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784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西装架。



背景技术:

西装又称作“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中国改革开放后,西装进入内地市场。西装广义指西式服装,是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的欧系服装,狭义指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19世纪以来,欧洲及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世界各地都属强势,因此西装成为了通行世界各国的商务和正式服装,亦可视为认同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究其原因,被认同的原因是与健康密不可分,西装在预防,缓解肩周炎方面效果显著。正装,是指适用于严肃的场合的正式服装,正装就是正式场合的装束,而非娱乐和居家环境的装束。西装通常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一个首选。

长途出差,西装是个大麻烦,穿在身上,下飞机一定一身褶子,放在箱子里拿出来还是一身褶子。为方便携带和运输西装,各种西装袋、西装箱应运而生,但是将西装放入西装袋中,即使尽量减少折叠次数,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必须将西装进行折叠,折叠次数少了只能减少褶皱的数量;专用的西装箱可供西装悬挂放置,箱体较硬,适用于火车、飞机以及船舶的短途旅行,但价格昂贵,且携带极为不便。

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西装在携带和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褶皱的现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西装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西装便于运输和转移,同时保证西装的平整和整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西装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底板由多个板条排列相接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板条转动连接;

所述侧板由多个侧板牙排列相接构成,所述侧板牙分别设置在所述板条的两端,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牙之间具有缝隙,且相邻两个所述侧板牙之间的缝隙自所述板条起向远离所述板条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板条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由柔性材质制成,所述连接部的厚度较所述板条的厚度薄。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牙相抵接,所述侧板牙与所述板条热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侧板牙包括基底和与所述基底相连的牙部,所述基底由柔性材质制成,所述基底与所述板条相连接,所述牙部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牙部的下底边与所述基底相连。

优选地,所述牙部的底角为78°。

优选地,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横截面为“7”字形,所述侧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相平行的部分均朝向所述底板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挂钩,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板条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一端还设置扎带,所述扎带和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扎带由魔术贴粘带制成。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手提带,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标签袋。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西装架,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设置于底板相对的两侧,侧板与底板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将西装放置在底板上,侧板能够有效防止西装晃动,底板由多个板条排列相接构成,相邻的两个板条转动连接,将放置好西装的底板卷成筒状,便于携带的同时能够避免西装折叠产生褶皱,保持西装的整洁度;当需要运输、转移较大数量的西装时,可将西装架叠加平放,保证西装不会因受压而产生褶皱,更好地保护西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西装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西装架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西装架卷曲成圆筒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底板,2为侧板,3为板条,4为侧板牙,401为基底,402为牙部,5为连接部,6为挂钩,7为扎带,8为手提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西装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西装便于运输和转移,同时保证西装的平整和整洁。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西装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西装架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西装架卷曲成圆筒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西装架,包括底板1和侧板2,侧板2设置于底板1相对的两侧,侧板2与底板1之间具有夹角;侧板2设置于底板1的两侧,防止西装放置在底板1上后会左右晃动,侧板2与底板1并不在一个平面内,侧板2与底板1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且侧板2与底板1之间最好是锐角,使得西装架两侧板2之间的距离小于底板1的宽度,即西装放入口的宽度较底板1的宽度略窄,这样在西装架运输时,侧板2能够有效防止西装掉落。

底板1由多个板条3排列相接构成,相邻的两个板条3转动连接;将放置好西装的底板1卷成筒状,便于携带的同时能够避免西装折叠产生褶皱,保持西装的整洁度。

侧板2由多个侧板牙4排列相接构成,侧板牙4分别设置在板条3的两端,相邻的两个侧板牙4之间具有缝隙,且相邻两个侧板牙4之间的缝隙自板条3起向远离板条3的方向逐渐增大,调节相邻两个侧板牙4之间的缝隙大小可以间接决定将底板1卷成圆筒状时圆筒的直径大小,具体地可以根据西装的尺寸、面料、厚薄等决定,相邻两个侧板牙4之间的缝隙结合板条3的宽度及数量可以确定西装架卷成圆筒状时的卷曲圈数。

具体地,相邻的两个板条3之间通过连接部5连接,连接部5由柔性材质制成,连接部5的厚度较板条3的厚度薄。相邻的两个板条3由连接部5相连,且连接部5由柔性材质制成,为底板1卷成筒状提供了便利,同时,连接部5的厚度较板条3的厚度薄,为卷起底板1时的板条3提供了位移空间。

相邻的两个侧板牙4相抵接,侧板牙4与板条3热焊接在一起,焊接牢固,品质稳定,焊痕美观,性价比高。

更具体地,侧板牙4包括基底401和与基底401相连的牙部402,基底401为矩形,基底401由柔性材质制成,卷曲底板时基底401被挤压变形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灰尘从相邻的侧板牙4之间的缝隙进入,影响西装整洁度,基底401与板条3相连接,牙部402为等腰梯形结构,提高了西装架卷成圆筒形时的美观度,牙部402的下底边与基底401相连。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牙部402的底角为78°。

侧板2与底板1相垂直,防止西装放入西装架后产生晃动,同时,侧板2与底板1相垂直,使西装架能够放置较厚的西装,增大西装架容量。

在侧板2与底板1相垂直时,为防止西装掉落,将侧板2的横截面为“7”字形,侧板2对称设置于底板1相对的两侧,侧板2与底板1相平行的部分均朝向底板1设置,即令两个侧板2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底板1的宽度,与侧板2和底板1之间呈锐角设置同理,形成“小口”的西装架。

进一步地,底板1的一端设置挂钩6,挂钩6设置于板条3的中部。挂钩6可以方便带衣架的成套西装的放置和固定,防止西装在西装架卷曲的过程中滑动,在将西装携带至目的地后,直接将挂在衣架上的西装挂入衣柜,无需格外整理,省时省力。

更进一步地,底板1的一端还设置扎带7,扎带7和侧板2分别位于底板1的两侧,即侧板2位于底板1的底面,扎带7由魔术贴粘带制成,在将西装架卷成圆筒状后,可用扎带7将圆筒固定,方便携带。

另外,底板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手提带8,在底板1不卷起的情况下叠加多个西装架时,手提带8方便了西装架的转移,通过手提带8能够将西装架轻松“端起”,为操作者提供了便利。其中,侧板2上设置有标签袋,在同时使用多个西装架的情况下,便于甄别查找。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西装放置在底板1上后,可以在西装上覆盖一层保护膜,避免西装蒙尘,同时能够防止西装滑动,可根据周围环境及西装架使用状态选择柔性保护膜或者硬质膜;在用保护膜将西装覆盖完整后,将西装架卷曲成圆筒状,圆筒状西装架的中空部分可以用来放置皮鞋,需要西装架放置皮鞋时,可选择硬质保护膜覆盖西装,防止皮鞋对西装造成压痕,卷成圆筒状的西装架可用来同时携带西装和皮鞋,是出差出行时携带正装的好帮手。

本实用新型的西装架包括底板1和侧板2,侧板2设置于底板1相对的两侧,侧板2与底板1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底板1由多个板条3排列相接构成,相邻的两个板条3转动连接;侧板2由多个侧板牙4排列相接构成,侧板牙4分别设置在板条3的两端,相邻的两个侧板牙4之间具有缝隙,且相邻两个侧板牙4之间的缝隙自板条3起向远离板条3的方向逐渐增大。将罩在防尘袋中的西装放置在底板1上并将西装架卷成圆筒状,便于携带的同时能够避免西装折叠产生褶皱,保持西装的整洁度;当需要运输、转移较大数量的西装时,可将西装架叠加平放,保证西装不会因受压而产生褶皱,更好地保护西装。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