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7935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水泥包装机均采用回转式包装机,这种设备是需要人工去插袋才能完成水泥粉的灌装,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在粉尘污染环境下作业具有危险性,容易造成生产事故,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与机架相铰接,第一摆臂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的第二摆臂上设有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与夹持驱动装置相连接。

在上述的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中,所述的夹持驱动装置包括铰接组件和夹持驱动气缸,所述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之间通过铰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的铰接组件与夹持驱动气缸相连接。

在上述的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中,所述的铰接组件包括第一铰接片、第二铰接片和第三铰接片,所述的第一铰接片的一端、第二铰接片的一端和第三铰接片的一端相铰接,第一铰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一摆臂相铰接,第二铰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臂相铰接,第三铰接片的另一端与夹持驱动气缸相铰接。

在上述的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中,所述的第一铰接片和第二铰接片之间形成摆动夹角,所述的第三铰接片位于第一铰接片和第二铰接片的上方。

在上述的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中,所述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通过两向滑动结构与机架滑动连接。

在上述的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中,所述的两向滑动结构包括固定架、X向滑动块和Y向滑动块,所述的固定架上设有若干滑动轮,滑动轮与X向滑动块X向滚动连接,所述的Y向滑动块的一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Y向滑动块的另一端与机架Y向滑动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机械进行自动取袋,节约了人力,减少了包装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机架1、第一摆臂2、第二摆臂3、第一夹持组件5、第二夹持组件6、夹持驱动装置7、两向滑动结构8、固定架9、X向滑动块10、Y向滑动块11、滑动轮12、铰接组件13、夹持驱动气缸14、第一铰接片15、第二铰接片16、第三铰接片17、摆动夹角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自动插袋机的取袋装置设置在机架1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与机架1相铰接,第一摆臂2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5,第二摆臂3上设有第二夹持组件6,第一夹持组件5包括若干夹持块,第二夹持组件6包括若干夹持块,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与夹持驱动装置7相连接。夹持驱动装置7驱动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合拢或者张开,从而对已经处于竖直状态的袋体进行夹持,实现取袋的功能。

其中,夹持驱动装置7包括铰接组件13和夹持驱动气缸14,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之间通过铰接组件13相连接,铰接组件13与夹持驱动气缸14相连接。更具体地说,铰接组件13包括第一铰接片15、第二铰接片16和第三铰接片17,第一铰接片15的一端、第二铰接片16的一端和第三铰接片17的一端相铰接,第一铰接片15的另一端与第一摆臂2相铰接,第二铰接片16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臂3相铰接,第三铰接片17的另一端与夹持驱动气缸14相铰接。第一铰接片15和第二铰接片16之间形成摆动夹角18,第三铰接片17位于第一铰接片15和第二铰接片16的上方。夹持驱动气缸14水平驱动时第三铰接片17摆动,摆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铰接片15和第二铰接片16张开或者合拢,进而带动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张开或者合拢,对袋体进行夹持。

进一步,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通过两向滑动结构8与机架1滑动连接。两向滑动结构8包括固定架9、X向滑动块10和Y向滑动块11,固定架9上设有若干滑动轮12,滑动轮12与X向滑动块10X向滚动连接,Y向滑动块11的一端与固定架9固定连接,Y向滑动块11的另一端与机架1Y向滑动连接。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的位置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灵活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