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的链条涨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249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印铁机的片材预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的链条涨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马口铁印刷生产中,涂料、油墨的干燥是一个复杂的理化反应过程。因马口铁不溶于水,不吸附溶剂,所以一般在进入印铁机涂墨之前,金属片材表面虽经过涂料打底烘干,但如若涂料表面烘干效果不理想,出现表面发粘,没完全结膜固化则影响后期印刷效果,如若涂料和油墨因干燥不透引起漆膜嫩现象,最后将导致表面图案极易变色或擦花,尤其是将其用作罐装食品或饮料等的容器材料时,食品或饮料与其直接接触后未到保质期就会出现变味的情况,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若是金属片材在印刷前的输送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预热处理,对于整个印刷工艺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改善片材的印刷适性,还可以提高后期的印刷品质。

为此,在印铁机的清洁装置与推料装置之间增设了片材预热装置,它对于提高材料对颜色的附着力、稳定性并改善相应的机械性能等,的确起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然而,实践表明,片材预热装置在起动时,由于其滚子链的松动时常会引起托轴运行不平稳,或链条与齿轮发生碰闯而产生噪音过大的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提供一种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的链条涨紧机构,避免装置起动时因滚子链太松动引起托轴运行不平稳,或链条与齿轮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的链条涨紧机构,包括位于片材预热装置上部的烘干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箱包括纵向两侧的驱动侧机身板、从动侧机身板,所述烘干箱内纵向水平设有上下两排带出气孔的热气管,所述上下两排热气管之间水平设有一排托轴,所述托轴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烘干箱的驱动侧与从动侧机身板上;每根托轴上定位套设有若干个片材输送用的垫轮和防止片材上翩的磁性轮;

所述托轴位于烘干箱驱动侧机身板外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烘干箱的驱动侧机身板上设有连接在所述托轴驱动端上的托轴同步驱动机构;

所述托轴的同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托轴驱动端上的双排链轮和内外交错平行活动连接在所述双排链轮上的滚子链;

所述滚子链的下方设有链条涨紧机构。

上述的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的链条涨紧机构,其中,

所述链条涨紧机构,分别包括由涨紧轮、第一涨紧杆、第二涨紧杆、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轴承销及轴承组合构成的两套链条涨紧机构;

其中,第一链条涨紧机构的涨紧轮通过与第一涨紧杆相连的轴承销间接连接在与所述烘干箱定位连接的第一固定件上,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涨紧轮与轴承销之间,所述涨紧轮的顶部活动位于所述滚子链下方的正中位置。

进一步,

所述第一涨紧杆为一条形板,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一L型板;所述第一涨紧杆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竖直板面通过螺丝定位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水平板面用螺丝定位连接在所述片材预热装置的烘干箱底部;

所述第一涨紧杆的竖直板面上、第一固定件的水平板面上分别设有U型安装调节槽;利用该U型安装调节槽既可调节所述涨紧轮的纵向安装位置,又可以调节其横向安装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的链条涨紧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金属片材经过本实用新型的预热装置加热后,印刷在金属片材上的涂层能牢固地附着在金属片材上,涂膜层更加坚硬耐久,后期的油墨着色更有光泽度,着色更艳丽耐久而不变质。提高了材料对颜色的附着力、稳定性并改善相应的机械性能,使机器有效地进行快速的印刷作业,保证后期的印刷品质。

增设的本实用新型链条涨紧机构可有效地避免装置起动时因滚子链太松动引起托轴运行不平稳,或链条与齿轮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链条涨紧机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片材预热装置从出料面向进料面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D-D线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片材预热装置驱动侧的投影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配合参见图2-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的链条涨紧机构,其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的链条涨紧机构,包括位于片材预热装置上部的烘干箱1,烘干箱1包括纵向两侧的驱动侧机身板1A、从动侧机身板1B,烘干箱1内水平设有一排活动连接在两侧机身板1A、1B上供输送片材用的托轴8,托轴8的一端为驱动端8A,另一端为从动端。

烘干箱1内纵向水平设有上下两排其轴向均布有若干个出气孔的热气管7,上下两排热气管7之间水平设有一排托轴8,托轴8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烘干箱的驱动侧机身板1A与从动侧机身板1B上;每根托轴8上定位套设有若干个片材P输送用垫轮10和防止片材上翩的磁性轮9,参阅图4。

片材P的底面紧贴垫轮10和磁性轮9的顶面,从烘干箱的进料口1j进入,经预热后从烘干箱的出料口1c输送。

参阅图1、2、5,烘干箱的驱动侧机身板1B上设有连接在托轴驱动端8A上的托轴8的同步驱动机构T;托轴8的同步驱动机构T包括设置在烘干箱1驱动侧机身板1B上的托轴驱动端8A的双排链轮11和内外交错平行活动连接在双排链轮上的滚子链104。

如图1-3中所示,为了避免装置起动时因滚子链104太松动引起托轴8运行不平稳,或链条与齿轮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在每个滚子链104的正下方均装配有链条涨紧机构Z。

本实施例中,链条涨紧机构Z分别包括由涨紧轮15、第一涨紧杆16、第二涨紧杆18、第一固定件17、第二固定件19、轴承销14及轴承105组合构成的两套涨紧机构;

其中的第一涨紧机构的涨紧轮15通过与第一涨紧杆16相连的轴承销14间接连接在与烘干箱驱动侧机身板1A定位连接的第一固定件17上,轴承105设置在涨紧轮15与轴承销14之间,涨紧轮15的顶部活动位于滚子链104下方的正中位置。

第一涨紧杆16为一条形板,第一固定件17为一L型板;第一涨紧杆16与第一固定件17的竖直板面通过螺丝定位连接,第一固定件17的水平板面定位连接在烘干箱1的底部;

第一涨紧杆16的竖直板面上、第一固定件17的水平板面上分别设有U型安装调节槽16A、17A;利用该U型安装调节槽16A、17A既可调节涨紧轮15相对于滚子链104的纵向安装位置,又可以调节其横向安装位置。

由第二涨紧杆18、第二固定件19和涨紧轮15、轴承销14及轴承105等组合构成的第二链条涨紧机构的结构及原理均与上述第一链条涨紧机构一致,此处不在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