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性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044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性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性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在购买物品时,常用到包装袋,现有的包装袋大多是不具备透气性能的,因此,再用包装袋盛装一些需要透气的物品时,如盛装新鲜水果、蔬菜等,盛装的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就给使用和保存物品都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透气性的包装袋,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好,质量佳的包装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透气性的包装袋,其包括:一袋体,所述袋体包括一上膜及一下膜,所述上膜的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下膜的内表面对应设有与凹槽扣合的凸起,所述上膜的边缘与所述下膜的边缘之间通过热熔压合,所述上膜的边缘和所述下膜的边缘的相接处形成压边;所述袋体具有一收容腔以及贯通收容腔的开口,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一可打开或闭合开口的封口组件,所述上膜及所述下膜分别于所述封口组件的上下两端形成所述压边;所述袋体还包括一折膜,所述折膜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折膜的顶端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与外部空气连通;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呈椭圆形,所述第一透气孔位于封口组件下方;多个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呈圆形,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设于所述上膜及所述下膜上,且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排列成多个排气透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包括易撕缺口,所述易撕缺口设于所述压边上且位于所述封口组件下方。所述封口组件包括一滑扣。所述袋体包括一提手部,所述提手部自所述封口组件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提手部上开设两个圆形的挂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之间的孔边距大于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孔径,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透气孔交错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膜的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下膜的内表面对应设有与凹槽扣合的凸起可以使得所述袋体没有组装物品时,所述上膜与所述下膜可以相互扣紧使得所述袋体占用空间小;所述袋体还包括一折膜,所述折膜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折膜的顶端开设一通孔,当所述袋体装入物品时,所述折膜鼓起来,所述通孔与外部空气连通使得所述袋体透气;所述通孔与外部空气连通,第一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呈椭圆形,所述透气孔位于封口组件下方,多个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呈圆形,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设于所述上膜及所述下膜上形成多个排气透道,进一步提高了包装袋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性的包装袋的整体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性的包装袋的上膜的示意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性的包装袋的下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气性的包装袋,其包括:一袋体1,所述袋体1包括一上膜2及一下膜3,所述上膜2的内表面设有凹槽21,所述下膜3的内表面对应设有与凹槽21扣合的凸起31,可以使得所述袋体1没有组装物品时,所述上膜2与所述下膜3可以相互扣紧使得所述袋体1占用空间小。所述上膜2的边缘与所述下膜3的边缘之间通过热熔压合,所述上膜2的边缘和所述下膜3的边缘的相接处形成压边4,能够使所述袋体1更坚固。所述袋体1具有一收容腔11以及贯通收容腔11的开口,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一可打开或闭合开口的封口组件5,所述封口组件5包括一滑扣,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打开包装袋,也使得包装袋可以多次使用。所述上膜2及所述下膜3分别于所述封口组件5的上下两端形成所述压边4。所述袋体1还包括一折膜6,所述折膜6位于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折膜6的顶端开设一通孔61,当所述袋体1装入物品时,所述折膜6鼓立起来,所述通孔61与外部空气连通使得所述袋体1透气。第一透气孔7,所述第一透气孔7呈椭圆形,所述第一透气孔7位于封口组件5下方,多个第二透气孔8,所述第二透气孔8呈圆形,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8设于所述上膜2及所述下膜3上,且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8排列成多个排气透道。所述第二透气孔8之间的孔边距大于所述第二透气孔8的孔径,所述凹槽21与所述第二透气孔8交错排列地设于所述上膜2,所述凸起31也与所述第二透气孔8交错排列地设于所述下膜3。即所述第二透气孔8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透气孔8的孔径,采用此结构,在确保包装袋的透气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包装袋的结实性,能有效延长包装袋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包括易撕缺口91,所述易撕缺口91设于所述压边4上且位于所述封口组件5下方。所述袋体1包括一提手部92,所述提手部92位于所述封口组件5上方,所述提手部92自所述封口组件5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提手部92上开设两个圆形的挂孔93,此种结构能够方便以及包装好的产品上架销售,也方便使用者使用。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