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龙门吊防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444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龙门吊防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龙门吊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龙门吊防滑结构。



背景技术:

龙门吊,门式起重机是桥式起重机的一种变形,又叫龙门吊。主要用于室外的货场、料场货、散货的装卸作业。门式起重机具有场地利用率高、作业范围大、适应面广、通用性强等特点,在港口货场得到广泛使用。它的金属结构像门形框架,承载主梁下安装两条支脚,可以直接在地面的轨道上行走,主梁两端可以具有外伸悬臂梁。

在龙门吊使用过程中,将货物移动到制定的地点后,龙门吊将不能移动,但是这个操作仅是依靠控制器来执行,有可能在装卸货物的过程中,有人误触到控制器,使龙门吊发生滑移,进而引发不必要的事故。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防止龙门吊滑移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龙门吊防滑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在使用过程中对龙门吊进行防滑控制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主梁、支脚、电动葫芦、轨道和电机,主梁上固定电动葫芦,主梁两端固定支脚,支脚滑动放置在轨道上,电机安装在支脚上,电机经减速装置连接位于轨道上的行走轮,减速装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套接在电机轴上,从动齿轮与行走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主动齿轮经第一轴承转动固定在电机轴端部,主动齿轮与电机轴同轴,电机轴在主动齿轮远离电机轴端部位置为正多边形的棱柱,主动齿轮与电机轴之间套接有套环,套环内侧与棱柱不接触,套环外侧与主动齿轮不接触,套环经第二轴承转动固定在电机轴上,套环与电机轴同轴,套环上沿周开设有多个放置孔,放置孔绕棱柱周向均布,放置孔数量与棱柱棱边数对应,放置孔内放置有钢珠,钢珠直径小于主动齿轮内侧与棱柱面中点位置的距离,电机轴转动时,棱柱边棱向外挤压钢珠,钢珠与主动齿轮接触,从而带动主动齿轮与电机轴同时转动;

所述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绕电机轴一周的滑动座,滑动座位于主动齿轮与支脚内壁之间,滑动座上滑动安装可有沿电机轴轴向滑动的固定套,固定套包括可伸入钢珠与主动齿轮之间空隙的固定环,固定环与主动齿轮内壁不接触,当固定环伸入钢珠与主动齿轮之间空隙时,钢珠被固定环阻挡无法与主动齿轮接触,主动齿轮不随电机轴转动;

所述的固定套外侧连接有沿固定套周向滑动的操作杆,构成操作杆控制固定套在电机轴上沿电机轴轴向移动的结构;

所述的操作杆包括与固定套滑动连接的第一杆,第一杆端部铰接有第二杆,第二杆端部铰接第三杆,第一杆与第二杆铰接部位于支脚壁内,支脚上开设有共操作杆移动的滑槽,滑槽长度与第二杆长度相等,滑槽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灯与第二信号灯,第一信号灯与第二信号灯为触碰式开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增加了装卸货物时的保护,避免在装卸货物时龙门吊发生移动而发生事故;2)该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3)该装置在不操作时能够很好的隐藏,避免在正常的运转过程中发生碰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龙门吊的主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龙门吊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电机轴与主动齿轮连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电机轴与主动齿轮断开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固定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中固定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发明中操作杆在移动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操作杆在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操作杆在停滞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操作杆在移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操作杆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3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由图1至图13可知,本发明包括主梁1、支脚2、电动葫芦3、轨道4和电机5,主梁1上固定电动葫芦3,主梁1两端固定支脚2,支脚2滑动放置在轨道4上,电机5安装在支脚2上,电机5经减速装置连接位于轨道4上的行走轮6,减速装置包括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主动齿轮7套接在电机轴501上,从动齿轮8与行走轮6同轴连接;

所述的主动齿轮7经第一轴承9转动固定在电机轴501端部,主动齿轮7与电机轴501同轴,电机轴501在主动齿轮7远离电机轴501端部位置为正多边形的棱柱502,主动齿轮7与电机轴501之间套接有套环10,套环10内侧与棱柱502不接触,套环10外侧与主动齿轮7不接触,套环10经第二轴承11转动固定在电机轴501上,套环10与电机轴501同轴,套环10上沿周开设有多个放置孔1001,放置孔1001绕棱柱502周向均布,放置孔1001数量与棱柱502棱边数对应,放置孔1001内放置有钢珠12,钢珠12直径小于主动齿轮7内侧与棱柱502面中点位置的距离,电机轴501转动时,棱柱502边棱向外挤压钢珠12,钢珠12与主动齿轮7接触,从而带动主动齿轮7与电机轴501同时转动;

所述的电机轴501上固定连接有绕电机轴501一周的滑动座503,滑动座503位于主动齿轮7与支脚2内壁之间,滑动座503上滑动安装可有沿电机轴501轴向滑动的固定套13,固定套13包括可伸入钢珠12与主动齿轮7之间空隙的固定环1301,固定环1301与主动齿轮7内壁不接触,当固定环1301伸入钢珠12与主动齿轮7之间空隙时,钢珠12被固定环1301阻挡无法与主动齿轮7接触,主动齿轮7不随电机轴501转动;

所述的固定套13外侧连接有沿固定套13周向滑动的操作杆14,构成操作杆14控制固定套13在电机轴501上沿电机轴501轴向移动的结构;

所述的操作杆14包括与固定套13滑动连接的第一杆1401,第一杆1401端部铰接有第二杆1402,第二杆1402端部铰接第三杆1403,第一杆1401与第二杆1402铰接部位于支脚2壁内,支脚2上开设有共操作杆14移动的滑槽201,滑槽201长度与第二杆1402长度相等,滑槽20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灯15与第二信号灯16,第一信号灯15与第二信号灯16为触碰式开关。

所述的放置孔1001的直径大于钢珠12直径,放置孔1001在套环10两侧的开孔直径小于钢珠12直径,构成钢珠12在放置孔1001内活动且不跑出放置孔1001的结构。

所述的滑动座503上开设有多个沿电机轴501轴线方向的t型滑动槽504。

所述的固定套13还包括多个与t型滑动槽504滑动配合的滑杆1302,固定环1301固定在滑杆1302上,固定环1301端部为尖棱状。

所述的固定套13外侧设有绕固定套13圆周的滑轨1303,第一杆1401端部插入滑轨1303内,构成固定套13与操作杆14滑动连接的结构。

所述的第二杆1402上开设有通孔1404,第二杆1402内设有沿第二杆1402长度方向的第一孔1405,第一孔1405内滑动放置有锁定杆1406,锁定杆1406一端可伸出第二杆1402端部,锁定杆1406另一端位于通孔1404内,锁定杆1406上套接有一端固定在第二杆1402上的弹簧1407,弹簧1407另一端固定在锁定杆1406上,构成弹簧1407将锁定杆1406向伸出第二杆1402外一端挤压的结构,第一杆1401在与第二杆1402铰接一端设有第二孔1408,锁定杆1406插入第二孔1408内构成第一杆1401与第二杆1402直线固定的结构。

所述的滑槽201为阶梯形滑槽201,滑槽201上部宽度与第二杆1402厚度相同,滑槽201下部宽度小于第二杆1402厚度,滑槽201上部深度大于第二杆1402宽度。

本发明在使用时,

初始状态时,推动操作杆14,使得固定环1301脱离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接头电源,电机5转动即可带动龙门吊在轨道4上移动,当移动到装卸货物的地点时,再次推动操作杆14,将固定环1301推动到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内,此时电机5转动无法带动龙门吊在轨道4上移动,能够保证装卸货物时的人员安全。

在电机5能够带动龙门吊移动的状态时,棱柱502转动,棱柱502挤压钢珠12,使钢珠12压向主动齿轮7,在电机轴501不断转动的情况下,钢珠12持续挤压主动齿轮7,使得主动齿轮7在钢珠12的摩擦力作用下与电机轴501同时转动,即实现电机5带动行走轮6在轨道4上移动,电机5正反转情况相同,可实现龙门吊的前后移动。

当固定环1301插入到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时,电机5转动,钢珠12挤压固定环1301,电机轴501与固定环1301同时转动,无法带动主动齿轮6与之同时转动,即可保证在装卸货物时龙门吊不会发生移动,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

套环10与主动齿轮6均转动固定在电机轴501上,且与电机轴501同轴转动,保证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互相接触影响,避免发生碰撞损坏。

固定环1301经滑杆1302滑动连接在滑动座503上,随电机轴501同步转动,当固定环1301插入到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时,使得套环10与电机轴501同时转动,不会影响电机轴501和固定环503之间的转动。

滑杆1302在滑动座503上可以沿电机轴501轴向移动,使得固定环1301可伸入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

操作杆14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套13外侧,可以绕固定套13外部转动,且和固定套13一起沿电机轴501的轴向移动,通过控制操作杆14来控制固定环1301的位置。

操作杆14位于支脚2外部的第二杆1402和第三杆1403可以折叠,平时将其折叠后放置,在移动操作杆14时将操作杆14拉直使用,可以节约空间,能且能够避免在运行时碰触到操作杆14从而引发危险。

滑槽201的深度大于第二杆1402的宽度,在第二杆1402折叠后可以隐藏在支脚2内,仅将第三杆1403露在外部,便于将第二杆1402从折叠状态拉出,且避免伸出太长而在移动过程中碰触到其他物体导致操作杆14位置移动,第二杆1402折叠后,第三杆1403向上折叠后与第一信号灯15或第二信号灯16接触,使第一信号灯15或第二信号灯16发出信号,当固定环1301未伸入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时,第三杆1403与第二信号灯16接触,第二信号灯16发出绿光,表示当前没有进行装卸货物,可以操作龙门吊进行移动;而当固定环1301伸入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时,第三杆1403与第一信号灯15接触,第一信号灯15发出红光,表示当前正在装卸货物,不能操作龙门吊,且操作无效。

当龙门吊移动到装卸点时,控制操作杆14,使固定环1301伸入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第三杆1403与第一信号灯15接触,第一信号灯15发出红光,此时,再装卸货物,当货物装卸完毕后,再将操作杆14复位,使第三杆1403与第二信号灯15接触,第二信号灯15发出绿光,提醒操作人员可以进行龙门吊的移动。

在移动操作杆14时,第二杆1402内的锁定杆1406插入到第一杆1401内的第二孔1408内,使得第一杆1401和第二杆1402处于直线状,方便控制固定环1301进入主动齿轮7与套环10之间的空隙;当需要将其折叠放置时,拉动锁定杆1406,使其端部脱离第一杆1401内的第二孔1408,然后转动第二杆1402,锁定杆1406端部顶住第一杆1401的侧边,第一杆1401与第二杆1402之间可以发生转动。

使用本发明时,装卸人员可以自行控制龙门吊是否可以移动,避免操作龙门吊的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危险,即使操作人员没有注意到红灯警报,误操了龙门吊,但是由于本发明中装置的存在,龙门吊也不会发生移动,保护了正在装卸货物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增加了装卸货物时的保护,避免在装卸货物时龙门吊发生移动而发生事故;2)该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3)该装置在不操作时能够很好的隐藏,避免在正常的运转过程中发生碰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