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野外昆虫收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0142发布日期:2018-08-03 19:5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箱,具体为一种大豆野外昆虫收集箱,属于农业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栖息在大豆等作物的昆虫种类众多,如大豆食心虫、苜蓿夜蛾和大豆蚜虫等,收集和保存该类昆虫对植物保护工作者对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采集后的昆虫需要制作标本或者活体进行研究,所以对于昆虫的收集保护极为重要,一般植物保护工作者采用低温保存,能够保证昆虫的生物活性,又能有效抑制昆虫的活动,便于研究。

常规的野外昆虫工具如指型管和养宠盒等虽能起到收集的作用,但是采集一定数量或者不同种类的昆虫,会使后期的昆虫挑拣处理工作变得繁琐;而且野外保存昆虫是一般采用冰袋低温保存,往往冰袋的温度过低或者昆虫直接接触冰袋会使昆虫冻死,而冰袋温度隔绝又无法有效抑制昆虫的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豆野外昆虫收集箱,可以大量或者分类收集保存昆虫,环绕低温保存昆虫,可有效保证昆虫的生命活性的同时抑制昆虫的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大豆野外昆虫收集箱,包括收集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收集机构的两侧;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盒盖、内壳体、外壳体、收集盒底板及凸块,所述收集盒盖和所述收集盒底板的底部设有所述凸块,所述收集盒底板上设有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且所述凸块卡合在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的夹层中;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对称设有锁扣;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一转动柱以及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固定于所述外壳体上;所述第一转动柱上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同所述第二转动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所述第四支撑杆。

优选的,可以有效将整个装置固定,防止装置晃动,所述凸块呈矩形结构,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的夹层的表面积相等,所述凸块的高度小于夹层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实现了支撑整个装置的同时,能够自由上升或者下降,使各层之间脱离,同时利用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作用,可以使整个装置倾斜放置,便于收集昆虫,所述支撑机构至少设有两组,且每组上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至少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沿所述二转动柱对称设置形成“”型结构,且所述第四支撑杆设于最底端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

优选的,便于使用者使用,在挂钩上可以放置一些工具,便于使用者捕捉昆虫,所述收集盒盖的顶部设有把手,且所述把手的外侧壁设为凹凸状;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设有挂钩,且所述挂钩至少设有两个。

优选的,为了方便使用,相邻所述外壳体之间通过所述锁扣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收集机构设置的凸块、内壳体和外壳体,使收集盒实现了分层收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昆虫;同时,利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夹层放置冰袋,实现内壳体的收纳空腔中收集的昆虫在环绕低温下保存,保证整个收集箱的温度保持一致的同时,解决了较少局部低温造成的昆虫冻死问题;再者利用支撑机构采用的剪力结构,实现了收集盒的支撑以及开合,具备倾斜支撑的功能,便于植物保护着收集昆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机构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收集盒盖,2、把手,3、外壳体,3A、锁扣,4、第一支撑杆,5、挂钩,6、内壳体,7、凸块,8、收集盒底板,9、第一转动柱,10、第二转动柱,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第四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大豆野外昆虫收集箱,包括收集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收集机构的两侧;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盒盖1、内壳体6、外壳体3、收集盒底板8及凸块7,所述收集盒盖1和所述收集盒底板8的底部设有所述凸块7,所述收集盒底板8上设有所述内壳体6和所述外壳体3,且所述凸块7卡合在所述内壳体6与所述外壳体3之间形成的夹层中;所述外壳体3的外侧壁对称设有锁扣3A;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2、第四支撑杆13、第一转动柱9以及第二转动柱10,所述第一转动柱9固定于所述外壳体3上;所述第一转动柱9上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1;所述第二支撑杆11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所述第三支撑杆12;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所述第三支撑杆12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同所述第二转动柱10上;所述第二支撑杆1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所述第四支撑杆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块7呈矩形结构,且所述凸块7与所述内壳体6、所述外壳体3之间形成的夹层的表面积相等,所述凸块7的高度小于夹层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机构至少设有两组,且每组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二支撑杆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12至少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二支撑杆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12沿所述二转动柱10对称设置形成“X”型结构,且所述第四支撑杆13设于最底端的所述第二支撑杆11的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收集盒盖1的顶部设有把手2,且所述把手2的外侧壁设为凹凸状;所述外壳体3的侧壁设有挂钩5,且所述挂钩5至少设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所述外壳体3之间通过所述锁扣3A卡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冰袋放入收集机构的内壳体6与外壳体3之间的夹层中,外壳体3采用的是隔热板,内壳体6采用的是散热泡沫结构,利于保持内壳体6中的收纳空腔中的温度恒定,将支撑机构和收集机构放入放置结构中,植物保护工作者手提着第二把手18到达野外大豆工作区,打开放置箱门板11,去除收集机构和支撑机构,拉动收集盒,利用支撑机构的剪力结构使整个装置提升,利用第二支撑杆11的第三支撑杆12的收缩功能,使不同层的收集盒倾斜放置,然后将最底部的第四支撑杆13支撑底面,起到固定作用。利用在挂钩5上面的工具捕捉昆虫,将捕捉的昆虫按不同种类分层放入收集盒中,盖上收集盒盖1,收起收集盒,使凸块7卡合进内壳体6和外壳体3之间的夹层中,即可方便使用。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