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7476发布日期:2018-06-02 05:41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减震领域,具体涉及到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自从电梯问世以来,极大的方便的人们的生活,尤其满足了建筑不断刷新的高度,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原始的电梯虽能满足人们对上下楼的需求,但效率就相对显得不足了,因此超过速电梯问世,再对超过速电梯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由于超高速电梯由于其速度快,因此其加速度大,在电梯启停阶段震动感较为强烈;乘坐人员也会感到较强的超重感与失重感,对乘员的生理与心理会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因此需要一种能在启停阶段减轻电梯震动感的超高速电梯,以保证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包括:

承重梁,其安装在电梯井顶部,所述承重梁与电梯井承重墩顶部之间设置有一级减震元;

曳引驱动装置,其安装在所述承重梁上方,所述曳引驱动装置与承重梁之设置有二级减震元;

轿厢组件,其包括轿厢和与所述轿厢相匹配的对重,所述轿厢和对重通过绕在曳引驱动装置上的曳引钢绳连接;

其中,所述轿厢通过设置在顶部的三级减震元与曳引钢绳相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轿厢底部和三级减震元分别通过第一弹簧减震绳与曳引钢绳连接;所述对重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二弹簧减震绳与曳引钢绳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曳引驱动装置通过螺栓与承重梁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曳引驱动装置包括:曳引机、与曳引机相连接的驱动轮、安装承重梁上的导向轮,以及安装在轿厢底部和对重底部的张紧轮;

其中,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上套设有传动皮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曳引钢绳采用1比1的绕线方式绕在驱动轮、导向轮和张紧轮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一级减震元由圆柱套筒组成,所述套筒的外套筒和内套筒能自由滑动,所述外套筒与承重梁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固定连接在电梯井顶部,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中填充有减震橡胶。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二级减震元以及三级减震元均为橡胶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此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采用的是多级减震方式,因此其能极大的降低电梯在运行与启停阶段的震动感,还可减轻因超重与失重而引起的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感;由于此超高速电梯的曳引钢绳采用的1比1的绕线方式,因此其能在最快时间内获得最大,最直接的提升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驱动装置与承重梁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驱动装置细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钢绳套设比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级减震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减震垫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梁1,其安装在电梯井承重墩0顶部,所述承重梁1与电梯井承重墩0顶部之间设置有一级减震元11;

曳引驱动装置2,其安装在所述承重梁1上方,所述曳引驱动装置2与承重梁1之设置有二级减震元12;

轿厢组件,其包括轿厢3和与所述轿厢3相匹配的对重4,所述轿厢3和对重4通过绕在曳引驱动装置2上的曳引钢绳5连接;

其中,所述轿厢3通过设置在顶部的三级减震元13与曳引钢绳5相连接;

在超高速电梯启停时,曳引驱动装置2驱动,其带动轿厢3与对重4上下运动的加速阶段,在曳引的瞬间,电梯由于轿厢3的运动,整体呈超重状态,因此一级减震元11将会被压缩,以起到缓冲作用;在启停瞬间,由于曳引装置2是对轿厢3和对重4的直接提拉机构,因此其受到力而引起的震动最为强烈,二级减震元12将被压缩以缓冲掉一部分震动感;三级减震元13是整个电梯减少震动最为直接的一环,启停瞬间,三级减震元13将会将曳引钢绳5拉动轿厢3所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使乘坐电梯的乘客感受不到那么强烈的震感以及超重和失重感,在三个级别的减震元共同减震作用后,能有效的保证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在另一种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述,所述轿厢3底部和三级减震元13分别通过第一弹簧减震绳101与曳引钢绳5连接;所述对重4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二弹簧减震绳102与曳引钢绳5连接,第一弹簧减震绳101和第二弹簧减震绳102在电梯的整个启停和运行过程中,由于自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弹性,因此在启停段,其可有效的减小乘客的超重和失重感;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有乘客在电梯内走动,第一弹簧减震绳101和第二弹簧减震绳102也能减少走动所带来的电梯震动感。

在另一种述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述,所述曳引驱动装置2通过螺栓100与承重梁1连接,因为二级减震元12是持续受力的,为了不使二级减震元12在长期受力中损坏,因此在曳引驱动装置2和承重梁1安装有螺栓,以减少二级减震元12在纵向上受太大的力。

在另一种述技术方案中,如图4所述,所述曳引驱动装置2包括:曳引机21、与曳引机相连接的驱动轮22、安装承重梁1上的导向轮23,以及安装在轿厢3底部和对重4底部的张紧轮24;

其中,所述驱动轮22和导向轮23上套设有传动皮带25;

曳引机21转动带动驱动轮22,驱动轮22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向轮转动23转动,将导向轮23安装在承重梁上,可以减轻曳引驱动装置2的承重重量,增加曳引驱动装置2的使用寿命,也能有效的分解掉电梯启停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感。

在另一种述技术方案中,如图5所述,所述曳引钢绳5采用1比1的绕线方式绕在驱动轮22、导向轮23和张紧轮24上,虽然采用1比1的绕线会使整个曳引装置2及横梁1在轿厢3运行过程中受到轿大的拉力,导致电梯安装点的瞬间受力增大,但是因为此电梯本身具有多级减震机构,其能有效减少曳引驱动装置2及横梁1的瞬间受力,所以此处采用1比1绕线方式,1比1绕线方式的优点在于其能够使轿厢在曳引驱动装置2处获得最直接、最快速的牵引力,因此为了满足超高速电梯对速度的需求,而采用1比1绕线。

在另一种述技术方案中,如图6所述,所述一级减震元11由外套筒301和内套筒302组成,所述套筒的外套筒301和内套筒302能自由滑动,所述外套筒301与承重梁1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302固定连接在电梯井0顶部,所述外套筒301和内套筒302中填充有减震橡胶303,此种设计的一级减震元11由于外套筒301和内套筒302可自由滑动,因此还是一级减震元11内的减震橡胶303在起减震作用,以外套筒301和内套筒302将减震橡胶303套住是为了不使减震橡胶303在过载情况下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此一级减震元11还能起到保护电梯安全的作用。

在另一种述技术方案中,如图7所述,所述二级减震元12和三级减震元13均为橡胶减震垫,其能减轻电梯的重量,增加电梯的载重量,并且其制作成本较低。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超高速电梯多级减震系统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