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抗17级台风的塔吊外塔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0659阅读:2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抗17级台风的塔吊外塔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塔吊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抗17级台风的塔吊外塔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核电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式起重机(简称:塔吊),生产厂家设计制造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出厂的塔吊防台风安全性能只能抵抗台风风力在12级以下的能力,不能满足抵抗台风风力在12级以上乃至17级超强台风的能力。在方家山核电工程、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昌江核电一期工程等沿海盐核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塔吊,为了使塔吊达到抗台防台能力,每年在台风来临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塔吊通过拉揽风绳、地锚等防台措施,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台风频繁,有时一年可能遭受两次或三次台风袭击,而且核电施工现场环境复杂,17级超强台风对核电现场塔吊的安全影响极大,如果只是采取对塔吊拉揽风绳、地锚等防台措施,满足不了现场塔吊防超强台风的能力。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可行塔吊防17级超强台风的外塔身结构,才能保证核电施工现场塔吊在超强台风中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抗17级台风的塔吊外塔身结构,此塔吊用于沿海地区核电施工,能够有效的抵抗17级及以上的台风,进而提高了塔身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抗17级台风的塔吊外塔身结构,外塔身采用拼装结构,它包括四块相同的L型钢结构对接拼装成截面为矩形的外塔身结构,并设在内塔身的外部。

每块所述L型钢结构包括H型钢立柱,所述H型钢立柱的顶部侧面焊接固定有第一贴板,在H型钢立柱的内侧壁上通过第一筋板固定有顶部水平槽钢,所述顶部水平槽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固定有顶部连接板;所述H型钢立柱的中部通过中部水平槽钢固定有中部连接板;所述H型钢立柱的底部通过底部方管固定有底部连接板;所述H型钢立柱的另一侧壁上也等间距的固定有多根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下端面和H型钢立柱的侧壁之间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第四斜腹杆、第五斜腹杆和第六斜腹杆,所述水平杆与H型钢立柱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贴板和第三贴板固定相连。

所述顶部水平槽钢、底部方管、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的内侧壁上都固定有耳板、钢板和方钢。

所述顶部水平槽钢和H型钢立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斜腹杆;中部水平槽钢和H型钢立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斜腹杆;所述底部方管和H型钢立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斜腹杆;所述第三斜腹杆和最底部的水平杆之间固定有竖直角钢。

所述耳板上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有卡箍,所述卡箍之间通过第二销轴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方钢、钢板和内塔身之间设置有楔块和垫板。

四个所述L型钢结构之间通过顶部连接板、中部连接板和底部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1、本装置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本装置可以多次周转重复使用,安装方便,现场安装不占用施工用塔时间。

2、通过在原有塔吊的外部固定设置外塔身结构,能够对原有的塔身进行加固,进而提高了其抗风能力,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3、上述外塔身与原塔吊的塔身安装固定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L型钢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L型钢结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B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C-C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D-D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外塔身拼装之后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外塔身拼装之后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中E局部结构视图。

图中:H型钢立柱1、第一贴板2、顶部水平槽钢3、第一筋板4、第二筋板5、顶部连接板6第三筋板7第一斜腹杆8中部连接板9、第二斜腹杆10、底部连接板11、底部方管12、第三斜腹杆13、竖直角钢14、第四斜腹杆15、第五斜腹杆16、第六斜腹杆17、第二贴板18、第一水平杆20、第二水平杆21、第三贴板22、钢板23和方钢24、耳板25、楔块26、卡箍27、第二销轴28、螺栓29、垫板30、斜撑杆31、第一销轴32、内塔身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9,一种能够抗17级台风的塔吊外塔身结构,外塔身采用拼装结构,它包括四块相同的L型钢结构对接拼装成截面为矩形的外塔身结构,并设在内塔身的外部。

进一步的,每块所述L型钢结构包括H型钢立柱1,所述H型钢立柱1的顶部侧面焊接固定有第一贴板2,在H型钢立柱1的内侧壁上通过第一筋板4固定有顶部水平槽钢3,所述顶部水平槽钢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筋板5和第三筋板7固定有顶部连接板6;所述H型钢立柱1的中部通过中部水平槽钢固定有中部连接板9;所述H型钢立柱1的底部通过底部方管12固定有底部连接板11;所述H型钢立柱1的另一侧壁上也等间距的固定有多根第一水平杆20和第二水平杆21,所述水平杆下端面和H型钢立柱1的侧壁之间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第四斜腹杆15、第五斜腹杆16和第六斜腹杆17,所述水平杆与H型钢立柱1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贴板18和第三贴板22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水平槽钢3、底部方管12、第一水平杆20和第二水平杆21的内侧壁上都固定有耳板25、钢板23和方钢24。通过耳板25方便与外塔身之间进行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水平槽钢3和H型钢立柱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斜腹杆8;中部水平槽钢和H型钢立柱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斜腹杆10;所述底部方管12和H型钢立柱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斜腹杆13;所述第三斜腹杆13和最底部的水平杆之间固定有竖直角钢14。

进一步的,所述耳板25上通过第一销轴32铰接有卡箍27,所述卡箍27之间通过第二销轴28连接有斜撑杆31,所述方钢24、钢板23和内塔身之间设置有楔块26和垫板30。通过设置楔块26保证了外塔身和内塔身之间的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L型钢结构之间通过顶部连接板6、中部连接板9和底部连接板11之间通过螺栓29固定相连。通过螺栓将四个L型钢结构固定相连,进而形成矩形塔吊结构,对内塔吊身起到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通过在原塔吊的外部安装外塔身结构,而且将内塔身和外塔身之间通过楔块和斜撑杆固定相连,保证了塔身的连接强度,进而能够有效的对内塔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其在台风作用下发生倾倒的危险,而且外塔身和内塔身之间固定方便,简化了其连接过程。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