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保温容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2394发布日期:2018-06-15 22:4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保温容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真空保温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保温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尾真空保温容器制造方法是在容器主体的底部,采用玻璃胶在容器主体的外部进行封堵空洞,然而由于容器主体为金属材料,而玻璃胶为非金属材料,因此玻璃胶和容器主体的融合度和粘合度并不好,而且玻璃胶容易因高温或震动而裂开,长时间使用后玻璃胶容易掉落,空气进入保温腔,导致真空保温容器不保温,从而使得真空保温容器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若将玻璃胶换成低温金属材料,则在抽真空加热时低温金属材料容易氧化而产生裂纹缝隙,从而导致的漏气问题,气密性差,不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保温容器,低温密封层不易在抽真空时氧化而产生裂纹缝隙所导致的漏气问题,提高成品率和耐用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所述保温容器是由金属制成的外壳和内壳之间抽真空形成的保温容器,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密封的真空的保温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制备辅助件,所述辅助件为低温密封层和高温覆盖层叠放起来相互焊接形成的,所述低温密封层由在熔融温度时会熔化的金属制成,所述高温覆盖层由在所述熔融温度时不会熔化的金属制成;

步骤B,在保温容器的外壳的外侧固定所述辅助件,所述低温密封层朝向所述外壳,所述高温覆盖层的边沿均与所述外壳固定,从而所述低温密封层被密封在所述高温覆盖层和外壳之间;

步骤C,贯穿所述辅助件和外壳钻出排气孔;

步骤D,将所述内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从而在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所述保温腔;

步骤E,使所述高温覆盖层在下,所述低温密封层在上,然后将所述保温容器放置在抽真空室内,所述抽真空室逐渐趋向真空状态从而通过所述排气孔将所述保温腔抽真空;

同时所述抽真空室的温度逐渐升高至所述熔融温度,所述低温密封层受热熔化而流动直至密封所述排气孔,从而制成所述保温容器。

优选地,所述低温密封层为熔点在200℃~1200℃的金属材料;

所述高温覆盖层为钛金属或不锈钢;

所述外壳为钛金属或不锈钢;

所述步骤E的所述熔融温度不超过1200℃。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在保温容器的外壳的底部的外侧固定所述辅助件,所述低温密封层朝向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高温覆盖层的边沿均与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从而所述低温密封层被密封在高温覆盖层和外壳之间;

所述步骤E中,将所述外壳的底部朝下地放置在抽真空室内。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在保温容器的外壳的侧壁的外侧固定所述辅助件,所述低温密封层朝向所述外壳的侧壁,所述高温覆盖层的边沿均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固定,从而所述低温密封层被密封高温覆盖层和外壳之间;

所述步骤E中,将所述外壳的侧壁的焊接有所述辅助件的一侧朝下地放置在抽真空室内中。

优选地,使用所述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制造的保温容器:

所述保温容器是由金属制成的外壳和内壳之间抽真空形成的保温容器,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密封的真空的保温腔;

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有所述辅助件,所述低温密封层朝向所述外壳,所述高温覆盖层的边沿均与所述外壳固定,从而所述低温密封层被密封在所述高温覆盖层和外壳之间;

所述外壳设有所述排气孔,所述辅助件覆盖所述排气孔,并且所述低温密封层密封所述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气凹槽,所述排气凹槽从外向内凹陷,所述外壳的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

所述辅助件设置于外壳的外侧并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内,所述辅助件的高温覆盖层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所述低温密封层密封所述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部的排气凹槽从外向内凹陷,并且所述排气凹槽的中部向外突出,所述排气凹槽的边沿向内凹陷,所述外壳的底部的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

所述辅助件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所述辅助件的高温覆盖层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所述低温密封层密封所述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侧壁设有排气凹槽,所述排气凹槽从外向内凹陷,所述外壳的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

所述辅助件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所述辅助件的高温覆盖层从所述外壳的外侧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所述低温密封层密封所述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侧壁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排气凹槽。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侧壁的排气凹槽从外向内凹陷,并且所述排气凹槽的中部向外突出,所述排气凹槽的边沿向内凹陷,所述外壳的底部的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

所述辅助件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所述辅助件的高温覆盖层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所述低温密封层密封所述排气孔。

所述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中,在所述保温容器的外壳的外侧固定所述辅助件,固定方式可为焊接、粘附等,所述辅助件由低温密封层和高温覆盖层焊接而成。加热抽真空时,将所述保温容器的焊接有所述辅助件的一侧朝下地进行抽真空,使所述保温腔抽完真空后,逐渐加热至所述熔融温度,低温密封层熔化并在重力作用下在高温覆盖层和外壳之间发生流动,从而熔化的低温密封层对排气孔进行封堵,再冷却至常温使得低温密封层固化,从而制得真空保温的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可为真空保温瓶、真空保温杯和真空保温盒等,可采用高真空钎焊设备进行抽真空。

保温容器密封效果的短板是低温密封层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变导致的不可预料的潜在裂纹,一旦产生裂纹,保温腔会隐秘地逐渐失去真空效果。本发明在低温密封层的外侧另外设置了在所述熔融温度不产生相变的高温覆盖层,将整个低温密封层均密封在外壳和高温覆盖层之间,而且高温覆盖层的整个边沿都与所述外壳焊接密封,更加严密;所述外壳和高温覆盖层上都开设有所述排气孔,所述低温密封层的相变会封住两个排气孔,这两个抽气孔有任何一个被封住都可以达到彻底真空密封效果,从而保温容器的真空泄漏概率大大降低,成品率更高,产品更为耐用。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保温容器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底部抽真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保温容器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底部抽真空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保温容器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壁抽真空前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保温容器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壁抽真空前结构图。

其中:辅助件1;低温密封层11;高温覆盖层12;外壳2;内壳3;保温腔4;排气孔13;排气凹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保温容器是由金属制成的外壳2和内壳3之间抽真空形成的保温容器,所述外壳2和内壳3之间形成密封的真空的保温腔4,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制备辅助件1,所述辅助件1为低温密封层11和高温覆盖层12叠放起来相互焊接形成的,所述低温密封层11由在熔融温度时会熔化的金属制成,所述高温覆盖层12由在所述熔融温度时不会熔化的金属制成;

步骤B,在保温容器的外壳2的外侧固定所述辅助件1,所述低温密封层11朝向所述外壳2,所述高温覆盖层12的边沿均与所述外壳2固定,从而所述低温密封层11被密封在所述高温覆盖层12和外壳2之间;

步骤C,贯穿所述辅助件1和外壳2钻出排气孔13;

步骤D,将所述内壳3安装在所述外壳2内,从而在外壳2和内壳3之间形成所述保温腔4;

步骤E,使所述高温覆盖层12在下,所述低温密封层11在上,然后将所述保温容器放置在抽真空室内,所述抽真空室逐渐趋向真空状态从而通过所述排气孔13将所述保温腔4抽真空;

同时所述抽真空室的温度逐渐升高至所述熔融温度,所述低温密封层11受热熔化而流动直至密封所述排气孔13,从而制成所述保温容器。

所述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中,在所述保温容器的外壳2的外侧固定所述辅助件1,固定方式可为焊接、粘附等,所述辅助件1由低温密封层11和高温覆盖层12焊接而成。加热抽真空时,将所述保温容器的焊接有所述辅助件1的一侧朝下地进行抽真空,使所述保温腔4抽完真空后,逐渐加热至所述熔融温度,低温密封层11熔化并在重力作用下在高温覆盖层12和外壳2之间发生流动,从而熔化的低温密封层11对排气孔13进行封堵,再冷却至常温使得低温密封层11固化,从而制得真空保温的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可为真空保温瓶、真空保温杯和真空保温盒等,可采用高真空钎焊设备进行抽真空。

保温容器密封效果的短板是低温密封层11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变导致的不可预料的潜在裂纹,一旦产生裂纹,保温腔4会隐秘地逐渐失去真空效果。本发明在低温密封层11的外侧另外设置了在所述熔融温度不产生相变的高温覆盖层12,将整个低温密封层11均密封在外壳2和高温覆盖层12之间,而且高温覆盖层12的整个边沿都与所述外壳2焊接密封,更加严密;所述外壳2和高温覆盖层12上都开设有所述排气孔13,所述低温密封层11的相变会封住两个排气孔13,这两个抽气孔13有任何一个被封住都可以达到彻底真空密封效果,从而保温容器的真空泄漏概率大大降低,成品率更高,产品更为耐用。因此,本发明制备的是一个新式保温容器,封堵排气孔13的辅助件1具有两层不同的金属(低温密封层11和高温覆盖层12),封堵排气孔13的是在所述熔融温度会熔化的那层金属,另一层金属则不会在所述熔融温度熔化。

优选地,所述低温密封层11为熔点在200℃~1200℃的金属材料;

所述高温覆盖层12为钛金属或不锈钢;

所述外壳2为钛金属或不锈钢;

所述步骤E的所述熔融温度不超过1200℃。

所述低温密封层11为熔点在200℃~1200℃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低温密封层11和固态玻璃胶相比,不易碎裂,强度高,和同为金属材料的外壳2的融合度更好而不易脱落;优选地,所述低温密封层11采用铝合金或铜合金制备而成。铝合金的熔点在500℃~700℃范围内,铜合金的熔点在800℃~900℃范围内,熔点温度适中,和同为金属材料的外壳2的融合度更好而不易脱落。

所述高温覆盖层12和所述外壳2可采用相同的金属材料,也可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钛金属的熔点为1668℃,不锈钢的熔点也在1200℃以上,因此钛金属和不锈钢的熔点均高于低温密封层11,在低温密封层11的熔点已经到达时,低温密封层11熔化,而此时材料为钛金属或不锈钢的外壳2和高温覆盖层12还远远没有到达其自身熔点,因此低温密封层11在高温覆盖层12和外壳2之间的空腔中流动而可以密封所述排气孔13。而且钛金属或不锈钢,坚固结实,耐碰耐磨,不易爆裂,避免了因爆裂引起的烫伤等特点,使用寿命长。钛金属还有杀菌效果。因此材料为钛金属或不锈钢的高温覆盖层1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稳定,在这个空腔中的低温密封层11不易在抽真空时氧化而产生裂纹缝隙,避免成品出现漏气问题,提高成品率。

抽真空的所述熔融温度须超过低温密封层11的熔点,但不能超过1200℃,这样既能确保低温密封层11熔化密封排气孔13,又避免温度过高而使高温覆盖层12发生熔化,影响密封效果。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在保温容器的外壳2的底部的外侧固定所述辅助件1,所述低温密封层11朝向所述外壳2的底部,所述高温覆盖层12的边沿均与所述外壳2的底部固定,从而所述低温密封层11被密封在高温覆盖层12和外壳2之间;所述步骤E中,将所述外壳2的底部朝下地放置在抽真空室内。可将辅助件1固定于所述外壳2的底部,抽真空时将所述外壳2的底部朝下地放置在抽真空室内进行抽真空并加热,从而保温腔4内的空气可完全抽出来,保温腔4实现完全真空,提高保温质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在保温容器的外壳2的侧壁的外侧固定所述辅助件1,所述低温密封层11朝向所述外壳2的侧壁,所述高温覆盖层12的边沿均与所述外壳2的侧壁固定,从而所述低温密封层11被密封高温覆盖层12和外壳2之间;所述步骤E中,将所述外壳2的侧壁的焊接有所述辅助件1的一侧朝下地放置在抽真空室内中。可将辅助件1固定于所述外壳2的侧壁,抽真空时将所述保温容器侧放,即所述外壳2的侧壁的焊接有所述辅助件1的一侧朝下地放入抽真空室内进行抽真空并加热,从而保温腔4内的空气可完全抽出来,保温腔4实现完全真空,提高保温质量。

优选地,如图1所示,使用所述耐用保温容器制备方法制造的保温容器:

所述保温容器是由金属制成的外壳2和内壳3之间抽真空形成的保温容器,所述外壳2和内壳3之间形成密封的真空的保温腔4;

所述外壳2的外侧固定有所述辅助件1,所述低温密封层11朝向所述外壳2,所述高温覆盖层12的边沿均与所述外壳2固定,从而所述低温密封层11被密封在所述高温覆盖层12和外壳2之间;

所述外壳2设有所述排气孔13,所述辅助件1覆盖所述排气孔13,并且所述低温密封层11密封所述排气孔13。

在所述保温容器的外壳2的外侧固定有所述辅助件1,固定方式可为焊接、粘附等,所述辅助件1由低温密封层11和高温覆盖层12焊接而成。

如图2所示,加热抽真空前,在外壳2上钻出贯穿辅助件1和外壳2的排气孔13;加热抽真空时,使所述高温覆盖层12在下,所述低温密封层11在上地进行抽真空,使所述保温腔4抽完真空后,逐渐加热至所述熔融温度,低温密封层11熔化并在重力作用下在高温覆盖层12和外壳2之间发生流动,从而熔化的低温密封层11对排气孔13进行封堵,再冷却至常温使得低温密封层11固化,从而制得真空保温的保温容器。所述容器主体可为真空保温瓶、真空保温杯和真空保温盒等,可采用高真空钎焊设备进行抽真空。

保温容器密封效果的短板是低温密封层11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变导致的不可预料的潜在裂纹,一旦产生裂纹,保温腔4会隐秘地逐渐失去真空效果。本发明在低温密封层11的外侧另外设置了在所述熔融温度不产生相变的高温覆盖层12,将整个低温密封层11均密封在外壳2和高温覆盖层12之间,而且高温覆盖层12的整个边沿都与所述外壳2焊接密封,更加严密;所述外壳2和高温覆盖层12上都开设有所述排气孔13,所述低温密封层11的相变会封住两个排气孔13,这两个抽气孔13有任何一个被封住都可以达到彻底真空密封效果,从而保温容器的真空泄漏概率大大降低,成品率更高,产品更为耐用。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2的底部设有排气凹槽21,所述排气凹槽21从外向内凹陷,所述外壳2的排气孔13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辅助件1设置于外壳2的外侧并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21内,所述辅助件1的高温覆盖层12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低温密封层11密封所述排气孔13。

辅助件1可通过焊接或粘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21,并且低温密封层11朝向排气凹槽21,高温覆盖层12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21,从而低温密封层11包裹在高温覆盖层12和排气凹槽21之间的空腔内,加热抽真空前,在辅助件1的中部钻出贯穿辅助件1和排气凹槽21排气孔13;加热抽真空时,将所述外壳2的底部朝下地放入高真空钎焊设备中进行抽真空并加热,保温腔4内的空气在重力作用和真空环境下经排气孔13从保温腔4内完全抽出来,保温腔4实现完全真空;并当加热温度达到熔融温度时,低温密封层11熔化流动,从而熔化的低温密封层11对高温覆盖层12的排气孔13进行封堵,再冷却至常温使得低温密封层11固化,从而制得真空保温的所述保温容器。

在低温密封层11的外侧另外设置了在所述熔融温度不产生相变的高温覆盖层12,将整个低温密封层11均密封在外壳2和高温覆盖层12之间,而且高温覆盖层12的整个边沿都与所述排气凹槽21焊接密封,更加严密;所述外壳2和高温覆盖层12上都开设有所述排气孔13,所述低温密封层11的相变会封住两个排气孔13,这两个抽气孔13有任何一个被封住都可以达到彻底真空密封效果,从而保温容器的真空泄漏概率大大降低,成品率更高,产品更为耐用。

优选地,所述排气凹槽21的表面积较小,避免因表面积较大导致低温密封层11流动不均匀或厚度过小而不能将排气孔13完全密封。

优选地,外壳2的底部设有多个排气凹槽21。设置多个排气凹槽21,从而在外壳2的底部钻出多个排气孔13,抽真空时保温腔4内的空气可经多个排气孔13排出,从而提高抽真空速度,并且确保空气被完全抽出,避免部分空气残留在保温腔4内,提高抽真空质量。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2的底部的排气凹槽21从外向内凹陷,并且所述排气凹槽21的中部向外突出,所述排气凹槽21的边沿向内凹陷,所述外壳2的底部的排气孔13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辅助件1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辅助件1的高温覆盖层12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低温密封层11密封所述排气孔13。所述外壳2的底部的排气凹槽21的中部向外突出,如图4所示,抽真空时将所述外壳2的底部朝下,从而抽完真空后熔化的低温密封层11,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从排气凹槽21的边沿向中部流动,将高温覆盖层12上的排气孔13进行封堵,封堵更为可靠。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外壳2的侧壁设有排气凹槽21,所述排气凹槽21从外向内凹陷,所述外壳2的排气孔13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辅助件1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辅助件1的高温覆盖层12从所述外壳2的外侧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低温密封层11密封所述排气孔13。

辅助件1可通过焊接或粘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21,从而低温密封层11包裹在高温覆盖层12和排气凹槽21之间的空腔内,如图6所示,加热抽真空前,在辅助件1的中部钻出贯穿辅助件1和排气凹槽21的排气孔13;加热抽真空时,将外壳2的侧壁的焊接有辅助件1的一侧朝下地放入高真空钎焊设备中进行抽真空并加热,保温腔4内的空气在重力作用和真空环境下经排气孔13从保温腔4内完全抽出来,保温腔4实现完全真空;并当加热温度达到熔融温度时,低温密封层11熔化,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在高温覆盖层12和外壳2之间发生流动,从而熔化的低温密封层11对高温覆盖层12的排气孔13进行封堵,再冷却至常温使得低温密封层11固化,从而制得真空保温的所述保温容器。

优选地,所述外壳2的侧壁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排气凹槽21。

外壳2的侧壁两侧的排气凹槽21相对设置,从而抽真空时将保温容器侧放,即外壳2的侧壁的焊接有辅助件1的其中一侧朝下地放入高真空钎焊设备中进行抽真空并加热,位于下方的空气从朝下的排气凹槽21的排气孔13抽出,位于上方的空气从朝上的排气凹槽21的排气孔13抽出,从而确保保温容器侧放时位于侧壁的空气完全抽出,避免部分空气残留在保温腔4内,提高抽真空质量。并当加热温度达到熔融温度的熔点时,低温密封层11熔化,在重力作用下,位于下方的排气凹槽21中的低温密封层11对高温覆盖层12的排气孔13密封,位于上方的排气凹槽21中的低温密封层11对排气凹槽21的排气孔13密封,再冷却至常温使得低温密封层11固化,从而制得真空保温的所述保温容器。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外壳2的侧壁的排气凹槽21从外向内凹陷,并且所述排气凹槽21的中部向外突出,所述排气凹槽21的边沿向内凹陷,所述外壳2的底部的排气孔13设置于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辅助件1固定于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辅助件1的高温覆盖层12覆盖整个所述排气凹槽21,所述低温密封层11密封所述排气孔13。

如图8所示,所述外壳2的侧壁的排气凹槽21的中部向外突出,抽真空时将所述外壳2的侧壁的焊接有辅助件1的一侧朝下,从而抽完真空后熔化的低温密封层11,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从排气凹槽21的边沿向中部流动,将高温覆盖层12上的排气孔13进行封堵,封堵更为可靠。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