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854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瓶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瓶盖。



背景技术:

传统的瓶盖功能单一,仅仅只有密封瓶口的作用,而且密封效果较差,瓶盖口内瓶盖侧壁较薄,在受到较大外力的情况下瓶盖侧壁外壳易碎,由于瓶盖表面光滑,在人们开瓶盖的时候没有一个稳定的用力点,这就导致了开瓶盖更加的费力,如果用蛮力开瓶盖还会造成瓶口的碎裂,存在着安全隐患。

专利号为0222326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音乐语音瓶盖”,盖体具有与所盖之瓶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瓶体之盖舌具有舌腔,舌腔内具有由触发开关、音乐语音集成块,电源及扬声器串接而成的播音装置即音响盒,利用使用者旋扭瓶盖时不可避免地对上述触发开关的触及从而实现音响盒播音装置的启动谊。该专利在瓶盖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的功能,但是其放声器在瓶盖体内部,在播放音乐时,由于瓶盖体有较好的密封性,所以就会有声音信号的衰弱,导致人们听到的音乐声音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瓶盖,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方案为:一种瓶盖,该瓶盖包括瓶盖体,所述盖体为柱体结构,所述盖体顶端边缘处设置有一圈凸沿,在人们开瓶盖的时候作为用力点;所述盖体的内部设置有发声模块,发声模块可以发出音乐,所述盖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瓶口相配合连接的盖口,所述的盖口内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竖条形凸条,凸条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及防止盖口内壁与瓶口外边沿之间相对滑动,增强了密封效果。

所述的盖口内的中部设置有截面为圆形的瓶塞,所述瓶塞外沿设置有橡胶垫圈,在该瓶盖密封瓶口时,瓶塞塞入到瓶口内部,而瓶塞外沿的橡胶垫圈起到缓冲和加强瓶口密封的租用。

所述的发声模块包括触发开关、纽扣电池、扬声器,所述的盖体顶面的中部开有圆形开口,圆形开口内设置有所述的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底部设置有所述的扬声器,扬声器底部设置有纽扣电池,纽扣电池作为电源,具有体积小、电量足的优点。

所述的触发开关、纽扣电池以及扬声器串联后构成扬声器的工作电路。

所述的触发开关为按压式开关

所述的扬声器内设置有音乐集成模块,音乐集成模块主要功能是为扬声器提供播放的音乐或者语音。

所述的扬声器与触发开关之间串联有放大器。

所述的放大器为三极管,三级管的作用是驱动扬声器发声或者声音更响,起到一个电路电流放大的作用。

所述的按压式开关底部边缘处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用于对开关的自动复位。

所述的按压式开关表面开有若干通孔,通孔的作用是传递扬声器所发出来的音乐,使用户听音乐听的更清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盖体顶端边缘处设置有一圈凸沿,在人们其瓶盖的时候作为用力点,方便人们开瓶盖;

2、所述盖体的内部设置有发声模块,可以发出美妙的音乐为人们助兴,而且可以提升产品的档次;

3、所述的按压式开关表面开有若干通孔,扬声器发出的音乐经通孔发声,减少了密闭盖体对声音信号的阻隔和削弱,使人们听到更清楚的声音;

4、所述的凸条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加强盖体侧壁的强度,使其更加牢固,而且还防止了盖口内壁与瓶口外边沿之间相对滑动,增强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瓶盖正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瓶盖倒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发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沿,2.按压式开关,3.开口,4.通孔,5.盖体,6.盖口,7.凸条,8.橡胶垫圈,9.瓶塞,10.纽扣电池,11.扬声器,1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到附图4所示,一种瓶盖,该瓶盖包括瓶盖体5,所述盖体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盖体5顶端边缘处设置有一圈凸沿1,所述盖体5的内部设置有发声模块,所述的发声模块包括按压式开关2、纽扣电池10、扬声器11,所述的扬声器11内设置有音乐集成模块,所述的按压式开关2底部边缘处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的按压式开关2表面开有若干通孔4,所述的盖体5顶面的中部开有圆形开口3,圆形开口3内设置有所述的按压式开关2,按压式开关2底部设置有所述的扬声器11,扬声器11底部设置有纽扣电池10;所述的按压式开关2、纽扣电池10以及扬声器11串联后构成扬声器11的工作电路。所述的扬声器11与按压式开关2之间串联有三极管。所述盖体5的底部设置有与瓶口相配合连接的盖口6,所述的盖口6内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竖条形凸条7。所述的盖口6内的中部设置有截面为圆形的瓶塞9,所述瓶塞9外沿设置有橡胶垫圈8。

在起该瓶盖时,手抓住凸沿1向外用力,瓶盖拔出,如果需要助兴,则按下按压式开关2,此时从按压式开关2的通孔4内会放出音乐,按下后,按压式开关2会利用复位弹簧12的弹力回到按压前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