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式电梯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748阅读:1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厢式电梯升降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厢式电梯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和城市化的进展,电梯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业设备。电梯的升降主要是轿架、曳引装置、对重装置和电梯控制系统;但是,传统的电梯上的对重架是一个单独的框体,根据轿厢的负载量不同,对重架的高度也不同,大吨位的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因为对重块的质量太大,安装难度极大,且易对安装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传统的电梯轿厢智能通过电梯井底部的缓冲器进行减速,但是缓冲器在坠落后还有可能发生反弹,极容易对电梯轿厢内的乘客产生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式电梯升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厢式电梯升降结构,包括轿架、曳引装置、对重装置和电梯控制系统,轿架通过缆绳连接曳引装置,曳引装置通过缆绳连接对重装置,对重装置通过补偿链连接轿架,电梯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曳引装置,所述轿架底部安装有缓冲装置,轿架的底部上安装有减震装置,轿厢安装在减震装置上;所述对重装置由主对重和两个副对重组成,副对重位于主对重两侧,主对重和两个副对重通过安装在底部的连接板连接固定,连接板底部安装有缓冲墩。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活塞杆、弹簧、锁件、扣件和卡勾,弹簧安装在活塞杆上,锁件位于活塞杆顶部,且锁件与支架底部连接,扣件安装在活塞杆的底端,卡勾安装在扣件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轿架底部的缓冲装置避免了因电梯坠落后二次反弹给乘客造成的伤害,通过在轿厢底部上安装有减震装置减缓了电梯运行过程的超重和失重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重装置具有体积小且负重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轿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对重装置结构图。

图中标记:1-轿架,11-缓冲装置,111-活塞杆,112-弹簧,113-锁件,114-扣件,115-卡勾,12-减震装置,2-曳引装置,3-对重装置,31-主对重,31-副对重,33-连接板,34-缓冲墩,4-电梯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轿架1、曳引装置2、对重装置3和电梯控制系统4,轿架1通过缆绳连接曳引装置2,曳引装置2通过缆绳连接对重装置3,对重装置3通过补偿链连接轿架1,电梯控制系统4电性连接曳引装置2。

如图2~3所示,所述轿架1底部安装有缓冲装置11,缓冲装置11包括活塞杆111、弹簧112、锁件113、扣件114和卡勾115,弹簧112安装在活塞杆111上,锁件113位于活塞杆111顶端,且与轿架1底部连接,扣件114安装在活塞杆111的底端,卡勾115安装在扣件114的侧壁上;电梯坠落至电梯井底部时,活塞杆111与弹簧112通过自身的弹力,使电梯有一个持续减速的过程,当到电梯下降到极限位置时,扣件114上的卡勾115瞬间卡入锁件113上的卡槽内,使活塞杆111与弹簧112不再弹出,从而达到阻止电梯反弹的目的,有效的保护了电梯内乘客的安全。轿架1的底部上安装有减震装置12,轿厢安装在减震装置12上;用于减缓电梯运行过程的超重和失重感。

如图4所示,所述对重装置3由主对重31和两个副对重32组成,副对重32位于主对重31两侧,主对重31和两个副对重31通过安装在底部的连接板33连接固定,连接板33底部安装有缓冲墩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重装置3将重量分配到3个对重上,从而达到降低主对重31高度的目的,并保持对重装置3的重量不变。

本实用新型所举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举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