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语音呼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1382发布日期:2018-06-05 18:4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语音呼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楼层登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呼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这样使用语音输入部通过语音识别来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的电梯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例如在过去公知有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语音输入部接收电梯的利用者发出的语音输入。这些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记载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预先准备登记有表示目的地楼层的多个词汇的目的地楼层词汇词典,通过将输入的语音与在该目的地楼层词汇词典中登记的词汇进行比较/核对,识别输入的语音是表示哪个目的地楼层的语音。基于在众多建筑物中能够共同地使用词典等理由,该目的地楼层词汇词典往往采用预先登记有数量足够多的楼层名称的词典,以便能够涵盖例如1层~99层等这样通常的建筑物的全部楼层。

例如中国专利CN105600626A公开了一种电梯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其使用接收电梯的利用者发出的语音输入的语音输入部,通过语音识别来进行呼梯登记,包括有电梯控制装置(1)、语音目的楼层登记部(2)、语音输入部(3)、语音输出部(4)以及电梯检测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语音目的楼层登记部(2),在由所述的电梯检测部(5)检测到乘客已搭乘所述的电梯轿厢后经过了预定的限制时间,目的地楼层登记信号输入部(6)也没有输入目的地楼层登记信号的情况下,该语音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通过所述的语音输出部(4)向所述的电梯轿厢输出要求乘客通过语音接收器(31)口述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要求语音消息,在通过所述语音输入部(3)输入了响应所述目的地楼层口述要求语音消息的语音消息的情况下,该语音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进行所输入的语音消息的语音识别处理,并根据语音识别处理的结果进行所述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登记。该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基于语音的目的楼层登记,但是如何精确实现语音识别和语音反馈,以及简化操作流程,仍然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再例如中国专利CN102171124A公开了一种电梯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该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具有:目的地楼层登记信号输入部,其从配置于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登记按钮输入目的地楼层登记信号;乘梯检测部,其检测乘客已搭乘所述电梯轿厢的情况;语音输出部,其向所述电梯轿厢输出语音消息;语音输入部,其从所述电梯轿厢输入语音消息;以及语音目的地楼层登记部。该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语音输出部向所述电梯轿厢输出要求乘客口述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口述要求语音消息,在通过所述语音输入部输入了响应所述目的地楼层口述要求语音消息的语音消息的情况下,该语音目的地楼层登记部进行所输入的语音消息的语音识别处理。该技术方案过程较为负责,且无法确保识别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流高峰期时,乘客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无法移动到轿厢操作盘,从而无法完成楼层登记的操作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呼梯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语音呼梯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语音接收模块、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以及显示器模块,所述语音接收信息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信息相连;所述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与显示器模块信息相连;实现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登记;其中,

语音接收模块:接收从电梯轿厢内收集的语音指令信息;

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将采集到的用户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楼层登记电平信号;所述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循环检测用户的语言指令;以及

显示器模块:显示模块根据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的通讯协议来显示目的楼层信息。

还包括重复反馈模块,所述重复反馈模块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连接,所述重复反馈模块同时接收电梯轿厢内收集的语音指令目的地楼层信息,并判断是否重复指令,当判断出为重复指令时,反馈给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取消传输楼层登记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包括指令判别单元和预设关键字单元;

所述指令判别单元将接收到的语音指令信息中的目的地楼层关键字与预设关键字单元的预先设定的语音识别关键字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后,指令判别单元将传递出符合指令的楼层登记电平信号;

所述预设关键字单元内预设有目的地楼层的所有楼层数字或字母或其两者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语音提示模块,该语音提示模块与显示器模块相连;所述语音提示模块反馈“登记成功”的语音提示音或反馈“指令错误”的语音提示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关键字单元内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关键字母或关键数字或其两者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梯控制模块;所述电梯控制模块与显示器模块单向信息传递,且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双向信息传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还包括电梯监测模块,所述电梯监测模块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并列与显示器模块连接;所述电梯监测模块监测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当前运行或停靠楼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梯监测模块监测电梯运行方向与当前运行或停靠楼层数,当语音指令信息与电梯运行不冲突时将采集到的用户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楼层登记电平信号,显示器模块同时接收到电梯监测模块和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的电平信号后进行显示,并通过反馈与之相连的语音提示模块进行相应的语音提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电梯运行方向为上行时,语音指令信息所登记的目的楼层数大于停靠楼层数,则语音提示模块反馈“登记成功”的语音提示音,反之,反馈“指令错误”的语音提示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电梯运行方向为下行时,语音指令信息所登记的目的楼层数小于停靠楼层数,则语音提示模块反馈“登记成功”的语音提示音,反之,反馈“指令错误”的语音提示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语音呼梯系统,通过语音接收模块、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以及显示器模块就能完成基于语音的目的地楼层登记,结构简单,效果显著,此外,通过显示器模块显示电梯登记结果,就能及时知道是否登记成功,使得目的地楼层登记更为简便以及人性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譬如,在人流高峰期时,乘客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无法移动到轿厢操作盘,从而无法完成楼层登记的操作;特殊乘客,如双手拎满东西的乘客、盲人、无双手的残疾人等,身体受到诸多限制,以致无法完成楼层登记的操作的各种问题。

(2)本发明的语音呼梯系统,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能够循环检测用户的语言指令,不受登记时间的限制,例如,可以在进入电梯的时候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也可以在进入电梯一段时间后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还可以在即将到达所需目的地楼层登记的时候进行应急登记,以此提高登记效率。

(3)本发明的语音呼梯系统,还包括电梯监测模块,通过监测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当前运行或停靠楼层,提高对于判断语音指令信息正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本发明的语音呼梯系统,技术新颖,改变传统的楼层登记操作方式,实现语言直接进行电梯目的楼层登记,帮助部分特殊乘客(譬如肢体残疾人,双手被占用的乘客)解决楼层登记困难的问题;解决电梯客流高峰阶段内,电梯部分乘客行动限制无法楼层登记的问题。并且具有准确的识别机制,避免了误识别效应,减少电梯的错误运行,提高了电梯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运行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运行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运行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语音呼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语音接收模块、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以及显示器模块,所述语音接收信息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信息相连;所述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与显示器模块信息相连;实现电梯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登记;其中,

语音接收模块:接收从电梯轿厢内收集的语音指令信息;

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将采集到的用户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楼层登记电平信号;所述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循环检测用户的语言指令;以及

显示器模块:显示模块根据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的通讯协议来显示目的楼层信息。

在本发明中,只要上述三个模块(语音接收模块、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以及显示器模块)就能完成基于语音的目的地楼层登记,结构简单,效果显著,此外,通过显示器模块显示电梯登记结果,就能及时知道是否登记成功,使得目的地楼层登记更为简便以及人性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譬如,在人流高峰期时,乘客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无法移动到轿厢操作盘,从而无法完成楼层登记的操作;特殊乘客,如双手拧满东西的乘客、盲人、无双手的残疾人等,身体受到诸多限制,以致无法完成楼层登记的操作的各种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所述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能够循环检测用户的语言指令,不受登记时间的限制,例如,可以在进入电梯的时候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也可以在进入电梯一段时间后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还可以在即将到达所需目的地楼层登记的时候进行应急登记,以此提高登记效率。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包括指令判别单元和预设关键字单元;

所述指令判别单元将接收到的语音指令信息中的目的地楼层关键字与预设关键字单元的预先设定的语音识别关键字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后,指令判别单元将传递出符合指令的楼层登记电平信号;

所述预设关键字单元内预设有目的地楼层的所有楼层数字或字母或其两者组合。

在本发明中,指令判别单元和预设关键字单元是本发明创新的重点,对于接收到的语音指令信息,通过指令判别单元进行判别发出语音指令的时刻是否符合某栋楼层的楼层区间中;例如,某栋高楼包括三层地下车库和16层高层,那么总楼层区间范围为-3~16,假如标记方式就为-3~16,预设关键字单元就存储这个区间段的指令关键字,那么指令判别单元进行判别发出语音指令的关键数字是否符预设关键字单元中的-3~16关键字,并与预设关键字单元存储的指令关键字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后(也就是说,发出语音指令的关键数字落在预设关键字单元中关键字区间),指令判别单元将传递出符合指令的楼层登记电平信号。当然,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预设关键字单元内预设有目的地楼层的所有楼层数字或字母或其两者组合。例如,某栋高楼包括三层地下车库和16层高层,那么也有可能表示为A3、A2、A1以及1~16的数字以及字母的组合,字母可能是任意字母,在此不做限定。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预设关键字单元内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关键字母或关键数字或其两者组合。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语音提示模块,该语音提示模块与显示器模块(显示器模块安装在显示器内)相连;所述语音提示模块反馈“登记成功”的语音提示音或反馈“指令错误”的语音提示音。在语音提示的同时,显示器模块接收语音提示模块相应信息,同时显示相应结果于显示器上,便于同时听见和/或看到登记结果,此方式释放了乘客的双手,方便乘客距离轿厢操作盘较远时,仍能进行楼层登记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点,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电梯控制模块;所述电梯控制模块与显示器模块单向信息传递,且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双向信息传递。电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梯的上行或下行,以及电梯日常的运作,在本发明中,通过电梯控制模块的通讯协议,显示器模块来控制显示器显示电梯日常运行信息,例如目前上行至几层,或者即将下行等等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点,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电梯监测模块,所述电梯监测模块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并列与显示器模块连接;所述电梯监测模块监测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当前运行或停靠楼层。

在本发明中,电梯监测模块所起作用的是监测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当前运行或停靠楼层,这对判断语音指令信息正确还是错误的另一个关键点所在,因此,电梯监测模块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并列与显示器模块连接,当显示器模块同时接收到两个模块的楼层登记电平信号时,才会显示登记成功目的地楼层,以及同时进行语音提示“登记成功”。

具体的,所述电梯监测模块监测电梯运行方向与当前运行或停靠楼层数,当语音指令信息与电梯运行不冲突时将采集到的用户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楼层登记电平信号,显示器模块同时接收到电梯监测模块和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的电平信号后进行显示,并通过反馈与之相连的语音提示模块进行相应的语音提示。

例如,当电梯运行方向为上行时,语音指令信息所登记的目的楼层数大于停靠楼层数,则语音提示模块反馈“登记成功”的语音提示音,反之,反馈“指令错误”的语音提示音。

例如,当电梯运行方向为下行时,语音指令信息所登记的目的楼层数小于停靠楼层数,则语音提示模块反馈“登记成功”的语音提示音,反之,反馈“指令错误”的语音提示音。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重复反馈模块,所述重复反馈模块与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连接,所述重复反馈模块同时接收电梯轿厢内收集的语音指令目的地楼层信息,并判断是否重复指令,当判断出为重复指令时,反馈给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取消传输楼层登记电平信号。

在实际呼梯过程中,由于后来的乘梯乘客不知道已经登记的目的地楼层数,可能会进行发送重复语音指令信息,此时,重复反馈模块同时接收电梯轿厢内收集的语音指令目的地楼层信息,并设置有判断模块,判断该目的地楼层语音指令在一次电梯运行过程中是否属于重复指令(本发明所述的一次电梯运行过程为一次完成的电梯上行或者一次完整的电梯下行),当判断出为重复指令时,反馈给非特定语音识别和数据转换模块,取消传输楼层登记电平信号。

具体的,判断模块中具有计数单元,计数单元在完成一次电梯运行过程后自动清零,所述计数单元记录完成目的地楼层登记的关键字(包括数字或数字与字母的组合,视实际情况而定),每个关键字最多只能记录一次。本发明减少甚至避免了重复记录目的地楼层信息的概率,提高了电梯运作效率。

本发明技术新颖,改变传统的楼层登记操作方式,实现语言直接进行电梯目的楼层登记,帮助部分特殊乘客(譬如肢体残疾人,双手被占用的乘客)解决楼层登记困难的问题;解决电梯客流高峰阶段内,电梯部分乘客行动限制无法楼层登记的问题。并且具有准确的识别机制,避免了误识别效应,减少电梯的错误运行,提高了电梯的适用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