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梭车顶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71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梭车顶升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梭车顶升机构。



背景技术:

穿梭车是现代仓储物流技术中常见的一种设备,主要是以往复或者回环的方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的设备。穿梭车一般会配备有智能控制和感应系统,具有自动减速的功能并且能够自动记忆原点位置。

将传统货架加上高精度导轨,可以让穿梭车在上面平稳运行,导轨同时承担货物运输和货物储存功能,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了仓储空间的利用率。

穿梭车在轨道上运输货物时,有时需要调整货物与轨道之间的垂直距离,继而方便货物的运输。现有的做法是在大功率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铁块,利用铁块抬升上方的铁板,再由铁板将货物顶起。但大功率电机笨重,操作灵活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穿梭车顶升机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梭车顶升机构,设置于车体上,所述穿梭车顶升机构包括设置有前行走轮且位于所述车体的前端的主动轴、设置有后行走轮且位于所述车体的后端的从动轴,和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中部并驱使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升降的顶升驱动轴;

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与所述车体活动连接,所述顶升驱动轴与所车体转动连接;

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和所述顶升驱动轴均平行设置;

所述穿梭车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杠杆件,和与所述第一杠杆件的结构相同的第二杠杆件;

所述顶升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轴位于所述第一杠杆件的两端,所述顶升驱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位于所述第二杠杆件的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杠杆件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杠杆件的中部均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

所述顶升驱动轴上设置有驱使所述第一杠杆件和所述第二杠杆件做杠杆运动且与两者转动连接的顶升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轴与所述顶升驱动轴之间的轴间距,等于所述从动轴与所述顶升驱动轴之间的轴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件为凸轮;

所述第一杠杆件和所述第二杠杆件均与所述凸轮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杠杆件和所述第二杠杆件上均设置与所述凸轮始终接触的滑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凸轮的正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杠杆件包括第一转动臂和与所述第一转动臂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臂;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臂与所述顶升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臂与所述主动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杠杆件上设有贯穿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的支撑轴;

所述支撑轴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顶升件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的第一支撑圆孔;

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的第二支撑圆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第二通孔呈圆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圆孔和所述第二支撑圆孔的横截面的半径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圆孔、所述第二支撑圆孔和所述支撑轴的轴心线共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一种穿梭车顶升机构,通过顶升驱动轴上的顶升件驱使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做杠杆运动,继而带动主动轴和从动轴做升降运动,从而使的车体及车体上方的货物与轨道之间的垂直距离发生变化,完成货物的顶升工作。

该穿梭车顶升机构结构紧凑合理,可以极大的节省穿梭车内部的空间。同时,穿梭车顶升机构简单灵活,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顶升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安装有穿梭车顶升机构的车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一转动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二转动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顶升件作用下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之间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顶升件作用下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之间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车体;101-主动轴;102-从动轴;103-顶升驱动轴;104-前行走轮;105-后行走轮;106-顶升件;107-滑块;108-第一转动臂;109-第二转动臂;110-支撑轴;111-第一通孔;112-第一支撑圆孔;113-第二通孔;114-第二支撑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本发明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发明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在下文中,可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是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需要理解的是,文中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1

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穿梭车顶升机构,该穿梭车顶升机构设置于车体100上。具体的,穿梭车顶升机构包括主动轴101、从动轴102和顶升驱动轴103。

其中,主动轴101上设置有前行走轮104,并位于车体100的前端;从动轴102上设置有后行走轮105,并位于车体100的后端;顶升驱动轴103位于车体100的中部。通过顶升驱动轴103驱使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做升降运动。具体的,可以使用电机驱动顶升驱动轴10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均与车体100活动连接,顶升驱动轴103与体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行走轮104和后行走轮105均有2个。同时,前行走轮104的轮间距等于后行走轮105的轮间距,且所有前行走轮104和后行走轮10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行走轮104和后行走轮105均轨道滚动接触用于支撑车体100,并使穿梭车完成行进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本文中的前端和后端代表的是相对位置,其中,中部表示为前端和后端之间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101、从动轴102和顶升驱动轴103三者平行设置。同时,主动轴101与顶升驱动轴103之间的轴间距,等于从动轴102与顶升驱动轴103之间的轴间距。

为实现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的升降运动,可以通过利用杠杆原理,由顶升驱动轴103驱使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升降。

具体的,穿梭车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杠杆件,和与第一杠杆件的结构相同的第二杠杆件。其中,顶升驱动轴103与主动轴101位于第一杠杆件的两端,顶升驱动轴103与从动轴102位于第二杠杆件的两端。为使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做杠杆运动,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的中部均应设置有一固定点,该固定点与车体100转动连接。当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的一端抬升或下降时,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相对的另一端会随之下降或抬升。

通过上述的原理和结构,实现了利用顶升驱动轴103完成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的升降工作。因为前行走轮104和后行走轮105对应设置于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上,同时,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均与车体100活动连接,顶升驱动轴103与体转动连接,所以当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发生升降时,由动前行走轮104和后行走轮105支撑的车体100与轨道之间垂直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继而使得车体100上的货物实现升降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主动轴101上设置有主动链轮,从动轴102上设置有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链条驱动从动链轮转动。但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升降之后,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之间的轴间距会发生改变,为保证链条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保持啮合的状态,在链条上可以设置有张紧链轮,通过张紧链轮调整链条的松紧状态,使得主动链轮可以将动力传递给从动链轮。

为驱使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做杠杆运动,顶升驱动轴103上设置有顶升件106,同时,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均与顶升件106转动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顶升件106可以选择为凸轮。凸轮转动时,与凸轮转动连接的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在凸轮的作用下发生摆动,继而实现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的杠杆运动。

为减小第一杠杆件与第二杠杆件与凸轮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上设置有与凸轮始终接触的滑块107。具体的,该滑块107位于凸轮的正上方。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杠杆件包括第一转动臂108和与第一转动臂108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臂109,具体的,第一转动臂108和第二转动臂109上可以设置对应的销轴孔,通过销轴与销轴孔的配合将两者进行固定。其中,第一转动臂108与顶升件106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臂109与主动轴101转动连接。第一杠杆件还上设有贯穿且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臂108和第二转动臂109的支撑轴110。支撑轴110与车体100转动连接,该支撑轴110可以理解为第一杠杆件上的固定点,第一杠杆件可以关于支撑轴110发生转动。

具体的,第一转动臂108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顶升件106的第一通孔111,其中,滑块107设置于第一通孔111内。第一转动臂108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支撑轴110的第一支撑圆孔112。第二转动臂109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主动轴101的第二通孔113,第二转动臂109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支撑轴110的第二支撑圆孔114。

其中,顶升件106位于第一通孔111内,在本实施例中顶升件106为凸轮,凸轮应可以在第一通孔111内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3呈圆形。第二通孔113内可以设置有轴承,通过轴承与主动轴101转动连接。

另外,第一支撑圆孔112和第二支撑圆孔114的横截面的半径相等。第一支撑圆孔112、第二支撑圆孔114和支撑轴110的轴心线共线。支撑轴110穿过第一支撑圆孔112和第二支撑圆孔114,并与车体100转动连接。

因为第二杠杆件与第一杠杆件的结构相同,所以第二杠杆件的组成及安装方式也与第一杠杆件相同。其中,第二杠杆件上的第二通孔113与从动轴10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穿梭车顶升机构包括设置有前行走轮104且位于车体100的前端的主动轴101、设置有后行走轮105且位于车体100的后端的从动轴102,和设置于车体100的中部并驱使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升降的顶升驱动轴103。其中,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与车体100活动连接,顶升驱动轴103与车体100转动连接,主动轴101、从动轴102和顶升驱动轴103均平行设置。穿梭车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一杠杆件,和与第一杠杆件的结构相同的第二杠杆件,顶升驱动轴103与主动轴101位于第一杠杆件的两端,顶升驱动轴103与从动轴102位于第二杠杆件的两端。其中,第一杠杆件的中部和第二杠杆件的中部均与车体100转动连接。顶升驱动轴103上设置有驱使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做杠杆运动且与两者转动连接的顶升件106。

如图4和图5所示,该穿梭车顶升机构,通过顶升驱动轴103上的顶升件106驱使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做杠杆运动。具体的,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的一端抬升或下降时,第一杠杆件和第二杠杆件相对的另一端会随之下降或抬升,继而带动主动轴101和从动轴102做升降运动,从而使的车体100及车体100上方的货物与轨道之间的垂直距离发生变化,完成货物的顶升工作。

该穿梭车顶升机构结构紧凑合理,可以极大的节省穿梭车内部的空间。同时,穿梭车顶升机构简单灵活,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顶升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