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13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务器包装运输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



背景技术:

在越来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中,服务器承担着数据的存储、转发、发布等关键任务,是各类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服务器更是不可或缺,服务器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服务器由各种电子件组成,经不起撞击和碰撞,因此对服务器的包装运输要求尤为苛刻,服务器一般为纸箱运输,在纸箱内对服务器两端加设衬垫进行保护,现在服务器包装运输的衬垫多为EPE/EPO材质的,需经过模块化设计制造的,体积大,在衬垫交货物流运输环节费用高,占用仓储空间;并且EPE/EPO材质回收再利用困难,不利于环境保护;现有的EPE/EPO材质的衬垫为模块化制造,如果服务器形状大小变更而进行相应的修改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来解决现有的EPE/EPO材质衬垫体积大,占用仓储空间大,物流运输费用高,外形笨拙,修改样式的话流程繁琐,以及回收再利用困难,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包括上衬垫和下衬垫,下衬垫为可折叠多段式的独立气柱组成的气柱袋,在气柱袋最右边为联通独立气柱的充气通道;上衬垫为一段式的独立气柱组成的气柱袋,在气柱袋最上方为联通独立气柱的充气通道。

上衬垫和下衬垫的每个独立气柱均通过各自单独的进气孔与充气通道相连。

下衬垫的每个独立气柱均是由多个可充气的腔室组成,各可充气腔室竖直相连,相邻两个充气腔室之间的连接部留有可供气体流通的气孔。

下衬垫可通过连接部进行折叠处理。

上衬垫和下衬垫的进气孔处的气柱袋袋体为多层共挤膜结构。

上衬垫和下衬垫未充气前为扁平平整状态。

上衬垫和下衬垫为PE或尼龙材质制成的气柱袋。

上衬垫和下衬垫为七层共挤膜结构的气柱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具有以下优点:

1、上衬垫和下衬垫未充气前为扁平完全平整状态,体积小,在衬垫交货物流运输环节费用大为减少,并且不占用仓储空间;

2、材质为PE或尼龙材质或共挤膜,环保,可100%再生回收重复利用;

3、可根据服务器形状大小变更而进行相应的修改,修改过程简单快捷;

4、独立气柱一个损坏不影响整体使用;

5、上衬垫和下衬垫的进气孔处的气柱袋袋体为多层共挤膜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回流泄漏;

6、下衬垫为可折叠多段式独立气柱组成的气柱袋,充气后下衬垫可通过连接部进行折叠处理铺于产品包装箱内部,下衬垫覆盖产品包装箱的底部和左右两侧部;产品置于下衬垫中,上衬垫单独覆盖产品上部;

7、外形美观,提升产品档次及公司形象。该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的爆炸图;

附图2为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的下衬垫的扁平平整状态时平展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的上衬垫的扁平平整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装箱,2、下衬垫,3、上衬垫,4、充气通道,5、独立气柱,6、进气孔,7、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 其结构包括下衬垫2和上衬垫3;下衬垫2为可折叠多段式独立气柱5组成的气柱袋,在气柱袋最右边为联通独立气柱5的充气通道4;上衬垫为一段式的独立气柱5组成,在气柱袋最上方为联通独立气柱5的充气通道4,充气通道4一端封闭,一端留有空压机进行充气的气口;上衬垫3和下衬垫2由若干个独立气柱5排列组成,每个独立气柱5通过单独的进气孔6与充气通道4相连;进气孔6为多层的共挤膜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回流泄漏。下衬垫2为可折叠多段式独立气柱5组成的气柱袋,组成下衬垫2的独立气柱5是由多个可充气的腔室组成,各可充气腔室竖直相连,连接部7留有可供气体流通的气孔。

缓冲气柱袋未充气前为扁平完全平整状态,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时,先用空压机通过充气通道4的气口对下衬垫2进行充气处理,充气后下衬垫2可通过连接部7进行折叠处理铺于产品包装箱1内部,下衬垫2覆盖产品包装箱1的底部和左右两侧部,然后将服务器、配件盒、导轨等产品置于下衬垫2中,用空压机将上衬垫3进行充气处理后,上衬垫3单独覆盖产品上部,然后密封包装箱1,完成包装。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