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液体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5650发布日期:2018-09-08 00:32阅读:16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按压式液体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生活用品越来越朝着方便使用者使用的方向发展,譬如将各种液体用品放置在设有吸管的容器内,轻轻按压即可使用,既方便又卫生。

但是,现有的按压式液体用容器,譬如洗手液瓶,衣领净瓶、喷雾型化妆品瓶等,其底部基本上是平面的,吸管与底部相隔预定的距离,在用到最后时由于这种结构本身的限制总会在瓶底留有残余液体,无法通过按压吸管而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按压式液体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式液体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压式液体瓶,包括瓶体及与所述瓶体配合使用的盖体,所述瓶体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底部的两侧,所述盖体上设有一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包括一设于所述盖体上的按压部以及与所述按压部固定连接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包括延伸至所述瓶体内的第一导液管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液管相通的第二导液管和第三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和所述第三导液管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通过一弧形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向所述瓶体的外部突出,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宽度为1~2cm。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宽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宽度不同,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宽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宽度,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宽度。

优选的,所述按压结构还包括一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按压部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器底部分别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将导液管分别延伸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当容器中液体较少时,可将液体集中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进行按压,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液体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液体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按压式液体瓶无法充分利用容器中较少的液体。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压式液体瓶,包括瓶体及与所述瓶体配合使用的盖体,所述瓶体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底部的两侧,所述盖体上设有一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包括一设于所述盖体上的按压部以及与所述按压部固定连接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包括延伸至所述瓶体内的第一导液管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液管相通的第二导液管和第三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和所述第三导液管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器底部分别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将导液管分别延伸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当容器中液体较少时,可将液体集中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进行按压,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液体的浪费。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液体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压式液体瓶,包括瓶体1及与所述瓶体1配合使用的盖体2,其中,所述瓶体1采用透明材质制成,这样便于观察瓶体内的液体使用情况。

其中,所述瓶体1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分别位于所述底部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向所述容器的外部突出,且,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之间通过一弧形结构13连接。优选地,所述弧形结构13为一向所述瓶体1内部突起的结构。如此设置便于液体流入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中。

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的尺寸相同,即,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具有相同的长度、宽度及深度。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的底部宽度为1~2cm。即,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的一侧壁距离所述瓶体1较近一侧的侧壁距离为1~2cm,优选地,距离为1.5cm。所述第一凹槽11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部宽度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二凹槽12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凹槽12的底部宽度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结构中,若,凹槽的底部与开口部宽度相同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为一矩形结构;若,凹槽的底部与开口部宽度不同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为一梯形结构,此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底部宽度小于开口部宽度。

所述盖体2上设有一按压结构3,所述按压结构3包括一设于所述盖体2上的按压部31以及与所述按压部31固定连接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包括延伸至所述瓶体内的第一导液管32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液管32相通的第二导液管33和第三导液管34。其中,所述第一导液管32与所述按压部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33、所述第三导液管34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液管32相通,且,所述第二导液管33和所述第三导液管34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如此设置,当容器中液体较少时,可将液体集中至凹槽中按压出来,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液体的浪费。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按压结构3还包括一出液管35,所述出液管35设于所述按压部31的一侧。其中,所述出液管35与所述按压部31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

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