器紧凑地构成,能够在邻接传送器的下方配置连动机构,能够将输送单元整体的俯视下的大小紧凑地构成。进而,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1中继用卷绕体、第2中继用卷绕体及邻接传送器的绕前述纵轴心的旋转方向都为相同的方向,所以容易实现对它们进行摆动操作的结构的简单化。

以下,对涉及本发明的输送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涉及本发明的输送单元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前述邻接传送器绕前述纵轴心摆动自如地设置;前述连动机构具备使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与摆动用驱动装置连动的第1连动部件、使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与前述摆动用驱动装置连动的第2连动部件、和使前述邻接传送器与前述摆动用驱动装置连动的第3连动部件;构成为,借助前述摆动用驱动装置的驱动,使前述第1连动部件、前述第2连动部件及前述第3连动部件移动,使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和前述邻接传送器连动摆动。

即,借助摆动用驱动装置的驱动而使第1连动部件、第2连动部件及第3连动部件移动,能够使第1中继用卷绕体、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2中继用卷绕体和邻接传送器连动摆动。即,为了使第1连动部件、第2连动部件和第3连动部件移动,只要设置1个驱动装置就可以,与将驱动第1连动部件的驱动装置、驱动第2连动部件的驱动装置和驱动第3连动部件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驱动装置的数量,并且容易使第1连动部件、第2连动部件和第3连动部件同步驱动。

在涉及本发明的输送单元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以与前述邻接传送器绕前述纵轴心一体地摆动的状态安装在前述邻接传送器上;由前述第3连动部件和前述邻接传送器构成前述第2连动部件;前述第1连动部件及前述第3连动部件设在前述邻接传送器的下方。

即,第2连动部件由第3连动部件和邻接传送器构成,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来使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纵轴心摆动的连动部件,所以能够实现连动机构的结构的简单化。

此外,利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紧凑地构成的邻接传送器的下方空间来设置第1连动部件及第3连动部件,由此,与将这些第1连动部件及第3连动部件设在输送传送器或邻接传送器的横侧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输送单元在俯视中紧凑地构成。

在涉及本发明的输送单元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支承前述第1中继用卷绕体的第1支承框绕前述纵轴心摆动自如地设置;支承前述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前述第2中继用卷绕体的第2支承框以绕前述纵轴心与前述邻接传送器一体摆动的状态连结在前述邻接传送器上;由前述第3连动部件和前述邻接传送器构成前述第2连动部件;设将前述第1连动部件连结在前述第1支承框上的部位为第1连结部位,设将前述第3连动部件连结在前述邻接传送器上的部位为第2连结部位;前述连动机构构成为,借助前述摆动用驱动装置的设定量的驱动,前述第1连动部件及前述第3连动部件移动,由此,前述第1连结部位及前述第2连结部位绕前述纵轴心向相同方向且在直线距离上移动相同距离;基于前述第1支承框的摆动量及第2支承框的摆动量的关系,设定作为从前述纵轴心到前述第1连结部位的距离的第1摆动半径及作为从前述纵轴心到前述第2连结部位的距离的第2摆动半径的关系。

即,第2连动部件由第3连动部件和邻接传送器构成,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来使第2输送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用卷绕体绕纵轴心摆动的连动部件,所以能够实现连动机构的结构的简单化。

并且,使第1连动部件和第3连动部件移动,使第1连结部位及第2连结部位绕纵轴心以相同方向且在直线距离上以相同距离移动,由此,能够使第1支承框绕纵轴心向第2支承框及邻接传送器摆动的方向、相对于第2支承框及邻接传送器多摆动希望的摆动量。

这样,当使第1支承框绕纵轴心向第2支承框及邻接传送器摆动的方向、摆动得比第2支承框及邻接传送器的摆动量多(例如该摆动量的2倍)时,借助第1连动部件而移动的第1连结部位的摆动方向及移动距离、与借助第3连动部件而移动的第2连结部位的摆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相同,所以容易设计具备这些第1连动部件及第3连动部件的连动机构。

顺便说一下,在如上述那样使第1连结部位及第2连结部位在直线距离(弦长)上移动相同距离、使第1支承框以θ1、使第2支承框及邻接传送器以θ2摆动的情况下,作为从纵轴心到第1连结部位的距离的第1摆动半径r1与作为从纵轴心到第2连结部位的距离的第2摆动半径r2的关系为

2・r1・sin(θ1/2)=2・r2・sin(θ2/2)

另外,角度的单位是弧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分支传送器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将分支传送器切换为分支状态的状态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分支传送器的侧视图。

图4是将切换为直进状态的分支传送器的一部分切掉的俯视图。

图5是将切换为分支状态的分支传送器的一部分切掉的俯视图。

图6是接纳传送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1)的表示将物品向直进用下游传送器输送的状态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1)的表示将物品向分支用下游传送器输送的状态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其他实施方式(2)的将连动机构构成为手动式的分支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2)的连动机构的分解俯视图。

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2)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3)的将分支传送器用两台接纳传送器和1台的摇摆传送器构成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3)的将分支传送器用1台接纳传送器构成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其他实施方式(2)的连动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设有作为输送传送器的接纳传送器的输送装置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输送装置中,设有作为输送单元的分支传送器1、上游传送器2及下游传送器3,在分支传送器1的输送上游侧设置有上游传送器2,在分支传送器1的输送下游侧设置有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和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这一对下游传送器3。

输送装置构成为,通过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参照图1)或分支状态(参照图2),有选择地将从上游传送器2输送来的物品向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或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自如输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的输送方向(分支方向)相对于上游传送器2及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的输送方向(直进方向)在俯视中向逆时针倾斜30°。此外,有将相对于直进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作横宽方向而说明的情况。

分支传送器1构成为具备接纳传送器5(相当于本发明的输送传送器)、和以与该接纳传送器5的输送下游侧邻接的状态设置的摇摆传送器6(相当于本发明的邻接传送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支传送器1将接纳传送器5的输送上游侧设为作为输送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方向侧,将接纳传送器5的输送下游侧设为作为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方向侧。

分支传送器1构成为,向图1及图4所示那样的将物品向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输送的直进状态、和图2及图5所示那样的将物品向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输送的分支状态切换自如。并且,分支传送器1在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下,将从上游传送器2输送来的物品向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输送,在切换为分支状态的状态下,将从上游传送器2输送来的物品向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输送。另外,在图4及图5中,图示了将一部分切掉的状态。

接着,对接纳传送器5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图5所示,在接纳传送器5上,设有跨作为多个卷绕体的旋转体8~11(第1输送用旋转体8、第2输送用旋转体9、第1中继用旋转体10、第2中继用旋转体11)、驱动用旋转体12和张紧用旋转体13卷绕的作为无端带的接纳用无端带14、和使驱动用旋转体12旋转驱动的作为输送用驱动装置的接纳输送用马达15。并且,接纳传送器5构成为,驱动用旋转体12被接纳输送用马达15旋转驱动而接纳用无端带14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将载置在接纳用无端带14的朝向上方的输送面上的物品沿着输送方向(直进方向)输送。

第1输送用旋转体8设在接纳传送器5的输送上游侧的端部(接纳用无端带14的输送部分14a的输送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上,第2输送用旋转体9设在接纳传送器5的输送下游侧的端部(接纳用无端带14的输送部分14a的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第二方向侧)的端部)上。

此外,第1中继用旋转体10设置为,位于比第1输送用旋转体8及第2输送用旋转体9靠下方的位置且在输送方向上位于第1输送用旋转体8与第2输送用旋转体9之间。第2中继用旋转体11设置为,位于比第1输送用旋转体8及第2输送用旋转体9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比第1中继用旋转体10靠输送下游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中继用旋转体11位于第2输送用旋转体9的正下方(在俯视中是相同位置)。驱动用旋转体12在输送方向上设在第1输送用旋转体8与第1中继用旋转体10之间。张紧用旋转体13设置为,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比驱动用旋转体12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在输送方向上设在第1输送用旋转体8与驱动用旋转体12之间。

此外,第1输送用旋转体8和第2输送用旋转体9位于相同的高度,第1中继用旋转体10和驱动用旋转体12位于相同的高度,第2中继用旋转体11和张紧用旋转体13位于相同的高度。

接纳用无端带14按照第1输送用旋转体8、第2输送用旋转体9、第1中继用旋转体10、第2中继用旋转体11、张紧用旋转体13、驱动用旋转体12、第1输送用旋转体8的顺序被卷绕,由位于第1输送用旋转体8与第2输送用旋转体9之间的输送部分14a的朝向上方的面形成输送面。

第1输送用旋转体8、第2输送用旋转体9、第1中继用旋转体10、第2中继用旋转体11、驱动用旋转体12、张紧用旋转体13分别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设在接纳传送器5上,随着接纳用无端带14的向其长度方向的移动,这些旋转体8~13旋转。另外,第1输送用旋转体8相当于第1输送用卷绕体,第2输送用旋转体9相当于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1中继用旋转体10相当于第1中继用卷绕体,第2中继用旋转体11相当于第2中继用卷绕体。

在以输送面为水平的状态设置接纳传送器5且分支传送器1被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下,第1输送用旋转体8、第2输送用旋转体9、第1中继用旋转体10、第2中继用旋转体11、驱动用旋转体12、张紧用旋转体13的各自的旋转轴心沿着横宽方向,这些旋转体8~13的旋转轴心方向为相互平行的状态。

此外,在接纳传送器5上,设有将第1输送用旋转体8、驱动用旋转体12及张紧用旋转体13绕沿着水平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自如地支承的基框17、将第1中继用旋转体10绕沿着水平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自如地支承的第1支承框18、和将第2输送用旋转体9及第2中继用旋转体11绕沿着水平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自如地支承的第2支承框19。基框17被连结固定在基台20上,所述基台20固定于设置接纳传送器5(分支传送器1)的地面,第1支承框18及第2支承框19以绕位于接纳传送器5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第1轴心X1(相当于纵轴心)摆动自如的状态连结在基台20上。此外,接纳输送用马达15被支承在基框17上。

在基台20上立设有支承用部件20a,第1支承框18以绕第1轴心X1摆动自如的状态连结在基台20的支承用部件20a上。此外,在支承用部件20a上,摇摆传送器6的框体28以绕第1轴心X1摆动自如的状态连结,第2支承框19通过连结在框体28上,经由该框体28以绕第1轴心X1摆动自如的状态连结在支承用部件20a上。

这样,第2输送用旋转体9、第1中继用旋转体10及第2中继用旋转体11绕位于接纳传送器5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第1轴心X1摆动自如地被支承。

顺便说一下,第1轴心X1在俯视中位于接纳用无端带14的横宽方向的中央并且位于比第2输送用旋转体9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第1轴心X1和第2输送用旋转体9在输送方向上错开比第2输送用旋转体9的直径短的半径左右。

接着,对摇摆传送器6加以说明。

在摇摆传送器6上,设有上游侧旋转体22、下游侧旋转体23、驱动旋转体24、张紧旋转体25、卷绕在这些旋转体22~25上的摇摆用无端带26、以及摇摆输送用马达27。并且构成为,通过由摇摆输送用马达27将驱动旋转体24旋转驱动,摇摆用无端带26的形成输送面的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移动。此外,在以输送面为水平的状态设置摇摆传送器6并且分支传送器1被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下,上游侧旋转体22、下游侧旋转体23、驱动旋转体24、张紧旋转体25的各自的旋转轴心沿着横宽方向,这些旋转体22~25的旋转轴心方向为相互平行的状态。

在摇摆传送器6上,设有将上游侧旋转体22、下游侧旋转体23、驱动旋转体24及张紧旋转体25绕沿着水平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框体28。该框体28以绕沿着上下方向的第1轴心X1摆动自如的状态连结在基台20上。第1轴心X1位于比摇摆传送器6的框体28靠输送上游侧(输送方向上的接纳传送器5落位的一侧)的位置。在摇摆传送器6上,设有圆弧状的导引轨道29、和连结支承在框体28上而被导引轨道29导引的导引辊30,所述圆弧状的导引轨道29连结支承在基台20上,并将框体28的输送下游侧(输送方向上的与接纳传送器5落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绕第1轴心X1导引。

顺便说一下,摇摆传送器6构成为当分支传送器1被切换为分支状态时、摇摆传送器6的输送下游侧的端部从直进状态下的分支传送器1的摇摆用无端带26的横宽内向横侧方偏离的长度。

接着,对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和分支状态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分支传送器1(接纳传送器5)上,设有使第1支承框18、第2支承框19和框体28连动的连动机构33(参照图3)。

该连动机构33使第1支承框18、第2支承框19及框体28连动,以使得随着第2支承框19及框体28绕第1轴心X1摆动,使第1支承框18绕第1轴心X1向与第2支承框19的摆动方向相同方向且比第2支承框19摆动的摆动量多(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倍)地摆动。

此外,第2支承框19和框体28一体地连结,第2支承框19以绕第1轴心X1并与摇摆传送器6一体摆动的状态连结在摇摆传送器6的框体28上。因此,随着框体28绕第1轴心X1摆动,第2支承框19向与框体28的摆动方向相同方向摆动与框体28摆动的摆动量相同的摆动量。连动机构33构成为,使摇摆传送器6与第1支承框18及第2支承框19连动,以使得随着第2支承框19绕第1轴心X1摆动,使摇摆传送器6绕第1轴心X1摆动与第2支承框19的摆动量相同的摆动量。

对连动机构33加以说明。

在连动机构33上,构成为具备:被作为摆动用驱动装置的摆动用马达34绕沿着上下方向的第2轴心X2旋转驱动的连结部件38;基端部连结在连结部件38上且末端部连结在第1支承框18上的第1连杆体35;和基端部连结在连结部件38上且末端部连结在框体28上的第2连杆体36。另外,使第1中继用旋转体10与摆动用马达34连动的第1连动部件a由第1连杆体35和第1支承框18构成,使摇摆传送器6与摆动用马达34连动的第3连动部件c由第2连杆体36构成。此外,使第2输送用旋转体9及第2中继用旋转体11与摆动用马达34连动的第2连动部件b由第2连杆体36、框体28(摇摆传送器6)和第2支承框19构成。

这里,设第1连杆体35的末端部与第1支承框18的连结部位为第1连结部位P1,设第2连杆体36的末端部与框体28的连结部位为第2连结部位P2。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2连结部位P2到第1轴心X1的俯视下的直线距离被设定为从第1连结部位P1到第1轴心X1的俯视下的直线距离的约2倍。在为这样的距离关系的状态下,第1连杆体35被连结在第1支承框18上,第2连杆体36被连结在框体28上。

顺便说一下,如图4及图5所示,在使第1连结部位P1及第2连结部位P2在直线距离(弦长)上移动相同距离、使第1支承框18摆动60°、使第2支承框19及框体28摆动30°的情况下,从第1轴心X1到第1连结部位P1的俯视下的直线距离(第1摆动半径r1)与从第1轴心X1到第2连结部位P2的俯视下的直线距离(第2摆动半径r2)的关系为

2・r1・sin(60/2)=2・r2・sin(30/2)

另外,角度的单位(上述的式中的“60”及“30”的单位)是度。

通过将第1摆动半径r1和第2摆动半径r2设为这样的关系,能够在使第1连结部位P1及第2连结部位P2在直线距离上移动相同距离的同时,使第1支承框18的摆动量成为第2支承框19及框体28的摆动量的2倍,能够抑制切换分支传送器1的姿势时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各位置处的卷绕路径长的变化。

此外,第1连杆体35及第2连杆体36的基端部连结在连结部件38的从第2轴心X2偏心的部位上,设第1连杆体35的基端部与连结部件38的连结部位为第3连结部位P3,设第2连杆体36的基端部与连结部件38的连结部位为第4连结部位P4,从第3连结部位P3到第2轴心X2的俯视下的直线距离与从第4连结部位P4到第2轴心X2的俯视下的直线距离相等。在为这样的距离关系的状态下,第1连杆体35及第2连杆体36连结在连结部件38上。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第1连杆体35被形成得比第2连杆体36长。

第1轴心X1及第2连结部位P2位于接纳用无端带14和摇摆用无端带26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第1连结部位P1虽然位于接纳用无端带14和摇摆用无端带26的横宽内,但位于比这些无端带14、26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偏向一侧(与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落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

此外,摆动用马达34及连结部件38相对于接纳用无端带14及摇摆用无端带26位于横宽方向的另一侧(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落位的一侧)。

此外,第1连结部位P1位于比第1轴心X1靠输送下游侧的位置,第2连结部位P2位于比第1连结部位P1更靠输送下游侧的位置。并且,摆动用马达34及连结部件38设置为,使其至少一部分在输送方向上位于第1连结部位P1与第2连结部位P2之间。

此外,如图3所示,第1连杆体35及第2连杆体36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基台20与框体28之间,配设在框体28(摇摆传送器6)的下方。并且,第1连杆体35、第2连杆体36及框体28配设在接纳传送器5的上下宽度内(接纳用无端带14的上下方向上的卷绕宽度内)。

顺便说一下,如图4及图5所示,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时的第1连结部位P1、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分支状态时的第1连结部位P1、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时的第3连结部位P3、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分支状态时的第3连结部位P3及第2轴心X2在俯视中排列在一直线上。此外,在直进状态和分支状态的中间状态(从直进状态使第1支承框18逆时针摆动30°的状态)下,将第1轴心X1与第1连结部位P1连结的线段和将第1连结部位P1与第3连结部位P3连结的线段在俯视中正交。

同样,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时的第2连结部位P2、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分支状态时的第2连结部位P2、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时的第4连结部位P4、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分支状态时的第4连结部位P4及第2轴心X2在俯视中排列在一直线上。此外,在直进状态和分支状态的中间状态(从直进状态使框体28逆时针摆动15°的状态)下,将第1轴心X1与第2连结部位P2连结的线段和将第2连结部位P2与第4连结部位P4连结的线段在俯视中正交。

如上述那样,第1连杆体35及第2连杆体36的基端部被连结在连结部件38的从第2轴心X2偏心的部位。因此,通过由摆动用马达34将连结部件38旋转驱动,第1连杆体35及第2连杆体36的基端部绕第2轴心X2移动。

并且,连动机构33构成为,根据第1轴心X1的位置、第2轴心X2的位置、第1连杆体35的连结部件38及第1支承框18的连结位置、以及第2连杆体36的连结部件38和框体28的连结位置等的关系,由摆动用马达34的驱动使连结部件38绕第2轴心X2摆动而使第1连杆体35及第2连杆体36运动,由此,使第1连结部位P1及第2连结部位P2绕第1轴心X1向相同方向且在直线距离上移动相同距离,使第1支承框18绕第1轴心X1向第2支承框19及框体28摆动的方向摆动第2支承框19及框体28的摆动量的2倍。

具体而言,连动机构33构成为,通过连结部件38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5所示的状态旋转180°,使第1连结部位P1及第2连结部位P2绕第1轴心X1逆时针移动以使弦长为相同距离,使框体28(摇摆传送器6)及连结在其上的第2支承框19(第2输送用旋转体9及第2中继用旋转体11)逆时针摆动30°,并使第1支承框18(第1中继用旋转体10)逆时针摆动60°。

如图1~图6所示,在接纳传送器5上设有防止接纳用无端带14曲折的曲折防止机构41。

该曲折防止机构41相对于接纳用无端带14的横宽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这样设置的一对曲折防止机构41沿着接纳用无端带14的长度方向设有多组。另外,关于相对于输送部分14a的输送下游侧端部设置的曲折防止机构41,仅设有一对曲折防止机构41中的横宽方向的一侧(与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落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曲折防止机构41,使得当将接纳传送器5切换为分支状态时第1支承框18和曲折防止机构41不干涉。

如图6所示,曲折防止机构41分别构成为具备与接纳用无端带14的表面(形成输送面的一侧的面)接触的表面用辊42、和与接纳用无端带14的背面接触的背面用辊43,这些表面用辊42和背面用辊43以夹着接纳用无端带14的状态设置。

在接纳用无端带14的背面且横宽方向的两端部,沿着接纳用无端带14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山形的突起部14b。并且,背面用辊43以旋转轴心对应于突起部14b的横宽方向的内侧的倾斜面而倾斜的姿势设置。表面用辊42以旋转轴心为水平的姿势设置。表面用辊42和背面用辊43以比接纳用无端带14的形成有突起部14b的部分的厚度窄的间隔设置,背面用辊43相对于突起部14b从横宽方向的内侧接触,由此防止接纳用无端带14向横宽方向的内侧移动,由此限制接纳用无端带14曲折。

如图1~图6所示,限制输送部分14a的曲折的曲折防止机构41被基框17支承。即,即使使第1支承框18及第2支承框19绕第1轴心X1摆动以将分支传送器1从直进状态向分支状态切换,限制输送部分14a的曲折的曲折防止机构41也不绕第1轴心X1摆动。因此,即使将分支传送器1从直进状态切换为分支状态,输送部分14a也被维持为沿着直进方向的姿势,所以分支传送器1的输送方向在直进状态和分支状态下为相同的方向。

分支传送器1的第2输送用旋转体9、第1中继用旋转体10及第2中继用旋转体11绕位于接纳传送器5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第1轴心X1摆动自如地被支承。此外,第2输送用旋转体9位于接纳用无端带14的输送部分14a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

借助连动机构33,第2输送用旋转体9、第1中继用旋转体10和第2中继用旋转体11连动摆动,使得第2输送用旋转体9和第2中继用旋转体11绕第1轴心X1一体地摆动、并且使第1中继用旋转体10绕第1轴心X1向第2输送用旋转体9及第2中继用旋转体11摆动的方向摆动第2输送用旋转体9及第2中继用旋转体11的摆动量的2倍。

并且,由于第1轴心X1位于设有第2输送用旋转体9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所以第2输送用旋转体9的摆动半径变小,能够使第2输送用旋转体9在较小的空间中摆动。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游传送器2与下游传送器3之间设有1台分支传送器1,但也可以在上游传送器2与下游传送器3之间对应于这些上游传送器2及下游传送器3的台数而设置多台分支传送器1。

即,例如图7及8所示,在设有1台上游传送器2、设有两台下游传送器3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上游传送器2的输送下游侧邻接的状态设置第1分支传送器1,以与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的输送上游侧邻接的状态设置第2分支传送器1,以与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的输送下游侧邻接的状态设置第3分支传送器1。

顺便说一下,第1~第3分支传送器1除了摇摆传送器6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较短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支传送器1同样地构成。

在这样设置3台分支传送器1的情况下,关于第1分支传送器1,以输送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侧)位于输送上游侧、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第二方向侧)位于输送下游侧的方式设置,关于第2分支传送器1和第3分支传送器1,以输送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侧)位于输送下游侧、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第二方向侧)位于输送上游侧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将第1分支传送器1及第2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将第3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分支状态,将从上游传送器2输送来的物品向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输送,将第1分支传送器1及第2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分支状态,将第3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将从上游传送器2输送来的物品向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输送。

通过这样构成输送设备,能够使摇摆传送器6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变短。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多个连杆体35、36而构成连动机构33,但连动机构33的结构可以适当自如变更。

即,也可以将连动机构33如以下这样构成。

如图9~图11所示,在框体28上设置绕第1轴心X1与该框体28一体旋转的扇形齿轮45,在第1支承框18上形成齿轮部分46。并且,将与扇形齿轮45啮合的小径齿轮47和比该小径齿轮47大径且与齿轮部分46啮合的大径齿轮48以一体旋转的状态设置。

具备这样的扇形齿轮45、齿轮部分46、小径齿轮47及大径齿轮48而构成连动机构33,作业者以手动作业将摇摆传送器6绕第1轴心X1旋转操作,由此构成为,小径齿轮47及大径齿轮48旋转,第1支承框18向与使摇摆传送器6摆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并且以摇摆传送器6摆动的摆动量的成倍的摆动量摆动。此外,第2支承框19向与使摇摆传送器6摆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与摇摆传送器6的摆动量相同的量。

此外,即使在具备多个连杆体35、36而构成连动机构33的情况下,连动机构33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自如变更。

即,如图14所示,使反转用中继齿轮52与被图外的摆动用马达34绕第2轴心X2旋转驱动的输出齿轮51咬合,使第1摆动用旋转齿轮53与反转用中继齿轮52啮合,使第2摆动用旋转齿轮54与输出齿轮51啮合。并且,也可以将第1连杆体35的基端部连结在第1摆动用旋转齿轮53上,使第2连杆体36的基端部连结在第2摆动用旋转齿轮54上,来构成连动机构33。

从如图14(a)所示那样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用摆动用马达34使输出齿轮51及反转用中继齿轮52旋转驱动既定量,由此第1摆动用旋转齿轮53逆时针旋转,第2摆动用旋转齿轮54顺时针旋转。由此,连动机构33构成为,第1连杆体35及第2连杆体36移动,第1连结部位P1及第2连结部位P2绕第1轴心X1逆时针移动以使弦长为相同距离,使框体28(摇摆传送器6)及连结在其上的第2支承框19(第2输送用旋转体9及第2中继用旋转体11)逆时针摆动30°,并使第1支承框18(第1中继用旋转体10)逆时针摆动60°,如图14(b)所示那样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分支状态。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摆动用驱动装置而设有摆动用马达34,但作为摆动用驱动装置也可以设置压力缸等的其他驱动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摆动用驱动装置,借助摆动用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使第1支承框18及第2支承框19摆动,但也可以借助作业者的手动作业使这些第1支承框18及第2支承框19摆动。

如果举具体例,则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通过用压力缸等摆动用驱动装置使摇摆传送器6绕第1轴心X1摆动,使由连动机构33连动连结的第1支承框18及第2支承框19摆动,此外,也可以通过由作业者的手动作业使摇摆传送器6绕第1轴心X1摆动,使由连动机构33连动连结的第1支承框18及第2支承框19摆动。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作为下游传送器3而设置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和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和分支状态,由此,将物品有选择地向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或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输送,但也可以作为下游传送器3而仅设置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和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中的某一个,以与下游传送器3的姿势对应的姿势设置分支传送器1,在物品输送中不切换分支传送器1的状态。

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作为下游传送器3而仅设置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将分支传送器1以切换为分支状态的状态设置,此外,也可以作为下游传送器3而仅设置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将分支传送器1以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设置。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将分支传送器1以切换为直进状态或分支状态的状态设置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也可以以在摇摆传送器6的输送上游侧和输送下游侧的两侧设置接纳传送器5的形态,将分支传送器1用两台接纳传送器5和1台摇摆传送器6构成。

此外,也可以将分支传送器1仅用1台接纳传送器5构成,在此情况下,需要相应于不设置摇摆传送器6而将下游传送器3设置在输送上游侧。顺便说一下,在这样将分支传送器1仅用1台接纳传送器5构成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可以构成为,在第1支承框18上以绕第1轴心X1一体旋转的状态设置扇形齿轮45,使第1支承框18绕第1轴心X1摆动,由此,使由连动机构33连动连结的第2支承框19摆动。此外,也可以将第2连杆体36直接连结在第2支承框19上,在连动机构33上不设置第3连动部件c。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1台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和1台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但也可以设置1台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和两台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此外,也可以不设置直进用下游传送器3a而设置两台分支用下游传送器3b。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将分支传送器1从直进状态向分支状态切换时使第2支承框19摆动30°,但将分支传送器1从直进状态向分支状态切换时的第2支承框19的摆动角度能够适当变更。如果举具体例,则将分支传送器1从直进状态向分支状态切换时的第2支承框19的摆动角度能够在15°~40°的范围中变更。顺便说一下,也可以在设定角度范围内(例如40°)自如选择多个摆动角度而构成,以从分支状态(称作第1分支状态)再使第2支承框19摆动而成为分支状态(称作第2分支状态),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从直进状态使第2支承框19摆动15°而成为第1分支状态,从该第1分支状态再使第2支承框19摆动20°而成为第2分支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使第2支承框19向一侧摆动(逆时针摆动)而切换为分支状态,但也可以除了该分支状态以外或代之,从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使第2支承框19向另一侧摆动(顺时针摆动)而切换为分支状态。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11个曲折防止机构41,但曲折防止机构41的设置数量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相对于输送部分14a设置的5个曲折防止机构41中,也可以仅设置位于输送下游侧的两个(设在第2输送用旋转体9的附近的曲折防止机构41和设在接纳输送用马达15的附近的曲折防止机构41)。

此外,在接纳用无端带14仅在横宽方向的一侧预想会有接纳用无端带14的曲折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对接纳用无端带14的横宽方向上的与预想会有曲折的方向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曲折防止机构41。顺便说一下,例如可以考虑通过将接纳传送器5如以下这样构成而将接纳用无端带14的曲折仅设定在一侧。即,可以考虑通过在将分支传送器1切换为直进状态的状态下,将设在接纳传送器5上的卷绕体的一部分(例如第1中继用旋转体10)的姿势设为相对于其他卷绕体绕上下轴心或左右轴心倾斜的姿势,来设定曲折的方向。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接纳用无端带14的背面上形成突起部14b,但也可以仅在接纳用无端带14的表面上形成突起部14b,此外,也可以在接纳用无端带14的表面和背面两面上形成突起部14b。顺便说一下,在接纳用无端带14的表面上形成有突起部14b的情况下,将表面用辊42以旋转轴心对应于突起部14b的横宽方向的内侧的倾斜面而倾斜的姿势设置。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输送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侧)作为输送上游侧,将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第二方向侧)作为输送下游侧,但也可以将输送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侧)作为输送下游侧,将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第二方向侧)作为输送上游侧。在以这样的状态设置接纳传送器5(分支传送器1)的情况下,作为上游传送器2也可以设置直进用上游传送器、和使输送方向相对于该直进用上游传送器在俯视中倾斜的合流用上游传送器。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自如地设置第1输送用卷绕体、第2输送用卷绕体、第1中继用卷绕体及第2中继卷绕体,随着无端带的移动而使这些卷绕体旋转,但也可以将这些卷绕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为不能旋转,使得随着无端带的移动而无端带沿着卷绕体滑动。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驱动用旋转体12及输送用驱动装置支承在基框17上,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第1中继用旋转体10作为驱动旋转体,用输送用驱动装置使该第1中继用旋转体10旋转驱动,使驱动用旋转体及输送用驱动装置支承在第1支承框18上。

附图标记说明

1 输送单元;5 输送传送器;6 邻接传送器;8 第1输送用卷绕体;9 第2输送用卷绕体;10 第1中继用卷绕体;11 第2中继用卷绕体;12 驱动用旋转体;14 无端带;15 输送用驱动装置;17 基框;18 第1支承框;19 第2支承框;33 连动机构;a 第1连动部件;b 第2连动部件;c 第3连动部件;X 纵轴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