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驻留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91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驻留基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机驻留基站。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目前,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科研、民用三大领域,具体在电力、通信、气象、农业、海洋、勘探、摄影、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缉毒缉私、边境巡逻、治安反恐等领域应用甚广。然而,现有的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设备损坏,需要分别将桨叶、云台及负载拆卸后装进特制的包装箱内储存,然后到达目的地后还需要再将上述组件依次装配、检测调试完成后方可投入使用。由于在拆、装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驻留基站,旨在解决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拆装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无人机驻留基站包括基座和推移装置,所述推移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驱动丝杆、推杆及弧形杆,所述驱动丝杆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滑动连接,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驱动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杆连接,所述驱动丝杆和推杆的连线与所述基座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推杆到所述基座的距离大于所述驱动丝杆到所述基座的距离,所述推杆在所述驱动机构和驱动丝杆的带动下作伸缩运动,以通过所述弧形杆推动停留于所述基座上的无人机并使无人机的重心与基座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优选地,所述推杆通过螺纹套管与所述驱动丝杆连接。优选地,所述推移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驱动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枢接且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连接,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供所述螺纹套管移动的第一滑槽。优选地,所述推杆包括连接板和限位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螺纹套管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还设有止挡片,所述止挡片与所述螺纹套管卡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滑槽两侧设置的沉台,所述沉台用于形成容置所述止挡片的第二滑槽。优选地,所述无人机驻留基站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垂直固定装置,所述垂直固定装置包括底座、驱动电机、压杆和固定座,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压杆连接,所述压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固定座。优选地,所述垂直固定装置还包括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蜗轮与所述压杆连接。优选地,所述压杆与所述固定座的枢接处设有限位开关。优选地,所述无人机驻留基站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推移装置和所述基座。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在无人机需要运输打包时,可将无人机放置在无人机驻留基站的基座上,推移装置驱动弧形杆伸出,进而使弧形杆与无人机的机体接触,推动无人机调整定位且与基座保持一定的距离后完成固定,最后可装箱也可直接运输,到达工作地域后,通过推移装置将弧形杆收回解除固定,无人机即可随时起飞执行任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驻留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推移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推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垂直固定装置的分解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基座254止挡片200推移装置260弧形杆210第一壳体270盖板220第二壳体271第三滑槽221第一滑槽300支撑架222第二滑槽400垂直固定装置230驱动机构410底座240驱动丝杆420压杆250推杆430固定座251螺纹套管440驱动电机252连接板450蜗杆253限位板460蜗轮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照图1至图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人机驻留基站包括基座100和推移装置200,本发明公开的推移装置200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可根据无人机(图未示)的类型和结构确定,如需要固定的是四轴无人机,则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四个推移装置200,两两对称设置在基座100上,且每个相邻的推移装置200之间间隔90°夹角;所述推移装置200包括驱动机构230、驱动丝杆240、推杆250和弧形杆260,所述驱动丝杆240一端连接于驱动机构230,所述推杆250与所述弧形杆260固定连接,且所述推杆250远离所述弧形杆260一端与所述驱动丝杆240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丝杆240和推杆250的连线与所述基座100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推杆250到所述基座100的距离大于所述驱动丝杆240到所述基座100的距离,所述推杆250在所述驱动机构230和驱动丝杆240的带动下进行伸缩运动,以通过所述弧形杆260推动停留于所述基座100上的无人机并使无人机的重心与基座100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弧形杆260主要用于和无人机的机身接触,以便夹持固定无人机,且弧形杆260上设有减重槽(未标示),可以减轻驻留基站的重量。在推移装置200中,从驱动机构230到弧形杆260为一个斜置的方向,驱动机构230的高度较低,弧形杆260的高度较高,这样,弧形杆260可将无人机从基座100平面顶起、悬空固定,该驻留基站尤其适用于下部挂载有云台及摄像器材的无人机,不但能够固定无人机的机体,同时也可以避免拆卸云台及摄像器材直接运输,省时省力。在无人机需要运输打包时,可将无人机放置在无人机驻留基站的基座100上,驱动机构230带动驱动丝杆240和推杆250,使弧形杆260伸出与无人机的机体接触,推动无人机调整定位且与基座100保持一定的距离后完成固定,最后可装箱也可直接运输,到达工作地域后,弧形杆260收回解除固定,无人机即可随时起飞执行任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地,所述推杆250通过螺纹套管251与所述驱动丝杆240连接。所述推杆25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驱动丝杆240匹配的螺纹套管251,该螺纹套管251的内螺纹可以和驱动丝杆240的外螺纹咬合,由驱动丝杆240旋转带动螺纹套管251,以使推杆250沿驱动丝杆240的轴向移动,所述推杆250相对设置螺纹套管251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杆260连接。参照图5,优选地,所述推移装置200还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所述驱动丝杆2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10枢接且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10内,所述第二壳体22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壳体210的顶部连接,沿所述第二壳体220的长度方向设有供所述螺纹套管251移动的第一滑槽221.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0的底部与所述基座100连接,基于常见的使用情况,本实施例中将放置无人机的基座100定义为最下方,因此所有组件中朝向基座100的一侧为底部,背离基座100的一侧为顶部;所述驱动机构230和所述驱动丝杆240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10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23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10外,所述驱动丝杆240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10内,且所述驱动丝杆2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10的一端枢接,第一壳体210的结构优选为半封闭盒体结构,其顶端开口,两侧端分别固定驱动电机230和驱动丝杆240,主要用于容置驱动丝杆240,以及将推移装置200固定在基座100上;第二壳体220设置在第一壳体210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22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壳体210的顶部连接,以形成封闭驱动丝杆240的空腔(图未示),沿所述第二壳体220的长度方向设有供所述螺纹套管251移动的第一滑槽221。该第二壳体220的结构与第一壳体210适配,其尺寸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壳体210的尺寸。优选的,第一壳体210的顶面为斜置,固定驱动机构230的一端高度大于枢接驱动丝杆24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220的底面也是斜置的,以配合第一壳体210的顶面,使推杆250和弧形杆260的移动方向与基座100是平行的,保证驻留基站的固定效果。参照图3,具体地,所述推杆250包括连接板252和限位板253,所述连接板252的一侧与所述限位板253连接,所述连接板252的另一侧与所述螺纹套管251连接。本实施例优选限位板253垂直设置在连接板252的中心线位置,该限位板253背离螺纹套管251的一端可通过卡扣连接弧形杆260,同时在限位板253上还设有减重孔(未标示)以减轻结构重量。参照图4,优选地,所述连接板252的一端还设有止挡片254,所述止挡片254与所述螺纹套管251卡接,止挡片254的宽度大于连接板252的宽度,以便于在止挡片254上设置螺纹套管251。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220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滑槽221两侧设置的沉台(未标示),所述沉台用于形成容置所述止挡片254的第二滑槽22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第二壳体220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滑槽221两侧设置的沉台,该沉台对称设置在第一滑槽221的两侧,用于形成容置所述止挡片254的第二滑槽222,螺纹套管251沿第一滑槽221移动,带动止挡片254在第二滑槽222移动,同时第二滑槽222的两端均可配合止挡片254对推杆250进行限位,防止推杆250从第二壳体220中滑出,提高了驻留基站的可靠性。参照图2,优选地,无人机驻留基站还包括设于第二壳体220顶部的盖板270,该盖板270可以配合第二壳体220对第一滑槽221、第二滑槽222具有封闭作用,且所述盖板270设有供所述限位板253移动的第三滑槽271,保证推杆250能够在第二壳体220内顺畅移动,可进一步提高驻留基站的工作可靠性。请参见图6,优选地,所述无人机驻留基站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100上的垂直固定装置400,所述垂直固定装置400包括底座410、驱动电机440、压杆420和固定座430,所述第二驱动固定设于所述底座410上且与所述压杆420连接,所述压杆420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底座410和所述固定座43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驻留基站还设有垂直固定装置400,该装置通过底座410连接在基座100上,由驱动电机440带动压杆420在垂直面上转动,通过固定座430压紧无人机的顶端,实现无人机在垂直面上的固定,进一步提高驻留基站的固定效果。同时,在固定座430与无人机接触的一侧还可设置若干塑胶减震件(未标示),使垂直固定装置400与无人机的机体保持柔性接触,避免运输中损坏无人机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具体地,所述垂直固定装置400还包括蜗杆450和蜗轮460,所述蜗杆450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40的输出轴,所述蜗轮460与所述压杆420连接,通过驱动电机440带动蜗杆450在竖直方向转动,再由蜗轮460转化为水平方向上的转动,最终使压杆420抬起或压下,实现无人机的紧固或解绑。优选地,所述压杆420与所述固定座430的枢接处设有限位开关(图未示),可以使压杆420在垂直面的90°范围内转动,避免压坏无人机的部件。优选地,所述无人机驻留基站还包括支撑架300,所述支撑架30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推移装置200和所述基座10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无人机驻留基站还包括支撑架300,所述支撑架300的两端分别连接推移装置200中第一壳体210的底部和所述基座100,该支撑架300的高度可根据无人机的高度尺寸确定,以使推移装置200达到对无人机限位固定的最佳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