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锐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3765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锐器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锐器盒。



背景技术:

在医疗行业中,锐器盒用于放置医疗垃圾,如针头、棉签、纱布等,通常锐器盒大多数都是用来收集具有伤害性的医疗垃圾。

现有的锐器盒一般是一次性的锐器盒,整体呈圆筒状或长方体状,上部扣合有盒盖,利用圆筒状或长方体状的盒体收集医疗垃圾,最后在集中处理。

但是,现有的锐器盒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监控锐器盒内医疗垃圾的情况,无法获知内部是否已经填满垃圾,因此,在使用时往往会出现锐器盒装满,医疗垃圾暴露于外部的情况,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外来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监控盒内医疗垃圾填充程度的可视锐器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锐器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内部为容纳腔;

盒盖,所述盒盖扣合于所述盒体的上部,且所述盒盖上开设有垃圾口,医疗垃圾通过所述垃圾口进入所述容纳腔;

所述盒体上部为透明可视区。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可视区的高度不小于盒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容纳腔内对称固定有两个隔板,两个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中部设置,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隔板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以放置针头,所述第二容纳腔放置棉签和纱布。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上部固定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两条滑槽,两个所述隔板分别卡接于一所述滑槽内,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轴线处固定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置于两个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盒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盒盖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内部的底部与所述盒盖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转轴座;

所述转轴座呈中空的圆盘状,所述转轴座内部为转轴旋转空间,所述转轴座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转轴座与盒体或盒盖接触一侧为固定端,所述转轴座上远离所述固定端一侧设置有转轴通孔;

所述转轴的两端部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的直径;

所述转轴的连接端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转轴旋转空间,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转轴通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垃圾口均为长圆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圆孔尺寸相等,所述垃圾口的长轴不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长轴。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可视区、盒盖、连接板均为透明塑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盒盖的上表面相对垃圾口一侧设置有标签格或标签袋,所述标签格或标签袋内放置日期卡。

进一步的,所述盒盖上垃圾口的外圈设置有一提示环,所述提示环嵌入所述盒盖内。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包括拼装连接的第一分盒体和第二分盒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分盒体中,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分盒体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视锐器盒,将盒体上部利用透明塑料板制成可视区,方便医护人员时刻监控盒体内填充医疗垃圾的情况,避免垃圾外露,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锐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视锐器盒的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视锐器盒的连接板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视锐器盒的连接板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视锐器盒的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视锐器盒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视锐器盒的转轴与转轴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盒体;2、连接板;3、盒盖;4、透明可视区;5、隔板;6、第一容纳腔;7、第二容纳腔;8、转轴;9、滑槽;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转轴座;13、标签格或标签袋;14、垃圾口;15、提示环;16、连接端;17、转轴通孔;18、转轴旋转空间;19、固定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7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锐器盒,包括:盒体1,盒体1内部为容纳腔;盒盖3,盒盖3扣合于盒体1的上部,且盒盖3上开设有垃圾口14,医疗垃圾通过垃圾口14进入容纳腔;盒体1上部为透明可视区4。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锐器盒整体由盒体1和盒盖3组成,盒体1内部为放置医疗垃圾的容纳腔,且盒盖3的上部有垃圾口14开口,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上部的垃圾口14将针头、棉签等医疗垃圾投放至盒体1的容纳腔中,同时,盒体1的上部设计为透明可视区4,在投放垃圾的时候医护人员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容纳腔内填充垃圾的情况,当垃圾即将填充满时,可以及时处理,并更换锐器盒。

优选的,为了确保医护人员使用安全,一般锐器盒不能再装满的情况下才进行更换和处理,因为医疗垃圾很多都是长杆状物品,并且具有一定的伤害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透明可视区4的高度不小于盒体1总高度的三分之一,这样在容纳腔中垃圾超过一般时医护人员就会很小心地投放,当超过盒体三分之二高度时,就可以考虑更换锐器盒。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盒体1的容纳腔内对称固定有两个隔板5,两个隔板5靠近容纳腔的中部设置,容纳腔通过隔板5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容纳腔6和第二容纳腔7;其中,第一容纳腔6用以放置针头,第二容纳腔7放置棉签和纱布。

将盒体1内的容纳腔分为两个腔体,借鉴于垃圾箱的分类,将医疗垃圾中有伤害性垃圾和无伤害性垃圾分开投放,一方面分类投放可以节约很大的空间,因为针头和棉签占用的空间是不同的,针头与针头的罗列,相比棉签之间的罗列占用更大空间,而且同一种物品罗列在一起为后续处理锐器盒工作也提供了便利条件,提示后续工作人员那些需要重要安全,那些可以快速取放处理。

另外,上述方案中的盒体1的上部固定有一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下表面开设有两条滑槽9,两个隔板5分别卡接于一滑槽9内,连接板2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10与第一容纳腔6连通,第二通孔11与第二容纳腔7连通。利用连接板2可以将盒盖3和盒体1分开,并为盒体1的旋转连接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连接板2还可以对盒体1内隔板5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分别对应不同的容纳腔,确保投放的准确性。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盒体1的轴线处固定有一转轴8,转轴8置于两个隔板5之间;转轴8的一端与盒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转轴8的另一端与盒盖3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盒盖3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切换需要投放的容纳腔,如需要丢弃针头等有伤害性的垃圾,则将垃圾口14切换至第一通孔10处,将有伤害性垃圾投放至第一容纳腔6中,如需要丢弃棉签等没有伤害性的垃圾,则将垃圾口14切换至第二通孔11处,将没有伤害性垃圾投放至第二容纳腔7中,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盒体1内加设一有助于盒盖3旋转的转轴8,盒盖3以转轴8为旋转中心,绕其转动,操作便利,切换快捷。

其中,上述的盒体1内部的底部与盒盖3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转轴座12;转轴座12呈中空的圆盘状,转轴座12内部为转轴旋转空间18,转轴座12的一侧设有开口,转轴座12与盒体1或盒盖3接触一侧为固定端19,转轴座12上远离固定端19一侧设置有转轴通孔17;转轴8的两端部为连接端16,连接端16的直径大于转轴8的直径;转轴8的连接端16通过开口进入转轴旋转空间18,且转轴8穿过转轴通孔17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和垃圾口14均为长圆孔,为了设计合理美观,其中,第一通孔10与第二通孔11的长圆孔尺寸相等,而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投放垃圾时不会触碰到周围,让投放更加准确,垃圾口14的长轴不大于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的长轴。这样在投放时,只要垃圾进入垃圾口14,就必然会进入第一通孔10或第二通孔11中,从而掉落至对应的容纳腔中。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可视区4、盒盖3、连接板2均为透明塑料板。将上述的透明可视区4、盒盖3和连接板2都设计成透明可视的,是方便医护人员从每个角度均可以观察容纳腔内的垃圾填充情况。

另外,一般锐器盒都是需要每天更换,或定期更换,因此需要标注使用日期等信息,本实用新型在盒盖3的上表面相对垃圾口14一侧设置有标签格或标签袋13,标签格或标签袋13内放置日期卡。在盒盖3上设置放置日期卡的标签格或标签袋13,方便医护人员观察使用日期。

更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在盒盖3上垃圾口14的外圈设置有一提示环15,提示环15嵌入盒盖3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2和盒盖3都是透明可视塑料板制成,在使用时,难免存在无法对准垃圾口和通孔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垃圾口14需要更加醒目,在垃圾口14的外圈嵌入一圈提示环15,提示环15整体呈红色,提示效果明显,防止医护人员投放错了位置。

本实施例中,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盒体1包括拼装连接的第一分盒体和第二分盒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分盒体中,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分盒体中,如此盒体1为分体式结构,分开时可单独使用,不影响分项的功能实现,组合于一起后可整体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视锐器盒,将盒体1上部利用透明塑料板制成可视区,方便医护人员时刻监控盒体1内填充医疗垃圾的情况,避免垃圾外露,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