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菜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839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酱菜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酱菜盛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酱菜篓。



背景技术:

酱菜作为调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在超市当中也有售卖,但是现在酱菜的包装就是袋装封装,过于简单;或传统的棉槐条编织,已不能适应大规模生产售卖。

所以现急需一种用于盛放包装好的酱菜小袋的篓,使包装更贴近人们传统酱菜的形象,又能适应现代工业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酱菜篓,解决现有酱菜包装过于简单及传统酱菜包装不能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酱菜篓,包括底篓、上篓和外壁;所述底篓包括底部和侧壁;所述侧壁顶端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底部的面积;所述上篓包括上环架、下环架和多个中间支撑条,所述上环架的环形面积小于所述下环架的环形面积;多个所述支撑条间隔布置,上端与所述上环架连接,下端与所述下环架连接;所述侧壁的顶端外边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下环架的内边缘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外壁黏贴在所述上篓的内外两侧和所述底篓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外壁通过浆糊黏贴在所述上篓的内外两侧和所述底篓的内侧。

再进一步的,所述外壁的材质为纸

再进一步的,所述上环架为圆形。

再进一步的,所述下环架为类长方形。

再进一步的,所述底篓为一体成型的编织筐形结构,具有间隔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磨具注塑成型底篓和上篓,上篓上的环形凸起卡入底篓上的环形凹槽,完成连接,制作、使用方便,结构稳固;上篓的内外两侧和底篓的内侧贴有外壁,对内部进行封闭,即防潮、防止内部酱菜外露,又可以防止外部直接看到内部骨架,增强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篓与上篓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篓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篓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篓;101、底部;102、侧壁;103、环形凹槽;2、上篓;201、上环架;202、下环架;203、支撑条;204、环形凸起;3、外壁;4、间隔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酱菜篓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底篓1、上篓2和外壁3。所述底篓1包括底部101和侧壁102,底部为平面,侧壁连接在底部上,呈广口向上延伸,使所述侧壁102顶端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底部101的面积,本实施例的底部与侧壁顶端开口形状均为类长方形,即长方形的四个角具有倒圆角,且中间具有腰鼓。所述底篓1的底部和侧壁为一体成型的编织筐形结构,具有间隔缝4(参考图3),成型材料为塑料。所述上篓2包括上环架201、下环架202和多个中间支撑条203,所述上环架201的环形面积小于所述下环架202的环形面积,所述上环架201为圆形,所述下环架202为类长方形,下环架的形状与侧壁顶端的形状相匹配(参考图2)。多个所述支撑条203间隔布置,上端与所述上环架201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环架202固定连接,更为具体地,上环架201、下环架202和多个中间支撑条203为一体成型结构,成型材料为塑料。

如图2、3所示,所述侧壁102的顶端外边缘具有环形凹槽103,所述下环架202的内边缘具有环形凸起204,所述环形凸起204卡入所述环形凹槽103内,使上篓能够卡设在底篓上。

如图4所示,所述外壁3为纸质材质,通过浆糊黏贴在所述上篓2的内外两侧和所述底篓1的内侧,外壁裸漏在外面的一面上均匀涂满猪血,进一步起到篓内防潮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