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990阅读:3324来源:国知局
电梯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梯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框架。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用于载人载物的运输设备,现有的私人住宅中多会使用家用电梯,家用电梯中包括了电梯框架,现有的电梯框架主要采用钢架结构和铝合金结构,有以单个零件累积叠加方式进行装配的,也有将电梯框架分为层叠式的框架组件进行装配,前一种方式由于框架是零件式在工地组装,安装人员在安装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要消耗在零件配合和固定上,使工地安装时间长,安装电梯人力成本高;后一种方式需要在每个楼层间进行拼装,同样存在着耗时高、成本高的问题,而且拼接次数多,在现场施工的复杂环境下,很难保证电梯整体的装配精度、结构强度。而且为了能够满足组件间的结构强度,现有电梯框架的立柱和横档之间采用电焊及螺栓固定连接板,连接板的占用空间大,对于家用电梯来说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梯框架,该电梯框架的装配更加方便、快速,而且结构强度高、更加美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框架,由立柱和横档组成,四根所述立柱竖向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底部形成矩形,所述立柱上开设有连接孔,每根所述立柱向上延伸装配所述立柱,同一竖直方向的所述立柱之间通过在连接孔中固定的定位销进行由下到上的装配,在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所述横档,在所述立柱的朝外两边以及所述横档的上下两边分别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横档和所述立柱通过各自开设的所述固定槽由角铁固定连接,若干组所述横档沿所述立柱向上间隔安装固定;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档之间安装有封板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角铁为l形,所述角铁的一边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立柱固定,所述角铁的另一边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横档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角铁的厚度不高于固定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横档两端的上下方各设有一个所述角铁。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长度为4m~8m。

进一步的,所述封板组件和所述横档之间由封板连接板进行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封板连接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封板连接板安装在所述横档的朝里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一种电梯框架,由于立柱是由下往上进行装配,而且每根立柱的高度较长,避免了逐层拼接或逐件装配时存在的耗时高、成本高的问题,大大节省了现场的安装时间,由于不需要多次拼接,减少缝隙的出现,电梯框架的结构强度高,由于装配后角铁被封板组件所覆盖,且这种装配方式让电梯框架的立柱在朝里的一侧没有凸出的部件,在外观上更具美感,对电梯框架内的利用空间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梯框架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1中ii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立柱与立柱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

1-立柱11-固定槽12-连接孔;

2-横档21、固定槽;

3-角铁;

4-定位销;

5-封板组件;

6-封板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框架,由立柱1和横档2组成,四根立柱1竖向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底部形成矩形,在立柱1上开设有连接孔12,每根立柱1向上延伸装配有立柱1,同一竖直方向的立柱1之间通过在连接孔12中固定的定位销4进行由下到上的装配;在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相邻立柱1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横档2,若干组横档2沿立柱1向上间隔安装固定,在立柱1的朝外两边以及横档2的上下两边分别开设有固定槽11、21,横档2和立柱1通过各自的固定槽11、21由角铁3固定连接,角铁3为l形,l形角铁3的一边通过紧固件与立柱1固定,l形角铁3的另一边通过紧固件与横档2固定,角铁3的厚度不高于固定槽11、21的深度,为了增加立柱1和横档2之间的结构强度,在横档2两端的上下方各设有一个角铁3,将横档2牢牢固定在立柱1上;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横档2之间安装有封板组件5,封板组件5不会与角铁3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在实施安装时,将底部的将底部的四根立柱1分别安装电梯井的四角,横档2沿着立柱1依次向上延伸搭建,再在立柱1的顶部的连接孔12中插入定位销4用以固定连接其上的另外一段立柱1,立柱1由下往上进行装配,根据楼层的高度可由若干节立柱1完成装配,此种电梯框架在装配时,不用在每一个楼层间都进行立柱1的拼接,一般一根立柱1的高度能够延伸到多个楼层,因此其安装的耗时更少,能够减少施工时间,由于不需要多次拼接,减少缝隙的出现,电梯框架的结构强度更高;同时,由于立柱1和横档2之间是由装配在固定槽11、21中的角铁3固定安装的,在装好封板组件5后角铁3被封板组件5所覆盖,属于隐藏式装配,而且这种装配方式让电梯框架的立柱1在朝里的一侧没有凸出的部件,在外观上更具美感,对电梯框架内的利用空间更大。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的长度为4m~8m,立柱1长度太短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依旧需要多次拼接,太长了其生产工艺的要求会过高,使产品的不良率高、成本高,而且太长了通用运输车辆不方便运输。

如图2所示,优选地,封板组件5和横档2之间由封板连接板6进行连接固定,封板连接板6的数量为四个,为了确保美观,封板连接板6安装在横档2的朝里一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框架,由立柱和横档组成,四根立柱竖向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底部形成矩形,所述立柱上开设有连接孔,每根立柱向上延伸进行由下到上的装配,在立柱的朝外两边以及横档的上下两边分别开设有固定槽,横档和立柱由角铁固定连接;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横档之间安装有封板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一种电梯框架,由于立柱是由下往上进行装配,避免了逐层拼接或逐件装配时存在的耗时高、成本高的问题,大大节省了现场的安装时间,电梯框架的结构强度更高,由于装配后角铁被封板组件所覆盖,且这种装配方式让电梯框架的立柱在朝里的一侧没有凸出的部件,在外观上更具美感,对电梯框架内的利用空间更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天梭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9
技术公布日:2017.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