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负载分离器的推拉机构的传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781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以下描述涉及一种包括负载分离装置的用于传送负载的传送机。



背景技术:

包括多个辊的传送机通常用于运输负载。这些辊确定了这样的轨道,在该轨道上诸如货盘的负载朝向传送机的卸载端传送,在卸载端该负载由例如叉车操作员卸载。

为了使叉车操作员能够容易提取端部负载(即到达卸载端的第一负载),具体地通过阻止其他负载的堆积对端部负载施加压力,在卸载端附近通常使用负载分离装置。负载分离装置配置成至少隔离相对于在上游等待的其他负载的位于传送机下游的端部负载。

这些分离装置包括踏板和止挡件,所述踏板和止挡件通过杆或带状的连结杆作为连接件相互连接。踏板容纳在传送机的端部,并被设计成由端部负载致动。止挡件用于保持上游负载,以便将其与位于下游端部的负载分开。当踏板由端部的下游负载致动时,该止挡件通过踏板进入主动分离位置,而当所述下游负载被移除时该止挡件为去致动状态。该移除允许随后的负载在卸载端就位,然后转而致动踏板以及保留的止挡件以用于其他负载。

de312938a1描述了一种分离装置,其包括铰接在曲柄连杆的腿部上并通过联动装置连接到踏板的止动螺栓。踏板连接到两个弹簧,其中当向踏板施加向下的压力时,为了通过向上推动止动螺栓来触发止动螺栓,一个弹簧被一直推到曲柄连杆。一旦施加于踏板的压力停止,另一个弹簧自动释放止动螺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传送机的可替代的且改进的分离装置。独立权利要求限定的装置达到了该目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沿着传送方向传送负载的传送机包括在传送方向布置的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中并且在传送方向可旋转地布置的多个辊。为了提供分离功能,传送机还包括在怠速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可移动的触发踏板、在缩回位置和突出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分离止挡件、以及触发踏板和分离止挡件之间的联接件,所述联接件用于将施加到触发踏板的运动传送到分离止挡件。

多个辊的顶部可被看作形成传送表面。换句话说,辊的圆筒罩的顶侧可以虚拟地接合以形成与由框架限定的表面平行的传送表面。怠速位置是当分离止挡件未被致动时,即当分离止挡件处于传送表面下方的缩回位置时,触发踏板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触发踏板已经准备好由到来的负载或施加到其上的任何力来致动或接合。离开怠速位置的运动可能由负载沿传送机运动并通过其重量移动触发踏板引起。在触发踏板已经移动到接合位置之后,触发踏板保持在所述位置。

分离止挡件的缩回位置是分离止挡件位于传送表面下方的位置。因此,当处于缩回位置时,分离止挡件不与负载相互作用,因为负载被传送到传送表面上方。当将运动施加于触发踏板时,例如,当压力或力通过来自横向方向的负载施加在触发踏板上时,联接件将分离止挡件从缩回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当处于突出位置时,分离止挡件突出于传送表面之上,即超出辊。因此,分离止挡件可以作为已经接合触发踏板的端部负载之后的负载的阻挡件。

传送机的框架具有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多个辊之后的端部部分。框架的端部部分位于传送机的卸载区域内,负载从卸载区域中卸载。触发踏板布置在端部部分内。

示例性地,端部部分可以包括在多个辊之后的梁的端部以及与作为框架的一部分与两个横梁正交放置的块状件。块状件可以具有与两个横梁之间的距离相等的长度。端部部分的块状件可以包括内壁、顶板和外壁,所述壁与辊平行并且横向于横梁。该块状件还可以包括与顶板相对的底板。该块状件最好由例如金属的轮廓组成。

外壁可以比内壁更远离辊,并且可以从横梁的底部(或下方)延伸到辊和横梁上方的高度。外壁可以直接和/或经由其他侧壁和/或底板连接到框架。外壁可以在其上端连接到顶板。与外壁相对,内壁可以连接到顶板。在第一示例中,内壁可以向下延伸而不到达传送表面;换句话说,可以在内壁的下端和传送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在第二个示例中,内壁可以向下延伸直到到达横梁。可选地,在内壁与横梁接触的点处,内壁可以弯曲例如90°以平行于横梁延伸。换句话说,内壁可以具有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横梁的第一部分和基本平行于横梁的连续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可以示例性地固定,例如,通过螺钉固定到一个或两个横梁上。端部部分的块状件(轮廓)的内部可以至少部分地是中空的以至少部分地容纳触发踏板。

触发踏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元件。具体地,在第一示例中,触发踏板可以包括一个一体成形元件,其配置成由到来的负载接合以在接合位置移动以及由释放机构接合以移回怠速位置。换句话说,相同的一体成形元件可以与负载和释放机构直接相互作用。

在第二示例中,触发踏板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元件,其中第一元件配置成由到来的负载接合,第二元件配置成由释放机构接合。换句话说,负载可以将压力施加到触发踏板的第一元件上,而释放机构可以直接作用到触发踏板的第二元件上。在任何情况下,这两个元件都是连接的,从而在两个元件中的一个元件上执行的任何动作都可以被传送到另一个上。示例性地,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可移动地连接到(例如通过接头)另外两个元件的第三元件。第二元件(或释放元件)可以完全容纳在端部部分的轮廓内,而第一元件(或接合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轮廓的外部。

在第一示例中,处于怠速位置的单元件触发踏板可以在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间隙至少部分地突出,从而可由到来的负载接合。负载在到达时可通过间隙推动触发踏板进一步进入端部部分,即进入端部部分的块状件的中空空间中,随后触发联接件将运动传输到分离止挡件。在一个示例中,当受到压力或力时,触发踏板可以围绕轴枢转或旋转。

在第二示例中,处于怠速位置的双元件触发踏板可以具有接合元件,该接合元件至少部分地突出于传送表面之上,从而可以由到来的负载接合。负载在到达时可以朝向端部轮廓的块状件推动接合元件进一步远离多个辊,这可以阻挡负载。接合元件的运动通过联接件传递到分离止挡件。在一个示例中,当受到压力或力时,接合元件可以围绕轴枢转或旋转。

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触发踏板相比,根据本发明的传送机的触发踏板被集成到框架的端部部分。这导致辊一直延伸到传送机的端部,而没有任何间隙。当传送机例如位于夹层或拾取塔上时,没有间隙使得操作者的卸载操作更安全。

此外,这种触发踏板构成传送机的一部分,从而允许更紧凑的装置。此外,这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装配优势,便于现场安装。

另外,在没有间隙的情况下,步入传送机进行维护工作更安全。

联接件包括肘接或肘节机构,并且配置成将分离止挡件拉动到突出位置以及将分离止挡件推回到缩回位置。

示例性地,分离止挡件的运动可以通过肘接机构来转向,分离止挡件可以连接到肘接机构。肘接机构可以包括通过接头连接的第一棒条和第二棒条。棒条可以在接头的公共轴线上相对于彼此旋转,其中棒条之间的角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为了确保自锁而限制在最多略高于180°(例如181°),但不能太高,以便不需要太大的力来解锁。

对于远大于180°的角,肘接结构需要相对较大的力来解锁。例如,棒条可以通过铰链连接。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棒条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延伸超过在第二棒条的臂,并且第二棒条可以包括位于其上的止挡件。当棒条处于大约180°的角时,第二杆棒条的止挡件可用作第一棒条的臂的阻挡件并阻止其移动。

当棒条处于约180°的角(例如181°)时,肘接机构的整体延伸是最大的。肘接机构可以被安装在框架内,使得当棒条处于约180°的角时,棒条与横梁和传送平面正交。因此,分离止挡件可以与上部位置的棒条连接,并且分离止挡件的突出位置可以对应于在肘接机构中处于约180°的棒条的位置。相反,当分离止挡件处于缩回位置时,棒条可以处于低于约180°的角。

该联接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杆。触发踏板可以通过杆连接到肘接机构,更确切地说,连接到两个棒条之间的接头。当触发踏板由负载推向框架的端部部分时,杆被拉向触发踏板并将该拉力传递给肘接机构,使杆处于约180°,从而使分离止挡件处于突出位置。当触发踏板回到其怠速位置时,杆被推向肘接机构,使棒条从约180°的位置旋转离开,并使分离止挡件处于缩回位置。

有利地,肘接机构以直接“推-拉”模式使用,而不使用任何附加的大量相同来使杆运动反转,并且不需要弹簧或杠杆来释放分离止挡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分离装置能够提供具有更简单的结构的分离功能,其需要更少的部件。另外,没有连接元件伸出框架的侧面轮廓,从而便于现场安装。

此外,当触发踏板与到来的负载接合时,杆被拉动而不是被推动的事实使得该机构更加坚固。

此外,当从突出位置切换到缩回位置时,分离止挡件不沿着与传送平面正交的轨迹,反之亦然,而是沿着弧线。这降低了分离止挡件和承载其的负载之间的摩擦力,改善了分离止挡件的释放机构。

传送机包括布置在端部部分的手动释放机构。为了使触发踏板回到其怠速位置并因此释放分离止挡件,可以在框架的端部部分中设置释放机构。优选地,释放机构可以包括位于端部部分的外壁中的孔。操作者可以通过该孔将触发踏板推回到怠速位置,例如,用其脚。当触发踏板被推回到怠速位置时,如上所述,杆将止挡分离件推动到缩回位置。具体地,单元件触发踏板在被推动时立即恢复到其至少部分地从间隙突出的怠速位置。对于双元件触发踏板,释放元件由操作者推动,并且该移动通过连接被传递到接合元件,从而将接合元件从端部部分的块状件推离回到怠速位置。

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他解决方案相比,不需要专用的解锁机构,其中传统的解锁机构悬挂在操作员区域中和/或突出传送机的框架之外。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分离装置更紧凑并且更易于运输、组装和操作。由于没有悬挂机构的组装的传送机更容易堆叠和压缩,并且损坏敏感机构的风险最小,所以装运更容易。此外,没有任何悬挂的机构不会被叉车损坏。

此外,一旦移除向触发踏板施加压力的负载,分离止挡件不会自动地释放。通过上述释放机构实现手动释放分离止挡件使操作者能够灵活地控制操作过程。

带有双元件触发踏板的示例具体地与单元件触发踏板相比具有减小的竖直尺寸的优点。实际上,端部部分的块状件不必延伸至横梁的高度之外。原因在于,双元件触发踏板的接合元件没有被封闭在块状件内,使得块状件不需要空间来移动需要拉动联接件的接合元件。

在单元件触发踏板中,块状件的上部必须高于触发踏板的上部,以允许触发踏板被推入块状件内。而触发踏板的上部必须高于传送表面以便与进入的负载接合。相反,在双元件触发踏板中,为了使机构工作,外壁不必延伸到横梁或传送表面的高度以上。但是,该块状件也具有阻挡负载的功能,使得负载不会从传送机上脱落。因此,块状件的上部可以在传送表面上方延伸。块状件高于传送表面的高度在任何情况下相对于单元件触发踏板减小,并且可以在大约2cm至大约4cm的范围内。该小的高度有利于叉车的拾取操作。

此外,当由负载接合时触发踏板的移动必须使得足够的拉力施加在联接件上以触发分离止挡件。在单元件触发踏板中,如果运动是例如枢转运动,触发踏板可能需要具有使其在横梁下方延伸的高度。相反,在双元件触发踏板中,由于只有释放元件完全容纳在其中,因此块状件不需要延伸到横梁下方。换句话说,框架的端部不会在与传送方向正交的向下方向上延伸到横梁之外。因此,轮廓可以使外壁仅向下延伸至横梁的底部,并且底板直接固定至横梁的下表面。由于没有任何部件在端部部分下方延伸,因此可以将传送机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换句话说,横梁的下侧可以定位成与地面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示例性传送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2示出了运行中的示例性传送机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示例性传送机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不同示例的传送机的触发踏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给出示例的详细描述。应该理解,可以对这些示例进行各种修改。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将一个示例的元素组合于并用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以形成新的示例。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传送机100的侧视图(视图a)和俯视图(视图b)。传送机100的框架10包括在负载或商品可以沿其运输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梁11。它们形成传送机100的侧边界并且包括固定位置。多个辊或圆筒20基本上垂直于梁11布置,以承载和运输商品或负载(商品或负载在图中未示出)。辊20围绕其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以传送负载。框架10还包括位于多个辊20之后的端部部分12,该端部部分12可以终止于与梁11正交且布置在梁11之间的块状部中。该块状部可以是这样的轮廓,从横截面上看其可以具有外壁13、顶板14和内壁15。可以看出,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内壁15的自由端位于传送表面的上方,以便为触发踏板30的上部形成间隙或开放空间,从而允许所述上部移动到由前述壁形成的中空的内部空间中。

图1还示出了分离装置的部件,其包括触发踏板30、分离止挡件40和联接件50的一部分(在图2中示出),即联接触发踏板30和分离止挡件40的两个杆51。代替两个杆,联接件50可以使用棒或硬线。

图2示出了当负载200沿着箭头c的方向被传送时传送机100的侧视图。视图b在时间上紧随视图a之后。

分离止挡件40包括基本平行于辊20布置且在框架10的横梁11之间延伸的轮廓。触发踏板30包括基本上平行于辊20且垂直于梁11的块状部,具体地为轮廓。触发踏板30布置在端部部分12内。具体地,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接合位置中,触发踏板30的上部容纳在端部部分12的轮廓的中空部分内。在怠速位置,触发踏板30的上部至少部分地突出在端部部分12的中空部分的外部,使得即将到来的负载能够容易地启动触发踏板30。

图2示出了联接件50包括杆51中的一个和相应的肘接机构52。随后,两个杆51需要两个优选地相同的肘接机构。分离止挡件40是肘接机构52的一部分。杆51将肘接机构52连接到触发踏板30。

肘接机构52包括第一棒条53、第二棒条54和分离止挡件40。第一棒条53在接头55处铰接地附接到横梁11上并且经由接头57铰接地附接到第二棒条54上。第二棒条54附接到分离止挡件40,分离止挡件40在接头56处铰接地附接到横梁11上。两个棒条53和54可围绕接头57在共同轴线上相对于彼此旋转。

两个棒条53和54之间的角度可以从锐角(<180°)增加到大致平角(大约180°)。当棒条之间的角度为大约180°时,棒条处于牵引位置,在牵引位置中,棒条基本对齐,并且在垂直于梁11的方向上达到最大延伸。

杆51中的每个的一端连接到相应的肘接机构52,具体地在接头57处。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杆51的另一端附接到触发踏板30的上部。为了避免当触发踏板30从怠速位置移动或枢转到接合位置时触发踏板30和杆51之间的张力,杆51的自由端和触发踏板30的连接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一个自由度。例如,杆51的自由端可以布置在长孔或细长孔中。由于杆51与肘接机构52和触发踏板30的附接位于杆主要部分的上方,所以杆51的主要部分基本上平行于梁11,优选地在辊20下方,而其自由端向上延伸。

图2的视图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怠速位置的触发踏板30,其中触发踏板30朝向辊20从端部部分12部分地突出并且准备好由负载接合。同时,由于肘接机构52没有牵引,因此分离止挡件40处于传送表面下方的缩回位置。

图2的视图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负载200到达传送机的端部部分12并且以其重量压在触发踏板30上。由负载200施加的压力使得触发踏板30朝端部部分12的轮廓的内部在传送方向上倾斜,即更远离辊20和分离止挡件40。当辊20由于负载200向下弯曲时,触发踏板30受到端部部分12的保护且不能由负载200超载。触发踏板30的功能独立于负载200的重量。由杆51和肘接机构52形成的联接件50能够将施加到触发踏板30的运动传递到分离止挡件40。如上所述,杆51的一端连接到触发踏板30的上部,即,与到来的负载接触的部分。在另一端杆51连接至肘接机构52的两个棒条53和54之间的接头57,从而杆51的移动可以触发棒条53和54围绕接头57旋转。

在这样的设置中,当触发踏板30由负载200推动时,杆51由触发踏板30沿着传送方向拉动,杆51进而在肘接机构52上施加拉力。拉力使肘接机构52处于牵引状态,使分离止挡件40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传送面上方的突出位置。一旦处于突出位置,分离止挡件40呈现与传送表面大致正交的阻挡件,并且可进一步防止到来的负载通过分离止挡件40的位置并堆积到端部负载200上。

上述的分离装置由传送机100的框架10的端部部分12处的负载200的到达触发。一旦负载200被移除,由于在装置中没有设置弹簧,触发踏板30就不能从其接合位置恢复到怠速位置,而是保持在接合位置。因此,分离止挡件40保持在突出位置并需要手动释放。

图3示出了传送机100的立体图,在该传送机中可以看到孔60形式的释放机构。孔60设置在端部部分12的外壁13中。通过孔60,触发踏板30可以沿着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回怠速位置。例如,操作者可以使用其脚来移动触发踏板30。优选地,孔60位于端部中央(即,在与辊20平行的方向上与端部部分12的侧部大致等距)以便更好地防止叉车意外触发踏板30。

通过孔60施加到触发踏板30的力通过联接件50传递到分离止挡件40。具体地,杆51推动肘接机构52的接头57并且使棒条53和54旋转到在它们之间形成锐角的配置。由此肘接机构52减小其在垂直于梁11的方向上的延伸,然后分离止挡件40从突出位置下降到缩回位置。因此,分离止挡件40被释放,并且新的负载能够被传送到传送机100的端部部分12。

图4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传送机的触发踏板30的侧视图。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触发踏板30的联接件50和分离止挡件40的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相同。具体地,当触发踏板30由负载200推动时,杆51由触发踏板30沿着传送方向拉动,并且杆51进而在肘接机构52上施加拉力。通过释放机构,触发踏板30也可以沿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回到怠速位置。

然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踏板30不包括如图1(视图a)和图2(视图a和视图b)所示的一体形成的元件。图4的触发踏板30包括彼此连接的两个不同的元件,被配置成由到来的负载接合的第一元件或接合元件32以及被配置成经由释放机构推动的第二元件或释放元件34。接合元件32和释放元件34通过诸如连接元件36的连接机构连接。这些元件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块状部,特别是轮廓。

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端部部分12的轮廓具有外壁13、顶板14和内壁15。图4还示出了底板16。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壁15在传送表面下方延伸直到遇到横梁11。在一个示例中,内壁15弯曲成大约90°,平行于横梁11延伸。换句话说,内壁15可以至少具有基本垂直于横梁11的第一部分和基本平行于横梁11的连续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可以示例性地固定,例如,通过螺钉固定到一个或两个横梁11上。

触发踏板30布置在端部部分12内。具体地,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释放元件34可以完全容纳在轮廓内,即,释放元件34的每一侧至少部分地面向壁13、15的内侧和所述轮廓的面板14、16。在接合位置,释放元件34可以基本平行于辊20并且垂直于传送方向。接合元件32也在端部部分12内,即在辊20之后,但是至少部分地位于轮廓之外。特别地,接合元件32没有侧部面向内壁15的内侧。

触发踏板30具有两个接头70和72,在接头70和72处铰接地连接到传送机100的框架10。触发踏板30的元件可以围绕接头70和72旋转或枢转,接头70和72构成触发踏板30相对于框架10的固定点。特别地,接合元件32可以围绕位于接合元件32的下部中的接头72枢转,并且释放元件34可以围绕位于接合元件34的上部中的接头70枢转。例如,固定点70可以位于端部部分12的轮廓的外壁13和内壁15之间。接合元件32经由接头76铰接地连接到连接元件36,该接头76位于接合元件32和连接元件36的上部。释放元件34经由接头74铰接地连接到连接元件36,该接头74位于释放元件34和连接元件36的下部。

联接件50的杆51附接到接合元件32的附接点78,其中附接点78可以位于接头72和76之间的接合元件的中间周围。

在怠速位置,接合元件32的上部至少部分地突出于传送表面之上,使得到来的负载可以容易地致动触发踏板30。在接合位置,如图4所示,接合元件30的上部在传送表面的下方,从而负载可以到达传送机的端部,在该端部处由内壁15阻挡。例如,在接合位置,接合元件32和连接元件36可以相对于彼此成大约90°角,并且连接元件36可以相对于释放元件34成大约45°角。

当负载到达传送机的端部部分12时,负载以其重量压在触发踏板30的接合元件32上。由负载施加的压力使得接合元件32围绕接头72以逆时针方式枢转,同时使得接合元件的上部在传送方向上移动,即更远离辊20和分离止挡件40,并且向下移动,即远离传送表面。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传送方向上的运动拉动连接件50的杆51。

在怠速位置中,接合元件32和连接元件36之间的角度可小于其在接合位置的角度,例如,小于90°。此外,在怠速位置,释放元件34从大致垂直于传送方向的位置移开。实际上,释放元件34的上部固定在点70处,并且由于突出于传送表面之上的连接元件36和接合元件32,其下部更靠近辊20。

在负载的压力下,连接到接合元件32的连接元件36的上部也在传送方向上向下移动。向下移动加宽了接合元件32和连接元件36之间的角度。释放元件34通过连接元件36也受到负载压力的影响,并且在传送方向上移动以到达基本垂直于传送方向的位置。

从图4所示的接合位置,触发踏板30通过释放机构回到怠速位置。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在端部部分12的外壁13上设置有孔60。通过该孔60,可以沿着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释放元件34。释放元件34围绕接头70枢转,使得释放元件34的下部沿着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上移动。当处于怠速位置时,释放元件34保持在该配置中。

由于连接元件36在接头74处连接至释放元件34,所以连接元件36也沿着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接头76将该运动传递到接合元件32。当沿着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接合元件32承载杆51的端部,从而推动联接件50的杆5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