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箱体及楼道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75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轨道箱体及楼道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楼房用电梯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箱体及楼道电梯。



背景技术:

我国在八九十年代及其后修建的多层住宅,由于未安装电梯,使得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问题成为困扰城市老年人口最为关键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楼道内设置多个紧靠墙壁或楼道护栏的楼道电梯,在不影响楼道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解决老年人的上下楼困难的问题。

现有的楼道电梯,包括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轨道箱体,轨道箱体内架设有轨道,轨道设置有轨道轮组,轨道轮组与车架连接,轨道轮组通过钢丝绳驱动机构牵引,带动车架沿轨道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运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轨道轮组的轴线与墙壁表面垂直,轨道车因外侧受力而倾斜,导致轨道轮组受力较大,运行稳定性差,且与轨道之间容易产生磨损,且容易出现较大的噪音。此外,钢丝绳缠绕混乱导致无法正常收放,影响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箱体,以解决现技术中存在的容易磨损且容易出现噪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楼道电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运行稳定性差、容易出现噪音且使用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箱体,包括上轨道架和下轨道架,所述上轨道架和所述下轨道架均为型材结构;所述上轨道架和所述下轨道架均用于安装在楼梯通道的墙体上,且所述上轨道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轨道架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楼梯通道的坡度方向平行;

所述上轨道架包括外框架、内框架、连接部和安装板,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内框架之间间隙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外框架的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框架的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墙体连接;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内框架之间,所述安装板的一个长边侧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相对的另一个长边侧与所述内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内框架之间用于安装第一导轨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轮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平行;所述内框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导轨槽;

所述下轨道架包括横向部、第一竖向部和第二竖向部,所述横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部用于与所述墙体连接,所述第二竖向部的板面与所述横向部的板面垂直;所述横向部设置有用于供同步带穿过的通道,所述横向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导轨槽,所述第二导轨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导轨槽的槽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位于所述安装板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所述第一导轨轮组件能够沿所述导向条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所述内框架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用于供连接杆穿过的导向通道,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轮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用于与轨道车的车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竖向板和第一横向板,所述第一竖向板的一端与所述外框架的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板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条,所述第一限位凸条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二竖向板和第二横向板,所述第二竖向板的一端与所述内框架的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竖向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横向板与所述第一横向板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所述导向通道。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楼道电梯,包括轨道车、同步带传动机构和所述的轨道箱体;所述轨道车包括轨道轮组、车架和踏板,所述轨道轮组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轨道轮组位于所述轨道箱体的内部,所述车架位于所述轨道箱体的外部,所述踏板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所述轨道轮组连接,以使所述轨道轮组沿所述轨道箱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轮组包括第一导轨轮组件和第二导轨轮组件;

所述第一导轨轮组件包括第一轨道轮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轨道轮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轨道轮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导轨轮组件包括第二轨道轮、第三轨道轮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轨道轮和所述第三轨道轮均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轨道轮与所述第一导轨槽相配合,所述第三轨道轮与所述第二导轨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上轨道架和所述下轨道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上轨道架和所述下轨道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带轮通过第一安装架与所述上连接板连接,所述从动带轮通过第二安装架与所述下连接板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均与所述同步带相配合;所述同步带穿设于所述通道中,且所述同步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同步带的一端绕过所述连接轴,且所述同步带通过同步带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同步带调节装置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紧固螺栓,所述同步带位于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之间,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同步带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轨道箱体,包括上轨道架和下轨道架,上轨道架和下轨道架均为型材结构,便于运输与安装,保证了运行稳定性。上轨道架包括外框架、内框架、连接部和安装板,外框架与内框架之间用于安装第一导轨轮组件,其中,第一导轨轮组件的轴线与安装板的板面平行,当第一导轨轮组件沿上轨道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上轨道架能够用于侧倾承载,第一导轨轮组件与安装板之间为滚动摩擦,不易磨损,而且噪音较小,运行稳定性好。此外,下轨道架的横向部设置有用于供同步带穿过的通道,这样的方式使得轨道箱体能够与同步带传动机构相配合,对同步带的运行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了运行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楼道电梯,通过设置同步带传动机构,能够有效地避免钢丝绳缠绕混乱而导致的无法正常收放的现象,保证了使用安全性。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楼道电梯,由于使用了本发明提供的轨道箱体,上轨道架能够用于侧倾承载,第一导轨轮组件与安装板之间为滚动摩擦,不易磨损,而且噪音较小,运行稳定性好。此外,轨道箱体能够与同步带传动机构相配合,对同步带的运行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了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轨道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封盖板未示出);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导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轨道轮组与轨道箱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楼道电梯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楼道电梯的分解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1-上轨道架;102-下轨道架;103-外框架;104-内框架;105-连接部;106-安装板;107-第一导轨槽;108-横向部;109-第一竖向部;110-第二竖向部;111-通道;112-第二导轨槽;113-封盖板;114-定位连接板;115-导向条;116-第一轨道轮;117-上支板;118-下支板;119-侧支板;120-内侧板;121-环状凸起;122-导向通道;123-第一竖向板;124-第一横向板;125-第一限位凸条;126-第二竖向板;127-第二横向板;128-上卡合部;129-下卡合部;130-卡合弯板;131-延伸部;132-第二轨道轮;133-第三轨道轮;134-轮架板;135-底板;136-加强筋板;137-上连接板;138-下连接板;139-第一安装架;140-第二安装架;141-主动带轮;142-从动带轮;143-同步带;144-连接轴;145-壳体;146-连接杆;147-上压板;148-下压板;149-紧固螺栓;150-驱动装置;151-齿轮减速器;152-控制柜;153-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箱体,包括上轨道架101和下轨道架102,上轨道架101和下轨道架102均为型材结构;上轨道架101和下轨道架102均用于安装在楼梯通道111的墙体153上,且上轨道架101的长度方向与下轨道架102的长度方向均与楼梯通道111的坡度方向平行;上轨道架101包括外框架103、内框架104、连接部105和安装板106,外框架103与内框架104之间间隙设置,连接部105的一端与外框架103的靠近墙体153的一侧边固定连接,连接部105的另一端与内框架104的靠近墙体153的一侧边固定连接,连接部105用于与墙体153连接;安装板106位于外框架103与内框架104之间,安装板106的一个长边侧与外框架103固定连接,安装板106的相对的另一个长边侧与内框架104固定连接;外框架103与内框架104之间用于安装第一导轨轮组件,其中,第一导轨轮组件的轴线与安装板106的板面平行;内框架10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导轨槽107;下轨道架102包括横向部108、第一竖向部109和第二竖向部110,横向部108的一端与第一竖向部109固定连接,横向部108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部110固定连接,第一竖向部109用于与墙体153连接,第二竖向部110的板面与横向部108的板面垂直;横向部108设置有用于供同步带143穿过的通道111,横向部108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导轨槽112,第二导轨槽112的槽口与第一导轨槽107的槽口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箱体,包括上轨道架101和下轨道架102,上轨道架101和下轨道架102均为型材结构,便于运输与安装,保证了运行稳定性。上轨道架101包括外框架103、内框架104、连接部105和安装板106,外框架103与内框架104之间用于安装第一导轨轮组件,其中,第一导轨轮组件的轴线与安装板106的板面平行,当第一导轨轮组件沿上轨道架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上轨道架101能够用于侧倾承载,第一导轨轮组件与安装板106之间为滚动摩擦,不易磨损,而且噪音较小,运行稳定性好。此外,下轨道架102的横向部108设置有用于供同步带143穿过的通道111,这样的方式使得轨道箱体能够与同步带传动机构相配合,对同步带143的运行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了运行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封盖板113和多个定位连接板114,其中,封盖板113与上轨道架101连接,用于遮挡上轨道架101与下轨道架102之间的空间。多个定位连接板114沿轨道箱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用于将上轨道架101与下轨道架102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保证第一导轨槽107与第二导轨槽112之间的距离不变,多个定位连接板114用于与墙体153固定连接。在实际安装施工时,可以先将下轨道架102固定安装在墙体153上,在将上轨道架101固定安装在墙体153上,也可以先将上轨道架101与下轨道架102通过多个定位连接板114固定连接在一起,再将轨道箱体的整体结构安装到墙壁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安装板106设置有导向条115,导向条115位于安装板106的远离连接部105的一侧面,第一导轨轮组件能够沿导向条115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通过设置导向条115,能够保证第一导轨轮组件沿导向条115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导轨轮组件包括第一轨道轮116和第一支架,第一轨道轮116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一轨道轮116的轴线与安装板106的板面平行,第一支架用于与连接杆146的一端固定连接;可选的,第一支架包括上支板117、下支板118和侧支板119,上支板117的板面与下支板118的板面平行,第一轨道轮116安装于上支板117与下支板118之间,第一轨道轮116的轴线与上支板117的板面垂直;侧支板119的一侧边与上支板117固定连接,侧支板119的相对的另一侧边与下支板118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一轨道轮1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轨道轮116沿上支板117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该可选方案中,还可以包括内侧板120,内侧板120位于导向条115与侧支板119之间,内侧板120的板面与侧支板119的板面平行,内侧板120的外表面与导向条115的外表面相贴合。第一轨道轮116的两端均设置有环状凸起121,两个环状凸起121与导向条115的上下两个厚度面相配合。当第一导轨轮组件沿上轨道架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第一导轨轮组件能够沿导向条115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此外,该可选方案中,第一轨道轮116与安装板106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不会产生磨损,而且噪音较小。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外框架103远离墙体15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内框架104远离墙体15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用于供连接杆146穿过的导向通道122,其中,连接杆146的一端与第一导轨轮组件连接,连接杆146的另一端用于与轨道车的车架连接。通过设置导向通道122,进一步对连接杆146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轨道车的运行稳定性。

该可选方案中,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竖向板123和第一横向板124,第一竖向板123的一端与外框架103的远离墙体153的一侧边固定连接,第一竖向板123的另一端与第一横向板12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横向板124的板面与第一竖向板123的板面垂直。为了节省轨道箱体的占用空间,使得轨道箱体的结构更加紧凑,第一横向板124位于上轨道架101的内部,也就是说,第一横向板124的另一端靠近导向条115。

该可选方案中,第一横向板12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条125,第一限位凸条125位于第一横向板124的上表面。其中,第一限位凸条125的上表面与第一轨道轮116上端的环状凸起121相配合,对第一导轨轮组件的运行提供进一步的导向作用。

该可选方案中,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二竖向板126和第二横向板127,第二竖向板126的一端与内框架104的远离墙体153的一侧边固定连接,第二竖向板126的另一端与第二横向板12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板127的板面与第二竖向板126的板面垂直,其中,第二横向板127位于上轨道架101的内部,也就是说,第二横向板127的另一端靠近导向条115;第二横向板127与第一横向板124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导向通道122。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用于固定封盖板113的卡接部,卡接部包括上卡合部128和下卡合部129,下卡合部129与第二竖向板126的一端固定连接,上卡合部128与第二竖向板1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封盖板113的一个长边侧设置有卡合弯板130,卡合弯板130的拐角为直角,卡合弯板130与上卡合部128贴合,封盖板113的内表面与下卡合部129的外表面相贴合。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2所示,外框架103的远离墙体153的一侧边设置有延伸部131,可选的,延伸部131为弯板,这样的方式使得轨道箱体的整体外形更加美观。

实施例二

参见图5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道电梯,包括轨道车、同步带传动机构和的轨道箱体;轨道车包括轨道轮组、车架和踏板,轨道轮组与车架固定连接,轨道轮组位于轨道箱体的内部,车架位于轨道箱体的外部,踏板与车架连接,可选地,踏板与车架铰接,便于收起或打开,当乘客站立乘楼道电梯时,踏板翻下并由车架支撑放平,以供乘客站立在踏板上,如果无需乘楼道电梯,就可以将踏板收起,节省占用空间,也不影响楼道的正常使用。同步带传动机构与轨道轮组连接,以使轨道轮组沿轨道箱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车架与踏板均未示出,车架与踏板为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楼道电梯,通过设置同步带传动机构,能够有效地避免钢丝绳缠绕混乱而导致的无法正常收放的现象,保证了使用安全性。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楼道电梯,由于使用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轨道箱体,上轨道架101能够用于侧倾承载,第一导轨轮组件与安装板106之间为滚动摩擦,不易磨损,而且噪音较小,运行稳定性好。此外,轨道箱体能够与同步带传动机构相配合,对同步带143的运行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了运行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轨道轮组包括第一导轨轮组件和第二导轨轮组件;其中,第一导轨轮组件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不再重复描述。第二导轨轮组件包括第二轨道轮132、第三轨道轮133和第二支架,第二轨道轮132和第三轨道轮133均与第二支架连接,第二轨道轮132与第一导轨槽107相配合,第三轨道轮133与第二导轨槽112相配合。

该可选方案中,第二支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轮架板134,第二轨道轮132和第三轨道轮133均位于两个轮架板134之间,第二轨道轮132的轴线和第三轨道轮133的轴线均与墙体153垂直。可选地,第二轨道轮132和第三轨道轮13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二轨道轮132之间的距离d1小于两个第三轨道轮133之间的距离d2;两个轮架板134的下侧边缘之间通过底板135连接,两个轮架板134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板136,加强筋板136位于底板135的上方,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轨道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上连接板137和下连接板138,上连接板137与上轨道架101和下轨道架102的一端固定连接,下连接板138与上轨道架101和下轨道架1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141、从动带轮142和同步带143,主动带轮141通过第一安装架139与上连接板137连接,从动带轮142通过第二安装架140与下连接板138连接,主动带轮141和从动带轮142均与同步带143相配合;同步带143穿设于通道111中,且同步带143的一端与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同步带14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可选地,下连接板138上设置有壳体145,从动带轮142位于壳体145的内部,保证安全与美观。

该可选方案中,第二支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144,同步带143的一端绕过连接轴144,且同步带143通过同步带143调节装置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同步带143调节装置包括上压板147、下压板148和紧固螺栓149,同步带143位于上压板147与下压板148之间,紧固螺栓149与上压板147和下压板148螺纹连接,以将同步带143与连接轴144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而言,同步带143的一端绕过连接轴144,反向弯折,与同步带143的两端之间的部分重叠,上压板147和下压板148位于重叠处,通过紧固螺栓149将同步带143与连接轴144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可选方案中,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也设置有连接轴144,同步带143的一端绕过连接轴144,且同步带143也可以通过同步带143调节装置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楼道电梯,还包括驱动装置150,驱动装置150可以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齿轮减速器151与主动带轮141传动连接。可选地,齿轮减速器151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可选地,还包括控制柜152,伺服电机与齿轮减速器151位于控制柜152的内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