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7469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卡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基板收纳存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卡闸。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制造过程中,由于生产工序复杂,步骤繁多,玻璃基板需要多次往返于各相对独立的生产设备之间。实际生产中一般使用可承载多张玻璃基板的卡闸作为玻璃基板存储和搬送的承载装置,将该卡闸放置在机械搬运装置上往返于各生产设备之间。各生产设备的机械手由卡匣中取出单张玻璃基板进行生产工艺,并在生产工艺完成后将玻璃基板再送回卡匣,如此反复直至全部生产工艺完成。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卡闸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卡闸主要包括一壳体1,该壳体1具有开口3,且为单面开口形式,即只在其四个侧面中的机械手取放玻璃基板所在的侧面进行开口。在该壳体1内部设置有多层用于承载玻璃基板的承载层2,每个承载层2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每一承载层放置一张玻璃基板4,该玻璃基板4位于承载层2的中间位置,并且通常由顶针(pin)固定。

然而,有时需要对整个卡闸携带玻璃基板4一同转移,在顶针固定不牢,或是玻璃基板4表面有水分等情况下,转移过程(如图1中弧线箭头所示)会使得玻璃基板4移位或者甩出,这在转移后进行后续工艺时,就有可能导致玻璃基板4破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闸,防止基板在随同卡闸转移时移位或甩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卡闸,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开口;

排布在所述壳体中的多个承载层,每个承载层围绕所述壳体内壁以承载基板;以及

多个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层位于开口处的端部,以固定所述基板。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所述承载层呈U型,每个承载层的U型两端处皆设置一个定位装置。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一转动轴和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的一长部,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长部以所述转动轴为轴旋转。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侧壁,在所述侧壁设置有齿条,每个转动轴具备齿,所述齿条与每个转动轴的齿啮合以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一开关,所述开关连接至所述齿条。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所述开关为一按钮,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壳体开口下方的底部且一端暴露出来,所述按钮的另一端通过一弹性结构连接至所述齿条,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中。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当一机械臂与所述卡闸相接触时,开关触发,使得所述齿条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长部旋转至所述承载层的端部;当所述机械臂离开后,所述开关使得所述齿条复位,进而所述长部移开所述承载层的端部。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所述长部旋转至所述承载层的端部的状态下,所述长部末端与所述承载层远离壳体的一侧对齐。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所述长部旋转至所述承载层的端部的状态下,所述长部高出所述承载层0.5cm-1cm。

相应的,对于所述的卡闸,所述定位装置内嵌于所述壳体中。

本发明提供的卡闸,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开口;排布在所述壳体中的多个承载层,每个承载层围绕所述壳体内壁以承载基板;以及多个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对应所述承载层,以固定所述基板。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由于设置了定位装置,能够对卡匣内的基板起到对位作用,在搬用过程中对基板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基板移位或甩出而导致的破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卡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卡闸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提供一种卡闸,在卡闸的开口处设置多个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对应着承载层,从而可以实现对承载层上基板的固定,防止错位或甩出。

以下列举所述卡闸的较优实施例,以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应当明确的是,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制于以下实施例,其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的改进亦在本发明的思想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图2-图7对本发明的卡闸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2-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闸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卡闸,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一开口13;具体的,所述壳体10可以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开口13为所述长方体的垂直于地面的一个面,在所述开口13两侧是两个侧壁,开口下方为底壁,当然,所述壳体10还可以有着形变,例如将所述立方体的一个或多个面进行弯曲等,一般而言,所述壳体10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卡闸的壳体一致。

排布在所述壳体10中的多个承载层11,每个承载层11围绕所述壳体10内壁以承载基板(未图示,可参考示例现有技术的图1),所述基板例如可以是玻璃基板,当然,其他类型的基板也是可以的,例如硅基板等;以及

多个定位装置12,设置在壳体10上所述承载层11位于开口13处的端部,从而所述多个定位装置12与所述承载层11相对应,以固定所述基板。具体的,所述多个定位装置12设置在壳体10上,定位装置12也可以内嵌于所述壳体10中。例如,所述定位装置12包括一转动轴121和连接在所述转动轴121上的一长部122,所述转动轴121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转动轴121可以是一螺栓固定在壳体10上,所述长部122以所述转动轴121为轴旋转,即围绕螺栓旋转。

通常,所述承载层11呈U型,那么在每个承载层11的U型两端处皆对应一个定位装置12,即如图2和图3所示。当然,所述承载层1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为“山”字型,此时定位装置12可以只设置在外侧两端,在山字的中间一端也可以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将定位装置12设置在两个(或以上)端,能够起到较佳的固定效果,避免只在一端设置而导致基板发生旋转错位的情况。

由图2可见,当定位装置12旋转至所述承载层11的端部时,该定位装置12的至少一部分超出承载层11的上表面,超出高度H可以是0.5cm-1cm,且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12与所述承载层11有着部分重叠的区域,从而实现对基板的固定,防止基板错位或是甩出(主要是防止突出所述开口13,以及由于至少存在两个定位装置12,基本上避免了基板旋转,进而基本上可以确保基板的位置不会变动)。较佳的,当定位装置旋转至所述承载层11的端部时,其超出壳体10的长度(即所述长部122的长度)L2与承载层11的宽度L1相同(即所述长部122末端与所述承载层11远离壳体10的一侧对齐),当然有着些许的偏差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能够起到定位基板的作用即可。

如图3所示,当定位装置12复位时,在所述开口13的正投影上不会出现定位装置12的投影,即其完全处于壳体10所在范围内,可详见图4所示的结构,由此不会影响基板的取出和载入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还可以使得定位装置12复位时,内嵌于壳体10中,在需要使用时,首先将定位装置12伸出壳体10,再旋转至承载层的端部即可。例如这可以通过在定位装置12上设置一小把手或是孔洞,通过镊子等将其拉出,只需定位装置12的转动轴121是可伸缩式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定位装置12的便捷操作,即使得所述多个定位装置同时完成伸出和复位,如图6和图7所述,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设置一齿条14,具体的,可以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或者侧壁内,同时使得所述转动轴121也具备齿,从而所述齿条14与每个转动轴121啮合以带动所述转动轴121转动,使得所述长部122旋转至承载层11处或是复位。具体的,如图3中包括两列定位装置12的情况,可以是每一列共用一个齿条14,由此当齿条14运动时,可以实现这一列定位装置12的同时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一开关(未图示),所述开关连接至所述齿条。具体的,所述开关为一按钮,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壳体10开口下部的底壁且一端暴露出来,例如处在卡闸的壳体10会被一机械臂相接触的地方,当机械臂要带动卡闸进行转移时,机械臂与卡闸相接触,压住该按钮,开关触发,所述按钮的另一端通过一弹性结构连接至所述齿条14,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开口13下方的底壁中,从而当开关触发后,使得所述齿条14带动所述转动轴121转动,以使所述长部122旋转至所述承载层11的端部;当所述机械臂离开后,按钮不被压住,所述开关使得所述齿条14复位,进而所述长部122移开所述承载层11的端部。由此,可以实现定位装置12的自动操作,提高了便捷程度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卡闸,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开口;排布在所述壳体中的多个承载层,每个承载层围绕所述壳体内壁以承载基板;以及多个定位装置,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承载层位于开口处的端部,固定所述基板。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由于设置了定位装置,能够对卡匣内的基板起到定位作用,在搬用过程中对基板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基板移位或甩出而导致的破碎。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