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启的倾倒式超高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6238发布日期:2018-07-24 21:1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高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固-液混合物料的自动开启倾倒式超高压设备的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没有包装的固态液态混合物料进行超高压加工,一般采取将物料装入塑料袋抽真空密封,将密封后的塑料袋装入超高压容器,把超高压容器的上盖盖好加超高压,完成后打开超高压容器的上盖,取出并打开塑料袋,将被加工物取出再进行后续的其它处理。此种方法的缺点是先装袋、再拆开,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塑料包装,浪费了工时、增加了辅助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开启的倾倒式超高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开启的倾倒式超高压设备,包括底座、框架、超高压缸体、上端盖升降机构、超高压缸体旋转支撑机构、上垫块移动机构和下垫块移动机构;

框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超高压缸体通过转轴可旋转的安装在超高压缸体旋转支撑机构上,转轴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连;

所述上端盖升降机构安装在超高压缸体上方的框架上,上端盖升降机构驱动上端盖实现上升、下降,上端盖下降时与处于竖直状态的超高压缸体的上缸口密封配合;在上端盖内部还设置有气道;

上垫块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与该驱动部件的动作端相连的上垫块,第一驱动部件位置固定,上垫块位于上端盖的一侧,当上端盖下降与超高压缸体上缸口闭合时,第一驱动部件能够驱动上垫块置入上端盖和框架之间的间隙,防止上端盖回位;

下垫块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部件和与该驱动部件的动作端相连的下垫块,第二驱动部件位置固定,下垫块位于超高压缸体底端的一侧,当超高压缸体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驱动部件能够驱动下垫块置入超高压缸体和底座之间的间隙,为超高压缸体提供支撑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道出气口设置在上端盖下方,气道的进气口设置在上端盖侧壁,进气口通过高压管路连接外部供压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液压马达,转轴通过传动齿轮或者传动带又或者传动链与旋转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旋转液压马达固定在底座上,通过旋转液压马达驱动超高压缸体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端盖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连杆、驱动杆和上端盖等组件,其中,液压缸固定在框架上,液压缸的动作杆通过连杆连接驱动杆,驱动杆底端连接上端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端盖由上端盖本体、密封圈、密封圈端盖组成,上端盖本体具有用于插入超高压缸体上缸口的凸台,凸台外壁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缩径结构,所述密封圈安装在凸台的缩径上,密封圈端盖通过螺栓安装在凸台的台端面上,通过密封圈端盖将密封圈封装在凸台的缩径上,从而保证密封圈的定位,防止上端盖的凸台在插入以及拔出超高压缸体上缸口内壁的过程中造成密封圈的活动甚至脱落,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和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一端为唇边结构,其具有两个唇边,两个唇边具有向外打开的弹力,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与超高压缸体上缸口内壁的贴合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部件可以是气缸或者液压缸或者直线电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部件可以是气缸或者液压缸或者直线电机。

所述自动开启的倾倒式超高压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装料

在旋转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将超高压缸体调整至倾斜状态,然后向超高压缸体内装入固液混合物料,并将缸口清理干净;

步骤二:加压

1)在旋转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将超高压缸体调整至竖直状态,使超高压缸体的上缸口与上端盖对正;

2)上端盖升降机构驱动上端盖向下运动,使上端盖与超高压缸体的上缸口密封配合;

3)上垫块移动机构驱动上垫块水平运动,将上垫块送入上端盖与框架之间;同时,下垫块移动机构驱动下垫块水平运动,将下垫块送入超高压缸体底面与框架之间;

4)外部供压设备通过上端盖的气道向超高压缸体内输入高压介质,使超高压缸体内形成超高压;

5)保压一定时间;

步骤三:泄压

1)上垫块移动机构驱动上垫块退回原位,下垫块移动机构驱动下垫块退回原位;

2)上端盖升降机构驱动上端盖向上运动,使上端盖退回原位;

步骤四:卸料

1)在旋转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将超高压缸体上缸口调整至向下倾斜状态,将物料倒入集料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超高压设备设计合理,能够实现自动开盖、闭盖,以及超高压缸体的旋转,从而实现自动装料和自动卸料;本实用新型的超高压缸体和上端盖之间的密封性能优越,而且设置了上垫块移动机构和下垫块移动机构,通过上垫块和下垫块分别对上端盖和超高压缸体进行支撑,既保证了超高压缸体和上端盖之间的承压能力,有保证了整个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端盖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端盖升降机构的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装料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加压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泄压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卸料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开启的倾倒式超高压设备,参见附图,包括底座1、框架2、超高压缸体3、上端盖升降机构4、超高压缸体旋转支撑机构5、上垫块移动机构6和下垫块移动机构7;

框架2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超高压缸体3通过转轴可旋转的安装在超高压缸体旋转支撑机构5上,转轴通过传动齿轮或者传动带又或者传动链与旋转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旋转液压马达固定在底座上,通过旋转液压马达驱动超高压缸体旋转;

所述上端盖升降机构4安装在超高压缸体上方的框架上,参见附图2,上端盖升降机构4包括液压缸4-1、连杆4-2、驱动杆4-3和上端盖4-4等组件,其中,液压缸4-1固定在框架2上,液压缸的动作杆通过连杆4-2连接驱动杆4-3,驱动杆底端连接上端盖4-4;通过液压缸驱动上端盖实现上升、下降;上端盖下降时与处于竖直状态的超高压缸体的上缸口密封配合;参见附图3,所述上端盖4-4由上端盖本体、密封圈4-42、密封圈端盖4-43组成,上端盖本体具有用于插入超高压缸体上缸口的凸台4-41,凸台外壁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缩径结构,所述密封圈4-42安装在凸台的缩径上,密封圈端盖4-43通过螺栓安装在凸台4-41的台端面上,通过密封圈端盖将密封圈封装在凸台的缩径上,从而保证密封圈的定位,防止上端盖的凸台在插入以及拔出超高压缸体上缸口内壁的过程中造成密封圈的活动甚至脱落,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和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所述密封圈的一端(图2,密封圈的下端)为唇边结构,其具有两个唇边4-421,两个唇边具有向外打开的弹力,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与超高压缸体上缸口内壁的贴合力,保证密封性;在上端盖4-4内部还设置有气道4-44,气道4-44出气口设置在上端盖4-4下方,气道4-44的进气口设置在上端盖4-4侧壁,进气口通过高压管路连接外部供压设备,上端盖4-4与超高压缸体3闭合后,通过气道4-44能够向超高压缸体内输入高压介质,从而使超高压缸体内形成超高压;

上垫块移动机构6包括第一驱动部件6-1(第一驱动部件可以是气缸或者液压缸或者直线电机)和与该驱动部件的动作端相连的上垫块6-2,第一驱动部件固定安装在框架上,上垫块位于上端盖的一侧,当上端盖下降与超高压缸体上缸口闭合时,第一驱动部件能够驱动上垫块置入上端盖和框架之间的间隙,防止上端盖回位;因为工作时,超高压缸体内的超高压会使超高压缸体和上端盖受到强大的相反方向的力(即超高压缸体会受向下的力,上端盖会受向上的力),所以通过上垫块可以有效支撑上盖体,防止上端盖与超高压缸体分离,保证了足够的超高压密封强度;

下垫块移动机构7包括第二驱动部件7-1(第二驱动部件可以是气缸或者液压缸或者直线电机)和与该驱动部件的动作端相连的下垫块7-2,第二驱动部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下垫块位于超高压缸体底端的一侧,当超高压缸体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驱动部件能够驱动下垫块置入超高压缸体和底座之间的间隙,为超高压缸体提供支撑力,因为工作时,超高压缸体内的超高压会使超高压缸体和上端盖受到强大的相反方向的力(即超高压缸体会受向下的力,上端盖会受向上的力),所以通过下垫块可以有效支撑超高压缸体,防止超高压缸体的支撑转轴受力过大,对设备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启的倾倒式超高压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装料(附图4)

在旋转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将超高压缸体3调整至倾斜状态(向右倾斜45°),然后向超高压缸体内装入固液混合物料,并将缸口清理干净;

步骤二:加压(附图5)

1)在旋转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将超高压缸体3调整至竖直状态,使超高压缸体的上缸口与上端盖对正;

2)上端盖升降机构驱动上端盖向下运动,使上端盖与超高压缸体的上缸口密封配合;

3)上垫块移动机构驱动上垫块水平运动,将上垫块送入上端盖与框架之间;同时,下垫块移动机构驱动下垫块水平运动,将下垫块送入超高压缸体底面与框架之间;

4)外部供压设备通过上端盖的气道向超高压缸体内输入高压介质,使超高压缸体内形成超高压;

5)保压一定时间;

步骤三:泄压(附图6)

1)上垫块移动机构驱动上垫块退回原位,下垫块移动机构驱动下垫块退回原位;

2)上端盖升降机构驱动上端盖向上运动,使上端盖退回原位;

步骤四:卸料(附图7)

1)在旋转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将超高压缸体3上缸口调整至向下倾斜状态(向下倾斜45°),将物料倒入集料罐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