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箱平衡机构及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230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箱平衡机构及折叠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箱平衡机构及折叠箱。



背景技术:

折叠箱为集装箱众多种类中的一种,其包括有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两端的可折叠端墙,端墙可折叠到底架上,从而有利于减少折叠箱的所占空间。折叠箱的端墙通过四组内、外铰链安装在折叠箱的两端,由于端墙重量较大,端墙在立起过程或折叠过程中,需要设置平衡机构来减少冲击、减少劳动强度。目前折叠箱的平衡机构大数采用板簧或者拉压簧结构进行缓冲。当采用板簧时,在板簧的下面还设置有支撑板,板簧远离铰链的一端固定设置,而靠近铰链的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当端墙折叠时,内铰链会下压板簧处于自由状态的一端,板簧受压向下弯曲,利用板簧的恢复力进行缓冲。

然而在运作过程中,由于板簧为单端固定,因此在频繁的操作弯曲中,会出现偏离底架侧的运动,板簧容易围绕固定端向箱体外侧偏移,容易伤及操作人员,极为危险。因此,为了提高板簧的可操作性,降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有必要对现有折叠箱板簧支撑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箱平衡机构,包括板簧和支撑板,所述板簧一端固定在折叠箱的底架上,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底架上,且位于所述板簧的下侧用于支撑受压下弯后的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一远离同侧铰链的端部与底架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板一靠近该同侧铰链的端部与底架间的间距。其中所述“与底架间的间距”,可以理解为相对于底架上腹板的距离,也可理解为相对于连接底架两端的中轴线的距离。由于腹板与该中轴线为平行关系,因此即便支撑板相对位置的参照目标不同也不会影响该支撑板在底架上设置的位置及其所要实现的功能。

较佳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架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板簧的宽度为60mm-120mm,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15°。

较佳地,所述板簧的宽度为100mm,所述夹角为10°

较佳地,所述支撑板上缘呈弧形。该弧形轮廓能配合板簧的弯曲弧度,起到更稳定的支撑。

较佳地,所述支撑板至少一侧面上设置有加强筋。该结构能提高支撑板与底架的连接强度,同时避免板簧在反复下压过程中对支撑板施加的压力导致支撑板倾斜,提高平衡机构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板簧向远离底架的方向偏离。该限位结构能有效防止板簧在反复弯曲过程中发生偏离底架侧的移动,提高平衡机构的安全性能。

较佳地,所述限位结构为一挡板。该挡板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更换,有效控制了成本。

较佳地,所述限位结构为一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边,并夹设所述板簧。固定夹能对板簧进行侧面和顶面的限位,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

较佳地,所述限位结构位于靠近所述板簧固定端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箱,包括有如上如上所述的折叠箱平衡机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箱平衡机构,通过将支撑板设置为一端相对于折叠箱底架向外偏移的方式,使得板簧下弯与支撑板接触后,形成向折叠箱底架内侧的偏心力,通过该力能够使板簧围绕固定座向箱内方向运动,而不至于向外运动而有弹出的危险,提高了折叠可操作性,提高箱体工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折叠箱平衡机构在板簧未压弯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撑板安装在底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撑板安装在底架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折叠箱平衡机构在板簧未压弯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折叠箱平衡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支撑板安装在底架上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腹板

2-铰链

3-板簧

4-支撑板

5-固定夹

6-加强筋

7-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箱平衡机构,包括板簧3和支撑板4。其中,板簧3固定在折叠箱的底架上,其远离同侧铰链的一端为固定端,其靠近同侧铰链的一端为自由端;支撑板4也安装在底架上并位于板簧3的下侧,用于支撑受压下弯后的板簧3。所述支撑板4远离同侧铰链2的端部与底架的腹板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板4靠近该同侧铰链2的端部与底架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板4设置为一端相对于折叠箱底架向外偏移的方式,从而解决了板簧在频繁操作后向箱体外侧偏转的问题,避免板簧弹出的危险,提高了折叠可操作性,提高箱体工作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板簧3的一端通过固定座7安装在折叠箱底架上,其与底架的连接方式以及具体连接的位置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该板簧3的通过与腹板1的连接来实现与底架的连接。当折叠箱折叠后,铰链2压在板簧3处于自由状态的自由端使其下压,板簧3绕固定座7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设置在板簧3的下方,支撑板4为一板状结构,且垂直于板簧3朝向支撑板4的面,以便于更稳定的支撑住板簧3,如图4中所示。支撑板4与腹板1不平行,支撑板4靠近板簧3固定端的一端与腹板1间的间距小于支撑板4远离板簧3固定端的另一端与腹板1间的间距,使得支撑板4与底架的腹板1之间形成一夹角α,如图2-3中所示。板簧3下弯与支撑板4接触后,形成向折叠箱底架内侧(即朝向折叠箱箱内的一侧)的偏心力,通过该力能够使板簧围绕固定座向箱内方向运动,而不至于向外运动而有弹出的危险,且操作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板簧3的宽度为100mm,支撑板4与腹板1之间的夹角α为10°,该夹角能达到最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4与腹板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当板簧的宽度在60mm-120mm之间时,该夹角的调整范围在大于0°、小于或等于15°之间,此处不做限制。0°到15°之间的夹角能满足不同宽度板簧的性能,均能兼顾较好的平衡性能和安全性能。

支撑板4与腹板1之间的夹角调整范围之所以在大于0°、小于或等于15°之间,可以最佳地限制弹簧向外运动而有弹出的危险,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最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支撑板4上缘呈弧形,以便于与下弯后的板簧3相贴,从而更好的支撑板簧3。其中,支撑板4上缘的弧度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保证下压后板簧3的下表面与支撑板4上缘的弧面相接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具体参照图5。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板簧3向远离底架的方向偏离,即限定板簧3向远离腹板1的方向偏离。限位结构的设置起到保障作用,进一步的避免板簧向外弹出的危险。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为一固定夹5,固定夹5设于支撑板的外侧边,并夹设板簧3。其中,固定夹5靠近板簧3的固定端,板簧3的固定端下弯角度较小,板簧3与固定夹5之间在板簧3的转动方向上留有一定间隙,使得固定夹5在不影响板簧3正常下弯的情况下,起到保障作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也可直接为一设置在支撑板4外侧边上的挡板结构,限位结构5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具体参照图6。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至少一侧面上设置有加强筋6,即支撑板4朝向底架的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加强筋6,或者支撑板4背向底架的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加强筋6,或者支撑板4朝向、背向底架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加强筋6,此处不做限制。加强筋6的设置用于实现对支撑板4的加固,使得支撑板4更加的稳定。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箱,包括有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任意所述的折叠箱平衡机构。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做出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