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369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更详细地,涉及可检查或维护如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浮式液化天然气(floatingliquefiednaturalgas)等的大型船舶的货舱内部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天然气通过陆地或海上的气体排出管以气体状态运输或以液化的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以下,称之为液化天然气)状态储存于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来向远程需要处搬运。

作为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船舶,大体包括莫斯(moss)型和膜(membrane)型,莫斯型液化天然气船舶呈整体具有球形状的货船的一般以上向船舶外部突出的形态,膜型液化天然气船舶呈在船舶内部构成膜型货舱或者膜型货舱的一部分向船舶的外部突出的形态。

在膜型液化天然气船舶的情况下,货舱的大部分或全部形成于船舶内部,且矩形形态为基本结构,因此,与莫斯型相比,可运输更多液化天然气,可使风的影响最小化,从而航行性能卓越。

膜方式的货舱中,结构特性上,在货舱内部没有任何支撑物或结构物,因此,为了货舱内气体泄漏检查及膜损伤有无的检查或维护作业,需要1个1个连接材料来设置脚手架(支架),这种脚手架的设置时间变得过长。

进而,随着货舱的干燥,在拆除脚手架(支架)之后,在需要膜的维护或检验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再次设置及解除踏板(脚手架或支架),因此,会发生庞大的工序上的差池。

通常,在液化天然气船舶的情况下,以5年为周期,为了维护或检验货舱或其他材料等而需要在修造船厂接收修理,此时,因时间的剩余,需要在货舱设置支架来执行检查及维护工作。

但是,如浮式液化天然气(floatingliquefiednaturalgas),需要在海上停留过长时间的海洋平台的情况下,无法向修造船厂移动,因此,在停留在海上的状态下,执行货舱的内部检查及维护,因此,基于检查及维护的工作时间过长。

并且,在因货舱的检查及维护的工作中断的情况下,经济损失很大,因此,与如以往的设置脚手架(支架)的方法不同,需要快速执行检查及维护工作。

如上所述,当检查及修理大型船舶及仓库的内部时,需要通过手动作业设置脚手架,因此需要设置时间,而且,没有设置额外的安全装置,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一直伴随因如坠落等的的灾害的安全事故的危险,检验及维修工作的结束之后,当解除脚手架时,需要消耗过长时间,从而发生制造及检查成本上升的问题。

并且,在膜方式的液化天然气船舶货舱内部没有任何支撑物,因此,为了货舱内的气体泄漏检查及膜损伤、保温箱受损等的检查或维护工作,利用向货舱内部的唯一通路的圆顶盖(gasdome)来投入材料之后,需要连接1个1个来设置支架,需要过多设置及解除时间,从而需要过多的人力。

尤其,完成支架解除之后,不得不需要货舱内部的维护工作的情况下,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人力来设置支架,因此,引发严重的工序差池。

并且,提出了在圆顶盖设置多关节机器人的方式,为了覆盖货舱全部区域,不仅使多关节机器人的整体长度为30m以上,且工作人员可安全地搭乘机器人末端。

在将这种多关节系统适用于如f液化天然气等的海洋平台的情况下,因顶侧和主甲板之间的空间制约,长度变长或者直径很难进入到达的结构物,因此,实际上很难进行设置。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货舱工作用移动式脚手架结构物”。

专利文献1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货舱工作用移动式脚手架结构物包括:基体部,设置于货舱内,用于支撑脚手架结构物;固定腿部,设置于上述集体的底部面;旋回腿部,对上述固定腿部,以枢转点部为介质旋转;支撑腿部,对上述旋回腿部,具有以伸缩连接部为介质以能够调节长度的方式设置的辅助腿部;以及滚动接触部,设置于上述支撑腿部,体现上述基体部的移动。

上述枢转点部包括:第一安装支架,与固定腿部的一端部相结合;第二安装支架,与上述旋回腿部的一端部相结合;铰链销,以构想上述第一安装支架和上述第二安装之间的铰链点的方式结合;结合孔,以上述铰链销为中心,在相同半径内,分别形成于上述第一安装支架和上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多个结合孔;以及结合销,向上述结合孔插入。

上述伸缩连接部包括螺丝结合在上述旋回退步的前端来插入于上述旋回退步的内部,以此限制被插入的辅助退步的移动的调节螺母,上述接触部包括在上述辅助腿部的下侧前端部水平设置的轮支撑体和对上述轮支撑体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旋转轮。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lng货舱的移动式支架系统”。

专利文献2的lng货舱的移动式支架系统为形成于液化天然气货舱的支架系统,上述货舱内的侧部包括:多个导轨,在上述货舱内的侧部,沿着长度方向整齐地配置;框架,以沿着上述导轨移动的方式垂直设置;多个支架,在上述框架向上下隔着间隔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货舱工作用移动式脚手架结构物在货舱内使多层式脚手架结构物的设置范围最小化来减少用于脚手架结构物的设置和解除所需要的作业工序数量,但是存在需要在大型货舱内设置多个的问题。

并且,现有技术的液化天然气货舱的移动式支架系统中,需要沿着货舱的内侧壁面向长度方向固定轨道,不仅存在以规定的高度间隔设置支架的麻烦,而且还存在基于移动式框架的设置及解除的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迅速设置或解除检查、维护及检验货舱内部的门式起重机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当检查、维护、检验货舱时,可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以检验及维护货舱的内部整体的方式向垂直及水平方向自由移动或旋转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可迅速执行货舱的检查及维护工作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形成于货舱的上部的圆顶盖设置或解除门式起重机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工作人员简单靠近货舱的内部壁面及顶棚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在货舱的底面沿着宽度方向设置设置用轨道;步骤(b),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在上述设置用轨道设置投入到上述货舱内部的一对移动平台;步骤(c),在各个上述移动平台结合塔架单元来组装一对组装式塔架;步骤(d),在上述设置用轨道的两个末端分别沿着上述货舱的长度方向设置行走用轨道;以及步骤(e),在各个上述组装式塔架以能够沿着上述组装式塔架升降的方式设置吊笼。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f),在步骤(f)中,在上述货舱的底面设置保护盖。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f)包括:步骤(f1),沿着上述货舱的宽度方向在设置上述设置用轨道的位置设置第一保护盖;以及步骤(f2),在上述第一保护盖的两个末端分别沿着上述货舱的长度方向在设置上述行走用轨道的位置设置第二保护盖。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g),在步骤(g)中,在上述货舱的圆顶盖设置单元下降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a)包括:步骤(a1),在上述货舱的内部使上述设置用轨道下降;以及步骤(a2),使依次下降的设置用轨道以形成一条直线的方式配置并依次结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a)包括步骤(a3),在步骤(a3)中,沿着上述货舱的宽度方向以与上述设置用轨道隔开的方式设置设置用辅助轨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b)包括:步骤(b1),将上述移动平台设置于上述设置用轨道;步骤(b2),在设置上述移动平台的过程中,使设置于上述移动平台的小齿轮与设置于上述设置用轨道的齿条相啮合地进行结合;以及步骤(b3),以紧贴行走用轨道的方式调节设置于上述移动平台的两侧面的引导辊。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包括:步骤(c1),在单元下降装置设置下部桁架单元;步骤(c2),使设置于上述单元下降装置的上述下部桁架单元的上部面与一个以上的中间桁架单元相结合;步骤(c3),使上述中间桁架单元的上端与上部桁架单元相结合;步骤(c4),使通过上述单元下降装置完成组装的上述塔架单元下降;以及步骤(c5),在上述移动平台的杆固定上述塔架单元的下部桁架单元。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3)包括使上述上部桁架单元的上部与固定单元相结合的步骤。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包括在上述组装式塔架的侧面设置能够沿着上述设置用辅助轨道行走的支腿的步骤。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e)包括:步骤(e1),使上述组装式塔架向上述货舱的圆顶盖位置移动,以能够在上述组装式塔架设置吊笼;步骤(e2),以能够沿着上述组装式塔架的外部面移动的方式使升降框架的第一框架下降;步骤(e3),以能够沿着上述组装式塔架的外部面移动的方式使升降框架的第二框架下降;步骤(e4),以能够使上述吊笼升降的方式将上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设置于上述组装式塔架的外侧;以及步骤(e5),使设置完上述吊笼的上述组装式塔架向行走用轨道移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e)之后还包括步骤(h),在步骤(h)中,在一对上述组装式塔架之间设置吊桥的步骤。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步骤(h)包括:步骤(h1),使分为多个的吊桥一边被组装,一边下降;步骤(h2),使投入到上述货舱内部的上述吊桥的一侧与上述组装式塔架中的一个相连接;以及步骤(h3),使投入到上述货舱内部的上述吊桥的另一侧与上述组装式塔架中的另一个相连接。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在货舱的底部面设置保护盖,因此,可防止货舱的损伤或破损,在设置用轨道组装移动平台、塔架单元、固定单元并进行下降,从而可简单并迅速地进行设置,在各个组装式塔架设置吊笼,由此,可确保宽广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随着在组装式塔架以长度可变及旋转的方式设置吊笼,可全部检验货舱的壁面及顶棚,沿着吊桥进行移动检验壁面,通过延长吊桥的辅助踏板来在工作人员进一步靠近壁面的状态下进行更加安全且精密的检验。

根据本发明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单元下降装置组装塔架单元并进行下降,因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设置门式起重机,通过圆顶盖稳定地投入(下降)设置于门式起重机的部件,通过设置用轨道设置起重机之后设置行走用轨道,由此,可减少2个组装式塔架设置时间,通过吊笼及吊桥的设置来检验货舱的全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2个组装式塔架相互连接,由此可更加稳定地维持门式起重机的设置状态,2个组装式塔架可以进行移动,通过货舱的检验,可在工作区域自由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行走用轨道设置前转台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设置有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行走用轨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保护盖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轨道设置移动平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轨道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组装式塔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移动平台的底部面分解立体图。

图8为示出组装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组装式塔架一部分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固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塔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笼的立体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笼的底部面立体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桥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桥的底部面立体图。

图15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桥处于折叠状态的简要剖视图。

图16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单元下降装置设置于圆顶盖的立体图。

图17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状态的一部分剖开立体图。

图18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工序图。

图19为在包括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设置保护盖的步骤的工序图。

图20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设置保护盖的步骤的工序图。

图21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设置用轨道的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图22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移动平台的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图23为说明本繁忙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组装式塔架的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图24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吊笼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图25为包括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吊桥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图26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吊桥的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

图1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行走用轨道设置前转台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设置有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行走用轨道的状态的立体图。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可包括:2个行走用轨道150,沿着货舱的长度方向设置;组装式塔架200,以能够沿着上述行走用轨道150移动的方式分别设置有移动平台210;以及吊笼300,借助上述组装式塔架200进行升降,不仅朝向上述货舱10(参照图16)的壁面发生长度改变并可向水平方向进行旋转。

并且,本发明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还可包括以能够使工作人员进行通行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组装式塔架200之间的吊桥400。

本发明实施例的门式起重机可分别设置有用于在货舱10(参照图17)内部设置门式起重机的设置用轨道130和用于引导门式起重机的行走用导轨150。

并且,行走用轨道150为能够沿着货舱10的壁面进行检验,而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设置2个行走用轨道150,在上述2个行走用轨道150分别设置1个组装式塔架200。

并且,在组装式塔架200可设置沿着组装式塔架200升降并向水平方向移动旋转的吊笼300,在2个组装式塔架200之间设置可使工作人员安全移动(通行)的吊桥400,从而可检验货舱10的整体区域,可迅速设置及解除用于货舱10检验的门式起重机,并可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轨道100的需要,可包括设置用轨道130和行走用轨道150,对2个组成一对的组装式塔架200,为了说明的便利,可成为第一组装式塔架及第二组装式塔架,根据需要,当区分2个组装式塔架时,会被限制使用,根据需要,均可适用1个或2个组装式塔架。

即,本发明中,根据需要,为了区分2个组成一对的行走用轨道150,可区分为第一行走用轨道及第二行走用轨道,根据需要,为了区分2个组成一队的组装式塔架200,可将组装式塔架200分为第一组装式塔架及第二组装式塔架。

并且,根据需要,为了区分2个形成一对的吊笼300,区分为第一吊笼及第二吊笼进行说明,根据区分为第一及第二的各个结构要素,不使用额外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并且,在本发明中,“检验”为货舱10的检查、维护等的总称。

图3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保护盖的立体图。图4为示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轨道设置移动平台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述货舱10可分别设置用于设置组装式塔架200的设置用轨道130和用于移动组装式塔架200的行走用轨道150。

这种设置用轨道130及行走用轨道150可设置于货舱10的底部面,根据轨道100的设置,可设置用于防止货舱10的底部面损伤的保护盖110。

上述保护盖110由毛毡(felt)、橡胶、织物等形成,从而轨道100不直接与货舱10的底部面相接触。货舱10由耐蚀性优秀且膨胀系数极低的不胀钢(invar)形成,从而用于防止微细的缝隙、毛病或裂痕(scratch)等。

即,保护盖110为了防止因轨道100的设置或组装式塔架200沿着轨道100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所施加的负荷或冲击等而导致的货舱10的损伤而使用具有弹力或弹性的材质。

这种保护盖110可包括向货舱1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保护盖111和在第一保护盖111的两端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保护盖112。

上述第一保护盖111为了不受到在货舱10的底部面突出的舌(tongue,未图示)的干扰或障碍而具有规定宽度及长度。

第一保护盖111的一侧以能够覆盖舌的上部面的方式可形成规定长度的突出部113,在另一侧以能够设置突出部113的方式形成有结合部114。

通过上述突出部113和结合部114形成的槽部115位于在货舱10的底部面突出的舌,可防止舌的损伤或毁损。

并且,第二保护盖112以能够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方式呈卷轴形态,在第二保护盖112的下端,可向能够插入舌的方向形成槽部115。

图5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轨道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及图5所示,轨道100可包括为了设置组装式塔架200而临时设置的设置用轨道130和可使组装式塔架200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行走用轨道150。

上述设置用轨道130可在形成于货舱10的上部面的圆顶盖的垂直下方部向货舱10的宽度方向配置。

并且,上述设置用轨道130可包括:轨道本体131,呈具有规定长度和宽度的长方形;齿条132,以使组装式塔架200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轨道本体131的上部面;导轨133,在从齿条132隔开规定长度的位置向相同方向设置;以及多个移动轮134,以能够沿着货舱10的底部面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轨道本体131的底部面。

这种设置用轨道130以向货舱1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方式形成有多个,以结合多个设置用轨道130的方式在轨道本体131可形成第一结合部135和第二结合部136。

在轨道本体131的一侧可形成第一结合部135,使得与其他轨道本体131相结合,在轨道本体131的另一侧可形成第二结合部136,使得与相邻的其他轨道本体131相结合。

这些第一结合部135和第二结合部136可呈螺栓螺母形态,这些第一结合部135和第二结合部136可通过销(未图示)等设置或分离。

并且,移动轮134在设置及解除设置用轨道130时限制使用,在向货舱10下降的状态下,在设置组装式塔架200之前的状态下可自由移动。

即,移动轮134可使用通过轨道本体131的负荷或组装式塔架200的重量而移动轮134的使用可被限制的缓冲用轮子。

在不施加负荷或重量的情况下,这种缓冲用轮子可借助弹簧(未图示)的弹力自由移动,在施加负荷或重量的情况下,弹簧的弹力受到限制来使制动器(未图示)动作来限制移动。

这种缓冲用轮子或气体弹簧使用通常的部件。

同时,设置用轨道130为使组装式塔架200更加安全地移动而可包括设置用辅助轨道140。

上述设置用辅助轨道140可具有与轨道本体131相同的长度,为了方便移动,在这些辅助轨道140的两端可设置轮子(未图示)。

这种设置用辅助轨道140可位于从轨道本体131的两侧面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述设置用辅助轨道140当在设置用轨道130上进行移动时通过支腿236进行追加支撑,由此使垂直移动的组装式塔架200稳定地移动。

上述设置用辅助轨道140可形成能够插入舌(未图示)的槽部(未图示),在槽部和相邻位置夹着固定销(未图示)来使槽部对舌施加压力,由此,可在舌坚固地固定设置用辅助轨道140。

并且,行走用轨道150可包括:轨道本体,具有规定长度和宽度;齿条152,以使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轨道本体151的上部面;导轨153,在从上述齿条152隔开规定长度的位置向与上述齿条152相同的方向设置;以及多个移动轮154,在上述轨道本体151的底部面,可沿着上述货舱10的底部面移动。

这种行走用轨道150的轨道本体151可在轨道本体151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结合部155和第二结合部156,这些第一结合部155和第二结合部15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铰链结合。

上述行走用轨道150在分别与组装式轨道200的两侧面相结合的状态下与组装式塔架200一同下降之后,从组装式塔架200分离而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展开。

同时,轨道100可包括用于使组装式塔架200旋转的旋转轨道170。

上述旋转轨道170与设置用轨道130及行走用轨道150相同,其两端分别呈圆弧形状,与组装式塔架一同旋转,从而与其他轨道130、150相结合。

即,旋转轨道170以使与相邻设置的设置用轨道本体131及行走用轨道本体151与旋转轨道170的旋转杆相结合的方式呈与旋转轨道170的圆弧相同的圆弧形状。

图6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组装式塔架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移动平台的底部面分解立体图。

图8为示出组装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组装式塔架一部分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固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0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塔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6至图10所示,组装式塔架200可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移动,在形成设置用轨道130的状态下,在组装式塔架200完成吊笼330的组装。之后,通过旋转轨道170改变方向之后沿着行走用轨道150移动。

即,组装式塔架200可通过旋转轨道170从设置用轨道130向行走用轨道150改变方向。

上述组装式塔架200可包括:移动平台210,可沿着上述行走用轨道150移动;多个塔架单元230,在上述移动平台210垂直结合;以及固定单元250,以稳定设置上述塔架单元230的方式紧贴于上述货舱10的上部面。

上述组装式塔架200沿着行走用轨道150移动,可分别设置于2个组成一对的行走用轨道150。这是为了利用2个组装式塔架200来在货舱10的两侧面检验货舱,在2个组装式塔架200之间设置吊桥400来对货舱10的前后方壁面进行检验。

移动平台210沿着行走用轨道150移动塔架单元230,可包括:平台本体211,具有规定大小;多个杆212,以与上述塔架单元230相结合的方式垂直固定于上述平台主体211的上部;多个小齿轮214,以能够沿着上述导轨150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平台本体211的底部面;以及引导辊215,以使上述组装式塔架200安全地移动的方式紧贴于上述行走用轨道150的侧面。

并且,移动平台210可包括:多个孔213,以使上述塔架单元230迅速结合的方式在上述杆212隔着规定间隔形成;以及销(未图示),插入上述孔213。

上述移动平台210包括具有规定大小的平台本体211,在平台本体211可固定多个杆212,以便固定塔架单元230。

在这种杆212可形成多个孔213,以便坚固地固定塔架单元,在杆212可形成固定销(未图示),以便插入孔213及塔架单元230。

并且,移动平台210可沿着行走用轨道150移动,在移动平台210的底部面,设置用轨道130的齿条132及与行走用轨道150的齿条152相啮合的小齿轮21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

并且,可设置沿着导轨130、150稳定移动的引导辊215,上述引导辊215可分别设置于移动平台210的两侧面,即,引导辊215以紧贴于导轨130、150的导轨133、153的方式进行移动,由此,可使组装式塔架200更加稳定地移动。

上述引导辊215可分别设置于移动平台210的两侧面,平台本体211的两侧面可分别形成具有规定大小的槽部。

紧贴于导轨133、153的引导件216大致呈“⊥”形状,引导件216的上部与用于移动引导件216的位置的移动体217相结合。这种移动体217插入平台本体211的槽部,移动体217与用于移动引导件216的调节螺栓218相结合。

上述塔架单元230可包括:下部桁架单元231,与移动平台210相结合;多个中间桁架单元237,与上述下部桁架单元213的上部相结合;上部桁架单元242,与上述中间桁架单元237的最上端相结合,用于使工作人员通行。

塔架单元230从货舱10的底部面向顶棚垂直树立,并由下部桁架单元231和中间桁架单元237形成,上述下部桁架单元231固定于移动平台210,上述中间桁架单元237呈相同形状及结构,还包括固定于上部桁架单元242,用于将上部桁架单元242的上部面紧贴于顶棚来稳定位置的固定单元250。

塔架单元230为下部桁架单元231及中间桁架单元237及上部桁架单元242的一体化,与此同时,还可包括固定单元250。即,塔架单元230也可以为除移动平台210的组装式塔架200。

这些桁架单元231、237、242可呈具有规定高度的直六面体形态,在下部桁架单元231,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垂直框架232配置成四边形,相互交叉的交叉框架233固定这些垂直框架232之间。

同时,在下部桁架单元231的垂直桁架232可形成平台本体211的杆212和孔213相对应的孔234,这些杆212和垂直框架232在被插入的状态下通过贯通孔213、234的固定销(未图示)固定,由此被坚固地固定。

并且,垂直框架232的上端可形成结合孔235,以便与中间桁架单元237相结合。在下部桁架单元231,支腿236(参照图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当组装式塔架200的移动时,支腿236沿着设置用辅助轨道140移动,由此维持组装式塔架200的稳定状态。

这种支腿236为了稳定支撑组装式塔架200而从下部桁架单元321大致倾斜45°。根据需要,上述支腿236的支撑角度可发生改变。

如图4及图6所示,支腿236为长度发生改变的伸缩形态,在两侧面支撑组装式塔架200,由此,组装式塔架200沿着设置用导轨130移动时可防止倾斜度及宽度等。

上述支腿236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下部桁架单元231的上端相结合,支腿236的另一端可沿着设置用辅助轨道140移动。

并且,中间桁架单元237可包括:垂直框架238,具有规定长度,并呈四边形;交叉框架239,在上述垂直框架238之间,以不同角度交叉固定;水平框架240,固定于上述交叉框架239的末端;以及旋转杆2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水平框架240弹性支撑。

在上述垂直框架238的下部可形成插入位于下部的其他中间桁架单元的垂直框架的突起部,在垂直框架238的上部可形成插入位于上部的其他中间桁架单元237的垂直框架的突起部的槽部。

并且,在中间桁架单元237的垂直框架238,在交叉框架239之间可固定水平框架240,在水平框架240可设置能够暂时挂住行走用轨道150的旋转杆241。

由此,为了组装组装式塔架200的塔架单元230,向货舱10投入桁架单元231、237,同时,可一同投入行走用轨道150,可大幅度减少用于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工作的时间。

上述旋转杆241呈挂钩形态,以能够设置于其内部的扭力弹簧(未图示)等旋转的方式弹性设置。

在中间桁架单元237的外部面可暂时挂住行走用轨道150,将行走用轨道150上升至规定高度,旋转杆241会进行旋转,由此可从中间桁架单元237分离行走用轨道150。

上述上部桁架单元242具有与桁架单元231、237相同的结构及形态,在上部桁架单元242可形成工作人员可通行的通行路(参照图9)。

后述的吊笼300设置于上述上部桁架单元242的状态下,在展开旋转栏杆351的情况下,以能够通行设置于组装式塔架200之间的吊桥400的方式在上述上部桁架单元242的一部分空间形成通行路。

并且,在组装式塔架200的上端紧贴货舱10的顶棚来稳定固定组装式塔架200的固定单元250。这种固定单元250使组装式塔架200受到货舱10的前滑板的压力来稳定地固定组装式塔架200。

上述固定单元250可包括:固定板251,具有与塔架单元230相同的大小;多个气缸252,在上述固定板251的上部面升降;绞车253,设置于上述固定板251的上部面;以及旋转板25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气缸252的上部面。

上述旋转板254可包括:第一板255,固定于上述气缸252的上部面;第二板256,平面轴承25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板255的上部面相结合;第三板257,设置于上述第二板256的上部面,以插入上述平面轴承256a的方式形成有槽部(未图示);以及第四板258,设置于上述第三板257的上部面,以插入货舱10的舌的方式形成有舌插入部258a。

上述固定单元250可设置于上部桁架单元242的上部面,以在上部桁架单元242的上部面稳定地固定固定单元250的方式设置有具有规定厚度的固定板251。

在这种固定板251的上部面设置有多个气缸252,以对货舱10的顶棚施加压力,在固定板251的上部面可设置能够升降吊笼300的绞车253。

上述绞车253以能够稳定升降吊笼300的方式形成有2个,可设置能够引导绞车253的电缆(未图示)移动的滑轮。

并且,在气缸252的上部面可设置层叠多个板的旋转板254,旋转板254将组装式塔架200在设置用轨道130中通过旋转轨道170向行走用轨道150转换方向时对货舱10的顶棚施加压力来使组装式塔架200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即,组装式塔架200从货舱10的底部面向顶棚垂直设置,因此,当移动平台210的移动时,以非常不稳定的状态移动。

对此,为使组装式塔架200以更加稳定的姿势旋转,设置于上部桁架单元242的上部面的固定单元250的旋转板254可对货舱10的顶棚施加压力。

上述旋转板254对顶棚施加压力的状态下,组装式塔架200维持更加稳定的姿势并旋转。

并且,当检验货舱10的内部时,设置于上部桁架单元242的上部面的固定单元250维持旋转板254对货舱10的顶棚施加压力的状态,由此可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及吊笼300的稳定动作。

上述固定单元250的旋转板254中,可在气缸252的上部面设置第一板255,在其上部面可设置形成有平面轴承256a的第二板256,第二板256的上部面以与平面轴承256a相结合的方式使在底部面形成槽部的第三板25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

并且,在第三版257的上部面可设置具有规定厚度的第四板258,在第四板258的上部面可形成可插入从顶棚突出的舌的舌插入部258a。

这种舌插入部258a可大致呈十字形态,这是为了与组装式塔架200的设置方向无关地使旋转板254与舌相结合。

图11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笼的立体图。图12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笼的底部面立体图。

如图11至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笼300朝向货舱10的壁面水平移动,并进行水平旋转来使工作人员检验货舱10的整个区域。

为此,吊笼可包括:升降框架310,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组装式塔架200的外部面;吊杆3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升降框架310的一面,可改变长度;以及工作台3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吊杆330的末端。

上述升降框架310可包括:第一框架311,以能够沿着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的一面进行移动的方式形成有轮子313;第二框架312,以能够沿着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的另一面进行移动的方式形成有轮子313,与上述第一框架311相结合;以及支撑框架314,上述吊杆3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向上述第二框架312的一侧设置的方式突出。

上述升降框架310通过设置于组装式塔架200的上部的绞车253升降,升降框架310可包括:第一框架311,与组装式塔架200的一侧相结合;以及第二框架312,与上述第一框架311的另一侧相结合。

这种升降框架310的内部面可设置多个沿着组装式塔架200的垂直框架232、238旋转的轮胎313,构成升降框架310的第一框架311和第二框架312在紧贴于组装式塔架200的外部面的状态下,通过螺栓或销等固定第一框架311和第二框架312。

并且,以在升降框架310设置塔台吊杆330的方式固定有支撑框架314,支撑框架314可包括设置塔台吊杆330的第一支撑框架314a和设置辅助框架的第二支撑框架314b。

上述塔台吊杆330可包括:旋转塔台吊杆3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升降框架310的一侧相结合;多个移动塔台吊杆332,以伸缩形态,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旋转塔台吊杆331的内部相结合;以及支撑杆333,为稳定支撑上述旋转塔台吊杆3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旋转塔台吊杆331及升降框架310的一侧。

并且,工作台350可包括:旋转栏杆351,以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相连通的方式以一侧为中心旋转;以及辅助栏杆352,与上述旋转栏杆351一同旋转,在上述旋转栏杆351的两侧分别具有规定高度。

上述塔台吊杆330以使工作人员朝向货舱10的壁面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化,而且,以升降框架310的支撑框架314为中心水平旋转。

这种旋转塔台吊杆331的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升降框架310相结合,旋转塔台吊杆331的另一侧以伸缩形态长度发生变化的方式与多个移动塔台吊杆332相结合。

即,旋转塔台吊杆331以升降框架310为中心来使工作台350向所需要的方向旋转,移动塔台吊杆332使工作台350向需要的位置(距离)移动,以使工作人员向所需要的位置移动。

并且,在升降框架310的支撑框架314和旋转塔台吊杆331的底部面设置支撑杆333,以便更加稳定地支撑旋转塔台吊杆331。

同时,塔台吊杆330的末端与使工作人员能够搭乘的工作台350相结合,工作台350沿着支撑板的周围设置栏杆,工作台350的栏杆中的一面可设置与上部桁架单元341的同行路相连通的旋转栏杆351。

即,根据需要,旋转栏杆351可开闭栏杆的一侧,旋转栏杆351可包括栏杆352,当旋转栏杆351展开时,上述辅助栏杆352可用为旋转栏杆351的左右两侧。

图13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桥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桥的底部面立体图。图15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吊桥处于折叠状态的简要剖视图。

如图1、图2及图13至图15所示,吊桥400设置于一对组装式塔架200之间,从而被用为工作人员能够通行的通行路或工作空间。即,根据需要,吊桥400可选择性地用为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路或工作空间,随着展开辅助踏板450,可被用为工作空间。

这种吊桥400可包括:踏板410,被用为工作人员的通行或工作空间;踏板支撑杆430,以使上述踏板410稳定地被支撑的方式由桁架结构形成;以及辅助踏板450,在上述踏板410的一侧延伸工作空间的方式朝向外侧旋转。

上述踏板410可包括:踏板本体412,以铰链411为中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以及旋转连杆413,在上述踏板本体412的两侧隔着规定间隔形成。

上述踏板支撑杆430的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可分别包括:第一环431a、432a,在上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栏杆框架451;第二环431b、432b,形成于上述第一环431a、432a的下部,以使上述旋转连杆413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以及第三环431c、432c,上述旋转连杆433及连接杆434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

上述辅助踏板450可包括:栏杆框架451,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22的上侧相结合;以及2个栏杆452,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栏杆框架451相结合。

上述栏杆452可包括:第一栏杆框架452a,具有规定长度;以及第二栏杆框架452b,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第一栏杆框架452a的外部面相结合。

本发明还可包括以在上述2个栏杆中的1个形成工作人员的工作空间的方式形成的工作踏板453。

以相互稳定地固定上述2个栏杆的方式与上述栏杆452之间相连接的链454。

如图1至图15所示,上述吊桥400可设置于2个组装式塔架200之间。这种吊桥400不仅从第一组装式塔架向第二组装式塔架通行,根据需要,使2个栏杆452中的1个向踏板410的外侧展开,由此可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进行工作的工作空间。

上述吊桥400的踏板410可具有规定宽度及长度,踏板410呈相互插入的结构。

并且,踏板410为可通过货舱10的圆顶盖来进行投入而呈能够折叠踏板的折叠(folding)结构。即,踏板410为可通过圆顶盖(未图示)向货舱10的内部投入而呈可折叠的结构。

踏板410以铰链411为中心折叠或展开的方式旋转结合,铰链411的两侧与具有规定长度及宽度的踏板本体412相结合。

并且,在踏板本体42的两侧面可分别固定支撑踏板本体412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踏板支撑杆430相结合的旋转连杆413。这种旋转连杆413支撑踏板本体412,并根据需要,以折叠踏板本体42的方式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踏板支撑杆430的第二环431b、432b相结合。

上述踏板支撑杆430可包括: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在左右两侧分别以规定角度形成;2个旋转杆433,在上述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的一端分别以向长度方向旋转的方式相结合;以及连接杆434,固定于上述2个旋转杆433之间。

上述踏板支撑杆430可由与踏板410的底部面相结合来坚固地支撑踏板410的桁架结构形成,根据需要,可呈折叠踏板410的旋转杆结构。

上述踏板支撑杆430分别由以桁架结构形成的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形成。这种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可呈相同形状。

如图15所示,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具有固定高度,在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的最上端可形成与栏杆框架451相结合的第一环431a、432a。

并且,在第一环431a、432a的下部可形成第二环431b、432b,以便踏板410的旋转连杆413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即,踏板410的旋转连杆413以第二环431b、432b为中新旋转。

同时,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以能够向相互对称的方向旋转的方式相结合。即,如图15b所示,在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的下端可分别形成第三环431c、432c。

并且,在第三环431c、432c,向踏板410的长度方向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旋转杆433,在这些2个旋转杆433之间可设置贯通第三环431c、432c的连接杆434。

在各个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以旋转杆433为中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通过这些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的旋转杆,踏板本体412可折叠或展开。

在上述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的第一环431a、432a,由具有规定的杆形成的栏杆框架4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即,栏杆框架4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第一环431a、432a的内侧。

这些栏杆框架451可分别与第一框架431及第二框架432相结合,在这些栏杆框架451可分别固定具有固定高度的栏杆452。

这种栏杆452在栏杆框架451通过插入结合来分离或接合。并且,根据需要,栏杆452为了确保工作空间而改变栏杆452的长度。

上述栏杆452可包括:第一栏杆框架452a,具有规定长度;以及第二栏杆框架452b,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栏杆框架452a的外部面相结合。

上述第一栏杆452a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圆形管形成,第二栏杆452b可沿着第一栏杆452a的外部面移动,从而,根据需要,可改变栏杆452的长度。

并且,栏杆452以被用为工作踏板的方式还可包括工作踏板453。这种工作踏板523根据如栏杆452的改变的长度来展开或折叠的结构或以伸缩形态改变长度。

并且,在2个栏杆452可设置1个栏杆452以被用为工作踏板的方式维持展开的状态的链454。这种链454可使用铁链、绳索或缆绳。

另一方面,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结合关系。

图16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单元下降装置设置于圆顶盖的立体图。图17为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状态的一部分剖开立体图。

如图16及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可包括:轨道100,通过形成于货舱10的圆顶盖(未图示)分别分离;以及单元下降装置500,通过圆顶盖投入组装式塔架200、吊笼300、塔架400来向货舱10的内部投入。

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可包括:圆筒体510,与圆顶盖(未图示)的内部面相结合;以及固定框架530,包括在圆筒体510的外侧交替升降的气缸520。

上述气缸520可分别设置于以圆筒体510为中心相互对称的方向,气缸520以相互交替并上升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气缸521及第二气缸522。

这种单元下降装置500设置于货舱10的圆顶盖,从而分别向货舱10的内部投入轨道100、组装式塔架200、吊笼300及吊桥400,单元下降装置500可依次对组装式塔架200进行组装。

即,单元下降装置500依次组装下部桁架单元231和多个中间桁架单元237并下降。

上述组装式塔架200在单元下降装置500的第一气缸521安装下部桁架单元231,在下部桁架单元231的上部面与第一中间桁架单元237相结合。

上述第一中间桁架单元237通过第一气缸521下降,下降的第一中间桁架单元237安装于第二气缸522的状态下与第一中间桁架单元236相结合之后下降。

即,中间桁架单元237通过第一气缸521及第二气缸522的往复来下降,此时,第一气缸521和第二气缸522的下降高度小于中间桁架单元237的高度,因此,第一气缸521和第二气缸522通过往复运动来使第一中间桁架单元237下降至圆顶盖的上部面。

上述下降的第一中间桁架单元237的上部面与第二中间桁架单元237相结合,第二中间桁架单元237通过第一气缸521及第二气缸522的往复来使第二中间桁架单元237下降至圆顶盖上部面之后,与第三中间桁架单元237相结合。

依次结合上述多个中间桁架单元237并结合由下部桁架单元231、中间桁架单元237及上部桁架单元242形成的塔架单元230,并依次结合固定单元250来进行下降。

这种下部桁架单元231、中间桁架单元237及上部桁架单元242的塔架单元230通过固定销(未图示)等的结合坚固地固定。

并且,在塔架单元230的两侧,行走用轨道150以一同结合的状态下降。

图18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工序图。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可包括:步骤(a),在货舱的底部面,向宽度方向设置设置用轨道;步骤(b),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将向上述货舱内部投入的一对移动平台设置于上述设置用轨道;步骤(c),在各个上述移动平台结合塔架单元来组装一对组装式塔架;步骤(d),在上述设置用轨道的末端,分别向上述货舱的长度方向设置行走用轨道;以及步骤(e),在各个上述组装式塔架,以沿着上述组装式塔架升降的方式设置吊笼。

参照图18至图23,说明本发明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参照图1至图17进行说明。

图18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工序图。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门式起重机的设置方法中,可在货舱10的底部面向宽度方向设置设置用轨道130(步骤s100)。

这种设置用轨道130可通过形成于货舱10的顶棚的圆顶盖来投入(或下降)。

上述本发明的门式起重机可通过形成于货舱10的顶棚的圆顶盖投入。同时,在完成货舱10的检验之后,解除的门式起重机可通过圆顶盖向货舱10的外部排出,以下说明的门市起重机通过圆顶盖投入或排出。

移动平台21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在上述货舱10的底部面设置的设置用轨道130(步骤s200)。

在上述移动平台210以具有从货舱10的底部面向顶棚的高度的方式向中间桁架单元237设置塔架单元230,在塔架单元230的上部面可设置固定单元250。上述移动平台210可根据需要移动包括塔架单元230及固定单元250的组装式塔架200(步骤s300)。

上述移动平台210可使组装式塔架200从设置用轨道130向行走用轨道150移动,并可沿着行走用轨道150移动。

随着设置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移动平台210向设置用轨道130的两端移动。上述移动的移动平台210可设置在设置于中间桁架单元237的状态下下降的行走用轨道150。

如图10所示,行走用轨道150可在挂在中间桁架单元237的旋转杆241的状态下下降。这种行走用轨道150可在圆顶盖的上部通过起重机(未图示)等来使行走用轨道150上升规定高度。

对此,行走用轨道150从中间桁架单元237的旋转杆241分离并下降,沿着货舱10的底部面,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设置。

向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两端移动的组装式塔架200再次向圆顶盖的位置移动,这是为了可在组装式塔架200设置吊笼300。

在上述设置用轨道130中,在第一组装式塔架可设置吊笼300,也可在第二组装式塔架设置吊笼300(步骤s500)。

上述吊笼300以使工作人员检验货舱10的的方式具有规定大小的工作空间。

图19为在包括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设置保护盖的步骤的工序图。

如图19所示,在货舱10设置设置用轨道130之前,可设置用于防止货舱10的损伤或破损等的保护盖110(步骤s50)。

并且,在货舱10的圆顶盖(未图示)可设置下降塔架单元230及固定单元250并可组装这些的单元下降装置500。

这种保护盖110设置步骤及单元下降装置500的设置步骤可在设置用轨道130的设置之前实现。

如图19及图20所示,保护盖设置步骤s50可包括:向上述货舱10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保护盖111的步骤s51;以及从上述第一保护盖111的两末端向上述货舱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保护盖112的步骤s55。

上述第一保护盖111可呈具有规定代销的板材形状,在第一保护盖111的一侧可形成突出部113,在第一保护盖111的另一侧可形成与突出部113相对应的结合部114。

这些第一保护盖11的突出部113和结合部114以包围在货舱10的底部面突出的舌的外部面的形态相结合,从而与底部面一同保护舌。

并且,第二保护盖112可呈具有规定长度的卷轴形态,第一保护盖111及第二保护盖112利用设置于货舱10的上侧的起重机(未图示)来向货舱10的内部投入(或下降)。

同时,保护盖110设置于设置用轨道130及行走用轨道150的底部面,从而防止货舱10的底部面损伤或破损,其材质可使用毛毡、织物、橡胶、合成树脂等的具有弹力的材质。

并且,上述保护盖110当投入(下降)组装式塔架200、吊笼300、吊桥400等时防止直接与货舱10的接触,以此防止货舱10的损伤或破损等,在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可防止因工具等的降落所引起的货舱10的损伤或破损。

如图19所示,上述单元下降装置的设置步骤中,向上述货舱10的圆顶盖的上部面移动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通过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的下降,以保护上述圆顶盖的内部面的方式使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的圆筒体510与上述圆顶盖的内部面相结合,同时,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可设置于上述货舱10的上部面。

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可向货舱10的内部投入(下降)分别分离的轨道100、组装式塔架200、吊笼300及吊桥400。

这种单元下降装置500在两侧面可形成分别2个形成一对的第一气缸521及第二气缸522,单元下降装置500的中央可设置插入圆顶盖的内部面来防止圆顶盖的损伤或破损的圆筒体510。

单元下降装置500可通过起重机等向圆顶盖的位置移动,随着下降单元下降装置500,圆筒体510可以与圆顶盖的内部面相结合。

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与圆筒体510相结合,同时,圆顶盖的上部面稳定地设置。即,单元下降装置500向起重机(未图示)移动之后,从圆顶盖的上侧下降,与圆筒体510的结合一同设置于货舱10的上部面。

设置用轨道130可利用单元下降装置500或起重机(未图示)来设置。

图21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设置用轨道的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如图18、图19及图21所示,设置用轨道130的设置步骤中,以向一直线方向移动在货舱10的内部垂直设置的组装式塔架200的方式在货舱10的底部面设置设置用轨道130(步骤s100)。

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设置步骤可包括:向上述货舱10的内部下降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步骤s110;上述首先下降的设置用轨道130和依次下降的设置用轨道130以形成直线的方式配置,并依次结合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步骤s120;以及分离与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两侧面相结合的设置用辅助轨道140的步骤s130。

上述设置用辅助轨道140以不移动的方式坚固地固定于上述货舱10的舌。

上述设置用轨道130可通过起重机向货舱10的内部下降(步骤s110)。

上述设置用轨道130向货舱10的宽度方向依次投入多个设置用轨道130并排列成一列,同时,相邻的轨道本体131以形成一直线的方式相结合(步骤s120)。

上述排列成一列的设置用轨道130相互结合与轨道本体131的第一结合部135相邻配置的其他轨道本体131的第二结合部136,此时,第一结合部135和第二结合部136可通过固定销(未图示)等的固定单元固定。

同时,在完成设置用轨道130的设置的状态下,在设置用轨道130的两侧可分别分离设置用辅助轨道140来设置(步骤s130)。

在上述轨道本体131的底部面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移动轮134,随着设置用轨道130与多个轨道本体131相结合,因轨道本体130的自重,轨道本体131以不移动的方式以停止的状态转换。

即,随着移动轮134与多个轨道本体131相结合,轨道本体131的整体重量会增加,由此,因轨道本体131的重量,移动轮134的移动受到限制。

并且,从轨道本体131分离的设置用辅助轨道140用于使组装式塔架200更加安全地移动,向与下部桁架单元231相结合的支腿236可到达的位置移动的状态下,通过多个固定销(未图示)等,可固定于货舱10的舌(未图示)。

图22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移动平台的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如图1、图2、图17、图18、图19及图22所示,在货舱10的设置用轨道13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作为2个组装式塔架200的第一组装式塔架及第二组装式塔架,可投入设置能够使组装式塔架200移动的移动平台210(步骤s200)。

向上述货舱10内部投入的移动平台21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设置用轨道130。

上述移动平台设置步骤可包括:将通过起重机(未图示)投入的上述移动平台210设置于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步骤s210;与上述移动平台210的设置一同使设置于上述移动平台210的小齿轮214和设置于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齿条132相互啮合的步骤s220;以及使设置于上述移动平台210的两侧面的引导辊215紧贴于上述行走用轨道130的步骤s230。

上述组装式塔架200向货舱10的内部投入可沿着设置用轨道130移动的移动平台210之后组装塔架单元230来使其下降,以此结合移动平台210及塔架单元230。

在上述货舱10的内部,利用起重机来使移动平台210投入下降,此时,移动平台210可投入2个移动平台210。

上述投入的移动平台210设置于设置用轨道130(步骤s210)。

设置于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移动平台210与在平台本体211设置的小齿轮210和形成于设置用轨道130的齿条132啮合(步骤s220)。

并且,与移动平台210的移动相比,设置用轨道130和移动平台210以更稳定的姿势移动的方式可调节引导辊215的位置(步骤s230)。

如图7所示,旋转设置于上述移动平台210的侧面的调节螺栓218,通过上述调节螺栓218的旋转,与移动体217的移动一同,引导件216设置于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侧面。

上述引导辊215的调节可通过向移动平台210的侧面突出的调节螺栓218来调节。即,工作人员可旋转向移动平台210的侧面突出的调节螺栓218。

对此,与调节螺栓218相结合的移动体217向移动平台210的侧面移动。随着上述移动体217与调节螺栓218相结合,与内侧相结合的引导件216一同移动。

上述移动的引导件216沿着调节螺栓218的旋转方向向移动平台210的外侧突出或者向移动平台210的内侧方向移动。随着上述引导件216向移动盘平台210的外侧突出,引导件216可紧贴于设置用轨道130的导轨133。

如上所述,引导件216紧贴于设置用轨道130的导轨133,移动平台210以更加稳定的状态移动。

图23为说明本繁忙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组装式塔架的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如图18、图19及图23所示,在移动平台210组装塔架单元230及固定单元250来设置组装式塔架200。

上述组装式塔架200通过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组装并下降的塔架单元230和与上述移动平台210相结合来对组装式塔架200进行组装(步骤s300)。

上述组装式塔架的设置步骤可包括:在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设置下部桁架单元231的步骤s310;设置于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的上述下部桁架单元231的上部面与中间桁架单元237相结合的步骤s320;在上述中间桁架单元237的上部面组装另1个中间桁架单元237并反复下降的步骤s330;上述中间桁架单元237的上端与上述桁架单元242及固定单元250相结合的步骤s335;通过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来使完成组装的上述塔架单元230下降的步骤s340;以及在上述移动平台210的杆212固定上述塔架单元230的下部桁架单元231的步骤s350。

当移动上述组装式塔架200时,设置于上述塔架单元230的支腿236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从上述设置用轨道130隔开规定距离的设置用辅助轨道140相结合。

在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设置下部桁架单元231,下部桁架单元231通过单元下降装置500的第一气缸521或第二气缸522来维持设置的状态(步骤s310)。

这种下部桁架单元231的上部与中间桁架单元237相结合(步骤s320)。即,在下部桁架单元231上部的结合孔235夹着中间桁架单元237之后插入固定销(未图示)来固定。

同时,中间桁架单元237形成有多个,相互组装这些多个中间桁架单元237来固定,当中间桁架单元237相结合时,单元下降装置500使第一气缸521和第二气缸522交替升降并使塔架单元230下降(步骤s330)。

上述中间桁架单元237的最上端与上部桁架单元242及固定单元250坚固地结合(步骤s335)。由上述下部桁架单元231、中间桁架单元537、上部桁架单元242及固定单元250形成的塔架单元230通过单元下降装置500组装并依次下降(步骤s340)。

通过上述单元下降装置500下降的塔架单元230固定于安装在设置用轨道130的移动平台210(步骤s350)。

使形成于上述塔架单元230的下部桁架单元231的固定孔234和移动平台210的孔213形成为一体之后夹着固定销(未图示)来固定。

并且,当移动平台210、塔架单元230及固定单元250形成为一体的组装式塔架200沿着设置用轨道130移动时以稳定地移动的方式使支腿236展开。

这种支腿234与从设置用轨道130隔开规定距离的设置用辅助轨道140相结合,从而可使组装式塔架200的移动变得更加稳定。

随着上述移动平台210、塔架单元230及固定单元250形成为一体的组装式塔架200使与塔架单元230相结合的行走用轨道150下降,可在组装式塔架200的一侧分别设置行走用轨道150(步骤s400)。

即,行走用轨道150以挂在塔架单元230的旋转杆241的状态下通过起重机等与塔架单元230一同下降。这种行走用轨道150通过起重机等上升,旋转杆通过弹簧(未图示)的弹力向中间桁架单元237的内侧旋转,从而相互分离行走用轨道150和塔架单元230。

上述行走用轨道150设置有移动轮154,因此,随着货舱10的底部面,从设置用导轨130的两末端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设置。

此时,2个组装式塔架200在第一组装式塔架安装塔架单元230及在固定单元250安装移动平台210之后设置行走用轨道150。

并且,在设置第一组装式塔架的行走用轨道150的过程中,在单元下降装置500组装塔架单元230、上部桁架单元242及固定单元250并使其下降来设置第二组装式塔架。

即,反复进行步骤s310至步骤s350,对此,可显著降低第二组装式塔架200的组装及设置的工作时间。

图24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吊笼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如图24所示,在组装式塔架200之间设置具有工作人员搭乘并进行工作的空间的吊笼300(步骤s500)。

上述吊笼设置步骤可包括:以在上述组装式塔架200设置吊笼300的方式使上述组装式塔架200向上述货舱10的圆顶盖位置移动的步骤s510;以在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的外部面移动的方式使升降框架310的第一框架311下降的步骤s520;以在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的外部面移动的方式使升降框架310的第二框架312下降的步骤s530;在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的外侧设置上述第一框架311及第二框架312,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升降上述吊笼300的步骤s540;以及向行走用轨道150移动完成上述吊笼300的设置的上述组装式塔架200的步骤s550。

上述组装式塔架200通过移动平台210向圆顶盖的位置移动(步骤s510)。

这是为了在作为2个组装式塔架200的各个第一组装式塔架及第二组装式塔架设置可使工作人员搭乘的吊笼300。

同时,在第一组装式塔架设置吊笼300之后,第一组装式塔架向行走用导轨150侧移动,第二组装式塔架向圆顶盖位置移动来设置吊笼300。

上述吊笼300在第二框架312形成吊杆330及工作台350来通过圆顶盖向货舱10的内部下降,下降与此对应的第一框架3111来形成为一体之后设置吊笼300。

上述组装式塔架200向圆顶盖位置移动的状态下,通过圆顶盖来使第一框架311下降。

另一方面,第一框架311及第二框架312的下降通过起重机先下降第一框架311之后,暂时挂在设置于组装式塔架200的绞车253。

同时,第二框架312与吊杆330及工作台350形成为一体,来通过圆顶盖使起重机下降(步骤s530)。

以此下降的第一框架311及第二框架312相向的状态下通过销或螺栓等的固定单元形成为一体,以此在组装式塔架200设置吊笼300(步骤s540)。

上述吊笼300中,在第一框架311及第二框架312设置有多个轮子313,因此,可通过绞车253自由升降。

组装上述吊笼300的第一组装式塔架可沿着行走用轨道150移动,此时,组装式塔架200在设置用辅助轨道140结合支腿236,从而以更加稳定的状态移动。

图25为包括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吊桥设置步骤的工序图。图26为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货舱检验用门式起重机设置方法中吊桥的设置步骤的工序图。

如图25及图26所示,可在组装式塔架200之间设置吊桥400(步骤s600)。上述设置用轨道130的设置步骤至在组装式塔架200设置吊笼300的步骤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上述吊桥设置步骤可包括:组装分为多个的吊桥400并使其下降的步骤s610;使向上述货舱10的内部投入的上述吊桥400的一侧与上述组装式塔架200中的1个相结合的步骤s620;以及使向上述货舱10的内部投入的上述吊桥400的另一侧与上述组装式塔架200中的另1个相结合的步骤s630。

上述吊桥400在安装于单元下降装置500的状态下,匹配通过起重机移动的吊桥400,并通过固定销等的固定单元组装上述吊桥并使其下降(步骤s610)。

如上所述,向货舱10内部投入的吊桥400的一侧可通过绞车253设置第一组装式塔架(步骤s620)。并且,吊桥400的另一侧可设置于第二组装式塔架(步骤s630)。

如上设置的门式起重机沿着行走用轨道150向货舱10的长度方向移动,吊笼300通过设置于组装式塔架200的绞车253上下升降。

并且,吊笼300的吊杆330可沿着货舱10的壁面改变长度,通过旋转吊杆331可使工作台350自由旋转。

同时,上部桁架单元242以与吊桥400相连通的方式处于开放状态,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可自由移动。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例具体说明由本发明人员创作的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事实,在不超出上述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可具有多种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