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RFID标签的酒瓶防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7281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带RFID标签的酒瓶防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商品防盗装置,尤其涉及带RFID标签的酒瓶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酒是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放在超市等营业场所的开放货架上待售的酒类商品,存在着被非法开启偷喝以及非法带出营业场所的风险,商家为降低这方面带来的损失,采取了监控、在瓶子上加装瓶盖保护装置或者吊挂电子物品标记物等措施,既可以防止非法带出,也可以防止非法开启,但无法追溯酒的信息,也无法自动盘点营业场所内不同类型的酒的数量,因此无法了解库存,以便及时应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RFID标签的酒瓶防盗装置,能设置RFID标签且能避免酒瓶对RFID标签的干扰。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带RFID标签的酒瓶防盗装置,包括瓶口保护罩、与瓶口连接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酒瓶防盗装置设置有固定壳,固定壳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具有设置RFID标签的腔室,在所述腔室的内侧部位设置有金属屏蔽结构,所述RFID标签的天线和瓶口保护罩中轴线垂直为正交垂直的方位关系。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所述RFID标签的天线包括螺旋形左天线臂和螺旋形右天线臂。

所述瓶口保护罩可转动地与固定壳连接,所述固定壳呈环状。

所述瓶口保护罩可转动地与固定壳卡接,并被固定壳在轴向上限位。

所述与瓶口连接的机构包括两根交叉形成卡瓶圈的捆绳,所述捆绳的一端和瓶口保护罩连接另一端和固定壳连接,所述固定壳中设置有锁住瓶口保护罩的结构,使瓶口保护罩不能转动。

所述锁住瓶口保护罩的结构处在固定壳中相对于所述腔室的另一端。

所述锁住瓶口保护罩的结构包括能被磁铁吸引而后退滑动的端部带齿的柱以及支撑所述柱的弹簧,所述瓶口保护罩设置有与所述齿啮合的齿。

所述金属屏蔽结构为铝箔层。

所述酒瓶防盗装置,还包括与固定壳连接的处在酒瓶防盗装置瓶口插入口处的护套。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通过设置在商场出口的RFID读取设备对附着本实用新型防盗装置的商品的读写来解决防盗报警问题,同时通过RFID读取设备对附着本标签的商品进行盘点减少因产品被乱放或者补货不及时带来的困扰,并且,顾客携带附着本标签的商品来到收银台时,收银员不需要一一对商品进行扫描结账,顾客可以自助结账。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超高频RFID标签与酒瓶为正交垂直的方位关系,进行了空间优化,既不影响整体美观,有效减小了商品比如金属瓶盖对于RFID标签的影响,提升了RFID标签有效辐射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标签的读取率,提高防盗准确性,增加了方案的可行性和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隐去固定壳底盖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在打开固定壳底盖后的示意图,显示了处于锁住瓶口保护罩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RFID标签的酒瓶防盗装置,包括瓶口保护罩1、与瓶口连接的机构,所述酒瓶防盗装置设置有固定壳2,固定壳设置有凸出部21,所述凸出部内具有设置RFID标签3的腔室210,在所述腔室210的内侧部位设置有金属屏蔽结构4,所述RFID标签的天线和瓶口保护罩中轴线垂直为正交垂直的方位关系。

瓶口保护罩能套住酒瓶的瓶盖及瓶颈,可以防止被非法开启。

所述金属屏蔽结构4可采用铝箔层。

所述RFID标签的天线包括螺旋形左天线臂31和螺旋形右天线臂32。

所述固定壳2呈环状,所述瓶口保护罩1可转动地与固定壳连接,所述固定壳2具有顶面和中孔而瓶口保护罩1的底部具有环形台阶,而将所述瓶口保护罩可转动地卡接,固定壳2在合上底盖20后,在轴向上对瓶口保护罩1进行限位。

所述与瓶口连接的机构包括两根交叉形成卡瓶圈的捆绳5,所述捆绳5的一端和瓶口保护罩1连接另一端和固定壳2连接,所述固定壳中设置有锁住瓶口保护罩的结构,使瓶口保护罩不能转动。

所述锁住瓶口保护罩的结构处在固定壳中相对于所述腔室210的另一端。

所述锁住瓶口保护罩的结构包括能被磁铁吸引而后退滑动的端部带齿610的柱61以及支撑所述柱61的弹簧62,所述瓶口保护罩1设置有与所述齿610啮合的齿11,齿11和齿610的其中之一可以是棘齿。

护套22连接在底盖20上,可以防止剪刀伸入到酒瓶防盗装置瓶口插入口,剪断瓶口保护罩口部外的捆绳5。

在固定壳2中还可设置EAS防盗系统的频率元件。

转动瓶口保护罩,两根捆绳形成的圈紧紧卡住酒瓶的瓶颈,防止酒瓶扣从酒瓶上取下,锁住瓶口保护罩的结构处于自动上锁状态。开锁时,磁性开锁器的磁力吸引柱的齿61后退,与瓶口保护罩1的齿11脱开,从而开锁,瓶口保护罩就可以带着捆绳5向松开的方向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