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带卷和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3422发布日期:2018-09-15 00:3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以下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生成标签的带、带卷和带盒。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3-58062)公开了一种标签(粘贴标记),其通过与包括彼此连续的多个标记的带的片状物(即安装片状物)分离而被使用。该标签包括标签部(字符描述部)和粘贴部(附接部)。诸如条形码的图像和/或字符被打印在标签部上。粘贴部被用于将标签部附接至粘合体(如产品)。当用户使用标签时,在图像和/或字符在相对于粘合体的预期方位的状态下,联接至标签部的粘贴部被附接至粘合体。



技术实现要素:

在常规技术中,标签部和粘贴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固定长度。此构造缺乏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应用,诸如:(i)将标签部包裹在不同直径的粘合体中的每一个周围;以及(ii)依据将被打印的图像和/或字符而改变标签部的尺寸。为了克服此问题,例如,可以认为,提供一种细长标签,该细长标签包括交替地布置在分离片状物上的粘贴部和标签部,并且该细长标签在期望的切割位置处被切割,使得可以将标签的形状改变成用户所期望的形状。在此情况下,用户至少需要设定对应于用户想要生成的标签形状的两个类型的带切割位置。当打印机通过切割带而生成标签时,用户需要设法使得打印机掌握被设定的带切割位置。

由此,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带、带卷和带盒,其使打印机能够使用多个类型的被设定的切割位置,以生成具有灵活满足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的形状的标签。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带,包含:片状物,其具有条形形状并且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和细长标签,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被粘贴至片状物,该细长标签包含:多个第一部,每个第一部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和多个第二部,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定位成紧接于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并且定位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多个第二部中的另一个第二部定位成紧接于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并且定位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在纵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的第二侧端部被连接至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的第一侧端部,多个第二部中的另一个第二部的第一侧端部被连接至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的第二侧端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和多个第二部中的另一个第二部中的每一个的最大尺寸是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长度,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其中,带进一步包含: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其形成在带上或者带中、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的第二侧端部和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的第一侧端部之间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处;以及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其不同于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并且形成在带上或者带中、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的第二侧端部和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的第一侧端部之间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处;并且其中,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定位在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的第二侧。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带,包含:片状物,该片状物具有条形形状并且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和细长标签,细长标签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被粘贴至片状物,该细长标签包含:第一粘贴部,其将被粘贴至粘合体;第一标签部,其定位在第一粘贴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并且要在第一标签部上由打印装置施行打印,其中第二侧在纵向方向上与第一侧相对;第二粘贴部,其定位在第一标签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第二粘贴部将被粘贴至粘合体;和第二标签部,其定位在第二粘贴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并且要在第二标签部上由打印装置施行打印;其中,第一标签部的第一侧端部被连接至第二粘贴部的第二侧端部,第一标签部的第二侧端部被连接至第一粘贴部的第一侧端部,并且第二粘贴部的第一侧端部被连接至第二标签部的第二侧端部;其中,第一粘贴部和第二粘贴部中的每一个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并且第一标签部和第二标签部中的每一个的最大尺寸是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长度,并且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其中,带进一步包含:第一定位标记和第一定位开口中的一个,其用于当带在多个切割位置处被依次切割时定位;以及第二定位标记和第二定位开口中的一个,其不同于第一定位标记和第一定位开口,用于当带在多个切割位置处被依次切割时定位;并且其中,第一定位标记和第一定位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定位在第二定位标记和第二定位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的第二侧。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带盒,包含:外壳;墨带卷,其是成卷的墨带;和带卷,其是成卷的带,带包含:片状物,其具有条形形状并且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和细长标签,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被粘贴至片状物,该细长标签包含:多个第一部,每个第一部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和多个第二部,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定位成紧接于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并且定位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多个第二部中的另一个第二部定位成紧接于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并且定位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在纵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的第二侧端部被连接至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的第一侧端部,多个第二部中的另一个第二部的第一侧端部被连接至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的第二侧端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和多个第二部中的另一个第二部中的每一个的最大尺寸是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长度,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其中,带进一步包含: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其形成在带上或者带中、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的第二侧端部和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的第一侧端部之间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处;以及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其不同于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并且形成在带上或者带中、在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的第二侧端部和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的第一侧端部之间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处;并且其中,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定位在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的第二侧。

如上述构造的带包括被粘贴至条形片状物的细长标签。细长标签由在细长标签的纵向方向上彼此连接的多个单元标签部构成。细长标签包括多个第一部和多个第二部。每个第二部定位在第一部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对应的一个的第一侧或者第二侧。因而,在例如用户从片状物剥离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标签部并且将标签部使用为将被粘贴至粘合体的标签(即,所谓标志标签)的情况下,图像(和/或字符)被打印在第二部上,并且第一部被包裹在诸如线缆的粘合体周围并且被粘贴至粘合体,使得可以将由图像表示的字符/图像信息与粘合体关联。

在上述带中,细长标签被粘贴至片状物。如上所述,每个第二部定位在第一部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对应的一个的一侧或另一侧。因而,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带的纵向方向上以某个第一部、某个第二部、下一个第一部、下一个第二部等等的顺序交替布置在片状物上。

由此,通过在连续布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之中适当调整如上所述的待使用时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例如通过切割第一部和/或第二部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某一中间部,可以灵活满足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

在薄线缆被用为粘合体的情况下,例如,要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一部可以在第二部附近的其某一中间部处被切割,以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缩短标签部的第一部,从而防止包裹时产生妨碍剩余物。在厚线缆被使用为粘合体的情况下,例如,要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一部可以不在其某一中间部处被切割(或者第一部可以在远离第二部处的位置处被切割),以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增加标签部的第一部的尺寸,从而将标签可靠地包裹在线缆周围,以将标签稳固地附接至线缆。

在字符/图像信息的量较小的情况下,例如,要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二部可以在第一部附近的第二部的某一中间部处被切割,以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缩短标签部的第二部,从而在附接标签之后防止第二部从线缆不必要且妨碍地突出。在使用时字符/图像信息的量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将被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二部可以不在第二部的某一中间部处被切割(或者第二部可以在远离第一部的位置处被切割),以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增加标签部的第二部的尺寸,从而在第二部上可靠地打印整个字符/图像信息。

例如,可以由包括打印头和切割器的打印机施行在带上的打印和带的切割。在打印机中,打印头和切割器通常以在带被传送的传送方向上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顺序布置。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由传感器检测的被检测元件设置在带上,以将带t定位至以下位置:(i)由切割器施行切割的切割位置;以及(ii)由打印头开始打印的打印起始位置。因为存在定位之前传感器检测元件的可能性,用于检测元件的传感器设置在打印头上游。

如上所述,切割第一部时带的切割位置和切割第二部时带的切割位置被改变,以生成具有用户所期望的各种形状中的一个的标签。因而,至少需要设定在该处带由切割器切割的两个类型的位置,而不是这些位置被唯一地确定。为了解决两个或更多类型的设定的需要,上述带设置有:(i)作为第一被检测元件的第一标记或者第一开口;和(ii)作为第二被检测元件的第二标记或者第二开口,其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于第一标记或者第一开口。因而,第一部或者第二部的切割位置可以如所预期地被改变,以可靠地实现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

上述带包括具有彼此连续的标签部的细长标签,并且带的切割位置使用两个标记或者开口而改变,这使第一部和第二部中的每一个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改变,导致了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实现的增强的应用。

在上述构造的带中,第一标记或者第一开口设置在第二标记或者第二开口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侧。例如,第一标记或者第一开口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第二标记或者第二开口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下游。因而,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标记或者第一开口时的时刻早于传感器检测到第二标记或者第二开口时的时刻。因而,例如,在带被传送而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作用为前缘部和后缘部的情况下,可以建立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下,在第一标记或者第一开口被检测到时的较早时刻,第一部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未穿过切割器的位置,并且在第二标记或者第二开口被检测到时的较晚时刻,第一部的某个部分(如,一半)穿过了切割器的位置。在此情况下,第二标记或者第二开口可以被用于,当在上述中间部处切割第一部时,将带定位在切割位置处,并且第一标记或者第一开口可以被用于,当不在上述中间部处切割第一部时,将带定位在切割位置处。

在上述构造的带中,第二部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大于第一部的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因而,以标签的形式,图像被形成在相对较宽的第二部上,以尽可能多地打印信息,并且相对较窄的第一部容易被包裹在诸如线缆的粘合体周围。

在带中,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于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

在带中,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

在带中,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包含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定位在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可折叠线。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定位在可折叠线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定位在可折叠线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

在带中,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的第一侧端部与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的第一侧端部之间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

在带中,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以及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中的每一个形成在带上或者带中、在纵向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的第二侧端部和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的第一侧端部之间的位置处。

带进一步包含第三标记和第三开口中的一个,其不同于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以及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并且其形成在带上或者带中、在多个第一部中的另一个第一部的第一侧端部和第二侧端部之间的位置处,该多个第一部中的另一个第一部不同于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并且邻近于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且定位在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第三标记和第三开口中的一个对应于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并且对应于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

在带中,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以及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中的每一个在光反射率上不同于片状物。

在带中,片状物包含彼此不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细长标签被粘贴至片状物的第一表面。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中的每一个在宽度方向上越过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和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中的对应一个而设置在第二表面上。

在带中,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以及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中的每一个是开口。

在带中,片状物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细长标签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每一个设置在其上未设置细长标签并且定位在片状物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部上的露出区域处。

在带中,带被卷起以形成带卷。

在带中,带被卷起以在带卷的径向方向上形成彼此堆叠的多个层。细长标签定位在带的多个层中的每一层中、在片状物在径向方向上的内侧。

在带中,第一标签部和第二标签部中的一个包含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可折叠线。带进一步包含第三定位标记和第三定位开口中的一个,用于指定用于在可折叠线的位置处切割带的位置。

在带盒中,外壳包含:输出口,带经过该输出口被排出;凹陷部,凹陷部定位在输出口在带被传送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凹陷部将被传送的带和墨带露出至外部;和露出部,该露出部定位在凹陷部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对应于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以及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的位置处,露出部露出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与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多个第一部中的一个第一部的第二侧端部与第一标记和第一开口中的一个的第二侧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输出口和露出部之间的第一距离。

在带盒中,多个第二部中的一个第二部的第二侧端部与第二标记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的第一侧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凹陷部和露出部之间的第二距离。

效果

在本公开中,多个类型的被设定的切割位置可以被用于打印机中,以生成具有灵活满足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的形状的标签。

附图说明

通过当连同附图一起考虑时阅读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打印机中盒保持器以及盒保持器附近组件的平面图;

图3是整个带盒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打印机的控制系统和操作终端的框图;

图5a是带的平面图;

图5b是图示没有与图5a中的带分离的外部标签部的带的平面图;

图5c是图5b中的第二部处被打印的带的平面图;

图6a是通过切割打印带而生成的标签的平面图;

图6b是图示使用图6a中标签的标志标签被附接至粘合体的状态的视图;

图6c是在图6b中的方向a上观看的标签的视图;

图6d是图示替代例中的标志标签被附接至粘合体的状态的视图;

图6e是在图6d中的方向b上观看的标签的视图;

图7a是通过切割打印带而生成的标签的平面图;

图7b是图示使用图7a中标签的标志标签被附接至粘合体的状态的视图;

图7c是在图7b中的方向c上观看的标签的视图;

图8a是通过切割打印带而生成的标签的平面图;

图8b是图示使用图8a中标签的标志标签被附接至粘合体的状态的视图;

图8c是在图8b中的方向d上观看的标签的视图;

图8d是在不同于图8a中切割位置的第一部处被切割的标签的平面图;

图8e是图示使用图8d中标签的标志标签附接至粘合体的状态的视图;

图8f是在图8e的方向e上观看的标签的视图;

图9a是通过切割打印带而生成的标签的平面图;

图9b是图示使用图9a中标签的标志标签被附接至粘合体的状态的视图;

图9c是在图9b中的方向f上观看的标签的视图;

图10是图示操作终端上的操作过程的视图;

图11是表示由操作终端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2a是概念上表示沿着带被传送的方向布置传感器、压纸辊、热头、全切割器的视图;

图12b是外部标签部与之分离并且在图12a中的方向u上观看的带的平面图;

图12c是外部标签部与之分离并且在图12a中的方向v上观看的带的平面图;

图13a是图示传送带时标记m1由传感器第一次检测到时的情形的视图;

图13b是图示传送带时标记m2由传感器第一次检测到时的情形的视图;

图14是表示由打印机的cpu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与两个标记相关的标记识别表格的视图;

图16是表示与检测两个标记相关的匹配表格的视图,该匹配表格存储关于是否允许生成标签的标签可生成信息;

图17a至17d是用于说明实施例效果的视图;

图18a和18b是图示布置第一部的其他示例的平面图;

图19a至19c是图示减小形状部的其他示例的平面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在沿着穿孔切割带时用于定位的标记被附加地设置在带上的情况下检测标记的情形的视图;

图21是表示与三个标记相关的标记识别表格的视图;

图22是表示与检测三个标记相关的匹配表格的视图,该匹配表格存储关于是否允许生成标签的标签可生成信息;

图23a是表示在修改例中的带上的标记布置的平面图,在该带中,第一部较长;

图23b是表示在修改例中的带上的标记布置的平面图,在该带中,第一部较短;以及

图24是图示其中以开口代替标记的修改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一个实施例。注意,附图中的“前”、“后”、“右”、“左”、“上”和“下”分别对应于说明书中的前、后、右、左、上和下侧或方向。

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总体构造。打印机的示例包括标签打印机、介质传送器和标签生成设备。

图1所示的打印机1能够将字符打印在带to上(例如,见图5b和5c)。带to是打印带并且打印之后称之为“带t”。打印机1可以使用诸如热动型、接收型和分层型的各种类型的带盒100。在该说明书中,使用了接收型的带盒100。同样,打印机1可以使用模切标签型的带盒100,其中,切割框57(例如,见图5b和5c)形成在带to的粘合片状物52中,并且可以使用没有切割框形成在带to中的这一类型的带盒100(注意,该类型可以在下文称之为“正常标签类型”)。注意,模切标签型的带盒100包括其中如图5a和5b中切割框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连续并且带to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未被完全切割(即,带to在纵向方向上连续)的带盒。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带盒100是正常标签类型。

打印机1包括:主体11,其定形成类似大体长方体盒;和盖,未图示,其能够闭合形成在主体11上部中的开口。在图1图示盖从主体11移除的状态的同时,在盖被附接至主体11的状态下,盖由主体11的后端的上部可枢转地支撑。电源连接件12和usb(通用串行总线)连接件13安置在主体11的后表面部的下部中。打印机1经过如连接至usb连接件13的usb线缆14而连接至操作终端300(见图4),诸如个人计算机。打印机1从操作终端300接收打印指令信号(下面将描述)并且基于该打印指令信号在带to上施行打印。注意,打印机1和操作终端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而连接。虽然如上所述打印机1可以基于操作终端300上的操作施行打印,但是,打印机1可以基于设置在打印机1上的操作装置上的操作而施行打印,如下面将描述的。这类打印机1被称为独立型。

盒保持器8设置在主体11的右上部中。盒保持器8是包含带to的带盒100能够在其中可移除地安装的凹部。为了容易理解,图1图示盒保持器8中在其实际安装位置上方位置处的带盒100。

输出口20形成在主体11的前表面的右部中。由下面将描述的热头22打印的带t(见图5b和5c)由如下面将描述的压纸辊25传送,并且经过输出口20从盒保持器8排出至打印机1外部。

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2说明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

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带盒100能够被安装其中的盒保持器8形成在主体11的上部中。头保持器21直立地设置在盒保持器8在前后方向上的大体中心部的右部处。头保持器21定形成类似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热头22作为打印装置的一个示例,设置在头保持器21的上表面上。热头22包括未图示的多个加热元件。热头22使用下面将描述的墨带127,以在带to上施行打印,带to从带盒100供给并且由如下面将描述的压纸辊25沿着预定传送路径传送。

色带卷取轴125在头保持器21左侧的位置处直立地设置在盒保持器8中。色带卷取轴125插入安置在带盒100中的色带卷取辊126中。色带卷取轴125旋转色带卷取辊126。油墨供给侧卷128作为墨带卷的一个示例,可旋转地支撑在带盒100中。墨带127在油墨供给侧卷128上滚动。色带卷取辊126由色带卷取轴125旋转,以从油墨供给侧卷128拉出墨带127,并且卷取使用过的墨带127。

传送辊驱动轴23直立地设置在盒保持器8中的头保持器21前面。传送辊驱动轴23能够可移除地插入带盒100中的传送辊101中。引导轴24直立地设置在盒保持器8的左拐角处。引导轴24能够可移除地插入形成在带盒100中的引导孔102中(同样见图3)。

以步进马达形式的驱动马达66(见图4)安置在主体11中的盒保持器8下面。色带卷取轴125和传送辊驱动轴23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联接至驱动马达66。色带卷取轴125和传送辊驱动轴23通过驱动马达66的驱动而旋转。色带卷取辊126通过色带卷取轴125的驱动而旋转。传送辊驱动轴23经由未图示的齿轮机构联接至压纸辊25和按压辊28。传送辊101、压纸辊25和按压辊28通过传送辊驱动轴23的旋转而旋转。

盒传感器31(见图4)设置在盒保持器8在前后方向上的大体中心部的左下支撑表面上。盒传感器31具备直立地竖立用于下压的多个传感器突起30(在此示例中,五个传感器突起30)。当带盒100安装在盒保持器8中时,下面将描述的设置在带盒100上的被检测部110与传感器突起30相对,并且被检测部110选择性地下压对应于该类带盒100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突起30。基于传感器突起30的开/关状态的组合,盒传感器31输出表示带盒100上的打字信息的检测信号。

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臂形形状的压板保持器26安置在大体上主体11中盒保持器8的上方和外部。压板保持器26绕着轴保持器27可枢转地被支撑。压纸辊25和按压辊28可旋转地支撑在压板保持器26的前端部处。传送辊驱动轴23、压纸辊25和按压辊28构成传送器。压纸辊25与热头22相对并且能够与热头22接触。按压辊28与传送辊101相对并且能够与传送辊101接触。当压板保持器26通过上述枢转运动朝向盒保持器8移动并且压纸辊25移动至压纸辊25接触热头22的打印位置时,压纸辊25经由带to和墨带127按压热头22。同时,按压辊28经由带to按压传送辊101。在此状态下,带to通过传送辊101、压纸辊25和按压辊28的旋转而被传送,并且墨带127通过色带卷取辊126的旋转而从油墨供给侧卷128拉出,并且通过热头22在带to上施行打印。

全切割器41和半切割器42设置在主体11中的输出口20附近。全切割器41和半切割器42构成切割器。全切割器41由安置在主体11中的驱动马达71(见图4)驱动,以施行带to(打印之后的带t)在带的宽度方向上越过其的厚度被切割的全切割,即,下面将描述的粘合片状物52的粘合层52a和底层52b以及下面将描述的分离片状物54都被切割。半切割器42由安置在主体11中的驱动马达73(见图4)驱动,以施行带to(打印之后的带t)沿着带的宽度方向而在其厚度方向上被部分切割的半切割,即,只有粘合片状物52的粘合层52a和底层52b被切割。带to(或者带t)由半切割器42或者全切割器41切割(换言之,施行全切割或者半切割),从而生成标签(稍后将描述的图6a-9c中图示的标签l1-l5)。

带盒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考图2和3说明带盒100的构造。

如图2和3所示,带盒100包括总体上在平面图中具有圆拐角部的大体矩形的外壳(盒形外壳)120。带供给口103形成在外壳120的右表面部的前部中。带to经过带供给口103从带盒100拉出。

带卷支撑口105形成在外壳120的前部的上表面中,以在外壳120中可旋转地支撑打印带卷51(作为带卷的一个示例)。打印带卷51是成卷的带to。如图2中的部分放大图所示,带to由粘合片状物52和分离片状物54构成,粘合片状物52和分离片状物54以从内侧(图2中部分放大图中的左侧,其将被称之为“前侧”)朝向外侧(图2中部分放大图中的右侧,其将被称之为“后侧”)的顺序彼此堆叠。粘合片状物52具有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条形形状,并且包括由细长标签ll和外部标签部d构成的粘合层52a和底层52b(见图5a)。作为片状物的一个示例的分离片状物54具有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条形形状。即,粘合片状物52定位在分离片状物54在打印带卷51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热头22在作为粘合片状物52前表面部的底层52b的前表面(具体地,下面将描述的细长标签ll)上施行打印。粘合片状物52具有设置在底层52b后侧上的粘合层52a。分离片状物54设置在粘合层52a上,从而能够容易地与粘合层52a分离。即,分离片状物54具有一个表面54a和另一表面54b,并且粘合片状物52可分离地粘贴至该一个表面54a。在本实施例中,带to通过将条形粘合片状物52粘贴至整个条形分离片状物54而形成,分离片状物54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分离片状物54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传送方向是带to由压纸辊25和其他传送组件传送的方向。注意,具有粘贴至整个分离片状物54的粘合片状物52并且具有通过半切割形成的切割框57的带to可以被使用为如图5a所示的打印带卷51。由于此带to越过带to的宽度具有恒定厚度,所以可以准确地传送带to。替换性地,其中分离片状物54的一个表面54a在细长标签ll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的区域处露出的带to可以使用为如图5b所示的打印带卷51。此构造便于分离细长标签ll。尽管此带to由于分离片状物54的一部分露出而具有较低的粘合力,但是带卷51形成为使粘合片状物52定位在分离片状物54的内侧。当带卷51形成时,此构造防止第一部92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带to从打印带卷51拉出并且从带供给口103供给至外壳120的凹陷部q,外壳120的凹陷部q定形成类似切口并且对应于热头22的位置,从而带to与墨带127一起露出。然后墨带127的油墨由热头22转印至带to(即,施行打印)。此后打印带t经过输出口p(形成在对应于全切割器41的位置处)从外壳120排出并且朝向形成在主体11中的输出口20引导。

标示带盒100上打字信息的被检测部110设置于在前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大体中心处的外壳120的前部的下表面上。被检测部110通过表面部112和形成在带盒100下表面中并且与设置在主体11上的盒传感器31的五个传感器突起30相对的插入孔111的组合,来指示带盒100上的打字信息。

每个插入孔111是圆孔。当带盒100安装在盒保持器8上时,插入孔111作用为不按压传感器突起30中对应的一个传感器突起的非按压部,从而与插入孔111相对的对应传感器突起30在关状态。当带盒100安装在盒保持器8上时,表面部112作用为按压传感器突起30中对应的一个传感器突起的按压部,从而与表面部112相对的对应传感器突起30在开状态。

模切标签型的带盒100具有开口104(作为露出部的一个示例),开口104由图3中的单点划线指示并且形成在带供给口103上侧附近的位置处,如在定位在凹陷部q上游位置处的外壳120的侧壁部121中。开口104用于光学检测预先打印在带to上用于传送中定位控制的标记(稍后将描述)。光学传感器65经由此开口104检测标记m1,m2,m3,如稍后将描述的。

打印机和操作终端的控制系统

接下来将参考图4说明打印机1和操作终端300的控制系统。

如图4所示,打印机1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具有作为控制器一个示例的中央处理单元(cpu)82的控制电路80。在控制电路80中,只读存储器(rom)83、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8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85和输入/输出接口81经由数据总线连接至cpu82。注意,诸如闪速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代替eeprom84而被使用。

rom83储存用于控制打印机1所需要的各种程序和信息。信息的示例包括图15,16,21和22中的表格。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下面将描述的图1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的控制程序。rom83是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的一个示例。cpu82通过根据储存在rom83中的程序同时使用ram85的临时储存功能处理信号而控制打印机1。

eeprom84是储存与带to相关的各种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信息的一个示例是通过盒传感器31的插入孔111和表面部112的各种检测结果中的每一个与带盒100上的打字信息之间的关系。此构造使cpu82能够通过参考安装在盒保持器8上的带盒100的检测结果而获取带盒100上的打字信息。

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81的装置包括热头驱动电路61、马达驱动电路62、操作装置63、显示器64、光学传感器65、盒传感器31、马达驱动电路70和马达驱动电路72。

热头驱动电路61控制热头22的驱动。

马达驱动电路62控制驱动马达66的驱动,驱动马达66用于驱动压纸辊25、按压辊28、色带卷取轴125和传送辊驱动轴23。

光学传感器65(见图2)经过形成在模切标签型的带盒100中的开口104将光发射至带to,并且基于从带to反射的光检测带to传送的情形。例如,光学传感器65包括光发射元件65a和光接收元件65b(见图4)。光发射元件65a是光源,诸如光发射二极管(led),其依据流动电流放射光或者红外线。光接收元件65b是传感器,诸如光电二极管,其依据接收到的光或者红外线输出信号(电压)。开口104形成于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对应于标记m1,m2,m3的位置的位置处。当带盒100安装在盒保持器8上时,形成在带盒100中的开口104与光学传感器65相对,并且标记m1,m2,m3经过开口104而被检测。光学传感器65安置成使在带传送方向上的光学传感器65和全切割器41之间的距离x1(注意,此距离x1在下文可以称之为“传感器到切割器距离x1”)大于下面将描述的距离lma(lma<x1)。

马达驱动电路70控制驱动马达71的驱动,驱动马达71用于驱动全切割器41。

马达驱动电路72控制驱动马达73的驱动,驱动马达73用于驱动半切割器42。

注意,标签生成机构由包括热头22、热头驱动电路61、色带卷取轴125、传送辊驱动轴23、驱动马达66、马达驱动电路62、全切割器41、驱动马达71、马达驱动电路70、半切割器42、驱动马达73和马达驱动电路72的装置构成。

操作终端300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cpu301(作为计算装置的一个示例)。操作终端300如通过usb线缆14连接至打印机1并且能够传输信号至打印机1和从打印机1接收信号。连接至cpu301的装置包括操作装置302、显示器303、ram304、rom305和硬盘驱动器(hdd)306。rom305储存用于操作终端300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和各种程序。cpu301通过根据储存在rom305中的程序同时使用ram304的临时储存功能处理信号而控制操作终端300。

hdd306储存用于执行下面将描述的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中处理的应用程序320。cpu301通过执行响应于用户施行在操作装置302上的操作的应用程序320而执行下面将描述的图11中的过程,从而cpu301执行下面将描述的图10中的过程,以向打印机1发送用于在要由打印机1生成的标签(图6a-9c中的标签l1-l5)上打印的打印数据。

即,当操作装置302由用户操作时,包含打印数据的打印指令信号输出至打印机1。在打印机1中,色带卷取轴125和传送辊驱动轴23由马达驱动电路62和驱动马达66基于打印指令信号驱动,从而带to从带盒100中的打印带卷51被馈送,并且墨带127从油墨供给侧卷128拉出。与通过传送辊驱动轴23驱动而馈送带to同步,热头22的加热元件由热头驱动电路61选择性地加热,从而墨带127的油墨被转印至被馈送且被传送的带to,即,基于打印数据在带to上施行打印。同样,半切割器42由马达驱动电路77和驱动马达73驱动,并且全切割器41由马达驱动电路70和驱动马达71驱动以切割打印带t,从而生成预期数量的标签。

标志标签的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带to生成所谓的标志标签。标志标签被附接至三维形状的粘合体(被包裹构件)。下面将说明标志标签的生成。

打印带的结构

将参考图5a描述本实施例中带to(打印之后的带t)的结构。图5a是未打印且未切割的带to的平面图,其在图5a中的左右方向与传送方向(换言之,带to的纵向方向)重合、图5a中的上下方向与带to的宽度方向重合并且图5a的片状物表面的前后方向与带to的厚度方向重合的状态下。

如图5a所示,带to包括:条形分离片状物54,其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和粘合片状物52,其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粘合片状物52包括底层52b和粘合层52a,并且底层52b粘贴至分离片状物54的一个表面54a,而粘合层52a置入二者之间。例如,底层52b由树脂膜或者纸片形成。例如,粘合层52a由丙烯粘合剂形成。例如,分离片状物54通过在树脂膜或者纸片的前表面上进行硅酮处理而形成。

底层52b包括:细长标签ll,其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和外部标签部d,外部标签部d定位在底层52b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细长标签ll包括:多个第一部92a,92b,92c等等,其每个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和多个第二部91a,91b,91c等等。注意,第一部92a,92b,92c等等可以共同称之为“第一部92”,并且第二部91a,91b,91c等等可以共同称之为“第二部91”。每个第一部92作用为将被粘贴至粘合体19或者19’的粘贴部,如稍后将描述的。例如,每个第二部91作用为其上打印有预期的字符的标签部,如稍后将描述的。

如图5a所示,细长标签ll的第一部92a,92b,92c等等和第二部91a,91b,91c等等彼此连接,从而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以第一个第一部92a、第一个第二部91a、第二个第一部92b、第二个第二部91b、第三个第一部92c、第三个第二部91c等等的顺序交替地布置。

具体地,集中在第一部92b上,例如,第一部92b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92u(见图5b)连接至第二部91b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部91d(见图5b),并且此第二部91b定位在第一部92b在传送方向上的正上游(图5b的右侧)。上游端部92u是第一侧端部的一个示例,并且下游端部91d是第二侧端部的一个示例。上游侧是第一侧的一个示例。同样,第一部92b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部92d(见图5b)连接至第二部91a的定位在第一部92b在传送方向上的正下游的上游端部91u(见图5b)。下游端部92d是第二侧端部的一个示例,并且上游端部91u是第一侧端部的一个示例。下游侧是第二侧的一个示例。注意,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和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可以分别简单称之为“上游侧”和“下游侧”。

注意,布置在第一部92b上游的每个第一部92c等等与定位在第一部92上游和下游的第二部91具有与第一部92b相同的位置关系。结果,每个第一部92和每个第二部91在细长标签ll中具有上述关系,在细长标签ll中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

对于粘贴部和标签部的功能,如上述关系中,集中在第一部92a(作为第一粘贴部的一个示例)上,例如,第二部91a(作为第一标签部的一个示例)设置在第一部92上游,并且第一部92b(作为第二粘贴部的一个示例)设置在第二部91a上游,并且第二部91b(作为第二标签部的一个示例)设置在第一部92b上游。在此布置中,第二部91a的上游端部91u连接至第一部92b的下游端部92d,第二部91a的下游端部91d连接至第一部92a的上游端部92u,并且第一部92b的上游端部92u连接至第二部91b的下游端部91d。在此情况下,如上述关系中,细长标签ll的每个第一部92和每个第二部91具有与第一部92a、定位在第一部92a上游的第二部91a、定位在第二部91a上游的第一部92b和定位在第一部92b上游的第二部91b相同的连接关系。

每个第一部92具有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细长的大体矩形形状。第一部92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l1(见图5b)。每个第二部91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具体地,在第二部91的最宽部处具有第二长度l2(见图5b)。第二长度l2大于第一长度l1。具体地,例如,第一长度l1小于或等于第二长度l2的三分之一。所有第一部92a,92b,92c等等的位置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第一长度l1是7mm,并且第二长度l2是25mm。

第二部91具有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细长并且具有四个弯曲拐角部91r的大体矩形形状。第二部91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三长度l3(见图5b)。第一部92b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四长度l4(见图5b)。例如,此第四长度l4大于或等于第三长度l3的0.3倍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长度l3的1.3倍。特别地,第四长度l4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三长度l3。注意,第四长度l4大于或等于预定的指定长度且小于指定长度与第三长度l3的总和,指定长度大于或等于14mm且小于或等于16mm,例如可以是15mm。稍后将详细描述此构造的技术意义。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第三长度l3是51mm,并且第四长度l4是32mm。

第二部91具有在其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处具有两个狭缝53。狭缝53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分别从第二部91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朝向第二部91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延伸。

第二部91具有多个通孔56(作为可折叠线的一个示例),该多个通孔56沿着带to的宽度方向布置在第二部91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狭缝53之间)。通孔56是穿孔并且下文可以称之为“穿孔56”。穿孔56形成为在带to的厚度方向上穿过粘合片状物52(包括底层52b和粘合层52a)。第二部91相对于形成在第二部91中的穿孔56具有大体的线对称。在图5a中,第二部9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大体的线对称。

注意,每个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相对于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经过每个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中心线k线对称。

切割框57通过预先在细长标签ll周围(在细长标签ll和外部标签部d之间的边界处)施行半切割而形成。此结构使细长标签ll和外部标签部d能够独立地从分离片状物54被剥离掉。

图5b是图示仅有外部标签部d从分离片状物54被剥离掉的状态的平面图。如图5b所示,细长标签ll粘贴至分离片状物54的一个表面54a,并且分离片状物54的该一个表面54a在定位在细长标签ll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处露出。

第一部92的上游端部92u和第二部91的下游端部91d通过第一连接部c1彼此连接。即,第一连接部c1定位在第二部91下游。第一连接部c1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在此示例中图5b中的右上部分放大图中由“l11”指示的第一位置处具有第一连接长度l11。同样,第一连接部c1在此示例中图5b中的右上部分放大图中由“l12”指示的第二位置处具有第二连接长度l12。第二连接长度l12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大于第一连接长度l11。相比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定位成更接近于第二部91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定位在第一连接部c1正上游)。换言之,相比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定位成更接近于穿孔56。第一连接长度l11和第二连接长度l12中的每一个大于第一长度l1且小于第二长度l2。利用此结构,将第一部92的上游端部92u和第二部91的下游端部91d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c1的连续弯曲部分分别具有用于减小应力集中的减小形状部400。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每个减小形状部400的外边缘的形状是具有2mm半径的弧形。

注意,第二部91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在两个狭缝53处的尺寸l5大于第一长度l1、第一连接长度l11和第二连接长度l12中的每一个,且小于第二长度l2。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尺寸l5是17mm。

第一部92的下游端部92d和定位在下游端部92d正下游的第二部91的上游端部91u通过第二连接部c2彼此连接。在第二连接部c2中,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92的第一边缘92l中的一个(换言之,第一部92的矩形形状的长边)和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91的第二边缘91s中的对应一个(换言之,第二部的矩形形状的短边)彼此正交,不形成连续弯曲形状。

标签的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以cpu82基于打印指令信号的控制为基础,带to由压纸辊25和其他传送组件传送,并且热头22基于打印数据在带to的第二部91上施行打印。

图5c图示基于打印数据的图像(如,字符串ra,rb)由热头22形成在图5b所示的第二部91上的状态。即,第二部91a,91b,91c等等中的每一个具有:下游第一打印区域91a(图5c中的左区域);和上游第二打印区域91b(图5c中的右区域)。在此示例中,由字符串“psc101120v/240v-1p/3w200afedbypanelh10-cb#3”构成的字符串ra形成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从而当第一打印区域91a直立地竖立而其上游边缘(换言之,穿孔56附近的边缘)作用为上边缘(见图6a-6c,7a-7c和8a-8f)时其处于左右水平线方位。由字符串“psc101120v/240v-1p/3w200afedbypanelh10-cb#3”构成的字符串rb形成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从而当第二打印区域91b直立地竖立而其下游边缘(换言之,穿孔56附近的边缘)作用为上边缘(见图6a-6c,7a-7c和8a-8f)时其处于左右水平线方位。换言之,字符串rb形成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从而处于使字符串ra绕着穿孔56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旋转180度的方位。注意,稍后将描述图5c中的第一外部54b和第二外部54a。

打印之后,全切割器41切割打印带t,以生成具有被打印的第二部91和第一部92的标签。在本实施例中,带t通过全切割器41的切割或者不切割以及切割位置能够改变,以生成各种标签(在此示例中,标签l1-l5,见图6a-9c)。切割位置的示例包括图5c中由单点划线指示的切割位置fc1,fc2,fc3,fc4,fc5,fc1',fc2',fc3'和fc4'。

标签使用的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6a-9c说明如上所述地生成的各种标签的示例。将5类标签l1-l5作为示例,提供以下说明。

标签l1

将参考图6a-6c说明通过在图5c中的切割位置fc1,fc1'处切割而生成的标签l1。

如上所述,标签l1通过在图5c中的切割位置fc1和切割位置fc1'处切割打印带t而生成。即,如图6a所示,标签l1生成为对应于第一部92(在此示例中,第一部92b)和第二部91(在此示例中,第二部91b)的组合,并且标签l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体等于该组合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即,第一部92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部91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总和)。

如图6a所示,标签l1包括作为其在切割位置fc1,fc1'处切割结果的图5c中带t的细长标签ll的一部分。具体地,标签l1包括:第一部92b的大部分(除了其定位在切割位置fc1下游的一部分);整个第二部91b;和第一部92c的小部分(仅有其定位在切割位置fc1'下游的一部分)。注意,这些部分中的每一个在其后部具有粘合层52a。

当在切割位置fc1,fc1'处切割带t时,分离片状物54也被切割。因而,被切割的带t包括作为分离片状物54的部分的第一外部54b和第二外部54a。在平面图中,第一外部54b定位在第一部92b的该大部分和第一部92c的该小部分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见图5c)。在平面图中,第二外部54a定位在第二部91b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见图5c)。

注意,形成在第二部91中的穿孔56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在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之间延伸。此穿孔56用于下面将描述的山形折叠。

为了使用标签,如图6a所示,用户从被切割的带t的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第二部91b和第一部92b,92c,以获取具有第二部91b和第一部92b,92c的标签l1。此后,如图6b和6c所示,标签l1的细长条形的第一部92b包裹在粘合体19周围,并且第二部91b沿着穿孔56折叠,从而进行山形折叠。注意,在此示例中,粘合体19是线缆,其可以是管或者管道。标签l1的第二部91b的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的后表面使用粘合层52a而彼此粘贴。如图6c所示,向后折叠的第一部92b的末端部(即,图6a中的左端部)置入(i)第一打印区域91a与(ii)第二打印区域91b和第一部92c之间,从而确保稳固附接。注意,第一部92c粘贴至包裹在粘合体19周围包裹的第一部92b的径向外表面(其在径向方向上的外表面)。

利用这些操作,如图6b所示,连接至被折叠的第二部91b的第一部92b,92c附接至粘合体19,导致完成标志标签fl1,在标志标签fl1中,彼此叠加的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的表面平行于粘合体19的轴向方向。

作为替换例,图6d和6e图示将被附接至定形成不类似线缆而是类似一段绳索的粘合体19'的标志标签fl1'。在此情况下,如上述情况中,标志标签fl1'通过将第一部92b包裹在粘合体19'周围,沿着穿孔56折叠第一部92b并且将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的后表面彼此粘贴而形成。

在此情况下,将被打印在上述两个打印区域上的字符的方位与图6a-6c中的情况下的相反。即,由字符串“psc101120v/240v-1p/3w200afedbypanelh10-cb#3”构成的字符串ra'(见图6d)形成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从而当第一打印区域91a直立地竖立而其穿孔侧边缘作用为下边缘时其处于左右水平线方位。同样,由字符串“psc101120v/240v-1p/3w200afedbypanelh10-cb#3”构成的未图示的字符串rb'形成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从而当第二打印区域91b直立地竖立而其穿孔侧边缘作用为下边缘时其处于左右水平线方位。换言之,字符串rb形成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从而处于使字符串ra'绕着穿孔56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旋转180度的方位。

标签l2

接下来将参考图7a-7c说明通过在图5c所示的切割位置fc1,fc4处切割带t而生成的标签l2。

如上所述,标签l2通过在图5c中的fc2和切割位置fc2'处切割打印带t而生成。即,如图7a所示,类似标签l1,标签l2生成为对应于第一部92(在此示例中,第一部92b)和第二部91(在此示例中,第二部91b)的组合,并且标签l2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体等于,大体等于与第一部92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的长度和第二部91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一半长度的总和。

如图7a所示,标签l2包括作为其在切割位置fc1,fc4处的切割结果的图5c中带t的的细长标签ll的一部分。具体地,标签l2包括:第一部92b的大部分(除了其定位在切割位置fc1下游的一部分);和第二部91b的一半部分(换言之,定位在切割位置fc4下游的第一打印区域91a)。注意,这些部分中的每一个在其后部具有粘合层52a。注意,当带t在切割位置fc1,fc4处被切割时,如上述情况中,带t包括:第一外部54b,其定位在第一部92b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和第二外部54a,其定位在第一打印区域91a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

为了使用标签,如图7a所示,用户从被切割的带t的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第一部92b和第一打印区域91a,以获取具有第一部92b和第一打印区域91a的标签l2。此后,如图7b和7c所示,标签l2的细长条形的第一部92b包裹在粘合体19周围,并且第一打印区域91a在山形折叠部56'(为了容易理解,由图7a中的虚线指示)处被折叠,从而进行山形折叠。第一打印区域91a具有定位在山形折叠部56'一侧(图7a中的左侧)的一部分91al和定位在山形折叠部56'另一侧(图7a中的右侧)的一部分91ar。该一部分91al和该一部分91ar的后表面使用粘合层52a而彼此粘贴。

在此示例中,由字符串“120v/240v-1p/3w”构成的字符串ral形成在第一打印区域91a的一侧部91al上,从而当一侧部91al直立地竖立而山形折叠部56'作用为上边缘时其处于左右水平线方位(见图7b)。同样,由字符串“120v/240v-1p/3w”构成的字符串rar形成在第一打印区域91a的另一侧部91ar上,从而当另一侧部91ar直立地竖立而山形折叠部56'作用为上边缘时其处于左右水平线方位(见图7b)。

在上述粘贴中,如图7c所示,向后折叠的第一部92b的末端部(即,图6a中的左端部)置入该一侧部91al和另一侧部91ar之间。

利用这些操作,如图7b所示,连接至被折叠的第一打印区域91a的第一部92b被附接至粘合体19,导致完成标志标签fl2,在标志标签fl2中,彼此叠加的该一侧部91al和另一侧部91ar的表面平行于粘合体19的轴向方向。

标签l3,l4

接下来将参考图8a-8c说明通过在图5c所示的切割位置fc2,fc1'处切割带t而生成的标签l3。

如上所述,标签l3通过在图5c中的切割位置fc2和切割位置fc1'处切割带t而生成。即,如图8a所示,类似标签l1,标签l3生成为对应于第一部92(在此示例中,第一部92b)和第二部91(在此示例中,第二部91b)的组合,并且标签l1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体等于第一部92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一半长度和第二部91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总和。

具体地,如图8a所示,标签l3包括作为其在切割位置fc2,fc1'处的切割结果的图5c中带t的细长标签ll的一部分。具体地,标签l3包括:第一部92b的大约一半部分(除了其定位在切割位置fc2下游的一部分);整个第二部91b;和第一部92c的小部分(仅有其定位在切割位置fc1'下游的一部分)。注意,这些部分中的每一个在其后部具有粘合层52a。注意,当带t在切割位置fc2,fc1'处被切割时,如上述情况中,带t包括:第一外部54b,其定位在第一部92b,92c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和第二外部54a,其定位在第二部91b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

为了使用标签,如图8a所示,第一部92b,92c和第二部91b从被切割的带t的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以获取具有第一部92b,92c和第二部91b的标签l3。此后,如图8b和8c所示,标签l3的细长条形的第一部92b包裹在粘合体19周围,并且第二部91b沿着穿孔56折叠从而进行山形折叠。然后,标签l3的第二部91b的第一打印区域91a(带有类似于图6中的字符串ra)和标签l3的第二部91b的第二打印区域91b(带有类似于图6中的字符串rb)的后表面使用粘合层52a而彼此粘贴。在此粘贴中,如图8c所示,第二打印区域91b的端部(图8a中的其右端部)和第一部92c置入被折叠的第一部92b和第一打印区域91a之间。结果,第一部92b的末端部定位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从而便于移除。

利用这些操作,如图8b所示,连接至被折叠的第二部91b的第一部92b,92c被附接至粘合体19(第一部92b被粘贴至第二打印区域91b的前部),导致完成标志标签fl3,在标志标签fl3中,彼此叠加的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的表面平行于粘合体19的轴向方向。

作为替换例,图8d-8f图示从标签l4生成标志标签fl4的一个示例。标志标签fl4和标签l4分别不同于在附接中以重叠方式的标志标签fl4和标签l4。

如上所述,标签l4通过在图5c中的切割位置fc2和切割位置fc2'处切割带t而生成。即,如图8d所示,类似标签l1,标签l4生成为对应于第一部92(在此示例中,第一部92b)和第二部91(在此示例中,第二部91b)的组合,并且标签l1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体等于第一部92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部91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总和。

如图8d所示,标签l4包括作为其在切割位置fc2,fc2'处的切割结果的图5c中带t的细长标签ll的一部分。具体地,标签l4包括:第一部92b的大约一半部分(除了其定位在切割位置fc2下游的一部分);整个第二部91b;和第一部92c的大约一半部分(其定位在切割位置fc2'下游的一部分)。注意,这些部分中的每一个在其后部具有粘合层52a。注意,当带t在切割位置fc2,fc2'处被切割时,如上述情况中,带t包括:第一外部54b,其定位在第一部92b,92c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和第二外部54a,其定位在第二部91b在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

为了使用标签,如图8d所示,第一部92b,92c和第二部91b从被切割的带t的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以获取具有第一部92b,92c和第二部91b的标签l4。此后,如图8e和8f所示,标签l4的细长条形的第一部92b,92c的第一部92c包裹在粘合体19周围,并且第二部91b沿着穿孔56折叠从而进行山形折叠。然后,标签l4的第二部91b的第一打印区域91a的后表面(带有类似于图6中的字符串ra)和标签l4的第二部91b的第二打印区域91b(带有类似于图6中的字符串rb)使用粘合层52a而彼此粘贴。在此粘贴中,如图8f所示,第一部92c置入(i)第二打印区域91b与(ii)第一部92b和第一打印区域91a之间,第一部92s的包裹之后,第一打印区域91a被折叠成被包裹在粘合体19的外周表面周围。

利用这些操作,如图8e所示,连接至被折叠的第二部91b的第一部92b,92c被附接至粘合体19(第一部92c被粘贴至第一打印区域91a的后部),导致完成标志标签fl4,在标志标签fl4中,彼此叠加的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的表面平行于粘合体19的轴向方向。

标签l5

接下来将参考图9a-9c说明通过在图5c所示的切割位置fc3、fc5处切割带t而生成的标签l5。

如上所述,标签l5通过在图5c中的切割位置fc3和切割位置fc5处切割带t而生成。即,如图9a所示,标签l5生成为对应于第二部91(在此示例中,第二部91b),并且标签l5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体等于该一个第二部91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

如图9a所示,标签l5包括作为其在切割位置fc3,fc5处的切割结果的图5c中带t的细长标签ll的一部分。具体地,标签l5包括整个第二部91b。注意,第二部91b在其后部具有粘合层52a。注意,当带t在fc3,fc5处被切割时,如上述情况中,带t包括第二外部54a,其定位在第二部91b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

为了使用标签,如图9a所示,第二部91b从被切割的带t的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以获取具有第二部91b的标签l5。此后,如图9b和9c所示,标签l5沿着穿孔56折叠以进行山形折叠,从而板bd置入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之间。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的后表面使用粘合层52a粘贴至板bd。换言之,第二部91b的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的后表面彼此粘贴,而板bd置入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之间。如图6c中的情况中,由字符串“psc101120v/240v-1p/3w200afedbypanelh10-cb#3”构成的字符串ra'(见图9a和9b)形成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从而当第一打印区域91a直立地竖立而其穿孔侧边缘作用为下边缘时其处于左右水平线方位。同样,由字符串“psc101120v/240v-1p/3w200afedbypanelh10-cb#3”构成的字符串rb'(见图9a)形成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从而当第二打印区域91b直立地竖立而其穿孔侧边缘作用为下边缘时其处于左右水平线方位。换言之,字符串rb形成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从而处于使字符串ra'绕着穿孔56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旋转180度的方位。

通孔bh形成为经过板bd的上端的中心。条形粘合体19'可以穿过通孔bh。如图9c所示,此操作导致完成标志标签fl5,在标志标签fl5中,置入彼此粘贴的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之间的板bd从粘合体19'向下垂吊。

操作终端上的操作过程

图10图示由用户施行在操作终端300上以生成用于形成各个标志标签fl1-fl5(下文可以共同称之为“标志标签fl”)的标签l1-l5中的一个的操作过程。

如图10所示,当操作终端300的操作装置302由用户操作时,模板显示和模板选择接受屏幕303a显示在操作终端300的显示器303上。即,操作终端300的hdd306储存分别对应于能够由打印机1生成的各种标签(标签l1-l5)的多个模板(五个模板tp1-tp5)。注意,rom305或者其他类似装置可以代替hdd306而被使用,并且这些装置是储存器的一个示例。标签l1-l5下文可以共同称之为“标签l”,同样地模板tp1-tp5下文可以共同称之为“模板tp”。模板tp1,tp2,tp3,tp4,tp5显示在屏幕303a上。

模板tp中的每一个含有两个切割位置信息和图像信息。两个切割位置信息分别表示在带t中将被切割以生成对应标签的两个切割位置(下游切割位置和上游切割位置)。图像信息表示标签的外观。

即,显示在屏幕303a上的模板tp1含有:表示标签l1形状的图像;和表示标志标签fl1使用标签l1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在该示例中,表示标签l1形状的图像对应于图6a中的平面图,并且此图像是图像信息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表示标志标签fl1使用标签l1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对应于图6b,并且此图像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尽管未具体地图示,但是图6a所示的两个切割位置与表示标签l1的图像关联。即,切割位置fc1和切割位置fc1'与表示标签l1的图像关联,并且是两个切割位置信息的一个示例。

模板tp2含有:表示标签l2形状的图像;和表示标志标签fl2使用标签l2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在该示例中,表示标签l2形状的图像对应于图7a中的平面图,并且此图像还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在该示例中,表示标志标签fl2使用标签l2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对应于图7b,并且此图像还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如上述情况中,图7a所示的切割位置fc1和切割位置fc4与表示标签l2的图像关联,并且是两个切割位置信息的另一示例。

模板tp3含有:表示标签l3形状的图像;和表示标志标签fl3使用标签l3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在该示例中,表示标签l3形状的图像对应于图8a中的平面图,并且此图像还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在该示例中,表示标志标签fl3使用标签l3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对应于图8b,并且此图像还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如上述情况中,图8a所示的切割位置fc2和切割位置fc1'与表示标签l3的图像关联,并且还是两个切割位置信息的另一示例。

模板tp4含有:表示标签l4形状的图像;和表示标志标签fl4使用标签l4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在该示例中,表示标签l4形状的图像对应于图8d中的平面图,并且此图像还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在该示例中,表示标志标签fl4使用标签l4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对应于图8e,并且此图像还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如上述情况中,图8d所示的切割位置fc2和切割位置fc2'与表示标签l4的图像关联,并且还是两个切割位置信息的另一示例。

模板tp5含有:表示标签l5形状的图像;和表示标志标签fl5使用标签l5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在该示例中,表示标签l5形状的图像对应于图9a中的平面图,并且此图像还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在该示例中,表示标志标签fl5使用标签l5的使用方式的图像对应于图9b,并且此图像还是图像信息的另一示例。如上述情况中,图9a所示的切割位置fc3和切割位置fc5与表示标签l5的图像关联,并且还是两个切割位置信息的另一示例。

虽然在上述示例中分别对应于五个标签l1-l5的五个模板tp1-tp5被储存,但是至少两个模板tp(作为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一个示例)至少需要如上所述地被可选择地储存。

例如,在模板tp1储存为第一模板的情况下,表示第一部92b中切割位置fc1(作为第一位置的一个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一位置信息的一个示例)和表示第一部92c中切割位置fc1'(作为第二位置的一个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二位置信息的一个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1(作为第一标签的一个示例)形状(作为第一形状的一个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一图像的一个示例)。

在模板tp2储存为第一模板的情况下,表示第一部92b中切割位置fc1(作为第一位置的另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一位置信息的另一示例)和表示第二部91b中切割位置fc4(作为第二位置的另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二位置信息的另一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2(作为第一标签的另一示例)形状(作为第一形状的另一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一图像的另一示例)。

在模板tp3储存为第一模板的情况下,表示第一部92b中切割位置fc2(作为第一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一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和表示第一部92c中切割位置fc1'(作为第二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二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3(作为第一标签的又一示例)形状(作为第一形状的又一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一图像的又一示例)。

在模板tp4储存为第一模板的情况下,表示第一部92b中切割位置fc2(作为第一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一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和表示第一部92c中切割位置fc2'(作为第二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二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4(作为第一标签的又一示例)形状(作为第一形状的又一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一图像的又一示例)。

在模板tp5储存为第一模板的情况下,表示第二部91b中切割位置fc3(作为第一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一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和表示第二部91b中切割位置fc5(作为第二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二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5(作为第一标签的又一示例)形状(作为第一形状的又一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一图像的又一示例)。

有些情况下,例如,模板tp1储存为第二模板。在此情况下,如上述情况中,表示第一部92b中切割位置fc1(作为第三位置的一个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三位置信息的一个示例)和表示第一部92c中切割位置fc1'(作为第四位置的一个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四位置信息的一个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1(作为第二标签的一个示例)形状(作为第二形状的一个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二图像的一个示例)。

在模板tp2储存为第二模板的情况下,如上述情况中,表示第一部92b中切割位置fc1(作为第三位置的另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三位置信息的另一示例)和表示第二部91b中切割位置fc4(作为第四位置的另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四位置信息的另一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2(作为第二标签的另一示例)形状(作为第二形状的另一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二图像的另一示例)。

在模板tp3储存为第二模板的情况下,如上述情况中,表示第一部92b中切割位置fc2(作为第三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三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和表示第一部92c中切割位置fc1'(作为第四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四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3(作为第二标签的又一示例)形状(作为第二形状的又一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二图像的又一示例)。

在模板tp4储存为第二模板的情况下,如上述情况中,表示第一部92b中切割位置fc2(作为第三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三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和表示第一部92c中切割位置fc2'(作为第四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四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4(作为第二标签的又一示例)形状(作为第二形状的又一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二图像的又一示例)。

在模板tp5储存为第二模板的情况下,如上述情况中,表示第二部91b中切割位置fc3(作为第三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三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和表示第二部91b中切割位置fc5(作为第四位置的又一示例)的切割信息(作为第四位置信息的又一示例)彼此关联,用于表示对应标签l5(作为第二标签的又一示例)形状(作为第二形状的又一示例)的图像(作为第二图像的又一示例)。

结果,例如,在模板tp1被储存为第一模板并且模板tp2被储存为第二模板的情况下,与对应标签l2相关的第三位置(切割位置fc1)与与对应标签l1相关的第一位置(切割位置fc1)相同,并且与标签l2相关的第四位置(切割位置fc4)不同于与标签l1相关的第一位置(切割位置fc1)。

在模板tp1被储存为第一模板的情况下,例如,对应标签l1通过在第一部92b上的第一位置(切割位置fc1)处沿着带t的宽度方向切割带t并且通过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定位成紧接于第一部92b的第一部92c处(具体地,在切割位置fc1'处)沿着带t的宽度方向切割带t而生成。

在模板tp2储存为第一模板的情况下,例如,对应标签l2通过在第一部92b上的第二位置(切割位置fc4)处沿着带t的宽度方向切割带t而生成。

在模板tp5储存为第二模板的情况下,例如,对应标签l5通过在第二部91b上的第三位置(切割位置fc3)处沿着带t的宽度方向切割带t并且通过在第二部91b上的第四位置(切割位置fc5)处沿着带t的宽度方向切割带t而生成。

在模板tp1被储存为第一模板并且模板tp3被储存为第二模板的情况下,例如,作为第二标签的一个示例的标签l3通过在第一部92b上的第三位置(切割位置fc2)处沿着宽度方向切割带t而生成。作为第一图像的标志标签fl1的图像表示第一部92b上的第一位置(切割位置fc1)安置于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折叠的第二部91内部的形状(见图6b)。作为第二图像的标志标签fl3的图像表示第一部92b上的第三位置(切割位置fc2)安置于在带t的纵向方向上折叠的第二部91外部的形状(见图8b)。

当此后操作装置302由用户操作以选择显示在显示器303的屏幕303a上的模板tp1-tp5中的一个时,打印对象输入接受屏幕(用于前表面)303b显示在显示器303上。图10图示模板tp1被选择的一个示例。

如图10所示,在屏幕303b上,对应于被选择的模板tp1中前表面的图像(在此示例中,表示模板tp1中标志标签fl1的第一打印区域91a的图像)含有适当尺寸的输入区ar(见图10),适当尺寸如对应于标签l1第二部91的尺寸。此输入区ar是操作装置302的用户输入要打印在标志标签fl1的第一打印区域91a上的打印对象(如,字符串和符号)的区域。在此情况下,显示在显示器303上的输入区ar的尺寸可以依据哪一个模板tp被选择而变化。

当预期的打印对象(在此示例中,字符串“abc”)由用户经由操作装置302输入时,显示器303显示字符布局选择接受屏幕303c。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屏幕303c含有可选择地显示的以下六个布局(字符布局:水平写入的字符串在标志标签fl1的第一打印区域91a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下的第一部92b附接至大体水平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水平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一打印区域91a右边的第一部92b附接至大体竖直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水平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侧的第一部92b附接至大体水平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竖直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下方的第一部92b附接至大体水平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竖直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一打印区域91a右边的第一部92b附接至大体竖直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以及竖直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一打印区域91a上侧的第一部92b附接至大体水平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

当字符布局中的预期一个(在此示例中,图10中屏幕303c上的最左边布局)由用户经由操作装置302选择时,显示器303显示打印对象输入接受屏幕303d。注意,在用于标志标签fl前后表面的字符布局不需要特别地分离指定的情况下(即,在要使用相同布局用于前后表面的字符布局的情况下),下面将描述的预览屏幕303被显示,而不显示下面将描述的屏幕303d或者屏幕303e。

如图10所示,在屏幕303d上,对应于被选择的模板tp1中后表面的图像(在此示例中,表示模板tp1中标志标签fl1的第二打印区域91b的图像)含有适当尺寸的输入区ar'(见图10),适当尺寸如对应于标签l1第二部91的尺寸。类似输入区ar,此输入区ar'是操作操作装置302的用户输入要打印在标志标签fl1的第二打印区域91b上的打印对象(如,字符串和符号)的区域。在此情况下,显示在显示器303上的输入区ar'的尺寸可以依据哪一个模板tp被选择而变化。

当预期的打印对象(在此示例中,字符串“abc”)由用户经由操作装置302输入时,显示器303显示类似于字符布局选择接受屏幕303c的字符布局选择接受屏幕303e。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屏幕303e含有可选择地显示的以下六个布局(字符布局):水平写入的字符串在标志标签fl1的第二打印区域91b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下方的第一部92b被附接至大体水平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水平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二打印区域91b右边的第一部92b被附接至大体竖直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水平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侧的第一部92b被附接至大体水平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竖直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下方的第一部92b被附接至大体水平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竖直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二打印区域91b右边的第一部92b被附接至大体竖直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以及竖直写入的字符串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被描述并且定位在第二打印区域91b上侧的第一部92b被附接至大体水平地定向的粘合体19的布局。

当字符布局中预期的一个(在此示例中,图10中屏幕303e上的最左边布局)由用户经由操作装置302选择时,显示器303显示预览屏幕303f。

预览屏幕303f含有表示标签l和标志标签fl的外观并且对应于以下结果的预览图像:(i)屏幕303a上的模板的选择结果(在上述示例中被选择的模板tp1);(ii)屏幕303b上的打印对象的输入结果(在上述示例中输入的字符串“abc”);(iii)屏幕303c上的字符布局的选择结果(在上述示例中最左边的字符布局);(iv)屏幕303d上的打印对象的输入结果(在上述示例中输入的字符串“abc”);以及(v)屏幕303e上的字符布局的选择结果(在上述示例中最左边的字符布局)。在此示例中,预览屏幕303f含有:对应于图示平面图中标签l1的图6a的图像;对应于图示标志标签fl1的使用方式从而示出第一打印区域91a的图6b的图像;表示标志标签fl1的使用方式从而示出第二打印区域91b的图像;以及表示偏斜地观看的标志标签fl1的使用方式的图像。

当观看显示在屏幕303f上的此预览屏幕的用户操作了操作装置302以施行确认操作时,不仅与对应标签l(在此示例中,标签l1)相关的两个切割位置信息(在此示例中,表示切割位置fc1,fc1')而且含有表示经由操作装置302输入至屏幕303b,303d上的输入区ar,ar'的打印对象的打印信息的打印数据被传输至打印机1,并且在被传输的打印数据上施行打印。利用这些处理和操作,带有由用户经由操作装置302输入的诸如文本和符号的信息的标签l容易以由用户选择的预期描述方式而生成。

操作终端中的控制过程

接下来将参考图11中的流程图说明由操作终端300的cpu301执行以执行上述处理的控制过程。

图11中的流程开始于s5,在s5中,cpu301从hdd306(例如,或者rom305)读取预先储存的模板tp(上述示例中的模板tp1-tp5)和获取模板tp。s5中的此处理是获取过程的一个示例。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10。

在s10中,cpu301将显示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器303,以将s5中获取的模板tp显示在模板显示和模板选择接受屏幕303a上(见图10)。s10中的此处理是图像显示过程的一个示例。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15。

在s15中,通过用户在操作装置302上的操作,cpu301确定模板tp中的一个是否在模板显示和模板选择接受屏幕303a上被选择。当没有模板tp被选择时(s15:否),cpu301继续执行此处理。当模板tp中的一个被选择时(s15:是),此流程转到s20。注意,在s15中,cpu301生成对应于表示被选择的模板中的标签l的图像的两个切割位置信息,并且这两个切割位置信息包括分别对应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或者分别对应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三位置信息和第四位置信息。s15中的该处理是选择接受过程的一个示例。

在s20中,cpu301将显示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器303,以显示打印对象输入接受屏幕303b(用于前表面的)(见图10)。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25。

在s25中,通过用户在操作装置302上的操作,cpu301确定打印对象是否输入至s20中显示的屏幕303b的输入区ar(见图10)。当没有打印对象被输入时(s25:否),cpu301继续执行此处理。当打印对象被输入时(s25:是),此流程转到s30。

在s30中,cpu301将显示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器303,以显示字符布局选择接受屏幕303c(用于前表面的)(见图10)。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35。

在s35中,通过用户在操作装置302上的操作,cpu301确定字符布局中的一个是否在屏幕303c上被选择。当没有字符布局被选择时(s35:否),cpu301继续执行此处理。当字符布局中的一个被选择时(s35:是),此流程转到s40。

在s40中,例如,基于预先设定的设定或者此时通过用户操作操作装置302而设定的设定,cpu301确定打印机1是否被设定成需要用户输入用于标志标签fl后表面的字符布局。换言之,cpu301确定打印机1是否被设定成使用于后表面的字符布局与用于前表面的字符布局被分离地标明。当打印机1未设定成需要用户输入用于后表面的字符布局时(s40:否),此流程转到s65。当打印机1被设定成需要用户输入用于后表面的字符布局时(s40:是),此流程转到s45。

在s45中,cpu301将显示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器303,以显示打印对象输入接受屏幕303d(用于后表面的)(见图10)。注意,s45和s20中的该处理是区域显示过程的一个示例。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50。

在s50中,通过用户在操作装置302上的操作,cpu301确定打印对象是否被输入至s45中显示的屏幕303d的输入区ar(见图10)。当打印对象未被输入时(s50:否),cpu301继续执行此处理。当打印对象被输入时(s50:是),此流程转到s55。

在s55中,cpu301将显示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器303,以显示字符布局选择接受屏幕303e(用于后表面的)(见图10)。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60。

在s60中,通过用户在操作装置302上的操作,cpu301确定字符布局中的一个是否在屏幕303e上被选择。当没有字符布局被选择时(s60:否),cpu301继续执行此处理。当字符布局中的一个被选择时(s60:是),此流程转到s65。

在s65中,cpu301将显示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器303,以显示预览屏幕303f(见图10)。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70。

在s70中,通过用户确认了预览屏幕303f并且操作了操作装置302(例如,按压打印按钮),cpu301确定打印机1是否被指令以施行打印。当打印机1未被指令以施行打印时(s70:否),cpu301继续执行此处理。当打印机1被指令以施行打印时(s70:是),此流程转到s75。

在s75中,cpu301向打印机1发送含有包括以下信息的打印数据(作为标签信息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指令信号:与对应于显示在预览屏幕303f上的图像相关的标签l的两个切割位置信息;以及表示输入至各个屏幕303b,303d上的输入区ar,ar'的打印对象的打印信息。此处理是信息传输过程的一个示例。

通过传感器定位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打印之后控制全切割器41切割带t的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而生成标签l。为了将带t或者to定位至切割位置或者打印起始位置,如图12a-12c所示,能够由包括光发射元件65a和光接收元件65b的光学传感器65检测的标记m1,m2设置在带to上。标记m1,m2下文可以共同称之为“标记m”。

如上所述,切割第一部92时带t的切割位置和切割第二部91时带t的切割位置可以被改变,以生成具有用户所预期的各种形状中的一个的标签l。此构造提供用户所需求的各种用途的标签。因而,至少需要设定在该处带t由全切割器41或者半切割器42切割的两个类型的位置,而不是这些位置被唯一地确定。为了解决对两个或更多类型设定的需要,作为第一被检测元件的标记m1和作为第二被检测元件的标记m2在带的纵向方向上被设置在带to上不同的位置处(见图12c)。标记m1是第一标记和第一定位标记的一个示例,标记m2是第二标记和第三定位标记的一个示例。

即,在此示例中,如图12b和12c所示,第一后部192a,192b,192c等等被布置在分离片状物54上、定位在带to的细长标签ll(包括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和分离片状物54中各个第一部92a,92b,92c等等的右后侧的位置。即,在平面图中,第一后部192a,192b,192c等等中的每一个和第一部92a,92b,92c等等中的对应的一个定位在相同位置。注意,第一后部192a,192b,192c等等下文可以共同称之为“第一后部192”。同样,第二后部191a,191b,191c等等布置在分离片状物54上、定位在细长标签ll的第二部91a,91b,91c等等的右后侧。第二后部191a,191b,191c等等下文可以共同称之为“第二后部191”。第二后部191中的每一个包括分别定位在第二部91的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右后侧的第一打印后区域191a和第二打印后区域191b。在此示例中,标记m1被设置在第一打印后区域191a上,并且标记m2被设置在第二打印后区域191b上。换言之,标记m1安置在穿孔56下游,并且标记m2安置在穿孔56上游。

标记m1,m2可以被用于公知技术,以用于在切割位置fc1,fc2,fc3,fc4,fc5,fc1',fc2'(下文可以共同称之为“切割位置fl”)处由全切割器41或者半切割器42切割带to或者t时定位和用于由热头22在第一打印区域91a和第二打印区域91b上打印时定位。即,当标记m1或者m2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时,打印机1根据检测对作为脉冲马达的驱动马达66的脉冲数计数,并且cpu82计算带行进的距离,使上述定位能够进行。

在此示例中,标记m1,m2被预先打印并且在色彩、色度和亮度中的至少一个上不同于分离片状物54的其他部分,从而当以相同波长(波长带)观看时,标记m1,m2在反射率上不同于分离片状物54的其他部分。例如,标记m1,m2利用黑色油墨打印。

注意,为方便起见,定位在另一表面54b附近的分离片状物54的第一外部54b和第二外部54a的部分(见图12b和5c)将称之为“第一外后部154b”和“第二外后部154a”。代替如上所述的分别形成在第一打印后区域191a和第二打印后区域191b上,标记m1,m2可以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外后部154b或者第二外后部154a上的相同位置(也参见下面将描述的图24中的修改例)。替换性地,代替如上所述的分别形成在第一打印后区域191a和第二打印后区域191b上,标记m1,m2可以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在第一打印区域91a或者第二打印区域91b上的相同位置。然而,在此情况下,光学传感器65需要设置在图12a中热头22在带to的传送路径中的相同侧。注意,定位于在带的宽度方向或者带的厚度方向上对应于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的位置的第一外部54b、第二外部54a、第一后部192、第二后部191、第一外后部154b和第二外后部154a是相对部区域的一个示例。在这些部分中,在带的宽度方向或者带的厚度方向上对应于第二部91的位置处的第二外部54a、第二后部191和第二外后部154a中的每一个是第二部区域的一个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标记m1的上游端部m1u和标记m2的上游端部m2u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并且标记m1的下游端部m1d和标记m2的下游端部m2d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即,从第一部92的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2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lmb大于从第一部92的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1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lma(等于下面将描述的距离lm1)。标记m1的上游端部m1u定位在标记m2的下游端部m2d下游。

标记m1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1(即,从标记m1的上游端部m1u到其下游端部m1d的距离)不同于标记m2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2(即,从标记m2的上游端部m2u到其下游端部m2d的距离)。具体地,例如,标记m2的长度w2小于标记m1的长度w1。当转换成热头22中的点数时,作为一个示例,长度w1和长度w2分别是150个点和100个点。假定热头22的分辨率是360dpi,则长度w1和长度w2分别是大约11mm和大约7mm。标记m1的上游端部m1u和标记m2的上游端部m2u之间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标记到标记距离lm小于第一部92的长度l4。

如与带盒100的关系,从第一部92的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1的下游端部m1d的距离lm1(见图12c)小于从输出口p(具体地,输出口的上游端)到开口104的距离l1(见图3)。距离l1是第一距离的一个示例。同样,从第二部91的下游端部91d到标记m2的上游端部m2u的距离lm2小于从凹陷部到开口104(具体地,开口104的下游端)的距离l2(见图3)。距离l2是第二距离的一个示例。

使用标记对切割位置控制

如上所述,两个标记m1,m2中的每一个不仅具有用于指定当前处理中带to或者t上的切割位置的功能,而且具有用于指定在先前处理中带to或者t上的切割位置的功能,即,用于指定带to或者t的导引端(前端)位置的功能。即,两个标记m1,m2中的每一个被用以在带to,t于切割位置处被切割的情况下指定切割位置。将参考图13a和13b说明两个标记m1,m2的功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标记m1设置在带to上的标记m2中对应的一个的下游。如图5a-5c和12a、12b所示,当带to被传送时,第一部和第二部以第一部92a、第二部91a、第一部92b、第二部91a等等的顺序被传送。如上所述,传感器到切割器距离x1大于从第一部92的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1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lma。

利用此位置关系,例如,假定如图13a所示,在某个标签生成处理中,紧接在带传送之后、检测标记m2之前,m1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此检测指示较长的第一部92被留在定位在先前的标签生成处理中由全切割器41切割带时的切割位置上游的位置处。换言之,该检测指示第一部92未被切割成较短长度并且在切割位置fc1'、切割位置fc4或者切割位置fc5处被切割。结果,在如上所述的传送起始的当前标签生成处理中,可以生成在其下游部中具有较长第一部92的标签l(即,上述示例中的标签l1或者l2),并且优选地,例如,此较长第一部92用于标签l附接至厚线缆形式的粘合体19的情况。注意,当剩下的较长第一部92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到达了全切割器41或者半切割器42时,带to可以进一步从此状态被传送并且由全切割器41或者半切割器42切割,从而生成在其下游部具有较短第一部92的标签l(即,上述示例中的标签l3、l4或者l5),并且例如,优选地,此较短第一部92用于标签l附接至薄线缆形式的粘合体19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在当前操作中如上所述生成的标签l的上游端部中,下一个第一部92可以在其下游端部92d处(或者在下一个第一部92的下游部处)被切割,以形成具有较长长度的下一个第一部92,以用于要在下一操作中生成的标签l(如,通过在切割位置fc1,fc1'处切割而生成的标签l1和通过在切割位置fc2,fc1'处切割而生成的标签l3)。替换性地,下一个第一部92可以在其上游部处被切割,以缩短要在下一操作中生成的标签l(如,通过切割位置fc2,fc2'处切割而生成的标签l4)的第一部92。

另一方面,例如,假定如图13b所示,在某个标签生成处理中,紧接在带传送之后,标记m2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而不检测标记m1。此检测指示仅较短第一部92被留在定位在先前的标签生成处理中全切割器41或者半切割器42切割时的切割位置上游的位置处。换言之,该检测指示第一部92在切割位置fc2'处被切割从而具有较短长度。结果,在如上所述的传送起始的当前标签生成处理中,可以生成在其下游部具有较短第一部92或者不具有第一部92的标签l(即,上述示例中的标签l3、l4或者l5),并且优选地,此较短的第一部92用于标签l附接至薄线缆形式的粘合体19的情况。然而,在此情况下,没有进一步操作,例如,不可能生成具有较长的第一部92、优选用于标签附接至厚线缆形式的粘合体19的情况的标签(在上述示例中,标签l1、l2)。因而,在此情况下,通过从上述状态将带to传送对应于大约一个图案周期的量(注意,此传送可以称之为“非打印传送”或者“预传送”),并且通过当对应于下一图案周期的第一部92上的切割位置fc1到达了全切割器41或者半切割器42时切割第一部92,可以生成在其下游部具有较长第一部92的标签l(如,上述示例中的标签l1、l2)。一个图案周期具有大体等于第一部92长度和第二部91长度总和的长度。

在此情况下,在当前操作中如上所述生成的标签l的上游端部中,下一个第一部92可以在其上游部处被切割,以形成具有较短长度、用于要在下一操作中生成的标签l(如,通过在切割位置fc2,fc2'处切割而生成的标签l4)的下一个第一部92。替换性地,下一个第一部92可以在其下游端部92d处(或者在下一个第一部92的下游部处)被切割,以形成具有较长长度、用于要在下一操作中生成的标签l(如,通过在切割位置fc1,fc1'处切割而生成的标签l1和通过在切割位置fc2,fc1'处切割而生成的标签l3)的下一个第一部92。

注意,在图13a和13b中,为简单起见,在分离片状物54的另一表面54b上要由虚线指示的细长标签ll的轮廓(换言之,切割框57)由实线指示。例如,与图13a和13b中所使用的相同图示方式用于图20和23。

打印机中对切割位置的控制过程

如上所述,在切割位置使用标记m1,m2而如所预期地改变以满足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的情况下,依据先前生成标签时的切割位置,用户所预期的标签形状(对应于第一形状)不能一直在当前生成标签中被获取。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依据传送起始以用于当前生成标签之后标记m1是否被检测以及第二标记或者开口是否被检测,由cpu82切换将被执行的处理。将参考图14中的流程图说明由打印机1的cpu82执行以执行切换的控制的详细过程。

当打印指令信号从操作终端300输入至打印机1的cpu82时,图14中的此流程开始。在s100中,cpu82将前切割标志f初始化为零。指示下面将描述的前切割位置的前切割标志f被切割。

在s105中,cpu82经由马达驱动电路62将控制信号输出至驱动马达66,以驱动压纸辊25和其他传送组件,从而开始传送带to。此处理是传送起始过程的一个示例。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110。

在s110中,cpu82开始控制光学传感器65以检测标记m1,m2。换言之,cpu82开始识别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到的信号。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115。

在s115中,cpu82确定标记m1是否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到。当标记m1未被检测到时(s115:否),此流程转到s120。

在s120中,cpu82确定标记m2是否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到。当标记m2未被检测到时(s120:否),此流程返回至s115。当标记m2被检测到时(s120:是),此流程转到s130。

当在s115中cpu82确定标记m1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到时(s115:是),此流程转到s125。

如在s120中的处理中,在s125中,cpu82确定标记m2是否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到。当标记m2未被检测到时(s125:否),cpu301继续执行此处理。当标记m2被检测到时(s125:是),此流程转到s130。

标记识别处理

在s115、s120和s125中确定标记m1,m2的检测中,cpu82执行用于识别标记m1,m2中哪一个标记被检测到的标记识别处理。基于对应于标记m1,m2各自长度w1,w2的光学传感器65的检测时段,施行此识别。

例如,在从光发射元件65a发射的光在不同于标记m的位置处碰击带to或者t的情况下,相对大量的光被反射离开带并且由光学传感器65的光接收元件65b接收,但是在从光发射元件65a发射的光碰击标记m的情况下,由于反射率的不同,少量的光被反射离开标记m并且由光接收元件65b接收。因而,当带to或者t被传送时,标记m穿过与光学传感器65相对的位置,从而由光学传感器65的光接收元件65b接收的光的量以大量、少量(由于标记m)和大量的顺序改变。注意,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检测接收到的光的量以少量、大量和少量的顺序改变而施行识别。光接收元件65b将检测信号输出至cpu82。此检测信号起始是当接收到的光的量第一次从大量改变至少量时的时刻,检测信号结束是当此后接收到的光的量从大量改变至少量时的时刻。由此,在反射离开具有相对较长的长度w1的标记m1的光被接收的情况下,检测信号的时宽长度较长(作为第一检测信号的一个示例),并且在反射离开具有相对较短的长度w2的标记m2的光被接收的情况下,检测信号的时宽长度较短(作为第二检测信号的一个示例)。

cpu82使用来自光接收元件65b的检测信号的特性,以识别检测信号是否是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中的一个。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例如,rom83储存图15所示的表格(作为标记识别表格的一个示例),并且cpu82使用此表格施行识别。

图15所示的表格储存两个标记m1,m2中的每一个和表示从信号起始到信号结束的时间(检测时段)的对应检测时段信息之间的关系。在此示例中,两个标记m1,m2中的每一个与被转换成热头22中点数的检测时段的长度关联。

在此表格中,如图15所示,在从光学传感器65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检测时段大于或等于相当于125个点的长度且小于或等于相当于175个点的长度的情况下,认为检测信号是从标记m1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同样,在从光学传感器65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检测时段大于或等于相当于75个点的长度且小于相当于125个点(图15中,124个)的长度的情况下,认为检测信号是从标记m2输出的第二检测信号。虽然在此情况下此表格储存在打印机1中(例如,在rom83中),但是cpu82可以访问和读取储存在打印机1外部的装置(作为第二储存器的另一示例)中的表格。

返回至图14,在s125或者s120中的肯定决策之后,在s130中,cpu82获取如上所述的被包含在从操作终端300接收的打印指令信号中的打印数据。此处理是信息获取过程和信息获取处理的一个示例。

在s135中,基于s130中获取的标签信息,cpu82确定由被包含在标签信息中的两个切割位置信息所指示的切割位置是否可以用于在由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的组合限定的当前图案周期中切割。此处理是确定过程和判定处理的一个示例。当切割在当前图案周期中不能被施行时(s135:否),此流程转到s172。当切割在当前图案周期中可以被施行时(s135:是),此流程转到s140。此处理是选择过程的一个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s135中,通过获取储存在图16所示的表格(如,匹配表格)中的信息(如,标签可生成信息)并且通过使用所获取的信息,cpu82执行确定,该表格被预先准备并储存在rom83或者另一类似装置中。注意,获取信息是标签可生成信息获取处理的一个示例。

即,如上所述,在标记m1首先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的情况下,在先前的标签生成处理中,较长的第一部92被留下,由此在当前标签生成处理中,可以生成每个具有较长的第一部92的标签l1,l2以及每个具有较短的第一部92的标签l3-l5。同样,在标记m2首先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的情况下,在先前的标签生成处理中,仅较短的第一部92被留下,由此在当前标签生成处理中,可以仅生成每个具有较短的第一部92的标签l3-l5。

图16中的匹配表格通过将以下信息制成表格而生成:(i)由表示此示例中标签l1-l5中一个的标签类型所表述的标签信息;以及(ii)指示标签的生成是否被允许的标签可生成信息。如图16所示,在标记m1首先被检测的情况下,五个标签l1-l5中任一个能够在此图案周期中生成(参见标记“○”)。在标记m2首先被检测的情况下,标签l3-l5中任一个能够在此图案周期中生成(参见标记“○”),但是标签l1,l2中没有一个能够在此图案周期中生成(参见标记“×”)。

虽然在此情况下此表格储存在打印机1中(例如,在rom83中),但是cpu82可以访问和读取储存在打印机1外部的装置中的表格。在此情况下,打印机1外部的装置是第一储存器的另一示例。

返回至图14,在s140中,基于被包含在s13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中的打印信息,cpu82确定被传送的带t或者to的传送状态是否变成热头22与在当前图案周期中打印要起始的位置相对的状态。注意,热头22与打印要起始的位置相对的带t或者to的位置下文可以称之为“打印起始位置”。

在标记m1首先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的情况下(即,生成标签l1-l5中任一个时),基于对应于检测标记m1的第一检测信号执行此确定。即,通过从检测标记m1的时刻起对作为脉冲马达的驱动马达66的脉冲数计数,cpu82计算从标记m1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时的时刻(即,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入时刻)起的传送距离,并且cpu82基于计算出的传送距离确定带to的传送状态。检测标记m1之后标记m2的检测结果(第二检测信号)被输入至cpu82,但是被cpu82忽略。

在标记m2首先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的情况下(即,生成标签l4时),在s140中,基于对应于检测标记m2的第二检测信号,执行确定。即,通过从检测标记m2的时刻起对作为脉冲马达的驱动马达66的脉冲数计数,cpu82计算从标记m2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时的时刻(即,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入时刻)起的传送距离,并且cpu82基于计算出的传送距离确定带to的传送状态。

当在s140中cpu82确定带to未到达打印起始位置时(s140:否),cpu82继续执行此处理。当带to到达了打印起始位置时(s140:是),此流程转到s141。

在s141中,基于被包含在s13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中的打印信息,cpu82经由热头驱动电路61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热头22,以控制热头22开始在被传送的带to的预定打印区域上打印。

在s142中,cpu82确定前切割标志f是否为1。当前切割标志f为1时,换言之,在s147中,前切割标志f切换至1(s142:是),此流程转到s150。当前切割标志f为0时(s150:否),此流程转到s143。

在s143中,基于s130中打印数据的获取结果,cpu82确定由所获取的打印数据指示的该类标签是否需要在下游第一部92的中部或者上游端部处全切割。此全切割下文可以称之为“前切割”。当该类标签不需要前切割(上述示例中的标签l1,l2)时(s143:否),此流程转到s150。该类标签需要前切割(上述示例中的标签l3-l5)(s143:是),此流程转到s144。

在s144中,cpu82确定带t是否被传送至前切割要由全切割器41施行所在的切割位置。换言之,cpu82确定带t是否到达了全切割器41与用于前切割的切割位置相对的位置(前切割位置),该用于前切割的切割位置由包含在s13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中的切割位置信息指示。例如,通过从检测标记m1或者m2的时刻起对从用于驱动作为脉冲马达的驱动马达66的驱动电路62输出的脉冲数计数,并且确定脉冲数是否到达了预定值,可以执行此确定。当带t未到达前切割位置时(s144:否),cpu82继续执行此处理。当带t到达了前切割位置时(s144:是),此流程转到s145。

在s145中,cpu82经由马达驱动电路62将控制信号输出至驱动马达66,以停止驱动马达66的驱动。此处理停止传送辊驱动轴23、色带卷取轴125等等的旋转,从而停止带to的传送。

在s146中,cpu82经由马达驱动电路70将控制信号输出至全切割器41,以驱动全切割器41切割带t(前切割)。注意,可以利用半切割器42对带to施行半切割。一旦此处理完成,此流程转到s147。

在s147中,cpu82将前切割标志f切换至1,并且此流程转到s148。

如在s105中的处理中,在s148中,cpu82经由马达驱动电路62将控制信号输出至驱动马达66,以驱动压纸辊25和其他传送组件再次开始传送带to。

在s150中,cpu82确定被传送的带to或者t的传送状态是否变成了热头22与打印将被终止的位置相对的状态。以与s140中相同的方式执行此确定。注意,热头22与打印将被终止的位置相对的带to或者t的位置下文可以称之为“打印结束位置”。当带to或者t未到达打印结束位置时(s150:否),此流程返回至s142。当带to或者t到达了打印结束位置时(s150:是),此流程转到s155。

在s155中,cpu82经由热头驱动电路61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热头22,以终止在s145中开始的预定打印区域上的打印。

在s160中,cpu82确定带t是否被传送至全切割要由全切割器41施行的切割位置(注意,此切割下文可以称之为“后切割”),该全切割用于被生成的标签l的上游端部。换言之,带t到达了全切割器41与用于后切割的切割位置相对的位置,该用于后切割的切割位置由被包含在s13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中的切割位置信息指示。例如,通过从检测标记m1或者m2的时刻起对从用于驱动作为脉冲马达的驱动马达66的驱动电路62输出的脉冲数计数,并且确定脉冲数是否到达了预定值,可以执行此确定。注意,全切割将被施行以用于标签l上游端部所在的带t的位置下文可以称之为“后切割位置”。当带t未到达后切割位置时(s160:否),cpu82继续执行此处理。当带t到达了后切割位置时(s160:是),此流程转到s165。

如在s145中的处理中,在s165中,cpu82停止驱动马达66的驱动以停止带t的传送。

在s170中,cpu82经由马达驱动电路70将控制信号输出至全切割器41,以驱动全切割器41切割带t,并且此流程结束。注意,s160-s170中的处理是切割过程和第一切割处理的一个示例。

如上所述,在s135中做出否定决策,此流程转到s172。在s172中,基于被包含在s13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中的切割位置信息,cpu82确定被传送的带to的传送状态是否变成全切割器41与下一图案周期中的切割位置fc1相对的状态,即,在通过非打印传送建立的下一图案周期之后。注意,下一图案周期中的切割位置fc1下文可以称之为“下一切割位置fc1”。此确定对应于首先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标记m2(即,生成标签l3-l5中任一个)并且基于对应于检测标记m2的第二检测信号而被执行。即,通过从检测标记m2的时刻起对作为脉冲马达的驱动马达66的脉冲数计数,cpu82计算从标记m2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时的时刻(即,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入时刻)起的传送距离,并且cpu82基于计算出的传送距离确定带to的传送状态。

当全切割器41不与切割位置fc1相对时(s172:否),cpu82继续执行此处理。当全切割器41与切割位置fc1相对时(s172:是),此流程转到s174。

如在s165中的处理中,在s174中,cpu82停止驱动马达66的驱动以停止带to的传送。

如在s170中的处理中,在s176中,cpu82控制全切割器41以切割带to。注意,利用半切割器42可以对带to施行半切割。

如在s148中的处理中,在s178中,cpu82重新开始带to的传送,并且此流程转到s180。

在s180中,基于被包含在s13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中的打印信息,cpu82确定带to或者t是否到达了下一当前图案周期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此确定也对应于首先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标记m2(即,生成标签l3-l5中任一个)并且基于对应于检测标记m2的第二检测信号而被执行。

当带to或者t未到达打印起始位置时(s180:否),cpu82继续执行此处理。即,cpu82继续s105中开始的传送并且控制驱动马达66以施行非打印传送对应于一个图案周期的量。由于此非打印传送被施行,所以由包含在s13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中的切割位置信息指示的切割位置处的切割以及基于打印信息的打印在对应于s135中确定的此图案周期中不被施行。在切割位置处的切割以及基于打印信息的打印在此图案周期之后施行的下一图案周期中被施行(参见s185-s210)。当带to或者t到达了打印起始位置时(s180:是),此流程转到s181。

s181-s210中的处理类似于s141-s170中的处理。在s181中,cpu82控制热头22以开始打印。在s182中,cpu82确定标志f是否为1,并且在s183中,cpu82确定该类标签是否需要前切割。在s184中,cpu82确定带t是否到达了前切割位置。当带t到达了前切割位置时,在s185中,cpu82停止带to或者t的传送。在s186中,cpu82驱动全切割器41以切割带t(或者驱动半切割器42以施行用于带to的半切割)。在s187中将标志f切换至1之后,在s188中,cpu82重新开始带t的传送。

在s190中,cpu82确定带to或者t是否到达了打印结束位置。当带to或者t到达了打印结束位置时,在s195中,cpu82控制热头22以停止打印。在s200中,cpu82确定带t是否到达了切割位置。当带t到达了切割位置时,在s205中,cpu82控制驱动马达66以停止带to或者t的传送,并且在s210中,cpu82驱动全切割器41以切割带t,并且此流程结束。s200-s210中的处理是第二切割处理的一个示例。

在图14中的流程中,当在s135中做出否定决策(否)时,流程不需要直接转到s172以执行s172-s210中的处理,并且如上所述,切割被施行,在s172-s210中,非打印传送被施行以建立下一图案周期。即,在s180中的处理之前,例如,基于非打印传送大约对应于一个图案周期的量之后打印数据中的切割信息,显示器64或者303可以被控制以提供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是否要执行切割处理的通知。此处理是第一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在此构造中,当用户操作了操作装置63或者302以选择施行切割时,非打印传送可以被施行到下一图案周期以施行s172-s210中的切割。注意,在用户操作操作装置63或者302的同时,带to或者t的传送需要停止。因而,当在s135中做出否定决策(否)时,cpu82经由马达驱动电路62将控制信号输出至驱动马达66,以停止驱动马达66。当用户经由操作装置63或者302选择了施行切割时,cpu82经由马达驱动电路62将控制信号输出至驱动马达66,以驱动驱动马达66。在此情况下,在先前生成标签l中留下的第一部92较短并且生成具有较长第一部92的标签l在当前操作中被指示的情况下,可以确认用户对是否要施行非打印传送对应于一个图案周期的量以生成所预期的标签形状的关心度。

在图14中的流程中,如上所述,当在s135中做出否定决策(否)时,流程直接转到s172,以执行s172-s210中的处理,并且切割被施行,在s172-s210中非打印传送被施行到下一图案周期。代替此构造,例如,显示器64或者303可以被控制以显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能够在没有非打印传送的情况下生成的另一标签l的形状(即,类型)的通知。此处理是第二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注意,在操作装置63或者302由用户操作的同时,带to或者t的传送需要停止。因而,当在s135中做出否定决策(否)时,cpu82经由马达驱动电路62将控制信号输出至驱动马达66,以停止驱动马达66。在此情况下,当响应于该通知,用户操作了操作装置63或者302以选择新标签l时,cpu82控制压纸辊25、全切割器41和其他有关组件以在对应于被选择标签l的形状的切割位置处切割带。此处理是第三切割处理的一个示例。在此情况下,在先前生成标签l时留下的第一部92较短并且生成具有较长第一部92的标签l在当前操作中被指示的情况下,可以确认用户对标签形状是否将被改变以避免非打印传送对应于一个图案周期的量的关心度。

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面参考如图6a-9c所说明的,例如,用户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具有第一部92b和第二部91b的标签部,并且将标签部粘贴至粘合体19以使用标签部作为标志标签fl。在这些操作中,图像被打印在宽的第二部91上,并且相对窄的第一部92包裹在粘合体19周围并且粘贴至粘合体19,使得可以将由图像表示的字符/图像信息与粘合体19关联。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to中,如诸如图5a-5c中所图示的,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在带to的纵向方向上以第一部92a、第二部91a、第一部92b、第二部91b等等的顺序连续地布置在分离片状物54上的细长标签ll中。通过适当地调整在多个第一部92a,92b,92c等等和第二部91a,91b,91c等等之中使用时将被剥离(并且构成标签l的一部分)的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例如通过切割第一部92和/或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某一中间部,可以灵活地满足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

在使用时字符/图像信息的量小的情况下,例如,将被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二部91可以在第一部92附近的第二部91的某一中间部处被切割以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缩短标签部的第二部91,从而防止第二部91在标签附接之后从线缆不必要和妨碍地突出(例如,参见图7a-7c中的标志标签fl2)。在使用时字符/图像信息的量大的情况下,例如,将被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二部91可以不在第二部91的某一中间部处被切割(或者第二部91可以在远离第一部92的位置处被切割),以增加标签部的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靠地将整个字符/图像信息打印在第二部91上(例如,参见图6a-6c和8a-9c中的标志标签fl1和fl3-fl5)。

在薄线缆被使用为粘合体19的情况下,例如,将被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一部92可以在第二部91附近的其某一中间部处被切割以缩短或者消除标签部的第一部92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从而防止包裹时产生妨碍剩余物(例如,参见图8a-9c中的标志标签fl3-fl5)。在厚线缆被使用为粘合体19的情况下,例如,将被剥离的标签部的第一部92可以不在其某一中间部处被切割(或者第一部92可以在远离第二部91的位置处被切割)以增加标签部的第一部92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靠地将标签包裹在线缆周围,以稳固地将标签附接至线缆(参见图6a-6c和7a-7c中的标志标签fl1,fl2)。

在如上所述的标签通过包裹在诸如线缆的粘合体19周围而被使用的情况下,例如,从实现稳固附接的观点出发,优选地,第一部92的第四长度l4(见图5b)大于或等于预先确定的指定长度,从而对应于粘合体19的外径。假定例如粘合体19具有3mm外径,则认为指定长度大约为以下长度的总和15mm:(i)作为粘合体19周长(周界)的大约10mm;以及(ii)作为稍加的附加长度的αmm(见图17a)。在此情况下,当标签被包裹在粘合体19周围时,第一部92被包裹在粘合体19外表面周围大体相当于粘合体19周长的量(见图17b)。

然而,如果第四长度l4显著大于15mm,则如图17c所示,在第一部92被包裹在粘合体19的外表面周围大体相当于粘合体19周长的量之后,第一部92进一步在第二部91上延伸至第二部91边缘附近的位置。如果第一部92进一步更长,则存在第一部92从第二部91妨碍地突出的可能性。特别地,如图17d所示,当第二部91被折叠成一半时,第一部92可以从被折叠的第二部91突出。由此,从使用标志标签fl同时防止此非优选状态的观点出发,优选地,第四长度l4大于或等于15mm的指定长度且小于指定长度和第三长度l3的总和(15mm+l3)。同样,如果第四长度l4大于指定长度和第三长度l3的总和(15mm+l3),则第一部92太长,这增加传送时的误差,导致打印起始位置和切割位置的准确性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带包括上述的细长标签ll(具有连续布置的标签部),其使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中的每一个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改变,导致了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实现的增强的应用。同样,通过使得第四长度l4大于或等于指定长度且小于指定长度和第三长度l3的总和,可以平顺地使用标签而稳固附接。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指定长度大于或等于14mm且小于或等于16mm(在上述示例中,15mm)。因而,当标签附接至具有3mm外径的粘合体19时,利用大约5mm的附加长度实现了稳固附接。当指定长度小于14mm时,切割位置相对于第一部的长度的误差量大,使得难以准确地获取具有适用于预期用途的长度的第一部。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布置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通孔(即,穿孔)56形成在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中。因而,当从分离片状物54被剥离掉时,第二部91沿着穿孔56变弯,可以生成其定位在穿孔56一侧的一部分(如,第一打印区域91a)作用为附接之后前打印表面的标志标签fl,并且标志标签fl的定位在穿孔另一侧的一部分(如,第二打印区域91b)作用为附接之后的后打印表面。即,可以生成在其前后表面上打印有预期信息的标志标签fl。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细长标签ll被粘贴至分离片状物54的一个表面54a,并且分离片状物54的该一个表面54a在定位在细长标签ll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区位处露出。此构造使得用户容易在使用时剥离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如图2所示,含有细长标签ll的底层52b定位于在径向方向上彼此堆叠的打印带卷51的被卷带to的每一层中、在分离片状物54在打印带卷51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当相较于在细长标签ll定位在分离片状物54在径向方向上的外侧的状态下带to被卷的构造时,此构造使得细长标签ll难以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92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l1,并且第二部91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是大于第一长度l1的第二长度l2。在细长标签ll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并且被包裹在如上所述的诸如线缆的粘合体19周围的情况下,从当细长标签ll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时或者细长标签ll附接至粘合体19之后更高耐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地,减少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之间的边界处应力集中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细长标签ll在第一连接部c1(具体地,减小形状部400)上的第一位置处、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连接长度l11,该第一连接部c1将第一部92的上游端部92u和第二部91的下游端部91d彼此连接,并且细长标签ll在相比于第一位置在带的纵向方向上更接近于第二部91的中心的第二位置处、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大于第一连接长度l11的第二连接长度l12。具体地,如图5b所示,每个减小形状部400的轮廓具有连续弯曲的形状(即,弧形形状),从而每个减小形状部400的轮廓具有细长标签ll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逐渐增加的形状。例如,当相较于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92的第一边缘(如,矩形形状的长边)和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91的边缘(如,矩形形状的短边)在第一连接部c1处彼此正交时,此构造减少第一连接部c1处的应力集中以改进耐用性。结果,当细长标签ll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时或者在细长标签ll附接至粘合体19之后,可以改进耐用性。同样,当细长标签ll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时或者在细长标签ll附接至粘合体19之后,第一连接部c1中的弯曲形状减少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之间的边界处的应力集中的产生,导致耐用性改进。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第二部91的纵向方向与带的纵向方向重合,并且第二部91具有包括第二部91四个拐角处的弯曲部91r的大体矩形形状。此构造减少由于在第一部92被包裹在诸如线缆的粘合体19周围的状态下外部对象与第二部91的接触或者干涉造成的对标志标签fl的损害,导致了耐用性的进一步改进。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92的第一边缘92l和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91的第二边缘91s在第二连接部c2处彼此正交,第二连接部c2将第一部92的下游端部92d和第二部91的上游端部91u彼此连接。

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92a,92b,92c等等中的每一个的第二连接部c2具有正交连接结构,该正交连接结构不同于定位在第一部92中第二连接部c2的相对侧的第一连接部c1的正交连接结构。结果,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部92a,92b,92c等等中的大部分被有效地使用为第一部92a,92b,92c等等,并且通过第一连接部c1的形状改进了耐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狭缝53形成在第二部91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上。利用此构造,被剥离的第二部91可以在狭缝53处变弯。特别地,第二部91在狭缝53处的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5小于第二部91其他部分的尺寸(特别地,作为最大尺寸的第二长度l2)。尺寸l5作为一个示例为17mm。此构造使得可以使用这样的标志标签fl,在该标志标签fl中,定位在狭缝53一侧的第二部91的一部分(如,第一打印区域91a)作用为附接之后的前打印表面,并且定位在狭缝53另一侧的第二部91的一部分(如,第二打印区域91b)作用为附接之后的后打印表面。即,可以使用在其前后表面上打印有预期信息的标志标签fl。特别地,除形成在带的相对端部中的狭缝53之外,穿孔56形成在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处。此穿孔56进一步便于被剥离的第二部91变弯。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特别地,第一部92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长度l1小于或等于第二部91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长度l2的三分之一。利用此构造,第一部92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靠地小于第二部91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结果,例如,当相较于第一部92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体等于第二部91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构造时,附接时第一部92容易地被包裹在诸如线缆的粘合体19的周围。甚至在诸如线缆的粘合体19以弯曲方式安置的情况下,窄的第一部92也容易且可靠地被附接至线缆。同样,相对于被包裹在诸如线缆的粘合体19周围的第一部92,附接之后扭曲第二部91使得第二部91容易绕着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使得用户容易直观地识别第二部91上的字符/图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特别地,在制造带to时,在带to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与分离片状物54相同尺寸的底层52b预先粘贴至条形分离片状物54的一个表面54a,并且形成细长标签ll的轮廓的切割框57形成在底层52b中。然后,在整个条形分离片状物54和整个底层52b的传送期间,定位在切割框57外部的底层52b的外部标签部d被剥离掉并且从分离片状物54移除,同时留下了对应于切割框57内部区域的底层52b的细长标签ll。结果,分离片状物54的一个表面54a在细长标签ll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露出,即,第一外部54b和第二外部54a中的一个表面54a露出。

如上所述,第一连接部c1包括每个具有连续弯曲形状(如,弧形形状)的轮廓的减小形状部400,使得在操作期间易于平顺地剥离外部标签部d而不破坏外部标签部d。这改进了制造带时的产率。上述更平顺地剥离使粘合层52a的粘度能够增加,该粘合层52a设置在更接近于分离片状物54的底层52b的粘贴表面上。即,带可以是重释放型(重剥离型)。在此情况下,在上述附接中,可以更稳固地将细长标签ll附接至诸如线缆的粘合体19。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第一连接部c1定位在第二部91下游。因而,当带t从带盒100排出时,第一连接部c1先于对应的第二部91而排出。在此情况下,在上述剥离中,在很多情况下,用户通过以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的顺序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标签ll同时利用用户的手保持第一部92而剥离细长标签ll。以此剥离方式,特别大的负载施加在第一连接部c1上,第一连接部c1在首先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的第一部92和还未从分离片状物54剥离掉的第二部91之间,从而应力集中容易发生。由此,在上述构造中减少应力集中的效果特别有效。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一部92的切割位置和第二部91的切割位置被各种改变,以各种改变标签l的形状。此构造提供用户所需求的各种用途的标签。由于切割位置中的每次改变需要用户设定对应于待生成标签l形状的切割位置,所以优选地,切割位置的设定简单。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终端300的cpu301执行用于生成标签的程序。通过执行此程序,在图11中的s5中,cpu301获取每个含有表示以下标签的图像信息的模板tp:(i)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标签l中的对应的一个;以及(ii)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标志标签fl中的对应的一个。此后,在s10中,基于所获取的模板tp,cpu301显示分别表示标签l的图像。当观看了这些图像的用户选择操作装置302上图像中的一个时,cpu301生成对应于被选择图像的切割位置信息(例如,表示切割位置fc1-fc5和fc1'-fc4'中的两个),并且在s75中,将生成的切割位置信息传输至打印机1。

利用这些处理,当用户选择显示在显示器303上并且表示用户想要生成的标签l或者标志标签fl的图像时,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自动地在对应于该选择的切割位置处被切割,从而消除施行切割位置的上述复杂设定的需要。这改进了用户的便利度。

在本实施例中,切割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时带t的切割位置可以被改变,以生成具有用户所预期的各种形状中的一个的标签l。此构造提供用户所需求的各种用途的标签。标记m1和标记m2设置在带to上,以至少设定带t由全切割器41或者半切割器42切割的两个类型的位置。因而,第一部92或者第二部91的切割位置fc可以使用两个标记m1,m2而如所预期地改变,以可靠地实现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利用此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带包括具有上述连续结构的细长标签ll,并且带t的切割位置fc使用两个标记m1,m2而被改变,这使第一部92和第二部91中的每一个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改变,导致了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实现的增强的应用。

第二部91具有大于第一部92的第一长度l1的第二长度l2。因而,以标签l的形式,图像形成在相对宽的第二部91上以尽可能多地打印信息,并且相对窄的第一部92容易被包裹在诸如线缆的粘合体19周围。此外,(i)被构造成感应标记m1,m2的光学传感器65与(ii)热头22和全切割器41之间存在相对大的距离。因而,通过在第二部91或者对应于第二部91的区域上设置标记m1,m2,可以很好地切割第一部92。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标记m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1不同于标记m2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2。因而,当在如上所述的带to传送期间两个标记m1,m2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时,基于检测时间的长度,可以容易地识别哪一个标记被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标记m2的长度w2小于标记m1的长度w1。此构造具有以下意义。在带to或者t被传送而如上所述地第一部92作为下游部且第二部91作为上游部的情况下,并且在标记m2在晚于检测标记m1的时刻被检测的情况下,即使此时第一部92的某个部分穿过全切割器41的位置,定位在第一部92后侧的第二部91在有些情况下也未到达全切割器41或者热头22的位置。因而,此时刻可以被使用为由热头22在第二部91上的打印开始的时刻。换言之,当标记m2被检测时,可以认为带t定位到打印起始位置完成了。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大量的信息被打印在第二部91上,所以优选地,迅速确定打印开始。打印开始稍加延迟可以导致在第二部91上打印所有待打印信息的困难。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标记m2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2小于标记m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1。此构造加促进标记m2的检测,从而避免上述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标记m1上游端部m1u和标记m2上游端部m2u之间的标记到标记距离lm小于第一部92的第四长度l4(见图12c)。此构造具有以下意义。即,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部92未在其上某一中间位置处被切割的情况下,标记m1可以被用于切割位置的识别,并且在第一部92在其上某一中间位置处被切割的情况下,标记m2可以被用于切割位置的识别。如果在此情况下标记m1上游端部m1u和标记m2上游端部m2u之间的标记到标记距离lm大于第一部92的长度l4,则在检测标记m2的时刻,整个第一部92可以穿过全切割器41的位置,导致了带t不能在第一部92被切割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标记m1和标记m2之间的标记到标记距离lm小于第一部92的长度l4。此构造避免上述问题并且使得可以在其上某一中间位置处可靠地切割第一部92。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从第一部92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1下游端部m1d的距离lm1小于从输出口p(具体地,输出口的上游端)到开口104的距离l1。此构造具有以下意义。

即,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带to传送期间在第二部91上打印图像并且通过此后切割带t,标签l被生成,带to从安装在打印机1上的带盒100排出。在此操作中,标记m1被用于控制对带切割位置的确定。在此情况下,例如,输出口p的位置大体对应于设置在打印机1中的全切割器41的位置,并且开口104的位置大体对应于设置在打印机1中以检测标记m1的光学传感器65的位置。

如果从第一部92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1下游端部m1d的距离lm1大于从输出口p到开口104(具体地,开口104的上游端)的距离l1,则当标记m1由光学传感器65经过开口104检测时,第一部92的下游端部92d可以已经穿过对应于全切割器41位置的输出口p的位置,导致了在第一部92中的适当位置(定位控制时确定)处切割带t时困难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从第一部92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1下游端部m1d的距离lm1小于从输出口p到开口104的距离l1。此构造避免上述问题并且使得当标记m1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时可以在第一部92中的适当位置(定位控制时确定)处可靠地切割带t。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从第二部91下游端部91d到标记m2上游端部m2u的距离lm2小于从凹陷部q到开口104(具体地,开口104的下游端)的距离l2。此构造具有以下意义。

即,在本实施例中,如上述情况中,通过在带to传送期间在第二部91上打印图像并且通过此后切割带t,标签l被生成,带to从安装在打印机1上的带盒100排出。在此操作中,标记m2被用于控制对第二部91上的打印开始的位置的确定。在此情况下,例如,凹陷部q的位置大体对应于设置在打印机1中的热头22的打印位置。

如果从第二部91下游端部91d到标记m2的距离lm2大于从凹陷部q到开口104的距离l2,则当标记m2由光学传感器65通过开口104检测到时,第二部91的下游端部91d可能已经穿过对应于热头22打印位置的凹陷部q的位置,导致了打印不能从第二部91中的适当位置(定位控制时确定)开始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从第二部91下游端部91d到标记m2的距离lm2小于从凹陷部q到开口104的距离l2。此构造避免上述问题并且使得当标记m2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到时可以从第二部91中的适当位置(定位控制时确定)可靠地开始打印。

在本实施例中,切割位置可以使用标记m1,m2而如所预期地被改变,以如上所述地满足用户对各种用途的标签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依据先前生成标签时的切割位置fc,存在在没有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用户想要的预期标签形状不能一直在当前生成标签时被获取的可能性。因而,依据用于当前生成标签的传送开始之后标记m1是否被检测到以及第二标记或者开口是否被检测到,将被执行的处理通过cpu82改变。

即,在通过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某一中间位置处切割第一部92而在先前生成标签时标签l的上游端部被生成的情况下,并且在剩下的第一部92较短的情况下(即,在标签l4被生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当前生成标签时传送开始之后,光学传感器65在未检测标记m1的情况下检测标记m2。考虑到剩下的第一部92的长度较短的可能性,在如上所述的传送开始时,在图14中的s135中,cpu82确定具有对应于s13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的形状的标签是否能够在含有被检测标记m2的图案周期中生成。

由于如上所述剩下的第一部的长度较短,所以包括较长第一部92的标签l(即,标签l1或者l2)不能在如上所述的当前图案周期中生成。因而,在获取的打印数据指示包括较长第一部92的标签l(即,标签l1或者l2)生成的情况下,确定在当前图案周期中生成标签是不可能的。结果,例如,cpu82确定包括较长第一部92的标签l的生成要在当前图案周期随后的下一图案周期中执行(参见s180-s210)。

在剩下的第一部92较长的情况下(即,在标签l1,l2,l3,l5中的一个被生成的情况下),在当前生成标签时传送开始之后标记m1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在此情况下,响应于第一检测信号(注意,cpu82忽略对应于检测标记m2且在第一检测信号之后输入的第二检测信号),在s140-s170中,基于含有被检测标记m1的上述图案周期中的打印数据,cpu82致使在切割位置fc处切割,而不管打印数据的内容,从而生成具有用户所预期的形状的标签l。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当带t的切割位置fc使用两个标记m1,m2而改变时,用户想要的预期标签形状可以被增强的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当在s135中cpu82确定在上述图案周期中生成标签是不可能的时,基于在含有被检测标记m2的图案周期随后的下一图案周期中的打印数据,在切割位置fc处施行切割。甚至在先前生成标签时留下的第一部92较短的情况下,此处理也实现用户想要的预期标签形状,并且打印数据指示包括当前生成标签时的较长第一部92的标签l的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cpu82获取并且参考被包含在匹配表格中的标签可生成信息(见图16)并且确定标签l是否能够生成。因而,通过使用预先储存的匹配表格的标签可生成信息,cpu82可以可靠地确定具有用户所预期的形状的标签l是否能够在上述图案周期中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基于对应于标记m1或者标记m2的长度w1或者w2的光学传感器65的检测时段,cpu82识别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输入。基于光学传感器65的检测时段是否较长或者较短,此处理容易且准确地识别标记m1和标记m2中的哪一个被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cpu82获取并参考被包含在标记识别表格中的检测时段信息(见图15),并且识别从光学传感器65输入的检测信号是否是第一检测信号或者第二检测信号。通过使用预先储存的标记识别表格的检测时段信息,cpu82可以可靠地识别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到的标记是标记m1还是标记m2。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在带to传送开始之后不是第一检测信号而是第二检测信号从光学传感器65接收到的情况下,并且在s135中cpu82确定标签在当前图案周期中生成是可能的情况下,基于含有被检测标记m2的图案周期中的打印数据,在切割位置fc处施行切割。由此,甚至在先前生成标签时留下的第一部92较短的情况下,例如,当打印数据指示生成具有较短第一部92的标签(即,标签l3-l5中任一个)时,可以可靠地获取用户想要的预期标签形状。

修改例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并不局限于图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具化为各种改变和修改,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想到的。

(i)第一部的布置上的变型

注意,带t的构造并不局限于图5a和5b中的所图示的那样。例如,如图18a所示,两个第一部92可以设置在一个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侧。在此示例中,两个第一部92设置在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下游。这两个第一部92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并且相对于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k线对称。

同样,如图18b所示,一个第一部92可以设置在一个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侧(在此示例中,下游侧)、在定位在中心线k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中任一个的位置。

(ii)减小形状部上的变型

被构造成减少第一连接部c1处的应力集中的减小形状部400中的每一个具有图5b中的连续弯曲的形状,但是可以具有不同形状。

例如,如图19a所示,设置在第一连接部c1处的减小形状部400中的每一个的轮廓定形成类似楔形物。减小形状部400之间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朝向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线性增加。在图19a中的减小形状部400的修改例中,如图19b所示,减小形状部400的外边缘之间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线性增加到第二部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2。在图19b中的减小形状部400的修改例中,如图19c所示,减小形状部400的外边缘之间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不线性增加,而是减小形状部400中的每一个的轮廓以弧形形状弯曲。在任一修改例中,在第一连接部c1中,定位在相比于第一位置更接近于第二部91中心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连接长度l12长于如图5b中的构造中在第一位置处的第一连接长度l11。这些修改例实现与通过图5b中的减小形状部400获取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iii)设置有用于沿着穿孔切割的标记的情况

如上参考图5c和7a-7c所述,当生成标签l2时,打印带t需要在带的纵向方向上与穿孔56相同的位置的切割位置fc4处被准确地切割。在修改例中,如图20所示,标记m3(作为第三标记和第三定位标记的一个示例)形成在带to上。此标记m3不同于标记m1,m2,并且用于在切割位置fc4处切割时定位。在一个示例中,当转换成热头22中的点数时,标记m3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是50个点(当热头22中的点数假定为360dpi时,大约4mm)。

即,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标记m3对应于形成在定位在第二部91a右后方的第二后部191a上的标记m1,m2,并且形成在定位在第一后部192b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20中的上侧)的第一外后部154b上,第一后部192b对应于定位在第二部91的附近和上游的第一部92b。标记m3不同于构造中的标记m1和标记m2。

在此修改例中,标记m3和穿孔56之间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x3等于传感器到切割器距离x1。

图21图示除标记m1,m2之外设置有标记m3的情况下标记标识表格的一个示例。如在图15中,图21所示的表格储存标记m1,m2,m3中的每一个和对应的检测时段信息之间的关系。

在此表格中,如在上述表格中,在从光学传感器65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检测时段大于或等于相当于125个点的长度且小于或等于相当于175个点的长度的情况下,认为标记m1被检测。同样,在从光学传感器65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检测时段大于或等于相当于75个点的长度且小于相当于125个点的长度(图15中,124)的情况下,认为标记m2被检测。在从光学传感器65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检测时段大于或等于相当于25个点的长度且小于相当于75个点的长度(图15中,74)的情况下,认为标记m3被检测。即,在此示例中,标记m3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即,从标记m3的上游端到下游端的距离)小于标记m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1和标记m2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2中的每一个(见图20)。

同样在本修改例中,通过获取储存在图22所示的表格(如,匹配表格)中的信息(如,标签可生成信息)并且通过使用所获取的信息,cpu82执行图14中s135中的确定,该表格预先准备且储存在rom83或者另一类似装置中。注意,获取信息是标签可生成信息获取处理的另一示例。在图22所示的表格中,如在图16中的表格中,在标记m1首先被检测的情况下,五个标签l1-l5中的任一个能够在此图案周期中生成(参见标记“○”)。在标记m2首先被检测的情况下,标签l3-l5中的任一个能够在此图案周期中生成(参见标记“○”)。在标记m3首先被检测的情况下,标签l1-l5中没有一个能够在此图案周期中生成(参见标记“×”)。

虽然在此修改例中这两个表格储存在打印机1中(例如,在rom83中),但是cpu82可以访问和读取储存在打印机1的外部的装置(作为第一和第二存储器的其他示例)中的表格。

在本修改例中,生成标签l2时,当带t在切割位置f4处被切割时,不同于标记m1,m2的标记m3被使用,该切割位置f4定位在与形成在第二部9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中的穿孔56相同的位置。此构造使得能够控制对带切割位置的准确确定。

(iv)标记位置上的其他变型

(iv-i)第一部较长的情况

即,如图23a所示,在第一标记92a,92b,92c等等中的每一个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对较长的情况下,标记m1,m2中至少一个,如标记m1,可以形成在第一后部192或者第一外后部154b上,第一后部192定位在第一部92的右后方,第一外后部154b定位在第一后部192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然而,在此构造中从第一部92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lma需要小于或等于传感器到切割器距离x1。在图示示例中,标记m1形成在对应于定位在第一部92a右后方的第一后部192a的第一外后部154b上,标记m2形成在定位在第一后部192a上游的第二后部191a上(具体地,标记m2形成在第二后部191a上的穿孔56下游),并且标记m3形成在定位在第二后部191a上游的第一后部192b上。

在此修改例中,标记m1,m2中的每一个可以越过第一部92或者第二部91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而形成在分离片状物54的另一表面54b上(参见图23a中的标记m1',m2',m3')。此构造使光学传感器65能够可靠地检测在带to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任何位置处的标记m1',m2',m3'。在图12b,12c,13a,13b和20中的构造中,尽管未图示,标记m1,m2,m3中的每一个可以越过带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而形成在分离片状物54的另一表面54b上。

(iv-ii)第一部较短的情况

即,如图23b所示,在第一标记92a,92b,92c等等中的每一个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相对较短的情况下,标记m1,m2都可以形成在第二后部191或者第二外后部154a上,第二后部191定位在第二部91的右后方,第二外后部154a定位在第二后部191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同样在此情况下,从第一部92下游端部92d到标记m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lma需要小于或等于传感器到切割器距离x1。

在图示示例中,标记m1,m2都形成在第二后部191a上、在定位在穿孔56上游的位置处,第二后部191a定位在第一后部192a上游。同样,标记m3形成在对应于第一后部192b的第一外后部154b上,第一后部192b定位在第二后部191a上游。

(v)设置有开口代替标记的情况

即,代替如图12b和12c中图示的标记m1,m2,如图24所示,开口h1(作为第一开口的一个示例)和开口h2(作为第二开口的一个示例)可以形成在带to中。开口h1,h2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能够由光学传感器65检测的通孔和盲孔中的任一个。在此示例中,分离片状物54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细长标签ll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即,距离l2)。同样,开口h1,h2中的每一个形成在露出区域(具体地,第二外后部154a)处的分离片状物54中,在露出区域上,未设置有细长标签ll并且其定位在细长标签ll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24中的上侧)。同样,开口h1,h2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对应于第二部91a。

在此构造中,开口h1,h2之间的尺寸和位置关系与标记m1,m2之间的相同。即,开口h1的上游端部h1u和开口h2的上游端部h2u在带的纵向方向上位置彼此不同,并且开口h1的下游端部h1d和开口h2的下游端部h2d在带的纵向方向上位置彼此不同。即,从第一部92下游端部92d到开口h2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lmb大于从第一部92下游端部92d到开口h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lma(=距离lm1)。开口h1的上游端部h1u定位在开口h2的下游端部h2d的下游。

开口h1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即,从开口h1上游端部h1u到其下游端部h1d的距离,在此示例中,该距离等于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长度相同的长度w1)不同于开口h2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w2(即,从开口h2上游端部h2u到其下游端部h2d的距离,在此示例中,该距离等于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长度相同的长度w2)。具体地,例如,开口h2的长度w2小于开口h1的长度w1。开口h1上游端部h1u和开口h2上游端部h2u之间在带的纵向方向上的未图示的开口到开口距离(该距离等于标记到标记距离lm)小于第一部92的长度l4。

如与带盒100的关系,从第一部92下游端部92d到开口h1下游端部h1d的距离(该距离等于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距离相同的距离lm1)小于从输出口p(具体地,输出口的上游端)到开口104的距离l1(见图3)。从第二部91下游端部91d到开口h2上游端部h2u的距离(该距离等于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距离相同的距离lm2)小于从凹陷部到开口104(具体地,开口104的下游端)的距离l2(见图3)。

开口h1,h2代替标记m1,m2的此修改例同样实现与在上述实施例中获取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同样,开口h1,h2形成在第二外后部154a处的分离片状物54中,第二外后部154a定位在细长标签ll外部。此构造使得能够进行带to或者t的上述定位,而不由于形成在细长标签ll中的开口造成标签l的强度减小。

尽管未图示,标记m3可以利用开口替换。此修改例同样实现如上所述相同的效果。

(vi)对独立型的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至打印机1的操作终端300中执行图11流程中的处理,施行图10中的过程,从而传输和接收信息,但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构造。即,通过在具有类似于打印机1的构造的打印机(即,能够独立操作的独立型打印机)中执行图11流程中的处理,可以施行图10中的过程。在此修改例中,例如,建立并执行以下构造和处理:eeprom84储存模板tp和类似于应用程序320的程序;cpu82读取程序,以执行图11中s5中(获取过程)的处理,从而获取模板tp;在s10中(图像显示过程),cpu82控制显示器64以显示屏幕303a(注意,执行此处理的cpu82是显示控制器的一个示例);在s15中(选择接受过程),cpu82接受模板tp的选择结果(注意,执行此处理的cpu82是选择接受器的一个示例);在s20-s55中,cpu82控制显示器64以显示屏幕303b-303e并且接受输入和选择(注意,处理s20和s45是区域显示过程的一个示例);在s65中,cpu82控制显示器64以显示预览屏幕303;以及,当打印指令被接收时,在s75中,cpu82将打印数据传输至标签生成机构(注意,执行此处理的cpu82是信息传输器的一个示例),标签生成机构包括热头22、热头驱动电路61、色带卷取轴125、传送辊驱动轴23、驱动马达66、马达驱动电路62、全切割器41、驱动马达71、马达驱动电路70、半切割器42、驱动马达73和马达驱动电路72。在s75中,cpu82将打印数据传输至标签生成机构(注意,执行此处理的cpu82是信息传输器的一个示例),标签生成机构包括热头22、热头驱动电路61、色带卷取轴125、传送辊驱动轴23、驱动马达66、马达驱动电路62、全切割器41、驱动马达71、马达驱动电路70、半切割器42、驱动马达73和马达驱动电路72。此修改例同样实现如上所述相同的效果。

(vii)其他

在上述描述中,词语“正交”、“平行”、“平面”等等中的每一个不是以严格意义而使用。即,对于这些词语,设计和制造时的容差和误差是允许的,并且词语“正交”、“平行”、“平面”等等分别意指“大体正交”、“大体平行”、“大体平面”等等。

在上述描述中,同样地,外观尺寸和大小上的词语“相同”、“等于”、“不同”等等中的每一个不是以严格意义而使用。即,对于这些词语,设计和制造时的容差和误差是允许的,并且词语“相同”、“等于”、“不同”等等分别意指“大体相同”、“大体等于”、“大体不同”等等。应当理解,对于用于确定或者分离诸如阈值和参考值的值,词语“相同”、“等于”、“不同”等等是以严格意义而使用。

图4中的每个箭头指示信号流的一个示例,并不限制信号的流向。

举例来说,图11和14中图示的流程图是具化的。例如,对于流程图,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处理进行添加、移除、更改、结合和重新排序。

实施例和修改例中的技术可以按需要而彼此结合。

应当理解,本公开并不局限于图示实施例和修改例的细节,而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具化为各种改变和修改,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想到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