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移动盘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7881阅读:1414来源:国知局
手持移动盘管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管装置,具体是一种手持移动盘管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维修中广泛使用气动工具进行作业,气动工具需要通过气管连接于气源,现有的气管一般盘绕于固定式盘管器上,且固定式盘管器固定设置于墙面上或者屋顶上,一般的气管长度为12米左右,由于气管长度有限,且受固定式盘管器固定位置的限制,使在距离固定式盘管器较远的地点不便于使用气动工具,使得维修工作变得不方便,而且,也给在停车场等室外的维修工作和外出抢修服务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结合相关制造领域多年的设计及使用经验,提供一种手持移动盘管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移动盘管器,其能便捷地移动至需要的位置,且能方便地实现气管的盘绕和展开,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移动盘管器,其包括:底座,其上设有中心轴,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位于所述中心轴的上方;盘管体,其能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中心轴,所述盘管体的外周能盘绕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设有进气接头,所述气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气接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管体轴向的中心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与所述中心轴间隙配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管体包括多个转盘,多个所述转盘间隔套设于所述中心管,两两相邻的所述转盘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气管能盘绕于所述凹槽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管体上设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在其中一所述转盘上偏心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管体上设有卡扣件,所述气管的进气接头能穿设并卡设于所述卡扣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转盘自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分别为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第三转盘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气管盘绕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转盘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转盘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管的长度为25米。

本实用新型手持移动盘管器的特点及优点是:通过在底座的上端设置提手,能方便地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任意合适的位置,解决由于气管不够长或维修地点距离盘管器较远而无法使用气动工具的问题,通过使盘管体能转动的套设于底座的中心轴上,并通过盘管体的转盘上偏心设置的旋转把手,能迅速、方便地实现气管的盘绕和展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在一转盘上设置卡扣件,以将气管的进气接头穿设并固定于卡扣件,便于气管的展开使用和盘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便于携带和存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气管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底座,2提手,3中心轴,4盘管体,5第一转盘,6第二转盘,7第三转盘,8中心管,9卡扣件,10旋转把手,11气管,12进气接头,13出气接头,14水平支架,15竖直支架,16斜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移动盘管器,其包括:底座1,其上设有中心轴3,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有提手2,所述提手2位于所述中心轴3的上方;盘管体4,其能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中心轴3,所述盘管体4的外周能盘绕气管11,所述气管11的一端设有进气接头12,所述气管11的另一端设有出气接头13。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1由方管焊接而成,底座1包括两个水平支架14和一个竖直支架15,两个水平支架14相互平行且通过一方管相连,所述竖直支架15靠近所述水平支架14的一端分别通过一斜支架16与两个水平支架14相连,使该底座1能稳固地设于地面上,中心轴3和提手2分别水平地固定连接于竖直支架15的两端,且提手2与中心轴3相互平行,较佳的,中心轴3和提手2焊接于底座1,使手持移动盘管器更加轻巧结实,其中,提手2可由圆钢管制成,当然其也可以由其他形状的钢材或其他材料制成,只要便于手持提起即可,在此不作限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管11的长度为25米。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盘管体4轴向的中心设有中心管8,所述中心管8与所述中心轴3间隙配合,既能方便盘管体4绕中心轴3进行转动,也能保证中心轴3对盘管体4的固定支撑。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盘管体4包括多个转盘,多个所述转盘间隔套设于所述中心管8,两两相邻的所述转盘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气管11能盘绕于所述凹槽内,其中气管11能顺序地缠绕在各个凹槽内(即气管11先在一个凹槽内盘绕一部分,再绕至相邻的凹槽内进行盘绕),进而根据所需要展开气管11的长度,将气管11依序展开,避免较长的一根气管11全部缠绕在一个凹槽内而造成混乱、不易展开。

更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盘管体4上设有旋转把手10,所述旋转把手10在其中一所述转盘上偏心设置,当然,也可以在多个转盘上分别偏心设置旋转把手10,以便于操作者从各个角度旋转盘管体4,其中,旋转把手10可为圆柱体,其凸设于转盘的表面,使旋转把手10的中心轴线与转盘的平面相互垂直,以利于操作者通过旋转把手10转动转盘而使盘管体4旋转;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盘管体4上设有卡扣件9,所述气管11的进气接头12能穿设并卡设于所述卡扣件9,其中气管11穿出卡扣件9的长度可由操作者控制,只要便于安装即可,较佳的,卡扣件9为n形的通槽,并倒扣焊接于其中一转盘的表面,使气管11穿设于卡扣件9以实现卡设固定,当然,卡扣件9也可以为固定于其中一转盘表面的半圆形通槽,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转盘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转盘自所述中心管8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分别为第一转盘5、第二转盘6和第三转盘7,所述第一转盘5与所述第二转盘6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转盘6与所述第三转盘7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气管11盘绕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较佳的,所述第一转盘5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转盘6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转盘7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转盘5的直径,以将旋转把手10和卡扣件9均设于第三转盘7远离第二转盘6的表面,便于操作者操作旋转把手10,而不会因空间限制带来操作不便,同时,在气管11的进气接头12穿过卡扣件9并卡设固定后,使气管11自进气接头12的一端开始盘绕,并先绕第二凹槽盘绕,再绕第一凹槽盘绕,待气管11盘绕完后,其出气接头13自由地位于第一凹槽内,便于气管11的展开和盘绕,即气管11能顺序地盘绕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手持移动盘管器在使用时,首先由使用者提起提手2,将手持移动盘管器放置在气源位置,手摇旋转把手10,以将气管11的进气接头12放出合适的长度,并将气管11的进气接头12与气源相连接,然后,可将手持移动盘管器移动到需要作业的位置附近,将气动工具与气管11的出气接头13相连接,并通过摇动旋转把手10将气管11和出气接头13放出合适的长度,如此即可以开始工作,当然,也可以在气管11的进气接头12与气源连接后,不再移动手持移动盘管器,而仅通过旋转把手10放出适当长度的气管11,并将气管11的出气接头13与气动工具连接即可,即手持移动盘管器可放置在气源附近,也可放置在待维修车辆附近,还可放置在气源与待维修车辆的中间位置,而不受场地因素限制,可以仅展开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的气管11,也可同时展开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气管11,只要方便操作即可,在此不作限制;工作完成后,拆卸气动工具与出气接头13的连接,并拆卸气源与进气接头12的连接,通过手摇旋转把手10将放出的气管11盘绕收回到盘管体4的凹槽内,将手持移动盘管器妥善保存即可。

本实用新型手持移动盘管器的特点及优点是:通过在底座1的上端设置提手2,能方便地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任意合适的位置,解决由于气管不够长或维修地点距离盘管器较远而无法使用气动工具的问题,通过使盘管体4能转动的套设于底座1的中心轴3上,并通过盘管体4的转盘上偏心设置的旋转把手10,能迅速、方便地实现气管11的盘绕和展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在一转盘上设置卡扣件9,以将气管11的进气接头12穿设并固定于卡扣件9,便于气管11的展开使用和盘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便于携带和存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构思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