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门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电梯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93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闭门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电梯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安全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闭门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电梯门机。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轿厢式电梯一般包括在电梯井道内进行上下滑动的轿厢以及每层均设置的层门,在轿厢到达制定的层数后,轿厢门与层门同时打开,从而可以让人进入或走出电梯。

公告号为CN2030649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中分门机,在门机框架下部设置门机滑轨,让门机挂板在其上进行滑动,在一个门机挂板上安装门机门刀,而另一个门机挂板通过钢丝绳与其进行联动,进而通过推动门机门刀的移动,让两门机挂板进行开合实现闭门和开门的目的。

上述门机通过门刀进行开门和闭门,在门刀上设置锁钩,让电梯门在闭合情况下处于锁定状态(参考说明书附图),从而不会轻易将门打开。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有效的将电梯门进行打开和关闭,并且在闭门时能够进行锁定,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电梯在门刀出现故障,闭门后不能够锁钩不能够锁定,此时,电梯门能够直接推开,因此,为了提高电梯闭门后的安全系数,《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的要求,电梯门的开门力(电梯门闭合力)不得大于300N,并且在额定速度大于1m/s的电梯在运行时,其开启轿厢门的力(电梯门闭合力)应大于50N,这种规定让门机能够轻易将门打开,而人在推动电梯门的时候难以打开,因此,为了提高电梯门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闭门机构,其为电梯门关闭时提供闭门力,提高了电梯门闭合时的安全系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闭门机构,包括安装在横梁上的活动组件以及安装在活动门上的固定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与横梁固定连接的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的转动板,所述安装板以及转动板之间设置拉动转动板回位的复位组件,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在活动门上的固定板以及安装在固定板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转动板滑动且与限位凸起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沿转动板滑动,进而让限位块通过限位凸起进行抵触,通过复位组件的设置,让限位块与限位凸起之间存在挤压力,从而提供电梯门闭合所需要的闭门力,在电梯门关闭时起到缓冲作用,而在电梯门打开时,需要先克服闭门力后才能够将电梯门打开,从而让电梯门的安全系数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板上的限位杆、安装在限位杆上的抵触盘以及套设在限位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抵触盘以及转动板抵触的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能够让弹簧比较稳定,通过抵触盘的设置,让弹簧将转动板进行抵触,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块之间的配合,让弹簧对转动板的抵触力转变为限位凸起对限位块的锁紧力,进而让其之间形成电梯门闭合所需要的闭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杆穿设在通孔上,且转动板上安装有垫盘,垫盘与通孔配合,且垫盘与弹簧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置方便限位杆的穿设,进而让弹簧与转动板的抵触更方便,垫盘的设置让转动板与弹簧之间的抵触进行隔离,进而在转动板转动时,弹簧受力比较均匀,不会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端部设置成螺杆头,且螺杆头上安装锁紧螺母,所述抵触盘与锁紧螺母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杆头的设置方便安装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与抵触盘的配合,让弹簧端部比较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凸起包括由转动板斜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倾斜段、再由第一倾斜段水平延伸形成的水平段以及由水平段再次斜向延伸的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倾斜方向相反设置,且第二倾斜段靠近固定组件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以及水平段的设置,让限位凸起能够进行缓冲,从而在限位块沿其进行滑动时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设置成滚轮,且滚轮在第一倾斜段、水平段以及第二倾斜段之间滚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让其与限位凸起之间的滑动转换为滚动,从而让其容易滚入以及滚出到限位凸起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固定在安装板上且限位组件与转动板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的设置能够限制转动板转动角度,其能够与复位组件进行配合,让其转动板两侧均受到挤压,从而比较稳定,进而能够提供比较稳定的闭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触块以及固定件,所述抵触块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安装板上,且抵触块与转动板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触块的设置能够对转动板位置进行限制,通过固定件能够将抵触块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触块采用橡胶材料构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橡胶材料的抵触块在与转动板进行接触时比较柔软,其碰撞的力可以进行缓冲,可以让其达到静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门机,其通过闭门机构的使用,能够让其安全性能提高。

一种电梯门机,采用上述闭门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闭门机构为门机闭门时提供闭门力,让其安全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活动组件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1、活动组件;11、安装板;12、转动板;121、通孔;13、限位凸起;131、第一倾斜段;132、水平段;133、第二倾斜段;14、垫盘;2、固定组件;21、固定板;22、限位块;3、复位组件;31、限位杆;311、螺杆头;312、锁紧螺母;32、抵触盘;33、弹簧;4、限位组件;41、抵触块;42、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闭门机构,其主要用于电梯门机中,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在横梁(电梯门机的安装时用于固定的横梁)上的活动组件1以及安装在活动门(一般是安装在电梯门机上用于安装电梯门的门挂板)上的固定组件2。其中,活动组件1包括与横梁固定连接的安装板11以及与安装板11转动连接的转动板12,转动板12与安装板11之间可以设置轴,并且在轴上安装轴承,方便其转动。安装板11以及转动板12之间设置拉动转动板12回位的复位组件3,转动板1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3,固定组件2包括安装在活动门上的固定板21以及安装在固定板21上的限位块22,限位块22沿转动板12滑动且与限位凸起13配合。在活动门闭合时,限位块22进入到限位凸起13靠近闭门方向一侧,从而在打开门时,需要让限位块22越过限位凸起13才能够将门打开,通过该过程,需要对门施加一定程度的力才能够打开,因此,限位凸起13为活动门的闭合提供了闭门力,让活动门关闭时的安全系数更高。

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凸起13包括由转动板12斜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倾斜段131、再由第一倾斜段131水平延伸形成的水平段132以及由水平段132再次斜向延伸的第二倾斜段133,将第一倾斜段131与第二倾斜段133倾斜方向相反设置,且第二倾斜段133靠近固定组件2设置,即,限位凸起13朝向限位块22一些凸起,通过第一倾斜段131和第二倾斜段133的设置,在限位块22滑过限位凸起13时更加方便。为了进一步方便其与限位凸起13的配合,将限位块22设置成滚轮,将滚轮在第一倾斜段131、水平段132以及第二倾斜段133之间滚动,通过滚轮的设置让其与限位凸起13之间的滑动转换为滚动,从而让其容易滚入以及滚出到限位凸起13两侧。

如图1和图2所示,复位组件3包括固定在安装板11上的限位杆31、安装在限位杆31上的抵触盘32以及套设在限位杆31上且两端分别与抵触盘32以及转动板12抵触的弹簧33。弹簧33套在限位杆31让其比较稳定,通过抵触盘32,让弹簧33将转动板12进行抵触,在限位块22经过限位凸起13时,均需要对弹簧33进行压缩,从而让其在经过的时候受力比较大,因此,通过调节弹簧33的压缩程度可以达到调节闭门力大小的目的。

如图2所示,在转动板12上设置有通孔121,方便限位杆31的穿设,进而让弹簧33与转动板12的抵触更方便。在转动板12上安装有垫盘14,让垫盘14与通孔121配合,且垫盘14与弹簧33抵触,垫盘14的设置让转动板12与弹簧33之间的抵触进行隔离,进而在转动板12转动时,弹簧33受力比较均匀,不会发生形变。限位杆31端部设置成螺杆头311,且螺杆头311上安装锁紧螺母312,抵触盘32与锁紧螺母312抵接,通过锁紧螺母312与抵触盘32的配合,让弹簧33端部比较稳定,并且通过调节锁紧螺母312旋拧的位置,可以达到调节弹簧33压缩程度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转动板12与安装板1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固定在安装板11上且限位组件4与转动板12抵触,限位组件4的设置能够限制转动板12转动角度,让限位块22能够有效的与转动板12进行接合,并且能够让转动板12两侧均受到挤压,从而比较稳定,进而能够提供比较稳定的闭门力。限位组件4包括抵触块41以及固定件42,抵触块41通过固定件42固定在安装板11上,且抵触块41与转动板12抵触。将抵触块41采用橡胶材料构成,采用橡胶材料的抵触块41在与转动板12进行接触时比较柔软,其碰撞的力可以进行缓冲,可以让其达到静音的效果。

实施例2:一种电梯门机,其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闭门机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